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左旗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特色农业开发建议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armland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local features in Tumed Left Banner, Inner Mongolia
通讯作者: 成杭新(1964-),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球化学。Email:916679036@qq.com
第一作者:
责任编辑: 蒋实
收稿日期: 2022-02-6 修回日期: 2022-08-9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02-6 Revised: 2022-08-9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中耕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对于实现耕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对获得的土壤有益营养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进行了土地质量评价和级别划分,分析了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发现,研究区土壤主要由黄河冲洪积物形成,以农牧业为主,未受重金属污染,养分较丰富,一、二等优良土壤占比达88.85%,并且区内大部分土壤中的硒含量适量,建议富硒土地资源纳入政府土地利用规划,打造特色农业。
关键词:
Land is an important basic resource for human survival and st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is an integral part of land resources. Ascertain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Using the methods for 1:50,000 geochemical survey and evalu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 in the study area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beneficial nutrient elements and toxic and harmful elements in soils and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elements in soi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consist mainly of alluvial-proluvial deposi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are primarily used for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he soils are not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and are rich in nutrients,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grade excellent soils collectively accounting for 88.85%. Moreover, most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moderate selenium content.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elenium-rich land resourc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government land planning to develop agri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local features.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包凤琴, 成杭新, 永胜, 杨宇亮, 马志超, 赵丽娟.
BAO Feng-Qin, CHENG Hang-Xin, YONG Sheng, YANG Yu-Liang, MA Zhi-Chao, ZHAO Li-Juan.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的土默特川平原上,行政区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管辖(见图1)。区内海拔在1 000~1 100 m之间,北部为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区,海拔1 300~2 200 m。研究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寒暑变化剧烈,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霜期短。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水浇地、旱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盐碱地和村庄。区内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良,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莜麦、玉米、高粱和谷子等。
图1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按每平方千米为一个采样大格进行编号,每大格分为a、b、c、d 4个小格,每小格采集2件样品,样品在小格内均匀布置,采样密度为8个点/km2。样品按大格号加a、b、c、d编号。在采样小格区间内,根据地块分布情况,采集主要的农田地块,3~5点组合为一件样品。
用不锈钢铲挖掘20 cm深方形坑,采集0~20 cm表层土壤。用木铲将与不锈钢铲接触部分的土壤去掉,选择未接触不锈钢铲的部分装入布样袋中,样品质量1 kg。回到驻地后,过-20目粒级尼龙筛混匀后保存。本次研究共采集土壤样品332件,具体采样点位详见图2。
图2
1.3 样品分析与测定
本次样品测试工作由内蒙古地质矿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样品分析采用X荧光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等方法组合的配套方案,完成了13个指标(元素)的测定(见表1)。样品分析方法检出限需以单个元素的报出率来衡量,报出率100%表示方法检出限完全满足要求。准确度和精密度控制采用分析国家一等标准物质方法进行控制,在每50件样品中,在预先留出空号内插入4件不同的国家一等标准物质(土壤)(GSS-3、GSS-5、GSS-20、GSS-21),与样品一起分析,分别计算4件标准物质测量值与监控值之间的对数偏差(ΔlgC),保证符合对数差允许限要求,一次原始合格率要求≥98%。样品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监控样合格率统计见表1。从表1看出,本次研究区样品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λ)均满足《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25]规范要求。
表1 分析配套方案、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控制监控样合格率统计
Table 1
指标 | 分析方法 | 方法检出限/10-6 | 报出率/% | ΔlgC平均值 | ΔlgC合格率/% | λ合格率/% | RSD/% |
---|---|---|---|---|---|---|---|
As | AFS | 0.6 | 100 | 0.008 | 100 | 100 | 1.4 |
Cd | ICP-MS | 0.03 | 100 | 0.032 | 100 | 100 | 3.73 |
Hg | AFS | 0.0005 | 100 | 0.019 | 100 | 100 | 2.14 |
Pb | ICP-MS | 2 | 100 | 0.018 | 100 | 100 | 1.23 |
Cr | XRF | 5 | 100 | 0.036 | 100 | 100 | 4.43 |
Cu | XRF | 1 | 100 | 0.037 | 100 | 100 | 3.62 |
Ni | XRF | 2 | 100 | 0.025 | 100 | 100 | 4.38 |
Zn | XRF | 2 | 100 | 0.04 | 100 | 100 | 4.51 |
N | TCD | 20 | 100 | 0.025 | 100 | 100 | 2.52 |
P | XRF | 8 | 100 | 0.024 | 100 | 100 | 4.48 |
K2O | XRF | 0.03* | 100 | 0.034 | 100 | 100 | 4.06 |
Corg | VOL | 0.1* | 100 | 0.042 | 100 | 100 | 6.95 |
Se | AFS | 0.01 | 100 | 0.035 | 100 | 100 | 3.24 |
pH | ISE | 0.1** |
注:“*”表示计量单位为10-2;“**”表示无量纲。
1.4 评价与制图方法
1.4.1 养分元素分级标准及划分方法
表2 土壤氮、磷、钾全量及硒等级划分标准
Table 2
指标 | 一等(丰富) | 二等(较丰富) | 三等(中等) | 四等(较缺乏) | 五等(缺乏) |
---|---|---|---|---|---|
w(全氮)/10-3 | >2.00 | >1.50~2.00 | >1.00~1.50 | >0.75~1.00 | ≤0.75 |
w(全磷)/10-3 | >1.0 | >0.8~1.0 | >0.6~0.8 | >0.4~0.6 | ≤0.4 |
w(全钾)/10-3 | >25 | >20~25 | >15~20 | >10~15 | ≤10 |
w(有机质)/10-3 | >40 | >30~40 | >20~30 | >10~20 | ≤10 |
指标 | 缺乏 | 边缘 | 适量 | 高 | 过剩 |
w(Se)/10-6 | ≤0.125 | 0.125~0.175 | 0.175~0.40 | 0.40~3.0 | >3.0 |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得分f养综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见表3。
式中:f养综为土壤氮、磷、钾评价总得分,1≤f养综≤5;Ki为氮、磷、钾权重系数,分别取0.4、0.4和0.2;fi为土壤氮、磷、钾的单元数等级得分,单指标评价结果为五等、四等、三等、二等、一等时所对应的fi得分分别对应1分、2分、3分、4分、5分。
表3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
Table 3
等级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
f养综 | ≥4.5 | 4.5~3.5 | 3.5~2.5 | 2.5~1.5 | <1.5 |
1.4.2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
表4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Table 4
污染物 项目 | 风险筛选值 | |||
---|---|---|---|---|
pH≤5.5 | 5.5< pH≤6.5 | 6.5< pH≤7.5 | pH>7.5 | |
w(Cd)/10-9 | 300 | 300 | 300 | 600 |
w(Hg)/10-9 | 1300 | 1800 | 2400 | 3400 |
w(As)/10-6 | 40 | 40 | 30 | 25 |
w(Pb)/10-6 | 70 | 90 | 120 | 170 |
w(Cr)/10-6 | 150 | 150 | 200 | 250 |
w(Cu)/10-6 | 50 | 50 | 100 | 100 |
w(Ni)/10-6 | 60 | 70 | 100 | 190 |
w(Zn)/10-6 | 200 | 200 | 250 | 300 |
注:研究区内农田均为旱地。
根据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按照《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以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进行评价。
污染指数法可以全面反映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不同作用,并突出高浓度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土壤中污染物指标i的单项污染指数
式中:Ci为土壤中污染物指标i的实测值;Si为土壤中污染物指标i在GB 15618—2018中给出的风险筛选值。土壤单项污染指数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界限值见表5。
表5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
Table 5
等级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
土壤环境 | Pi ≤1 | 1<Pi ≤2 | 2<Pi ≤3 | 3<Pi ≤5 | Pi ≥5 |
清洁 | 轻微污染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方法为在单指标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基础上,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壤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等同于单指标划分出的环境地球化学等级最差的等级。
1.4.3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表6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表达与含义
Table 6
等级 | 清洁 | 轻微污染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含义 |
---|---|---|---|---|---|---|
丰富 | 一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五等 | 一等为优质,表明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丰富至较丰富; 二等为良好,表明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中等; 三等为中等,表明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较缺乏或土壤环境较轻微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较缺乏; 四等为差等,表明土壤环境清洁或轻微污染,土壤养分缺乏或土壤环境轻度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缺乏或土壤盐渍化等级为强度; 五等为劣等,表明土壤环境中度或重度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至缺乏或土壤盐渍化等级为盐土 |
较丰富 | 一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五等 | |
中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五等 | |
较缺乏 | 三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五等 | |
缺乏 | 四等 | 四等 | 四等 | 五等 | 五等 |
1.4.4 制图方法
根据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利用MapGIS软件中的三角剖分功能制作了地球化学图件,保证了图件的原始性、真实性与完整性。由于采样点位分布不均匀,用非均匀分布的原始数据成图,影响了图件的美观度,部分图件出现了尖角等现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酸碱度(pH)特征
pH值会影响重金属、肥力及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并进而影响其生物迁移,故研究土壤pH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区地处中温带,为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250~400 mm,雨量集中在夏季,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因此造成土壤中的盐分受蒸发作用的影响逐渐在地表富集,形成碱性土壤特征。研究区内土壤pH值范围为7.08~10.37,平均值为8.26,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中土壤酸碱度(pH)分级标准,将区内土壤酸碱度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碱性及强碱性土壤占工作区面积的99.7%,其余为中性土壤,详见图3。
图3
2.2 土壤养分元素地球化学评价
土壤养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土壤中能直接或经转化后被植物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养分包括有机质、氮(N)、磷(P)、钾(K)、硒(Se)等,土壤养分的丰缺程度及供应能力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了解土壤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客观分析土壤的养分水平、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正确定位土壤的肥力水平,对于评价土壤养分质量并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充分发挥土壤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 土壤养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中“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土壤氮、磷、钾等养分指标全量等级划分标准”,将研究区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划分为5等,见表7。
表7 土壤养分指标特征值及分级统计
Table 7
指标 | 最大值/ 10-3 | 最小值/ 10-3 | 均值/ 10-3 | 标准差/ 10-3 | 变异 系数 | 丰富 | 较丰富 | 中等 | 较缺乏 | 缺乏 | |||||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
全磷 | 1.80 | 0.62 | 0.83 | 0.14 | 0.17 | 27 | 8.1 | 148 | 44.6 | 157 | 47.3 | 0 | 0 | 0 | 0 |
全钾 | 31.20 | 22.30 | 25.23 | 1.18 | 0.05 | 1 | 0.3 | 280 | 84.3 | 51 | 15.4 | 0 | 0 | 0 | 0 |
全氮 | 2.90 | 0.20 | 1.15 | 0.36 | 0.31 | 5 | 1.5 | 39 | 11.7 | 147 | 44.3 | 103 | 31 | 38 | 11.4 |
有机质 | 45.70 | 7.60 | 21.36 | 5.78 | 0.27 | 2 | 0.6 | 25 | 7.5 | 170 | 51.2 | 127 | 38.3 | 8 | 2.4 |
磷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其储量和供给状况反应土壤的肥力,其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同时,磷肥中镉、氟及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较高,虽然肥料中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曾希柏等[27]研究表明,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导致农作物镉的超标。本次研究发现,区内土壤中磷含量中等偏高,丰富和较丰富比例占52.7%,中等比例占47.3%,建议减少磷肥的施入。
钾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其含量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也是合理施用钾肥的重要依据。区内土壤钾的含量普遍偏高,丰富和较丰富比例占84.6%,不存在 “较缺乏”和“缺乏”的地区,建议研究区内减少钾肥的施入。
氮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其土壤中氮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土壤中的氮绝大多数是以有机态存在的,有机氮在耕作等一系列条件下,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态氮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总和称为土壤全氮。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代表着土壤氮素的总贮量和供氮潜力。因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一样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与土壤氮元素供应状况相关,其高低反映了土壤的熟化程度,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如质地、缓冲性、供肥保肥性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碳和氮的重要来源,同时对土壤中的多种元素如磷和锌等具有活化作用。一般来说,对于有机质含量低于1.2%的土壤,在施肥中要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比重,补充土壤有机质的不足。
研究区内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比较低,分布特征相似,“缺乏”和“较缺乏”区主要分布在巴独户村、巧什营村、北什轴乡、七炭板村周边及白只户村东部地区,这些地区需适度施加氮肥和有机肥。
2.2.2 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土壤中硒元素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中“土壤硒等级划分标准值”作为分级标准,划分结果详见表8。
表8 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值及分级统计
Table 8
元素 | 最大值/ 10-6 | 最小值/ 10-6 | 均值/ 10-6 | 标准差/ 10-6 | 变异 系数 | 缺乏 | 边缘 | 适量 | 高 | 过剩 | |||||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
Se | 0.58 | 0.07 | 0.32 | 0.08 | 0.25 | 2 | 0.6 | 9 | 2.7 | 281 | 84.6 | 40 | 12 | 0 | 0 |
区内硒含量范围为(0.07~0.58)×10-6,均值为0.32×10-6,变异系数<0.3,表明硒分布均匀,大部分土壤中的硒含量适量(图4),其适量比例占研究区总面的84.6%,高含量区占12%,边缘区占2.7%,缺乏区占0.6%。
图4
2.2.3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表9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统计
Table 9
等级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
样品数 | 13 | 132 | 151 | 36 | 0 |
比例/% | 3.92 | 39.76 | 45.48 | 10.84 | 0 |
面积/km2 | 1.57 | 15.90 | 18.19 | 4.34 | 0 |
图5
图5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
Fig.5
The comprehensive grading map of soil nutrient geochemistry
2.3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本次工作中所指的土壤环境指标,主要是指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Cd、Hg、As、Cu、Pb、Cr、Zn、Ni等8项重金属元素;同时,由于pH值的高低影响作物对有害元素的吸收,故将其也作为一项土壤环境指标。查清土壤中8项重金属元素含量范围、赋存状态和影响因素对于保证粮食品质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1 土壤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将研究区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等8项重金属元素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中土壤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
表10 重金属元素单指标地球化学等级划分
Table 10
元素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均值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样品数 | 比例/% | ||||||
Cd | 0.62 | 0.08 | 0.15 | 0.04 | 0.27 | 331 | 99.7 | 1 | 0.3 | 0 | 0 | 0 | 0 | 0 | 0 |
Hg | 282.14 | 9.89 | 25.92 | 16.09 | 0.62 | 332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As | 16.25 | 3.38 | 9.78 | 1.89 | 0.19 | 332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Cu | 44.40 | 12.50 | 29.52 | 5.74 | 0.19 | 332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Pb | 51.50 | 15.24 | 21.68 | 2.74 | 0.13 | 332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Cr | 89.60 | 45.50 | 71.11 | 8.16 | 0.12 | 332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Zn | 1008.40 | 34.40 | 77.23 | 52.78 | 0.68 | 331 | 99.7 | 1 | 0.3 | 0 | 0 | 0 | 0 | 0 | 0 |
Ni | 45.90 | 15.10 | 31.50 | 5.20 | 0.17 | 332 | 10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注:样品数为332个;Hg含量单位为10-9,其余为10-6。
从表10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环境指标总体显示优良,仅有极个别样品出现含量偏高,构成土壤轻微污染。研究区仅有一件样品Cd和Zn呈轻微污染,其余99.7%的样品均为清洁土壤,表明整个研究区内土壤未受重金属污染。
2.3.2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质量综合等级
表11 研究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
Table 11
等级 | 一等 (清洁) | 二等(轻 微污染) | 三等(轻 度污染) | 四等(中 度污染) | 五等(重 度污染) |
---|---|---|---|---|---|
样品数 | 331 | 1 | 0 | 0 | 0 |
比例/% | 99.72 | 0.3 | 0 | 0 | 0 |
图6
图6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质量综合等级划分
Fig.6
The comprehensive grading map of soil e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quality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土壤未受重金属污染,这与该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有直接的关系。
2.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表12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
Table 12
等级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
样品数 | 144 | 151 | 37 | 0 | 0 |
比例/% | 43.37 | 45.48 | 11.14 | 0 | 0 |
面积/km2 | 17.35 | 18.19 | 4.46 | 0 | 0 |
图7
图7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
Fig.7
The comprehensive grading map of
soil quality geochemistry
可以直观地看出,研究区内一、二等优良土壤占比达88.85%,其中优质土壤占43.37%。依据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结果和拟定的内蒙古自治区富硒土壤硒含量标准,研究区内圈定了4处富硒耕地开发区,共计25.5 km2,1区位于巴独户村南和七炭板村西部,面积5.8 km2;2区位于巧什营村,面积7.3 km2;3区位于北什轴乡西北部,面积4.0 km2;4区位于大雨施格气村南、小雨施格气村、旗下营村西、脑木汗村北部,面积8.4 km2。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区工业化程度低,土壤主要由黄河冲洪积物形成,以农牧业为主。通过土壤养分与环境质量评价可知,研究区部分地区氮和有机质相对缺乏,其余大部分地区土壤养分丰富,未受重金属污染,区内硒含量平均值为0.32×10-6,84.6%地区土壤中的硒含量适量。
从已有农作物分析资料可知,富硒及Se含量在0.3×10-6左右的适量区种植的打籽葫芦籽、打籽西瓜、小麦、胡麻等均富集硒及其他有益元素,贫化有害重金属元素,说明在北方碱性环境下富硒耕地硒含量标准比南方要低。
研究区耕地面积广,土壤硒含量高,生态环境适宜,有发展富硒农业的巨大优势。本次研究工作对该地区富硒特色耕地的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城市土壤化学元素的背景值与基准值
[J].
DOI:10.13745/j.esf.2014.03.028
[本文引用: 1]
通过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3 799件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1 011件深层土壤样品(150~180 cm)中52种化学元素(Ag、As、Au、B、Ba、Be、Bi、Br、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Sb、Sc、Se、Sn、Sr、Th、Ti、Tl、U、V、W、Y、Zn、Zr、SiO2、Al2O3、TFe2O3、MgO、CaO、Na2O和K2O)及pH和有机碳(Corg)数据分布结构的研究,采用中位数绝对中位差法、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计算出中国及31个省会城市土壤52种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及它们的变化区间。数据显示,城市土壤中Corg、N、Ca、Hg、Ag、Au、Bi、Cd、Cu、Mo、Pb、S、Sb、Se、Sn、Zn元素的自然背景发生了显著变化,清晰显示出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这些元素在城市土壤中累积的重要贡献。这对全面认识中国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立法及执法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Geochemical background and baseline value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urban soil in China
[J].
中国城市土壤微量金属元素的管理目标值和整治行动值
[J].
DOI:10.13745/j.esf.2015.05.017
[本文引用: 1]
随着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升高,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一直是城市土壤污染管理的关键。而最近的城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的研究提供了设置合理调节值的可能性,如管理目标值(MTV)和整治行动值(RAV)。本文介绍了如何用土壤背景数据确定MTV和RAV的方法,也给出了全国城市土壤及31个省会城市土壤中20种元素的MTV和RAV值。这对全面认识我国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法及执法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Management target value(MTV) and rectification action value (RAV) of trace metals in urban soil in China
[J].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二十年
[J].
DOI:10.13745/j.esf.sf.2019.8.25
[本文引用: 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是我国继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之后一个新的国家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该计划实施20年来,在支撑土壤环境污染防控、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大立法、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链。本文从计划的提出背景、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进展、调查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与质量控制方案的完善等方面回顾了该计划的发展历程。从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全国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农耕区20年来土壤碳库变化4个方面对调查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全方位介绍了调查应用成果在土地管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地方病防治、油气勘查、固体矿产勘查等7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在调查技术革新、评价方法创新和调查与研究融合三个方面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Vicennial implementation of geochemical survey of land quality in China
[J].
DOI:10.13745/j.esf.sf.2019.8.25
[本文引用: 1]
The geochemical survey of land quality project launched in 1999 is a new 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 succeeding the regional geochemistry-national reconnaissance project in China. The project has sinc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supporting governmental actions in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 agricultural legislation and precision poverty relief—expanding greatly its role of geological service. We provided here a historical review on the projects background, organization, main progress, survey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scheme. We ma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projects achievements in the overview of the geochemical status of national cultivated land, environmental qualities of soils in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and sediments in nations main freshwater lakes, and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s in the main agricultural areas of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We then gave an all-around introd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s of survey data in land management,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 poverty relief, en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xplorations for oil & gas and metallic minerals. Finally, we offered a prospective view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geochemical survey of land quality regarding innovative survey technology, new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ntegration of survey and research.
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J].
Analysis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of cultivated land in my country
[J].
广东汕头市内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J].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inland bay of Shant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
[J].
辽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
[J].
Geochemical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space distribution in the Liao middle-downriver Plain
[J].
临安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J].
Ec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Carya cathayensis plantations,Lin'an
[J].
山东省安丘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评价
[J].
Geochemical characr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agricultural soil of Anqiu area,Shanghai Province
[J].
辽宁锦州城区土壤环境质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J].
Evalu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s in Jinzh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
[J].
贵州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技术
[J].
The method and technology of 1:50000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survey and evaluation in Guizhou
[J].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以盘锦市为例
[J].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assessment methods:Taking Panjin City as an example
[J].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以黑龙江省宏胜镇为例
[J].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evaluation method: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Hongsheng Town,Heilongjiang Province
[J].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绿色产能评价研究:以吉林大安市为例
[J].
Study on geochemical assessment of land quality and green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in Da'an City,Jilin Province
[J].
多种评价方法应用于天津核桃主产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J].
The evalu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main walnut producing areas based on various method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in Tianjin
[J].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整合方法——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J].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assessment and the result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gradation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The case of Jiashan County, Zhejiang
[J].
沂蒙山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J].
Geochemical evalution method of soil quality in Yimeng Mountain area
[J].
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J].
Evaluation on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Hetao area of Inner Mongolia
[J].
内蒙古河套地区砷地球化学特征
[J].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rsenic in the Hetao area of Inner Mongolia
[J].
江西省吉泰盆地土地质量评价
[J].
Evaluation of land quality in Jitai Basin, Jiangxi Province
[J].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方法研究
[J].
Land quality geochemical assessment and method research based ongeochem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ownstream basi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handong
[J].
黑龙江省海伦市长发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开发建议
[J].
Geochemical evalution of land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f land in Hailun City,Heilongjiang Province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