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Rss
 
在线办公
新闻公告
《物探与化探》继续入选《中文核心...
《物探与化探》2020年第1期纸...
《物探与化探》2020年第1期已...
《物探与化探》2019年第4期稿...
《物探与化探》加入OSID开放科...
《物探与化探》2018年第6期稿...
《物探与化探》2018年第5期稿...
更多>>
期刊信息
双月刊,1979年创刊
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
主办: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主编:熊盛青
编辑:《物探与化探》编辑部
出版:地质出版社(北京学院路31号)
ISSN 1000-8918
CN 11-1906/P
国外发行代号:BM5551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航遥中心
电话:010-62060192
Email: whtbjb@sina.com ,
           whtbjb@163.com
友情链接
乌鲁木齐金维图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
廊坊市立福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佳明航电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更多>>
  •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1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86-10-24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论文
    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杨华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21-331.  
    摘要   HTML   PDF (680KB)

    根据区域性航空磁测、重力区测及现代地震活动观察分析表明,青藏高原是一个十分独特和年青的巨大的构造单元。它具有薄的磁性壳层,透镜状的地壳结构,断块镶嵌的构造特征。高的热流和地震活动,以及地磁场的剧烈衰减和大面积分布的均衡重力异常,揭示出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在升温上拱和推覆调整中。青藏高原地壳内部普遍发育低速低阻层,壳下发育壳幔混合层。地壳显示为两类不同特征的结构层:上部地壳以断错叠推增厚为特征,下部地壳因混入大量上地幔及软流圈物质而增生为透镜层。地壳挤压推叠破坏了岩石圆的均衡状态,而地幔混合层的发育则是对壳幔不均衡状态的补偿和调整。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古构造岩相痕迹被改造熔蚀,现今观察到的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反映的是新近发育和目前存在的构造特征。青藏高原是由两个不同历史演化的大陆板块碰撞缝合而成。航磁及其它地球物理测量表明,两大板块的结合带发育在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及南侧的唐古拉—三江构造带。在上述地带两边,区域磁场背景差别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化探异常(老资料)评价、评序方法讨论
    罗素菲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32-342.  
    摘要   HTML   PDF (838KB)

    对区域化探老资料及成矿区(带)的化探资料圈出的异常进行评价、分类、评序是一项紧迫工作。笔者用谢学锦和邵跃的异常评价方法思路提出了新的异常评序方法。方法是:先计算出异常的各种地球化学参数;每个异常按元素规格化面金属量NAP值从大至小依次排队,写出每个异常的多元素组合表达式;根据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矿产规律、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地质条件、已知矿区异常规律结合异常特征等对异常进行评价,对有找矿远景的异常进行矿种预测;按异常评价结论对异常进行分类;最后将各类异常中每一个异常的成矿元素及其前缘元素NAP值累加值作为异常评序参考值,按其值的大小序列进行排队,这样同类型矿床的异常就可以进行比较了。1981年至1982年对湖南省区域化探(老资料)中圈出来的132个异常评价、分类、评序取得较好的结果。经评序后已知大中型矿床的异常都排在每类的最前面,说明最前面的异常找矿规模也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尚未见矿的异常一般是有找矿希望的异常。且这种序列与异常评价结论是一致的。异常评价后发现有七个异常的评价意见与新的储量资料相吻合。1983年至1984年在两个异常区钻探打到相应的工业矿体,说明这种异常评价、评序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电法直接找油气田的方法技术研究”成果报告通过评审
    陆克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42-342.  
    摘要   HTML   PDF (85KB)

    1986年6月3日地矿部物化探局在河北廊坊市召开了科研项目“电法直接找油气田的方法技术研究”成果报告的评审会。评审委员审查了地矿部物化探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共同提交的成果报告和图件,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介绍。经过认真的讨论,一致同意这项研究成果通过评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硐中达冰水堆积区几种水系沉积物找矿方法的有效性
    李洪祥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43-349.  
    摘要   HTML   PDF (494KB)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硐中达冰堆积区几种水系沉积物找矿方法和样品分析方法,获取该景观区中最主要成矿元素铜的找矿信息的有效性:重砂测量极其有效。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有效性取决于样品所选用的分析方法,冷提取法极其有效,且其作品采集和筛截粒度以<100目细粒物为佳,而光谱和热溶比色等全提取法则无效。灰砂测量也无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共轭点法解释折射时距曲线及其计算程序
    陈滋康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50-355.  
    摘要   HTML   PDF (396KB)

    本文详细介绍了用共轭点法解释折射时距曲线的方法和优点,并在微机上实现了构制折射剖面自动化。作者采用优选法求取共轭点的计算方法,既提高了计算速度,又保证了计算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超声探头地震模型应用评价
    袁易全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56-362.  
    摘要   HTML   PDF (1560KB)

    本文详细介绍了压电薄膜PVDF型与压电陶瓷硅橡胶复合材料PZT-SRM型两种新型换能材料及用其研制成的探头,并深入评价了这两种探头在地震物理模型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薄板导体上倾角法的列线图解释
    杨传耕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63-370.  
    摘要   HTML   PDF (514KB)

    倾角法是一种发展较早、应用广泛的地面电磁法。本文利用半无限薄板导体的电磁响应公式,选择适当的参数,计算和绘制了倾角法中两种主要装置的解释列线图,可以求出薄板导体的埋深和倾角,并近似地适用于导电率为有限的情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区域性电法普查的一些看法
    邓祖棪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71-378.  
    摘要   HTML   PDF (661KB)

    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性电法普查的必要性,认为它将可能带动物探的又一次大发展。其次讨论了区域性电法普查的可能性,指出电法探测中的一些方法及变种所探测的对象都是相同的,认为对各变种持“各有优劣,择优采用”的观点是实施区域性电法普查的思想障碍。然后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偶极装置的幅频激电方法是最适宜的区域性电法普查形式。最后对实施区域性电法普查的资金、组织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化探在地热勘查中的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通过评审
    陆克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78-378.  
    摘要   HTML   PDF (83KB)

    1986年6月5日地矿部物化探局在廊坊召开了科研项目“化探在地热勘查中的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的评审会。评审委员审查了地矿部物化探所提交的研究报告和图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介绍。经过认真的讨论,一致同意这项研究成果通过评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文
    应用航磁异常发现珍珠岩矿
    刘红松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79-381.  
    摘要   HTML   PDF (266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力地形改正(166.7km至全球)改算图
    刘立言, 刘定和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81-383.  
    摘要   HTML   PDF (187K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困难地区两种交会图形解法
    冯安鉴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84-390.  
    摘要   HTML   PDF (405K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折射波时距曲线的递推法解释
    骆循, 朱介寿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91-393.  
    摘要   HTML   PDF (179K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在铀矿化点上的找矿效果
    赵友清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94-397.  
    摘要   HTML   PDF (327K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偶极装置反映激电异常的能力
    陈根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398-400.  
    摘要   HTML   PDF (239K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二次电位放电曲线计算半衰时
    夏治平
    物探与化探. 1986, 10 (5): 400-401.  
    摘要   HTML   PDF (145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ICP备05055290号-3
版权所有 © 2021《物探与化探》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航遥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192;62060193 E-mail:whtbjb@sina.com , wht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