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金、银矿产普查中应用化探的找矿效果和方法使用中的一些问题。文章主要简介了1980~1985年期间化探方法找金、银矿产所取得的找矿成果,新发现59处矿床和矿产地。指出了在中国的地理一地质条件下,寻找金、银矿必须首先开展小比例尺的区域化探,以便尽快缩小找矿靶区,圈出成矿远景区,然后进行普、详查工作,才能很快取得重大找矿成果,同时也会缩短找矿周期和节约经费。还讨论了开展区域、普查和详查化探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在1:20万区域化探和1:5万普查化探阶段主要应选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大比例尺详查中主要选用土壤测量或岩石测量。讨论了在普、详查中进行组合样品的问题。同时也指出承担金、银矿化探普查的野外队必须掌握痕量金分析方法和技术及形成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文中根据地质和航空磁测资料,系统地论述了中朝准地台大地构造分区和地壳结构的若干问题。指出中朝准地台应该三分,即华北地块、包银地块和胶辽地块。详细描述了华北地块的地壳结构,指出它的两个边缘壳断裂的性质。第一次指出了平勿断折带是个幔源超深构造,并简述了它的东西两段的特征和它们在大地构造和地壳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三个非背斜圈闭型油气田上方进行汞量测量的试验结果,油层埋深一般在1200—3000m之间。分别属岩性圈闭、断块圈闭和岩性一断层圈闭型油气田,所用测量方法包括负压法壤中气汞量测量、累积吸附法壤中气汞量测量、土壤总汞测量、土壤吸附汞测量和水中汞量测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在油气田上方均有清晰的异常显示。其异常特征与金属矿床上的汞气异常有其相似性。异常形态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导气构造的特性。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类比。这两种方法的异常有时与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位置吻合,有时分别偏离一定距离,进一步证明了构造形态对异常的影响,并推断根据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的特征,有可能追索油气藏的位置。
化探中目前常用的用平面或曲线来拟合地球化学背景的作法从理论上是有严重缺陷的。地球化学背景应是一个随地质和景观变化而因点各异、崎岖不平的面。借助于稳健多元统计方法可以由观察到的地质、地化及环境变量来估计出这个背景面,即进行背景校正。本文介绍了对美国南达科达州黑山地区铀矿地球化学普查数据进行背景校正试验的结果。地层—岩性看来是控制地下水及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从提高异常与矿化的吻合程度的角度来说,分区背景校正法的效果最好。这种方法对各个地层一岩性分区分别用可溶铀含量对选择出的地化—环境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将全区的剩余值合起来统一圈定异常。文中对这种方法成功的原因作了解释。用稳健统计学方法来代替经典统计学方法对于提高背景校正的效果也是很有帮助的。分区背景校正法是一种理论上有依据、实践上简便易行的异常圈定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的目标矿种、不同的采样对象和比例尺进行试验。
在与矿产有关的深部参数中,地壳基性度可用以反映地壳的组分或平均化学成份的差异。本文提出应用重力资料计算地壳视基性度的方法,并对几个有影响的参量做了一些讨论;又根据地壳视基性度提出划分地壳类型和计算壳内界面深度的方法,介绍了在鄂东南地区的应用结果。
五极中心排列是“聚焦法”的一种。本文主要介绍该装置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改变几种规则几何形体的参数进行了水槽模型和电阻网络模拟实验。将模拟与常规装置的结果作了曲线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盲矿体与距离有限的中梯装置两个供电电极之间相互位置的原因,往往使得地下盲矿体实际处于某种非水平均匀极化条件之下,这就使所获得的ηs曲线以及由于移动供电电极获得的ηs曲线接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畸变。本文通过模拟激电中梯通常采用的装置形式,以体极化球体为例,运用点电源场公式计算其主剖面上的中梯ηs曲线及其接头来对上述畸变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还提出了在处理中梯ηs观测资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推广激电ηs全域测量法的认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