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seismic data consistency under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s
第一作者:
责任编辑: 叶佩
收稿日期: 2022-06-23 修回日期: 2023-05-30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06-23 Revised: 2023-05-3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处黄土塬区,沟壑纵横、地形起伏非常大,受复杂地表条件及近地表结构等因素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及相位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导致解释陷入误区。因此,急需根据该区地震资料特点进行一致性处理方法研究,以提高资料保真度。在总结当前一致性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复杂地表条件下新的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技术流程。在创新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思路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技术,拓宽频带的同时,提高沟—塬连接线资料振幅、频率一致性;应用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实现低频噪声的衰减及有效信号频带的拓宽,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料子波一致性。实际资料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Located in the loess tableland area,the eastern Ordos Basin features criss-cross ravines and gullies and great topographic fluctuations.Its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 and near-surface structures caus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plitudes,frequencies,and phases in the original seismic data of different regions.These differences are unrelated to the subsurfac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can easily lead to misinterpretation.Therefor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seismic data consistenc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data in the study area,aiming to improve the fidelity of seismic data.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current consistency processing methods,this study built a new consistency processing flow for seismic data under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By innovating surface consistent amplitude compensation,this study employed the dual-domain near-surface Q-absorption compens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o broaden the frequency band and improve 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consistency of seismic data collected across gullies and tablelands.In addition,this study applied the surface consistent deconvolution of Yu's wavelet to attenuate the low-frequency noise and broaden the effective signal frequency band,improving the signal-to-noise ratio,resolution,and wavelet consistency of seismic data.The actual application verifies that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nd has a high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陈超群, 戴海涛, 高秦, 陈俊杰, 雒文丽, 王智茹.
CHEN Chao-Qun, DAI Hai-Tao, GAO Qin, CHEN Jun-Jie, LUO Wen-Li, WANG Zhi-Ru.
0 引言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是当前国内地震勘探中的难点,也是我国油气勘探迫切需要发展与深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位于伊陕斜坡的中东部,其地表条件复杂,沟壑纵横、地形起伏非常大,为典型的塬、梁、峁、坡、沟地貌,其表层覆盖黄土、胶泥,低降速层厚度约10~150 m,横向变化较快。该区发育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及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等多套含气层系。但储层在横向上变化快,纵向上岩性组合复杂,造成地震波形解释多解性强[1]。这对地震资料处理保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致性处理方面,因此,开展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的一致性处理方法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同时,由于油气勘探对于区域构造特征和油气分布总体认识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查清整个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得到整个地区三维空间的地震信息数据体,区域大面积三维地震勘探逐渐成为勘探的主要方向。但受巨额采集成本的制约,目前只能采用不同年度、不同采集技术以及不同观测系统条件下所获得的黄土直测线、宽线、沟中弯线、沟塬连接线和非纵测线地震数据的连片处理来实现。由于受近地表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异及其他因素影响,使得同一条测线所得到的地震记录子波及记录面貌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地层在不同地表的衔接处,同相轴可能出现明显的不连续性,甚至由于频谱特点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同相轴胖瘦的不一致以及振幅强弱的变化等[2]。通过一致性处理来解决不同因素所造成的差异,有利于地质及解释人员对研究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深对地震响应与地质现象的理解,提高资料处理和解释的质量。因此,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的一致性处理已成为高保真处理中一个重要环节,甚至是决定性环节。
目前,实际生产中解决不同资料拼接或一致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有时移法、调整反褶积参数法和匹配滤波法[2-3]。时移法是将两组或多组待拼接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流程进行处理,然后分析重叠部分的时差变化,并将一组数据相对另一组数据做整体时移校正,以实现数据的拼接。这种方法的实现较为简单,但只能部分改善两组地震资料的一致性,难以兼顾浅、中、深层时差的变化,应用效果较差。调整反褶积参数法主要通过合理选择反褶积参数来改善地震资料的一致性,可以较好地消除不同区块数据之间的频率差异,并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如何准确选择反褶积参数非常关键[3]。匹配滤波法按照其具体实现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4种类型:即子波处理法(也称为子波整形或子波匹配)、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子波处理方法、直接匹配滤波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方法是改善地震资料一致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关键在于获得准确的地震子波[4-5]。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子波处理方法是将待拼接的重叠地震道利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重构,从而实现两组地震数据在信噪比、频率和能量强弱等方面的一致性[4]。直接匹配法是直接利用重复地震道设计匹配滤波器,然后对基础道进行匹配滤波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道。该方法实现简单,但通常要求重复地震道必须具有一定的信噪比[2,6]。基于小波变换的匹配滤波法是利用小波分析中的Mallat算法求取不同尺度空间的多个最佳匹配滤波算子,然后将各匹配滤波算子分别作用于多分辨率分解后的其中一组数据即可实现两组数据的一致性处理的目的。显然,上述各方法都有各自应用前提条件和优缺点。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黄土山地沟塬过渡区地震资料一致性问题,针对工区资料特点,笔者建立了一套新的一致性处理技术流程,在创新振幅一致性处理思路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等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地震资料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差异。此研究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得到了应用,并展现出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和应用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盆地东部神木—子洲地处黄土塬区、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塬经长期风雨侵蚀切割形成了塬、梁、峁、坡、沟等独特复杂的地形地貌,海拔为820~1 600 m,最大落差100~150 m左右。工区表层岩性复杂,且变化较快。地表覆盖较薄的第四系黄土,下伏胶泥、砂岩,胶泥中有姜石分布。近地表结构受地形影响较大,黄土高梁区海拔较高,黄土较厚;沟中砂岩、胶泥出露,黄土较薄。受复杂地表条件及近地表结构影响,野外所采集地震记录面貌存在明显差异(图1),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图1
图1
沟塬连接区原始单炮、振幅统计、单炮自相关及频谱
a—原始单炮;b—单炮振幅统计(沟中图a中红框、黄土塬图a中蓝框);c—单炮自相关(图a中黑框);d—沟中排列频谱(图a中红框);e—黄土塬区排列频谱(图a中蓝框)
Fig.1
Original single shot,amplitude statistics,single shot autocorrelation and spectrum in the gully and tableland connection area
a—original single shot;b—single shot amplitude statistics(red frame of fig.a in the ditch,blue frame of fig.a in the loess plateau);c—single shot autocorrelation(black frame in fig.a);d—spectrum in the ditch(red frame in fig.a);e—spectrum in the loess plateau(blue frame in fig.a)
1.1 振幅差异明显
图2
图2
沟塬连接线均方根振幅(a)、炮统计自相关(b)及原始叠加剖面(c)、塬(d)沟(e)频谱
Fig.2
RMS amplitude(a),single shot statistical autocorrelation(b), original stack profile(c), tableland(d) and gully(e) spectrum of gully and tableland connecting line
1.2 资料频率不一致
对地震资料进行频带分布特征的分析,是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低信噪比资料的处理。只有确定了有效波的频带范围,才能在保真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展宽频带提高资料分辨率,同时避免频带过宽可能造成的资料信噪比降低,以及频带过窄可能造成的资料分辨率降低[8]。受工区地表激发和接收条件影响,同一单炮左右排列及叠加剖面有效频带范围差异较大,沟中黄土较薄,高频信号衰减弱,单炮频带范围0~40 Hz(图1d),黄土塬区表层黄土较厚,高频信号衰减严重,单炮频带范围0~32 Hz(图1e),高频端频率相差8 Hz,沟塬连接线叠加剖面高频端频率差异更大,高达38 Hz(图2)。不同激发和接收地表条件导致信号主频和频宽不一致,加大了一致性处理的难度。
1.3 地震子波差异大
2 一致性处理技术思路
盆地东部横向剧烈变化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导致地震波在振幅、频率及子波波形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提高地震资料一致性及保真度是资料处理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根据原始资料特点及解释目标需求,资料处理以保真保幅为前提,开展一致性处理技术研究,在大量处理实践和试验基础上,形成了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新思路。针对沟塬结合区地震波纵向上能量衰减严重、横向上能量分布不均的问题,首先采用符合地震波传播理论的球面扩散补偿方法进行真振幅恢复,补偿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使能量在纵向上达到均衡;然后创新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思路,消除由于激发、接收等因素引起的地震记录在横向上能量分布不均的现象[9]。针对同一单炮不同排列或同一测线不同位置存在的波形、频率及相位差异问题,首次应用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技术,在拓宽频带的同时,提高沟塬连接线一致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实现低频噪声的衰减及有效信号频带的拓宽,有效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料一致性。
3 一致性处理技术的方法原理
一致性处理技术包括振幅一致性处理和子波一致性处理。
3.1 振幅一致性处理
振幅一致性处理包括球面扩散补偿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其主要目的把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进行有效补偿,使反射波浅中深层能量得到恢复,下面主要对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方法原理进行介绍。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包含3个步骤,振幅分析、振幅分解及振幅补偿应用。
1)地表一致性振幅分析。首先统计某一时窗内平均振幅,该时窗内振幅分析的判别准则有均方根振幅(式(1))和绝对平均振幅(式(2))两种方式。式中,t代表时窗起始时间;N代表时窗长度;样点j代表时刻t~t+N内的索引;a(j)代表样点j的振幅。
均方根振幅准则:
式中,P为时窗内的均方根振幅。
绝对平均振幅准则:
式中,
当数据有强能量噪声时,以上两种判别准则难以适用,为了达到更好振幅一致性处理效果,在振幅分析之前,应该先对强能量噪声进行压制。
2)地表一致性振幅分解。其基本思想是把地震波的振幅分解为与地面及地表有关的分量和与地下界面有关的分量,从而消除地表及近地表因素对振幅的影响。
设
其中:
当i和j变化时,由式(4)将得到一系列方程。设分解后各分量之和与原来振幅的误差能量
达到最小。由最小平方求解得到
3)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将每道的各振幅统计分量分解出来后,再计算每道的振幅均衡因子。用各道的振幅均衡因子乘以地震数据就完成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3.2 子波一致性处理
子波一致性处理的目的是使子波形态及能量分布趋于一致,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不仅能使浅、中、深层子波频率基本一致,同时还可改善地震道相位特征,为反褶积处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是一种统计性的处理技术,能够解决地震数据由于近地表岩性变化而引起的子波空变问题,二者皆是子波一致性处理的重要手段。
3.2.1 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
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是在准确求取表层Q场的基础上,通过稳定的补偿算法对叠前地震数据在检波点域和炮域分别进行振幅补偿和相位调整,其目的是补偿被表层吸收的能量并校正由表层吸收引起的频散效应。近地表Q吸收补偿关键在于Q值的估算,本文通过双井微测井实测资料,采用质心频移法进行Q值计算(图3)。
图3
图3
Q-V拟合关系式求取过程
a—双井微测井初至顶拉平;b—初至对应的频谱;c—Q-V对及Q-V拟合关系式
Fig.3
Calculation process of Q-V fitting relationship
a—first arrival top flattening of the uphole survey in double hole;b—spectrum of the first arrival;c—Q-V pair and Q-V fitting relationship
式中:
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质心频率后,就可以根据频移法公式求取品质因子Q:
式中:
同时,利用双井微测井信息也可以计算Q值所对应的层速度,有了Q-V对数据以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Q值与速度的Q-V拟合关系式(图3c)。
高质量近地表速度模型对准确求取表层Q场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模型精度,需要用双微测井信息对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约束,其约束情况可以由以下公式表示[11]:
式中:Δv为速度修正量;w为约束权值;vi+1是迭代第 i +1次某网格点速度;vi是迭代第 i 次速度。
图4
图4
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及对应表层Q场
a—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b—速度模型对应的表层Q场
Fig.4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of tomographic inversion and corresponding surface Q field
a—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of tomographic inversion;b—velocity model corresponding surface Q field
针对近地表对地震波吸收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传播路径,本文采用基于波动方程的方法,补偿公式如下[12]:
式中:
利用式(9)在检波点域和炮域分别进行近地表Q吸收补偿,在频率域补偿相位,在时间域补偿振幅。
3.2.2 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
地震子波的空间变化不仅仅与近地表吸收有关,还与激发和接收的岩性有关。近地表吸收补偿不能解决激发和接收的岩性变化问题,这一问题只能利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来解决。所以,在近地表岩性变化剧烈的盆地东部地区,沟—塬岩性变化对激发地震子波一致性的影响非常大,地表一致性俞式子波反褶积是解决该复杂地表的最佳技术方法。
在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前提下,地震记录可以用褶积模型表示为[13]
式中:
基于上式对地震道计算对数谱或者复赛谱,复赛谱是一种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经对数运算后再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的谱;然后对对数谱数据或者复赛谱数据进行分解,利用高斯—赛德尔方法迭代计算最小平方解,对于每个频率都进行求解,迭代收敛,得到地表一致性条件下的各个分量,即炮点、检波点、共中心点和炮检距相关的各个分量的子波功率谱数据;最后对对数功率谱分量数据分别构建托布利兹矩阵,计算各分量的反褶积算子,并应用于每道地震数据,得到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结果。如果期望输出为俞氏子波,则得到地表一致性俞氏子波反褶积结果。
式中:
俞氏子波具有主瓣宽度窄、旁瓣幅度小等优点。以俞氏子波作为期望输出,反褶积的结果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信噪比和保真度。
4 实际应用效果
以高保真处理为目标,基于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的一致性处理技术在盆地东部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地震资料成像质量及可靠性,解决了沟—塬区一致性处理技术难题,并形成了一套新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技术流程(图5),关键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如下。
图5
图5
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流程
a—常规一致性处理流程;b—基于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处理流程
Fig.5
Seismic data consistency processing flow under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
a—conventional consistency processing flow ;b—Q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processing flow based on dual-domain near-earth surface
在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时,补偿因子求取非常关键,参考振幅值是按照时窗统计,有效信息和噪声能量并不区分,当噪声能量强有效信息相对较弱、单炮左右排列振幅差异大时(图6a),传统方法未考虑噪声对补偿因子求取的影响,用被补偿数据直接提取补偿因子,补偿后单炮振幅关系与补偿前正好相反,沟中排列振幅变强,塬上排列振幅变弱(图6b),振幅关系不正确,不能真实反映地下岩性特征。创新补偿思路采用噪声压制后单炮在时窗内进行振幅统计,求取补偿因子,然后将补偿因子应用于噪声压制前单炮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图6c),可以看到,此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补偿后单炮左右排列振幅趋于一致,基本消除了由于沟塬地表的空间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
图6
图6
沟塬连接区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前后单炮
a—补偿前单炮;b—传统方法补偿后单炮;c—本文方法补偿后单炮
Fig.6
Single shot before and after surface consistency amplitude compensation in the gully and tableland connection area
a—before compensation;b—compensation by traditional method;c—compensation by this method
图7为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前后效果,从炮统计自相关剖面可以看到,补偿后塬—沟子波一致性明显变好,塬上叠加剖面高频由40 Hz提高到72 Hz,沟中由78 Hz提高到90 Hz,高频能量得到了较好恢复,沟—塬频率差异变小,剖面面貌更加一致。
图7
图7
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前(a)后(b)炮统计自相关和叠加剖面对比
Fig.7
Comparison of single shot statistical autocorrelation and stack profile before(a) and after(b) Q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of dual-domain near-ground surface
图8
图8
不同反褶积后炮统计自相关及叠加剖面对比
a—地表一致性反褶积;b—俞式子波反褶积
Fig.8
Comparison of single shot statistical autocorrelation and stack profile after different deconvolution
a—surface consistent deconvolution;b—Yu wavelet deconvolution
图9
图9
不同一致性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对比
a—常规方法处理后均方根振幅、炮统计自相关、纯波剖面;b—采用本文方法一致性处理后均方根振幅、炮统计自相关、纯波剖面
Fig.9
Comparison of processing effect with different consistency processing methods
a—RMS amplitude,shot statistical autocorrelation and pure wave profile after consistency processing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b—RMS amplitude,shot statistical autocorrelation and pure wave profile after consistency processing withthis method
图10
图10
不同一致性处理方法成果剖面对比
a—常规一致性处理;b—采用本文方法一致性处理
Fig.10
Comparison of achievement profile with different consistency processing methods
a—conventional consistency processing;b—consistency processing by this method
5 结论
一致性处理是地震资料高保真处理的基础,也是盆地东部资料处理的难点,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技术流程,即:基于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的一致性处理技术。取得了以下结果:
1)基于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的一致性处理技术能够很好解决巨厚黄土区及沟塬结合区二维、三维地震资料一致性难题,大幅度提高资料保真度。
2)噪声对补偿因子求取影响很大,建议用噪声压制后单炮求取的补偿因子对噪声压制前单炮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消除复杂地表条件对振幅的影响,提高振幅一致性。
3)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关键在于Q场的建立,因此在采用质心频移法进行Q值计算之前,应依据初至质量对双井微测井资料进行优选,另外要用双微测井信息对层析反演进行约束,提高表层速度模型精度,最后利用Q-V关系拟合式获得全区准确的表层Q场。
4)双域近地表Q吸收补偿能够消除黄土塬区低降速带吸收问题,地表一致性俞式子波反褶积在实现低频噪声衰减及有效信号频带拓宽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由于沟—塬岩性变化带来的子波空变问题,二者组合应用将能够很好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资料一致性问题。
致谢
感谢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勘探项目组给本文章提供的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保幅宽频配套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C]//
Suppor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on amplitude preserving and broadband processing of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C]//
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J].滩浅海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陆地和海上施工方法不同,采集的资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最终成果。针对由于观测系统不同、激发和接收因素不同、海上检波器漂移等对采集资料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改善资料品质的方法技术:①陆地采用延迟叠加震源,使陆海震源的激发信号相接近;②采用陆地压电检波器,使陆地检波器的性能与海上检波器相同;③采用匹配滤波法消除海陆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④采用二次定位方法提高定位精度;⑤选择合适的气枪沉放深度和气枪组合方式消除气泡效应等。这些方法技术的应用,消除了陆地和海上地震资料的差异,提高了滩浅海地震资料的品质。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in neritic area
[J].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维地震资料拼接方法
[J].
Putting 3D seismic data together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J].
三维地震资料拼接中的地震子波处理
[J].研究区数据是由2个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拼接而成,不同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在频率、能量强弱和信噪比上都存在着差异,这给地震解释和地震反演带来了困难。而多工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结果往往使三维地震数据在频率、能量强弱方面失真,很难用于地震反演。因此,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子波处理方法,马东唐南油田三维地震数据拼接的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Wavelet transform used in the concatenation of 3-D seismic data sets
[J].The data in our work area is composed of two 3-D seismic data sets. The two data sets are different in frequency, amplitude energy,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whichmakes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seismic inversion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o concatenate the two data sets while overcome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amethod for wavelet processing is developed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The feasibility of themethod is demonstrated by the application inmadong-Tangnan oilfield.
三维地震处理连片拼接技术
[J].
Connecting technique of 3D seismic process
[J].
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实例分析
[J].本文所论述的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能在整个联片处理的范围内,消除各块三维数椐之间的多种不一致性,以获得有利于全区统一解释的完整的数据体。文中对可能影响拼接处理质量的因素和进行处理的指导思想作了清楚的阐述。
Unified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of multiple 3D surveys and case study
[J].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 to conduct unified data processing of multiple 3D surveys, which eliminates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different data sets and brings out a uniform data volume beneficial to integrate data interpretation. The essential elements and the underlined principles related to the unification are illustrated distinctly.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to the field data shows its effectiveness and prospectiveness.
地震资料处理中相对保幅性讨论
[J].
An analysis of relative amplitude-preservation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J].
江陵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实践
[J].
Consistency processing of 3D continuous seismic data among the blocks in Jiangling depression
[J].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巨厚黄土塬区非纵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J].
The off-line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uge-thick loess area in Erdos basin
[J].
地表过渡带近地表Q补偿与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效果对比研究
[J].
DOI:10.3969/j.issn.1000-1441.2018.06.009
[本文引用: 1]
近地表吸收衰减严重,会引起地震子波的空间变化,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近地表Q补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首先描述了基于质心频移的近地表Q计算方法及稳健的Q补偿方法;其次从假设条件、应用范围、受噪声的影响程度以及算子的稳定性等方面对比了近地表Q补偿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效果。对叠前粘弹波动方程正演模型数据和某近地表由沙漠区向公益林区过渡的三维地震资料,分别利用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近地表Q补偿技术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在近地表岩性变化剧烈的区域,激发和接收岩性对地震子波的影响起主要作用时,应使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技术;在地表吸收起主要作用的沙漠区,应使用近地表Q补偿技术。
A comparison of near-surface Q compensation and surface-consistent deconvolution in the near-surface transition zone
[J].
微测井约束分步层析静校正技术在古峰庄地区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the step tomographic static correction technique constrained by uphole survey in Gufengzhuang area
[J].
西部沙漠区中深层地震数据近地表Q补偿应用研究
[J].
DOI:10.3969/j.issn.1000-1441.2021.06.008
[本文引用: 1]
中国西部沙漠地区采集的地震数据分辨率低,且频带较窄,这主要是由近地表低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所致。因此,降低近地表低降速带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和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对沙漠工区地震数据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概述了谱比法和峰值频移法的方法原理;然后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西部某沙漠工区地震勘探资料的Q值估计,并分析其适用条件与补偿效果,用于指导选择适合工区的Q值估计方法;通过对比相位补偿、振幅补偿和相位振幅同时补偿方法的不同效果,形成一套适用于研究工区的近地表Q值求取与补偿的处理流程。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谱比法,峰值频移法对近地表低速层的Q值估计更适合本工区;且相位振幅组合补偿方法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补偿作用效果显著。中深层地震数据的补偿结果表明,将利用峰值频移法估算得到的Q值与相位振幅组合补偿方法相结合,既可保持地震数据低频成分,又有效提高了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进而有效拓宽了地震数据的频带,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使得复杂构造区域的成像更加清晰准确。
Application of near-surface Q compensation for seismic data from a mid-depth layer in the western desert in China
[J].
宽频地震资料处理配套技术
[J].
Broadband seismic data matching processing
[J].
俞氏子波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J].
Application of Yu wavelet to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J].
稳定有效的反Q滤波方法
[J].
Researches on stabilized and effective inverse Q filtering
[J].
一种基于连续补偿函数的时变增益限反Q滤波方法
[J].
A new time-varying gain limits inverse Q filtering with the continuous compensation function
[J].
地震波衰减及补偿方法
[J].
The method of seismic attenuation and energy compensation
[J].
井控处理中的真振幅恢复与Q补偿方法及应用
[J].
Th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rue amplitude recovery and Q compensation well control processing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