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Rss
 
在线办公
新闻公告
《物探与化探》继续入选《中文核心...
《物探与化探》2020年第1期纸...
《物探与化探》2020年第1期已...
《物探与化探》2019年第4期稿...
《物探与化探》加入OSID开放科...
《物探与化探》2018年第6期稿...
《物探与化探》2018年第5期稿...
更多>>
期刊信息
双月刊,1979年创刊
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办: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主编:熊盛青
编辑:《物探与化探》编辑部
出版:地质出版社(北京学院路31号)
ISSN 1000-8918
CN 11-1906/P
国外发行代号:BM5551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航遥中心
电话:010-62060192
Email: whtbjb@sina.com ,
           whtbjb@163.com
友情链接
乌鲁木齐金维图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
廊坊市立福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佳明航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更多>>
  •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0 上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地质调查资源勘查
    基于深度兴趣演化网络的成矿预测——以西澳表生钙结岩型铀矿为例
    张长江, 何剑锋, 聂逢君, 夏菲, 李卫东, 汪雪元, 张鑫, 钟国韵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259-269.   DOI: 10.11720/wtyht.2025.1391
    摘要   HTML ( 2 )   PDF (9933KB)

    近年来,推荐系统算法受到数字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关注,有望在成矿预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海量地学数据中包含着多种语义信息,而在传统的成矿预测研究中并未对其进行充分挖掘。深度兴趣演化网络(deep interest evolution network,DIEN)作为推荐系统算法,对语义信息挖掘充分,可以达到对用户偏好的预测。故本文采用DIEN作为预测模型,根据西澳大利亚政府提供的数据库,选取由解释基岩提取的语义信息作为控矿要素。通过训练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结果显示92.95%的铀矿点分布在预测图内中高概率区域,并且部分未知区域显示为较高预测概率,在去除部分区域已知铀矿点后重新训练模型,该区域仍显示中高预测概率。表明DIEN对成矿预测研究中语义信息进行了有效挖掘,且模型对于研究区存在较好的预测能力,为成矿预测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昌地区水系沉积物稀土氧化物总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朱友欢, 聂飞, 邹佳作, 李宏伟, 周学铖, 冉光辉, 雷栋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270-280.   DOI: 10.11720/wtyht.2025.2571
    摘要   HTML ( 1 )   PDF (4186KB)

    川西冕宁—德昌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轻稀土成矿地带,为在德昌地区进一步寻求稀土资源找矿突破,对其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测试数据特征分析和化探异常提取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REO)总量具有富集规律,且比较明显,元素异常与相关地质体空间分布叠合性较好。通过累积频率法、迭代法综合分析确定异常下限值,在此基础上编制元素异常图,并圈定5处主要异常区域。通过开展异常综合评价,优选出黄家坝、角坝村、一把伞和花椒园4个找矿靶区。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采用赣南钻进行异常查证,在黄家坝找矿靶区发现3处轻稀土矿床,在角坝村找矿靶区发现2处重稀土矿床,在一把伞找矿靶区发现2处重稀土矿床,在花椒园找矿靶区发现2处重稀土矿床。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纪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母岩,稀土主要在全风化层富集成矿。在德昌地区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稀土氧化物总量地球化学特征,圈定的成矿远景区指示稀土元素富集于母岩;再根据富集地段表生条件,选择有利于风化壳形成、保存的地段快速圈定找矿靶区;实践证明,该思路是“内生外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简洁、有效的找矿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金蟾山矿电吸附法找矿与有利区预测
    陈青云, 张江波, 种松树, 周奇明, 施玉娇, 刘耀辉, 赵立克, 谭杰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281-287.   DOI: 10.11720/wtyht.2025.2494
    摘要   HTML ( 2 )   PDF (4491KB)

    为评价金蟾山矿区资源潜力,应用电吸附方法对金蟾山矿区2条化探剖面土壤样品进行金属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合矿区地质条件,通过研究化探剖面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已知矿床上方Au、Ag、Cu、Pb、Zn呈明显正异常,元素异常区与矿体对应良好,证实该技术方法在该区有效、可行;研究发现矿区1线剖面拐棒沟—阳坡—小西沟矿化带西边见Ⅰ、Ⅱ两处化探异常,2线剖面夹于拐棒沟—阳坡—小西沟矿化带和南大洼—李麻子沟—漏风峁矿化带中间地段及该剖面最西端见Ⅲ、Ⅳ两处化探异常,综合矿区地质情况分析,Ⅰ、Ⅲ两个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是有利的勘查区。通过本次有利区预测,为该矿区下一步的勘查指明了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研究信息处理仪器研制
    川东南地区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岩石物理建模
    张郑玉成, 苏建龙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288-298.   DOI: 10.11720/wtyht.2025.1356
    摘要   HTML ( 1 )   PDF (3907KB)

    近年来四川盆地勘探开发实践表明,侏罗系陆相致密砂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由于致密砂岩低孔低渗的特征,常规的叠后反演分辨率不足,并不能满足实际勘探储层预测精度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叠前反演来进行致密砂岩的精细刻画,而在叠前反演中横波速度信息至关重要。本文以近年来川东南陆相探井为基础,研究了一套针对于川东南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充分考虑致密砂岩渗透率低以及孔隙中流体不均匀混合的特性,优选Domenico模型计算孔隙流体模量;考虑到实际地下情况,流体模量和密度必然是变化的,前人在岩石物理建模过程中大多用的是定值,本文则是与深度相关的值;川东南地区致密砂岩孔隙度一般都小于10%,利用Nur模型、Krief模型计算出来误差较大,本文优选Lee-Pride模型进行骨架模量的计算,通过引入固结参数α的值来控制岩石基质和骨架之间的关系。将建立好的致密砂岩岩石物理模型应用于实际工区,从应用效果来看与实钻井吻合度高,通过统计测井数据,优选敏感参数泊松比开展叠前高精度反演,可以对河道砂岩内幕进行精细刻画及预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页岩气层小微尺度断缝精细预测方法
    吕其彪, 吴清杰, 李曙光, 汪仁富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299-311.   DOI: 10.11720/wtyht.2025.1278
    摘要   HTML ( 1 )   PDF (12919KB)

    页岩地层原始发育的小微尺度断缝(断距小于10 m的断层和裂缝)对水平井段优质储层钻遇率、改造体积、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对其开展精细预测尤为重要,但目前单一的方法很难准确识别和预测。本文结合四川盆地南部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小微尺度断缝发育的情况,开展了模型组合正演模拟、响应机理和响应特征研究,提出预测+建模相融合表征的小微尺度断缝预测方法,并优选地震资料处理、小微尺度断缝预测、多尺度裂缝建模和融合表征技术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同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层水平井钻遇的小微尺度断层、地层漏失、井间压窜等地质异常情况吻合度较高,且同单井产能情况具有较好的正向关联性,证实了该方法预测小微尺度断缝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型层系小微尺度断缝的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番禺4洼古近系储层叠前反演预测技术研究
    张振波, 刘灵, 刘道理, 杨登锋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12-320.   DOI: 10.11720/wtyht.2025.1265
    摘要   HTML ( 2 )   PDF (7970KB)

    针对少井且构造沉积双复杂的古近系地层,为了提高储层反演精度,首先在地震资料处理时,采用稀疏脉冲反演一次波估算和各向异性Q叠前深度偏移两项关键技术,提高了地震道集质量和成像品质,然后采用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开展研究工作。方法步骤如下:①使用叠加速度,通过层约束Dix反演获得纵波阻抗低频模型;②使用分角度叠加数据和经过井震标定的子波进行弹性阻抗反演,得到远、中、近道弹性阻抗体;③通过Fatti反演,获得初始纵波阻抗、初始横波阻抗和初始密度;④开展叠前同时反演,获得最终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⑤利用岩性和物性反演结果,预测储层展布范围。该方法基于三维地震数据驱动,且对测井依赖程度低,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储层预测工作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非均质薄砂岩储层预测
    米信武, 周成刚, 田军, 韩耀祖, 李亚楠, 肖冰清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21-329.   DOI: 10.11720/wtyht.2025.1357
    摘要   HTML ( 3 )   PDF (13788KB)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整体为陆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内发育有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亚相,储层相变快,砂泥岩高频交互沉积,导致储层薄、非均质性强,为高精度储层预测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本文以沉积岩石学、地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并以等时层序解释为基础,结合地震相分析成果,建立岩相模型,约束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过程,落实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提高非均质薄储层纵向分辨能力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横向不确定性,预测结果与井上实钻及生产动态数据相吻合,可为油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参数融合的弱弹性介质激发井深设计方法
    包洪刚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30-339.   DOI: 10.11720/wtyht.2025.1361
    摘要   HTML ( 2 )   PDF (6026KB)

    弱弹性介质薄互层较多,激发的地震波能量衰减快、优势频带窄,造成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如何选择较好的激发岩性是改善激发效果的关键。为此,以苏北探区为例,分析水网地区影响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微测井调查测定高速层顶界面,采用静力触探方法和岩性取心优选优势岩性段,量化分析相关子波的倍频程、分辨率、主瓣与旁瓣能量比、子波清晰度等,建立地震子波属性与激发岩性的匹配关系,优选地震波传播速度高、岩土弹性属性好、子波频带宽的岩性面,建立工区表层岩性平面图,逐点设计激发井深,确保宽频激发。将以上技术应用于YA三维、SDX三维激发井深设计,所获得的单炮频率归一性较好,地震剖面目的层优势频带拓宽了10 Hz以上,提升了1.5个倍频程。这一结果表明,水网地区“弱中选优”的激发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在弱弹性介质中的激发效果,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和成像精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及在渤海油田浅层砂体的应用
    罗腾腾, 段新意, 张金辉, 马振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40-348.   DOI: 10.11720/wtyht.2025.1299
    摘要   HTML ( 0 )   PDF (11199KB)

    常规拼接处理方法以满足构造解释为目的,更多是基于地震数据本身使大套地层反射能量、频率趋于一致为目标,尤其在处理重叠区数据时仅采用其中一个工区的地震资料,无法充分利用各个工区地震资料的有效信息,导致重叠区地震资料保真度低,严重影响后续储层连通性及含油气性的判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融合的重叠区数据拼接方法,在重叠区将不同工区的地震数据与相应的权值进行加权融合输出为一道地震数据。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基于重叠区数据融合拼接的处理结果能够有效改善地震资料品质,剖面上同相轴连续性变好,更有利于浅层砂体连通性的判别。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标量坐标的复杂地质表面模型隐式生成方法
    刘培刚, 袁昊, 薛开欣, 李兆亮, 李宗民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49-359.   DOI: 10.11720/wtyht.2025.2573
    摘要   HTML ( 0 )   PDF (5374KB)

    地质模型的构建和呈现是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针对规模庞大、表面复杂、地质约束信息不足的地质体数据,本文采用基于域分解的隐式生成方法,实现大规模地质表面模型的快速构建。以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来构建隐式方程;利用重叠域分解策略,并行求解每个域内的分布函数,降低时空成本,加快求解速度;提取法向量生成控制点,构建表面波动约束,实现对模型边界的良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保证模型较高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分布函数的求解效率。本研究有效解决地质建模中效率与精度的平衡难题,为地质表面精细化重构提供了方法理论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形态回线源的地—井瞬变电磁多分量响应特征分析
    王志鑫, 邓居智, 陈辉, 邱长凯, 余辉, 尹敏, 冯敏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60-369.   DOI: 10.11720/wtyht.2025.2486
    摘要   HTML ( 1 )   PDF (8203KB)

    地—井瞬变电磁法在实际勘探中容易受到不规则发射回线和倾斜钻孔的影响,这会增加三分量感应磁场的测量误差,并导致解释精度下降。本文首先在建立任意形态发射回线源激发下的地—井瞬变电磁三分量测量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坐标变换得到倾斜钻孔下的地—井瞬变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数值滤波算法实现了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的一维正演。多个典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瞬变磁场三分量受发射回线形态影响严重,其中XY水平分量响应所受到的影响远大于Z垂向分量的响应;偶数边的正多边形回线源装置的瞬变电磁三分量场分布均匀且对称,且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边数越多,其激发的一次场能量越大,野外采用矩形回线源装置最具性价比;井斜角和偏移距主要影响三分量响应的幅值大小,而钻孔方位主要影响水平分量的符号,含有比较丰富的定位信息。在地—井瞬变电磁勘探中,需要准确测量场源路径和井几何形态,以便进行必要修正,从而提升解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同规范的重力仪性能试验的误差指标对比
    常小鹏, 陈亮, 张翔, 乔衍溢, 江成龙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70-377.   DOI: 10.11720/wtyht.2025.1081
    摘要   HTML ( 1 )   PDF (703KB)

    重力仪器的性能试验是重力调查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外业调查的始终。工作中,普遍采用“均方误差”“精度”和“中误差”对仪器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定量化表述。通过对比地质调查、石油、测量这3类规范中的动态试验、一致性试验理论算式,发现“均方误差”“精度”和“中误差”存在明显的混用现象,其中,在3类规范中一致性试验的算式一致,计算结果却采用上述3种表述。本文通过对3类规范的动态、一致性试验的算式研究,分析了“均方误差”和“中误差”的区别,阐明了“中误差”相对于“均方误差”的规范性,确定了“中误差”的使用范围,为避免混淆,建议规范中采用“准确度”作为定性表述,“中误差”作为定量表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资料处理中油井抽油机噪声干扰智能检测与压制方法
    张猛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78-384.   DOI: 10.11720/wtyht.2025.1395
    摘要   HTML ( 0 )   PDF (5244KB)

    油井抽油机噪声检测和压制是成熟探区资料处理的难题。工业界常用的抽油机处理方法是用人工交互的方式来识别抽油机噪声,再将其作为强振幅干扰进行压制。然而,人工识别噪声不仅浪费人力,而且检测精度不高,容易出现漏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抽油机噪声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含抽油机噪声的地震数据进行噪声检测,并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检测到的噪声进行宽度估计,确定抽油机噪声的最终位置和分布形态,从而自适应地为异常振幅压制(abnormal amplitude attenuation,AAA)方法提供参数支持,以实现抽油机噪声的自动检测和高效压制。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实现抽油机噪声的智能检测,不仅大幅减少了抽油机噪声识别的人工交互工作量,提高了抽油机噪声检测准确率,而且还可以提升AAA方法的保真性与鲁棒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深度学习的二维斜率层析反演模型误差校正方法
    葛大明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85-393.   DOI: 10.11720/wtyht.2025.1191
    摘要   HTML ( 1 )   PDF (3039KB)

    斜率层析成像是一种利用局部相干的地震反射波走时和斜率,反演地下介质宏观速度分布的方法,在地质构造复杂工区,斜率层析反演模型的误差较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斜率层析反演模型误差校正方法。该方法以斜率层析反演模型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对应的理论模型作为标签,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从斜率层析反演模型到理论模型的非线性映射。为确保训练后的神经网络适用于实测地震资料,基于实测资料反演模型和偏移剖面生成训练样本。理论模型合成数据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滩浅海2D实测地震资料,获得了更高精度的速度模型和更高质量的深度偏移成像剖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hearlet变换的三维地震数据重建
    黄伟鸿, 张华, 武召祺, 戴梦雪, 鲍兴悦, 蒋伟龙, 邱修权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394-403.   DOI: 10.11720/wtyht.2025.1271
    摘要   HTML ( 1 )   PDF (6054KB)

    在地震勘探中,受采集成本或地形环境的限制,地震数据往往存在缺失,因此数据重建是地震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步骤。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框架,对合成数据进行二维随机欠采样,将三维地震数据划分为一系列时间切片,随后引入Shearlet稀疏变换,结合凸集投影(POCS)算法逐次对每个时间切片进行数据重建,从而实现了基于Shearlet变换的三维地震数据时间域重建方法。数值试验和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相对于Curvelet变换的重建方法,本文所提出的重建方法的信噪比更高,计算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小均值交叉熵的时频峰值滤波在探地雷达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郑伟, 田仁飞, 高雨含, 武斌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04-410.   DOI: 10.11720/wtyht.2025.1300
    摘要   HTML ( 1 )   PDF (4113KB)

    在探地雷达的实际探测作业中,环境噪声与仪器误差等不利因素常导致信号中混杂大量噪声,严重削弱了信号品质及分析结果的可信度。鉴于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最小均值交叉熵的时频峰值滤波方法(TFPF-MMCE)用于探地雷达信号的去噪处理。该方法将时频峰值滤波技术与交叉熵函数相结合,通过精准优化信号的时频表征,实现了对噪声的有效抑制与有效信号的精准保留,从而显著提升了探地雷达信号的质量。通过数值模拟与实地探地雷达实验验证,TFPF-MMCE具有很好的噪声去除能力,能够有效去除信号中的随机噪声,显著提升了信号的清晰度与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的去噪方法,TFPF-MMCE在去噪效果与抗噪稳定性上均展现出显著优势,预示着其在探地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与重要实践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子分析在地球化学分区中的应用及指示意义——以山东省莒县—五莲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为例
    卢文东, 孙斌, 李光杰, 魏伟, 夏小兴, 潘丙磊, 沙晴, 吕小红, 李元春, 乔娜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11-421.   DOI: 10.11720/wtyht.2025.2505
    摘要   HTML ( 0 )   PDF (4697KB)

    利用因子分析对山东省莒县—五莲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提取出的8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确定了元素的组合类型,并利用各因子得分值进行元素组合分区,分别讨论了各子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关系,依据地球化学分区结果,综合地质成矿条件,确定了成矿有利地质体及找矿方向。本区最具成矿意义的组合为Au-Cu-Ag-Mo-Bi,其次为Pb-Zn;V-Ti-Co-Mn组合和Ni-Cr组合可作为探途元素,指示组合异常地段的中心及深部可能存在有利的成矿机制。在本区或者区域上火山岩分布区寻找寄火山口、隐爆角砾岩筒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在研究区东部石场—坊子村一带,具备一个F2-F4-F1三因子组合模式的综合分区,中生代埠柳序列、伟德山序列岩体是成矿有利地质体,其中的NE向构造带是成矿有利场所,指明了找矿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小二乘配置在磁力异常数据网格化中的应用
    高小伟, 李雄伟, 庞少东, 李文刚, 姚伟华, 杜劲松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22-432.   DOI: 10.11720/wtyht.2025.1286
    摘要   HTML ( 1 )   PDF (9890KB)

    为了解决传统网格化方法在处理不规则分布的磁力异常数据时难以同时兼顾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的问题,本文将大地测量学领域经典的最小二乘配置法应用于地面磁力异常数据的网格化处理中。仿真数据和煤田实测数据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最小二乘配置网格化方法的计算精度取决于离散观测数据的误差估计、协方差函数的选取与拟合,误差估计越准确插值计算精度越高;采用多项式函数作为磁力异常数据处理的经验协方差函数是简单、有效的;相较于克里金法、最小曲率法和径向基函数法,最小二乘配置法在网格化处理时对噪声具有更好的压制能力。应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进行磁力异常数据的网格化处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与计算效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时域激电谱Cole-Cole模型参数反演及应用
    杨海明, 姚卫星, 唐塑, 潘展超, 关力伟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33-440.   DOI: 10.11720/wtyht.2025.1422
    摘要   HTML ( 3 )   PDF (3859KB)

    Cole-Cole模型的频谱参数可以提升时间域激电数据综合解释的分辨率,对于寻找金属矿有一定的潜力。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反演频谱参数,不仅能够避免复杂的计算量提升反演速度,还可以充分挖掘时间域激电数据的使用效率来丰富地下矿体特征信息。基于此,本文利用数字滤波算法获得时间域视极化率衰减曲线表达式,以此表达式为正反演模型,对比探究训练集样本数、输入神经元个数、隐含层节点数和隐含层层数4种因素对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及反演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最合适模型;进一步采用8个时间窗口的时间域激电数据,将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野外实测的时间域激电数据进行预测反演。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在理论数据集和实测数据集反演频谱参数均是可行的,反演效果具有精度高、误差小的特征,对于区分共生、伴生矿,减少误判有所帮助,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起伏地形下回折波快速走时层析及其静校正应用
    杨华臣, 葛大明, 王忠成, 王磊, 袁永祺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41-450.   DOI: 10.11720/wtyht.2025.1374
    摘要   HTML ( 1 )   PDF (8836KB)

    基于射线追踪的初至走时层析被广泛用于近地表速度建模,解决复杂近地表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该方法需要进行射线追踪计算初至波路径和多次迭代更新初始速度模型,导致其应用于实测三维高密度地震资料时存在耗时极大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在三维起伏地形下利用回折波走时信息快速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基于起伏地形下速度在纵、横向变化时的回折波走时及射线方程,采用共偏移距数据集自地表向下逐层确定介质的速度分布。该方法无需射线追踪和迭代更新速度模型,具有很高的建模效率。理论模型数据测试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三维实测地震资料,取得了和菲涅尔体初至走时层析方法相当的静校正效果,且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点地震采集质量监控平台研发与应用
    张剑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51-461.   DOI: 10.11720/wtyht.2025.1107
    摘要   HTML ( 2 )   PDF (12776KB)

    随着高精度、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及采集效率的极大提升,节点地震采集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对节点地震采集质量监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节点数据共炮点道集数据合成滞后,影响了地震数据的质量监控及地震资料处理效率,因此,节点地震数据采集过程的质控技术需求愈加凸显。为此,深入研究了采集前节点状态可视化监控、节点数据合成及地震数据质量监控等技术,自主研发了节点地震采集质量监控平台,实现了节点采集过程中“设备状态—数据合成—数据质控”的全生命周期质控,该平台应用到实际地震采集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aidu Comate的AI技术在化探不规则网采样点自动编号中的应用
    王烜, 杨欢, 王然, 李英, 王海鹏, 柳岩松, 廖俊宇, 张呈彬, 张旭东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62-469.   DOI: 10.11720/wtyht.2025.1200
    摘要   HTML ( 1 )   PDF (2246KB)

    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对传统工作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基于百度Comate,提出了一种化探不规则网采样点自动编号方法,通过对12 000个化探采样点做自动编号测试,发现自动编号方法相较传统手工方法效率提高了99.8%,正确率提高至100%,说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高效、准确,能有效避免人为错误,并提高工作效率。文中还讨论了AI在处理复杂指令时面临的挑战以及指令清晰度的重要性、复杂逻辑的辨识度、开发知识储备的必要性等问题。虽然AI技术显著提高了化探不规则网采样点自动编号的效率和正确率,但前期封装工具需具有代码阅读能力的人员进行代码的修改和验证,并且在AI辅助下的需求处理应是分步骤的,最后需将验证通过的代码封装为工具以复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地质调查
    邯邢铁矿尾矿中元素的粒度效应和形态分布特征:资源和环境意义
    常浩, 袁兆宪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70-478.   DOI: 10.11720/wtyht.2025.2422
    摘要   HTML ( 0 )   PDF (1837KB)

    尾矿具有资源利用价值,同时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威胁,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尾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不利于尾矿的合理处置。本文选择邯邢铁矿尾矿,通过系统的取样、测试、分析,查明了尾矿中Fe、Co、S、Cu、Zn等元素在不同粒径尾矿中的含量特征和元素形态特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余态);基于元素的粒度效应和形态分布探讨了其对尾矿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启示。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邯邢铁矿尾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对于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风险防范也具有积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沙化土地地球化学评价及其方法研究
    王文俊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79-489.   DOI: 10.11720/wtyht.2025.2409
    摘要   HTML ( 2 )   PDF (7312KB)

    基于福建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表层土壤SiO2、Al2O3、Fe2O3和有机质等高精度、高质量数据,以表层土壤为评价对象,首次采用地球化学手段,建立了福建省沙化土地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即建立了硅铝铁率(Saf)、碳硅比(KSi)及其综合指标值(Szh_f)的计算方法,并作为沙化土地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其值越大沙化程度越高,反之,沙化程度越低。据此统计了福建省沙化土地地球化学等级参数,划定了福建省沙化土地地球化学等级分布范围,旨在从土壤元素微观方面对福建省沙化土地现状进行评价,进而查明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强沙化、中度沙化、轻度沙化、轻微沙化土地分布面积及其占福建省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9 531 hm2(0.326%)、65 790 hm2(0.542%)、103 601 hm2(0.853%)、360 329 hm2(2.968%),主要分布于闽江以南的沿海海岸带和龙岩市长汀县。实地验证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可靠,沙化土地等级界线划分准确,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福建省沙化土地分布状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西典型高硒区土壤和农作物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秦浩林, 李明龙, 郑德顺, 孙风波, 张凯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490-499.   DOI: 10.11720/wtyht.2025.2480
    摘要   HTML ( 1 )   PDF (3616KB)

    掌握硒在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分布规律对于富硒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湖北省恩施市分布大量富硒土壤,为发展当地富硒农业,本文以鄂西典型高硒区恩施新塘乡为研究区,通过对2 469件土壤样和玉米、土豆、水稻、萝卜、白菜、茶叶6种共237件农作物样的硒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系统地总结出该区土壤硒分布规律及影响农作物硒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新塘乡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14~25.74)×10-6,背景值为0.81×10-6,是全国土壤硒背景值的3.7倍,且达到富硒土壤标准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86.23%,存在2条NEE向的富硒带;土壤硒空间分布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成土母质为二叠系黑色岩系的土壤中硒含量明显较高,富集系数达到3.74;高硒区水稻、萝卜、白菜富硒率均超过65%,除土豆外的农作物硒含量与对应根系土硒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茶叶(P<0.01,R=0.84)相关性最高,说明富硒作物硒含量与根系土硒含量关系密切;成土母质为二叠系黑色岩系类及三叠系碳酸盐岩类的耕地区农作物硒生物富集系数较高,成土母质为二叠系黑色岩系的农作物中硒平均值最高,说明成土母质对农作物硒含量影响较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沙江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以蜻蛉河为例
    程琰勋, 徐磊, 吴亮, 赵萌生, 王福华, 钱坤, 郑洪福, 李文辉, 张宏辉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500-509.   DOI: 10.11720/wtyht.2025.1043
    摘要   HTML ( 1 )   PDF (1908KB)

    为了解金沙江流域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以金沙江南岸支流龙川江的一级支流蜻蛉河流域为研究区,共选取22个代表性断面布设底泥采样点,对底泥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进行测试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沿程分布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了重金属的来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对蜻蛉河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As、Cd、Cu、Hg、Ni、Pb、Zn主要受矿产开采、农业活动和工业活动的共同影响;Cr、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Ni除了自然来源外,还受到了人为来源的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不高,但存在部分元素在流域局部污染富集,主要集中在老街子Au-Pb-Ag多金属矿区和县城下游的城乡结合区,代表元素为Cd、Hg、Pd和Zn。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姚安坝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开发建议
    杨明龙, 黄加忠, 朱志平, 徐磊, 程琰勋, 赵萌生, 张龙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510-519.   DOI: 10.11720/wtyht.2025.2584
    摘要   HTML ( 1 )   PDF (7224KB)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解决好土地质量问题就是解决好粮食质量问题。全面掌握土地质量现状对科学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云南省姚安县栋川镇连片农耕区为研究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对土壤养分、环境、大气干湿沉降物、农业灌溉水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为绿色耕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丰富,环境优良,灌溉水水质优良,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土壤质量与土地质量综合等级评价结果一致,以一等、二等优良土壤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98%;划定出一批无公害食品产地、绿色食品产地,圈定出一批可直接用于开发绿色富锌、富铜食品的产地。此成果可为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粮食安全、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服务乡村振兴等重大工作提供地球化学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勘察
    微动探测技术在盾构隧道穿越城区岩溶地层中的应用
    张中, 冯文成, 林杨
    物探与化探. 2025, 49 (2): 520-528.   DOI: 10.11720/wtyht.2025.1146
    摘要   HTML ( 2 )   PDF (7289KB)

    隧道盾构施工穿越岩溶地层城市密集房屋群,由于建筑物密集,钻探勘查不足,存在因岩溶发育导致地面开裂、塌陷的重大风险。本文选择复杂环境下抗干扰能力强的微动探测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微动反演视横波速度剖面对地下岩层波速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质钻探资料推测基岩界面、强风化松散地层及溶洞异常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地层由浅至深视横波速度逐渐增大,波速在300 m/s以上的地层推断为灰岩地层,300 m/s以下为第四系,岩土分界面深度在10~15 m;解释了7处视横波速度低值异常区,波速在150~240 m/s,推测为松散地层或溶洞,深度在8~30 m。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准确性高,准确划分了地下剖面横波速度结构、地层岩性界面、松散地层及溶洞异常,是解决岩溶发育城市密集建筑区地质勘探的有效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ICP备05055290号-3
版权所有 © 2021《物探与化探》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航遥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192;62060193 E-mail:whtbjb@sina.com , wht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