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新进展
New progress in th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SOTEM
第一作者:
责任编辑: 沈效群
收稿日期: 2024-06-20 修回日期: 2024-08-10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4-06-20 Revised: 2024-08-10
人工源电磁法是深部资源探查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通过创新技术提升探测深度和精度。电磁法的探测模式由远场转向近场是电磁法的重要变革,研究近源电磁探测方法是近年来的国际前沿。基于最新发展的广域电磁法和多通道瞬变电磁法,作者团队提出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SOTEM)。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收发距离小,短偏移情况下信号更强、带宽更宽,更有利于实现大深度和高精度的探测。本专栏收集了8篇关于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探测方法、技术、软件和应用的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力支持更深层次的精细探测需求。
关键词:
The artificial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deep resource exploration. The key challenge is to improve the depth and precision of detection through innovative technology. The detection mode of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is evolving from far-field to near-field, and the study of near-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ntier in recent years. Building on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and multi-channel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the short-offset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SOTEM) has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proposed.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SOTEM are its stronger signals and wider bandwidth, which are advantageous for achieving the detection requirements of greater depth and higher precision. This special issue presents eight articles covering the methods, techniques,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of SOTEM,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for the growing need for high-resolution subsurface detection.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薛国强.
XUE Guo-Qiang.
0 引言
传统的人工源电磁法,如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CSAMT)或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ng-offset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LOTEM),采用长接地导线源发射信号,在远场区进行数据观测。通常,观测点需布置在距离场源4~6倍探测深度的位置,才能获得地下目标体的信息[1⇓-3]。国内学者通过分析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和电磁场传播规律,发现探测深度取决于满足数据质量要求的最晚时间道或最低频率。为此,薛国强等[4]提出了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short-offset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SOTEM),将接地导线源瞬变电磁法的测区由远区扩展至中、近区。SOTEM允许观测点布置在距离场源0.3~2倍探测深度的位置,显著增强了信号强度并提升了数据的晚期质量,实现了从接地源远区数据采集到近区数据采集的突破[5]。
SOTEM继承了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体积效应小的优点,摈弃其勘探深度小的缺点,同时,继承了接地源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场源信号强的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该方法一方面解决了目前地球物理瞬变电磁法大深度、高精度、快速度探测的科学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也克服了瞬变电磁法在山区、矿区等地表地形条件恶劣、地下环境复杂的区域实现精细探测的困难。
1 主要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包括“基于时变点电荷载流微元的瞬变电磁场理论研究”、“SOTEM深部探测关键问题”、“电性源地—井瞬变电磁法深部精细探测技术研究”、“多线源瞬变电磁横磁极化场探测方法及应用”、“时间域电磁法伪随机码全波形响应变维贝叶斯反演研究”、“电性源瞬变电磁短偏移距精细探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多源地空时域电磁响应信号精细提取方法研究”和”陆—海电性源瞬变电磁探测关键理论与技术”。同时,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取得了多项应用成果,共同推进了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的研究和应用。
围绕SOTEM大深度、高精度探测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10多位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选择了相关研究课题和内容完成了研究,包括“点电荷载流微元瞬变电磁理论研究”[11]、“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研究与应用”[12]、“多道瞬变电磁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13]、“SOTEM测深数据反演方法”[14]、“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多源多分量探测方法研究”[15]、“多道瞬变电磁法2.5D正演及拟地震偏移成像研究”[16]、“基于谐变点微元的电磁频率测深响应研究”[17]、“基于粒子群—拟牛顿混合算法的SOTEM三维反演研究”[18]、“含激电效应的SOTEM响应特性分析与信息提取研究”[19]等,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薛国强团队引入深度学习的处理思想,设计去噪自编码神经网络,实现一站式多源噪声去除[24],处理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借鉴先进的地震技术,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直接建立电磁扩散场与虚拟波场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高精度界面结构成像。采用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结合的双驱反演方法,设计循环神经网络,对结构体位置识别准确,精度高。
2 典型应用案例介绍
河南叶县是世界级岩盐基地,以往采用水溶法开采,深部含水空腔位置不明,主要难点是盖层厚度大、埋藏深度大、低阻中找低阻难度大,传统探测效果不佳。采用1 000 m的偏移距对埋深为1 400 m的某盐矿溶腔进行探测, 在全期视电阻率—深度剖面上圈定的溶腔分布被钻孔所揭露, 验证了SOTEM方法的探测能力。该方法为大深度、高分辨探测地下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属于国内首例厚覆盖区SOTEM电磁精细探测实例[5]。
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测试,对比了回线源和电性源两种装置在响应特征、探测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认为回线源瞬变电磁信号对地层灵敏度较高,电性源瞬变电磁探测深度较大。尝试将两种装置联合应用于某变电站选址地层稳定性及周边采空区调查,利用回线源数据可获得浅部地层信息,利用电性源装置探测数据可获得深部地层信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12]。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温地热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开发利用,浅部地热资源日趋萎缩,亟需开发深部高温地热资源,以维持地热发电或新增装机容量。以往采用2D探测,形成概念模型,支持南区回灌。在羊八井地热田实施了6条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探测剖面,通过反演获得了2 km深度范围内地层的电性结构,发现在中尼公路下方存在高阻岩墙阻挡了南北区热交换,导致北区深部有热少水、南区深部有水少热。最后,根据探测结果提出了北区增强型地热的建议[25]。
华北克拉通南缘金矿有望成为第二个胶东,小秦岭和熊耳山都获找矿突破,但崤山矿集区未找矿突破,主要原因是成矿复杂,以往探测深度<300 m。采用新技术,探测深度提高到1 700 m,在多个矿区圈定了深部隐伏矿体。经过钻探,发现深部金银等金属矿,经济效益显著,获得找矿突破[26]。
3 本栏目情况介绍
近年来,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SOTEM)在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对深部资源探查需求的增加以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提升,传统的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在分辨率和探测深度上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探测需求。SOTEM技术凭借其收发距离小、信号强度大和带宽广的特点,展示了在大深度高精度探测中的巨大潜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SOTEM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还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从煤矿采空区探测到隧道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SOTEM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专栏刊载了短偏移距电磁法的研究进展,展现了学术期刊服务读者、面向社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近源电磁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供学者们参考、质疑或争论,以推动近源电磁法乃至地球电磁学的进步。专栏中,陈卫营等依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团体标准《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T/CGS 002—2021),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际案例,对发射源长度、发射基频、偏移距、装置类型、观测分量等关键参数的选取依据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研究对指导SOTEM野外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帮助优化数据采集的参数设置,提升探测精度和效率。除此之外,专栏汇聚了SOTEM在数值模拟、反演和成像、应用等方面的众多最新成果。
在数值模拟方面,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的引入为SOTEM方法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常江浩等通过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煤矿富水体的SOTEM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响应特征,为SOTEM在煤矿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贾波等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巷道电性源瞬变电磁响应进行了模拟,探讨了不同异常体对电场和磁场响应的影响,为巷道电性源探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数据反演和成像方面,新技术的研发能够助力于SOTEM的野外应用。李海等推导了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电场响应的虚拟波场解析解,建立了瞬变电磁场与虚拟波场之间的解析变换对,旨在测试数值求解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提供有效的虚拟波成像方法。饶丽婷提出了一种融合物理建模与数据驱动的反演方法,将监督下降法应用于SOTEM数据反演中,显著提升了反演效率和精度,并兼顾了泛化能力。
在SOTEM的应用方面,国内学者将其应用到新的场景,拓展了方法的应用范围。黄仕茂介绍了SOTEM在厚覆盖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有效性,为华北型煤田的探测提供了借鉴。李贺研究了在复杂隧道探测环境下,如何通过孔中电性源激发的方法提高瞬变电磁对小规模不良地质体的探测能力,为隧道环境中的超前预报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手段。
参考文献
Understanding LOTEM data from mountainous terrain
[J].
接地源瞬变电磁短偏移深部探测技术
[J].
Short-offset TEM technique with a grounded wire source for deep sounding
[J].
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问题
[J].
The probing depth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method
[J].
SOTEM响应特性分析与最佳观测区域研究
[J].
DOI:10.6038/cjg20160231
[本文引用: 1]
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SOTEM)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人工源时间域电磁法工作装置,对深部资源地球物理精细探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了深入理解方法内涵并更好地进行推广应用,本文基于电性源瞬变电磁一维正演理论,研究了SOTEM地下感应电流扩散、多分量电磁响应平面分布、多偏移距衰减等特性,然后根据上述特性研究了SOTEM的最佳观测区域.研究结果表明:电性源在地下可以产生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感应电流.其中,水平感应电流又分为上部水平感应电流和下部水平感应电流(又称作返回电流),水平感应电流的极大值主要集中于发射源附近并垂直向下扩散;垂直感应电流极大值沿与地面呈45°角的方向向下、向外扩散,并且具有较低的振幅和较快的扩散速度.电性源激发的六个方向的电磁场分量都具有一定的探测能力,但是考虑到地面观测的方便性和各分量的传播、分布特点,大多数情况仅利用垂直磁场分量H<sub>z</sub>(ðB/ðt)和水平电场分量E<sub>x</sub>.其中,H<sub>z</sub>仅对低阻目标体敏感,且敏感区域位于赤道向区域,并集中在发射源附近;E<sub>x</sub>既对低阻体敏感也对高阻体敏感,对低阻体的敏感区域位于赤道向区域,而对高阻体的敏感区域位于轴向区域,并且敏感区域距发射源的距离与目标体埋深和围岩电性有关.
Study on the response and optimal observation area for SOTEM
[J].
接地导线源电磁场全域有效趋肤深度
[J].
DOI:10.6038/cjg20140725
[本文引用: 1]
为了更好地推进广域电磁法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以接地长导线源为例,研究了可控源电磁场全场域的有效趋肤深度.利用频域电偶极源在均匀半空间产生电磁场的闭合表达式,计算了不同电磁场分量定义的有效趋肤深度,并讨论了在不同频率、不同偏移距、不同电导率情况下,有效趋肤深度的变化特性.根据有效趋肤深度随偏移距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平面波趋肤深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多项式拟合的办法在五个不同频率范围内给出了适用于全场域的有效趋肤深度快速估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量定义的有效趋肤深度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随偏移距、频率、电导率等参数的变化趋势是类似的,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都趋近于平面波趋肤深度.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有效趋肤深度可以作为测量参数选取和数据解释工作的参考依据.
Effective skin depth of whole EM field due to a grounded wire source
[J].
瞬变电磁法多装置探测技术在煤矿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n coal-mine voids detection with multidevice TEM technology
[J].
瞬变电磁场时域格林函数解
[J].
Time-domain Green function solution for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J].
Analysis of the near-source error in TEM due to the dipole hypothesis
[J].
Numerical analysis of land-based inlin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the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J].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emi-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in China
[J].
A deep learning estimation of the earth resistivity model for the 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J].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SOTEM探测及热储结构分析
[J].
SOTEM exploration and reservoir structure analysis of Yangbajain geothermal field,Xizang
[J].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for the discovery of deeply buried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China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