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铁矿磁测数据三维反演分析与找矿靶区预测
1.
2.
3.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analysis of magnetic data from deep buried iron ore and prediction of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1.
2.
3.
通讯作者: 强建科(1967-),男,教授,从事地球物理重磁电正、反演研究工作。Email:qiangjianke@163.com
责任编辑: 王萌
收稿日期: 2019-04-28 修回日期: 2019-06-10 网络出版日期: 2019-12-20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9-04-28 Revised: 2019-06-10 Online: 2019-12-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朱裕振(1985-),男,工程师,从事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Email:277628696@qq.com 。
寻找深埋铁矿床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探索性研究,目前面临的困难是铁磁异常较小,且淹没于大片含磁性的侵入浆岩体中,采用以往定性解释磁异常的方法可能会造成较大偏差,使勘探风险陡增。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三维反演已经成为现实,笔者采用磁法三维反演软件对山东齐河—禹城地区面积性磁测数据进行了自动反演,获得了该地区地下空间磁化率分布,结合已有钻孔地质资料,分析了有铁矿存在时磁化率等值线在空间上有高值圈闭的特点,且圈闭中心比实际矿体位置偏浅约500 m左右。比照这个特征,从勘探区反演的三维磁化率数据中搜索南北和东西方向具有高磁异常圈闭的区域,发现了两个较可靠的找矿靶区。
关键词:
The search for deep buried iron deposits is a very complicated exploratory study. The current difficulty is that the ferromagnetic anomalies are small and submerged in large magnetic intrusive rock masses. It may cause large deviations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explor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large-scale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has become a reality. This paper uses GMES-3DI commercialization software to automatically invert the area magnetic data of Qihe-Yucheng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obtains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geological data of boreholes, the author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ntours with high value traps in the presence of iron ore, with the trap center being about 500 m shallower than the actual orebody position. Based on this feature, the authors used the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ata retrieved from the exploration area to search for areas with high magnetic anomaly traps in the north-south and east-west directions and, as a result, delineated two relatively reliable prospecting targets.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朱裕振, 强建科, 王林飞, 张文艳, 戴世坤.
ZHU Yu-Zhen, QIANG Jian-Ke, WANG Lin-Fei, ZHANG Wen-Yan, DAI Shi-Kun.
0 引言
目前磁异常处理解释仍然以各种定性方法、二维剖面人机拟合等方法为主,仅有少量二维、三维自动反演研究。磁异常常规定性解释方法包括二阶趋势分析、化极、导数计算、解析延拓等[58],这些方法仅能从宏观上对磁异常给出一个粗略评价,远不能提供钻孔布设之类的精细决策。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对磁异常总模量、磁异常梯度模量及磁异常归一磁源法进行过研究[9-12],试图在平面上确定磁异常或矿体的位置及边界信息。从学术角度来看,继续研究这类定性方法意义不大。位场的反演有很多方法,其中在频率域(或频谱)中解决重磁场的反演问题有很多优点,磁异常频谱具有表达式简洁、正演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即空间域的褶积运算转化成频率域的乘积运算。另外,假设研究区域存在离散的居里深度点时,可用滑动功率谱的方法搜寻离散的棱柱磁异常体[13-15]。通过开展二维、三维自动反演,让数学物理方程基于实测数据做出不依赖于人的计算之后,再结合实际资料做综合分析,也许能够真正获得磁性体在水平方向和纵深方向的有效信息,为野外勘探工程提供施工依据[16-24]。
笔者对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高精度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并详细分析了已知矿体与反演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依据,由已知推测未知,对该区未知区域进行了找矿靶区预测。
1 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
1.1 区域地质特征
工区位于山东齐河—禹城地区,地面相对平坦,海拔大约在10~30 m之间,以泥沙沉积为主。区域隐伏构造发育且较复杂,褶曲构造次之,主要有NE-NNE向的聊考断裂、NW-NNW向的文祖断裂、近EW向的齐广断裂3组断裂构造。各组大断裂互相切割,控制了区域内凸起与凹陷的产生与发育。本区域构造特征总体上表现为南浅北深的单斜构造形态,南部隆起区主要分布前石炭系地层,北西部古生代地层埋深较大(图1)。
图1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古老基底为泰山岩群。在新太古界泰山岩群结晶基底上,经历早古生代广泛海侵,形成了早古生界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古生代中期地壳整体抬升、剥蚀,造成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缺失;晚古生代由于地壳的震荡运动,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及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此后地壳稳定上升,缺失三叠系沉积。
寒武系主要出露于黄河以南地区,地层产状总体北倾,多成低山丘陵地貌特征;奥陶系广泛分布,为石炭—二叠系沉积基底,主要出露于区域东南部济南市及附近,与下伏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二叠系在区域东南部有零星出露,大部分区域被第四系所覆盖。新近系和第四系广泛分布。古近系在齐广断裂以南不发育,主要分布于齐广断裂以北地区。
区域内岩浆岩分布较广泛,主要分布有新太古代侵入岩、中元古代侵入岩和中生代侵入岩。其中以新太古代侵入岩最为发育,分布在章丘—长清的南部地区,岩石类型由超基性—基性—酸性均有出现,且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在禹城—济南一带,以中基性岩为主(图2),其他时代岩浆岩不发育。
图2
本区内已钻探4口深孔[25],分别是ZK1(终孔1 436.10 m)、ZK0701(终孔1 422.17 m)、ZK3(终孔1 052.60 m)、ZK4(终孔1 902.10 m),除ZK1在1157~1296 m遇到有工业价值的磁铁矿外,其余3孔只遇到闪长岩岩体或花岗岩岩体,并没有见到有意义的磁铁矿。
1.2 地球物理特征
前已述及,工区位于沉积区域,地表没有更多的岩矿石物性信息。由历史勘探资料可知,区内曾经进行过航空磁测、地面高精度磁测、区域重力测量、以及煤田地震工作。因此有如下地球物理认识:①区内有大规模NNE向的隐伏隆起构造;② 在隐 伏隆起上有较大规模的磁性体存在;③ 区内新生界厚度较大,一般在760~1 240 m之间,且速度较低(1 800~1 950 m/s),结构松散,与下伏基岩存在较明显的波阻抗差异。
2013~2015年,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提交“山东省齐河县潘店地区铁矿调查评价报告”,完成了1:5万基岩地质编图630 km2、1:1万高精度磁测287 km2、1:2 000高精度磁测剖面57 km、1:2 000高精度重力剖面50 km、钻探1 436.10 m/1孔、井中三分量磁测1 428.45 m。下面为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基本特征:
由地面高精度磁测ΔT等值线平面图(图3)看出,数据分布有两个独立的区块:潘店区(图3左下)和李屯区(图3右上)。潘店异常呈带状分布,异常走向为NW向,等值线间隔10 nT,异常南北长约5 km,东西宽约7 km,异常中心最大值约为140 nT,异常曲线形态规则、圆滑、宽缓。李屯异常近似为等轴异常,类似圆形的封闭圈,异常走向110°,等值线间隔10 nT,异常SN向长约13 km,EW向宽约10 km,异常中心最大值约250 nT,异常曲线形态规则、圆滑、宽缓;整个异常北段狭窄收敛,中间膨大,南端收敛圆滑,似“葫芦状”,异常多处有鼓凸现象,异常东侧100~250 nT等值线趋向东南凸出,北西侧40 nT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北侧的100~250 nT等值线也有鼓凸现象,其北东侧100~200 nT等值线呈舌状伸出。磁异常总体走向NNE向,梯度变化为东翼缓西翼陡。
图3
图3
地面1:1万高精度磁异常平面等值线
Fig.3
The contours of 1:10,000 high-precision magnetic anomalies on the ground
由于磁异常的横向位置受制于磁倾角和磁偏角的变化,因此异常定性特征与地下磁性体的实际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由磁异常定性特征决策野外工程施工会造成较大风险。
2 磁测数据三维反演及分析
为全面了解磁性岩体的空间形态,必须对地表磁异常进行三维反演。磁异常属于磁性体在地表的直接反映,与磁性体的空间结构相关,与地层和断层构造没有直接联系。另外,三维反演属于自动反演,没有施加任何限制信息,钻孔是在反演工作之前已经终孔。本项研究中磁异常三维反演采用中南大学课题组研制的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反演工作。
参与三维反演的高精度磁测数据共有测线221条(包括潘店区和李屯区),磁场数据100 274个,最大磁异常250.33 nT,位于工作区东北部,最小磁异常-399.99 nT,位于工作区西北部。三维反演中采用的磁参数为:当地磁场强度52 873.23 nT,磁偏角为-5.945°,磁倾角53.2°。反演前对磁测数据进行了常规预处理,如剔除飞点数据、高压线影响数据、插值规则化等处理,最后采用频谱方法反演成像[13-15]。三维反演共迭代10次,拟合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耗时约3 min。反演出的最大相对磁化率为34 000×10-6 SI,最小相对磁化率为-45 000×10-6 SI。由于实测磁数据不规则,反演前做了规则化插值预处理,因此,反演结果中西北和东南区域没有实测数据的地方反演结果不要参与解释,特此说明。
图4
图4
磁测数据三维反演切片示意
a—实测数据平面分布;b—三维反演磁化率纵深切片;c—三维反演磁化率水平切片;d—三维反演磁化率大于0.0105SI
Fig.4
A sketch of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slices of magnetic data
a—distribution of measured data;b—3D inversion susceptibility slicing;c—3D inversion susceptibility horizontal slicing;d—3D inversion susceptibility greater than 0.0105SI
为了更好地分析三维磁性体在不同深度上的平面分布情况,进行了水平切片(图5),从-500~-2 500 m,间隔200 m,共有8个切片。
图5
图5
磁法三维反演8个水平切片磁化率等值线
Fig.5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ntours of eight horizontal slices
在z=-500 m时,可以看见一些孤立的高磁化率异常。当z=-700、-900 m时,高磁化率异常更为明显;而当z=-1 300、-1 500、-1 700 m时,这几个高磁化率异常连成了马蹄形,整体走向NNW,开口向东南,推测为岩体的反映,李屯铁矿体(ZK1)位于西边的圈闭异常处,西北和东部3个异常圈闭也对成矿有利;当z=-2 500 m时,高磁化率异常已经形成一个柱状整体。
3 找矿前景区预测
3.1 已知矿体与反演结果对比分析
在地球物理找矿过程中,研究已知矿体上方的物理场分布特征和反演后地下岩矿石物性分布特征,然后在该地区寻找类似的特征,以达到找矿目的。
从上述磁法三维反演结果中切出穿过钻孔ZK1和ZK0701的SN向剖面和穿过ZK1的EW向剖面进行详细研究。图6为SN方向剖面,在ZK1钻孔下面有一个异常圈闭,相对磁化率为13 500×10-6 SI,深度在-700~-1 000 m之间。分析这个异常,可能有两种推测结果,一种认为此异常圈闭就是铁矿床引起的,而另一种认为是由凸起的岩体引起的,由于铁矿体磁化率远大于岩体的,所以此磁化率圈闭异常由铁矿体引起的可能性要远大于由凸起的火成岩体引起,ZK1钻探结果证明第一种推测正确。
图6
图6
穿过ZK1和ZK0701南北向剖面磁化率等值线
Fig.6
The susceptibility contours of ZK1 and ZK0701 N-S profiles
另一个问题是埋深问题,此磁化率异常圈闭埋藏深度约-700 m,比实际矿体顶埋深-1 200 m偏浅约500 m。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在所有物探数据反演中,常常会出现反演的异常体比实际模型偏浅的现象,由于更浅的物性模型组合更容易拟合物理场数据,这个问题是很多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理论模型的正反演计算得到验证。
ZK0701孔比ZK1向南偏移约400 m,且没有见到有价值的铁矿,从图6上也可以看出,磁化率为13 500×10-6 SI的异常圈闭向南快速尖灭消失,ZK0701从边上过去,并没有穿过此异常,所以没有见到铁矿体,但是,从磁化率异常延伸趋势来讲,如果该钻孔向下继续掘进数百米的话,也许也能够见到矿体。
从东西方向两条剖面来看(图7),磁化率分布非常相似,ZK1和ZK0701都从磁化率为14 000×10-6 SI的等值线边上穿过去,但ZK1孔在-1 200~-1 300 m处见矿,而ZK0701未见矿,对于这个现象可以这样解释:
1) 从地下-700 m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图5b)上可看出,该磁化率异常呈NNW-SSE走向,而ZK1和ZK0701呈正南北向布置,如果ZK0701向东位移一些,可能会见到矿体。
2) 由钻探记录来看,ZK1和ZK0701开孔位置和终孔位置都不一致,即钻孔打斜了,终孔位置向东偏移100多m,从图6可以看出,ZK1向东偏移正好打到右侧的磁化率异常,这也较好地解释了ZK1见到矿的原因。
图7
图7
穿过ZK1和ZK0701东西向剖面磁化率等值线
a—南北坐标为72196;b—南北坐标为71776
Fig.7
The susceptibility contours of the East-West profile of ZK1 and ZK0701
a—the north-south coordinate is 72196;b—the north-south coordinate is 71776
3.2 找矿靶区预测
基于上述已知矿体磁化率异常的特征,在全区约400 km2范围内,将磁法三维反演数据体密集切片分析(包括测线为SN向切片和EW向切片),寻找成矿有利靶区。对磁化率数据体进行三维插值,点距设定为10 m间隔,当测线为SN向时共切出163条磁化率纵深等值线剖面;当测线为EW向时,共切出112条磁化率纵深等值线剖面。经研究得出以下两个有利找矿靶区:
1) 在测线为EW向剖面上(图8a),横坐标为51 533~51 195 m,纵为坐标-600~-800 m的位置存在一个磁化率圈闭,磁化率最大值约为11 401×10-6 SI,顶面埋深约-600 m。
图8
图8
预测1号异常SN-EW磁化率等值线剖面
a—南北坐标为75131;b—东西坐标为51195
Fig.8
Predicts the north-south-west-east susceptibility contour profile of No. 1 anomaly
a—the north-south coordinate is 75131;b—the east-west coordinate is 51195
在测线为SN向剖面上(图8b),横坐标为74 918~75 273 m,纵坐标为-600~-800 m的位置存在一个磁化率圈闭,磁化率最大值约为11 595×10-6 SI,顶面埋深约-600 m。
2) 在测线为东西方向剖面上(图9a),横坐标为57 498~57 948 m,纵为坐标-900~-1 200 m的位置存在一个磁化率异常,磁化率最大值约为 10 718×10-6 SI,顶面埋深约-900 m。
图9
图9
预测2号异常SN-EW磁化率等值线剖面
a—南北坐标为708021;b—东西坐标为57610
Fig.9
Predicts the north-south-west-east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ntour profile of anomaly No. 2
a—the north-south coordinate is 708021;b—the east-west coordinate is 57610
在测线为SN向剖面上(图9b),横坐标为70 305~70 802 m,纵为坐标-850~-1 200 m的位置存在一个磁化率异常,磁化率最大值约为10 945×10-6 SI,顶面埋深约-850 m。
上述两个异常靶区同时在磁法反演水平切片图上也有明显特征(图5b、c)。
4 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深部找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地质、物探、钻探缺一不可,每一种勘探方法提供的找矿信息都可能关乎找矿工作的成败,需要充分分析和理解。笔者通过收集齐河—禹城地区地质、物探、钻探等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区内断裂构造及地层分布特征,详细研究了三维高精度磁测数据,并利用磁测数据反演结果与已知矿体之间因果关系,遵循由已知到未知基本思路,预测了两个找矿靶区,为下一步野外勘探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提出3点建议:
1) 由于地质、物探、钻探各自都有缺陷,建议以后工作一定要做综合分析。由最近几年的工作可看出,钻探的直观性优点和一孔之见的缺点体现的淋漓尽致:ZK1孔运气很好,虽然见到矿体,但由于没有开展井—地物探,目前只知道矿体深度位置,仍然不知道矿体平面分布位置;ZK0701运气不好,与矿体擦肩而过,其他ZK3、ZK4也未见矿。
2) 根据以往找铁磁性矿体的定性解释经验,一般矿体常常位于磁场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这是由于磁倾角和磁偏角造成的,只要对磁场数据进行反演以后,找铁矿的经验应该是直接找磁化率分布最大的地方。
3) 开展地—井物探工作,能够提高发现钻孔周围隐伏矿体的概率。
参考文献
立足国内保障国家铁矿资源需求的可行性分析
[J].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ensuring iron demand mainly by domestic resources
[J].
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
[J].
Geological study in search of metallic ore deposits at depth
[J].
金属矿产资源的深部找矿、勘探与成矿的深层动力过程
[J].
DOI:
Magsci
<p>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无一例外的必须以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金属矿产资源为后盾.当今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前夜,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不足,且紧缺,故对外的依存度日益增大.为此,在多元化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必须以本土资源为本,并迅速建立起安全、可靠与稳定供给的重要金属矿产战略后备基地.本文基于金属矿产资源形成和聚集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的新认识,并分析和讨论了国内、外已发现的深部金属矿床实例.据此提出:必须迅速强化进行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高精度地球物理找矿、勘探和深入研究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矿产资源形成的深层动力过程.</p>
Deep disscover ore、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for metal mineral resocrces and its deep dynamical process of formation
[J].
直升机大比例尺航空物探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前景
[J].<p>为克服深部及矿区外围地面物探工作难度大、勘探周期长等不利因素,探讨了利用直升机快速获取高分辨率航空物探资料的方法。以成功应用实例,总结了直升机航空物探方法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针对目前深部找矿工作区的部署特点,展望了直升机物探利用磁、电、能谱综合信息,挖掘矿山深部及外围资源潜力,直接为地质找矿服务的应用前景。</p>
Large scale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with helicopte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ep ore prospecting
[J].
矿产预测中重磁异常变换的若干问题二、向上延拓的作用及问题
[J].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prognosis of ore resources
[J].
新疆若羌县阿尔金山脉里维齐明隐伏铁矿床地面磁异常特征
[J].<p>新疆若羌县阿尔金山脉里维齐明铁矿地表是被一套前寒武系深变质岩覆盖的全隐伏矿床。该区以往研究程度很低,从未开展过地面矿产物探工作,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寻找深部隐伏的盲矿体。通过对其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获取了磁异常数据,圈定出了磁异常范围,通过化极处理和不同高度的延拓以及异常特征分析,确定了深部隐伏矿体的分布和空间特征。为铁矿床的开发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球物理依据。</p>
The ground magnet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tun Mountain Liweiqi-ming hidden iron ore deposit in Ruoqiang coun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J].
高精度磁测在白尕湖铁矿勘探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high precision magnetic measurement in exploration of Baiji Lake iron ore
[J].
地面高精度磁法在建平大黑山铁矿区中的应用
[J].
On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prospecting on earth surface finding iron mine in Liaoning Jianping Daheishan area
[J].
利用磁异常总梯度模确定磁源边界位置
[J].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tic causative boundaries using total gradient modules of magnetic anomalies
[J].
二度体磁异常总梯度模反演与应用
[D].
Dimensional magnetic anomaly inver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otal gradient mode
[D].
磁梯度张量正演、延拓、数据解释方法研究
[D].
Forward modeling, continuation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ic gradient tensor
[D].
磁异常转换模量(MMTs)的特征及应用
[D].
The magnitude magnetic transform(MMTs)’s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D].
二维磁异常频率域最优化反演方法
[J].
Optimal inversion method in frequency domain of two-dimensional magnetic anomalies
[J].
磁异常总梯度模量反演
[J].
DOI:10.6038/pg20130550
Magsci
[本文引用: 1]
磁异常解释通常依赖于准确的磁化方向,若磁化方向未知或者不准确,解释的结果就会受到影响.磁异常总梯度模量具有不受或弱受磁化方向影响的特点,因此本文实现磁异常总梯度模量的最优化反演,用于解决磁化方向未知或者不准确情况下的反演问题.通过分析二度体的总梯度模量公式,指出二维总梯度模量的曲线形态与磁化方向参数无关,但幅值与磁化方向参数有关,因此对反演中二维总梯度模正演值采用了一种归一—还原的方法,使得正演总梯度模量能够保幅,且与磁化方向参数完全无关;以直立长方体模型计算结果说明三维总梯度模受磁化方向的影响比总磁场异常小.通过二度板状体和直立长方体模型的反演试验,说明了利用总梯度模数据反演的结果不受或少受磁化方向的影响,可用于磁化方向未知或不准确情况下的反演.该方法在江苏某铁矿实例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Inversion of magnetic total gradient modulus
[J].
二度体位场边缘参数反演方法对比研究
[D].
Study of contrast on inversion method of edge parameter of two dimensional body
[D].
重磁反演约束条件及三维物性反演技术策略
[J].<p>重磁资料反演与其他地球物理反演一样也存在严重的多解性,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必须附加约束条件,而且尽可能是各种约束的组合。三维反演中多解性更加严重,同时与约束的结合又更加艰难。非线性的广义随机算法使反演求解过程稳定,约束条件容易结合,但计算速度和维数困难同样制约其发挥作用,采取针对性措施后,使三维反演进入实用化阶段。</p>
Restrictions in gravity and magnetic inversions and technical strategy of 3D properties inversion
[J].
磁异常反演系统的应用——以苏尼特左旗镍矿勘探为例
[J].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anomaly inver sion system: taking Nickel Mine in Sunitezuoqi surveying for example
[J].
南海东北部陆缘基底磁异常反演与解释
[J].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ic anomalies at northeastern margin base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J].
西藏朗县秀沟铬铁矿高精度重磁勘探效果
[J].2010年笔者完成了西藏朗县秀沟工区1:5 000高精度重磁勘探,重力测量总精度达0.069 4 mGal。根据岩矿石物性特征建立了铬铁矿地球物理模型与找矿标志。局部重力高异常0.1~0.6 mGal、宽度几十米至一二百米,并且磁异常中等强度、反向磁化的重磁异常组合特征是识别铬铁矿的标志;局部重力高异常带与环状镶边的正磁异常带的组合特征是识别超基性岩带的标志。运用小波分析提取铬铁矿与超基性岩体局部重磁异常,倾斜角(tilt-angle)法识别岩体边界,Paker法密度填图 及2.5D交互反演推断了蛇纹石化橄榄岩的范围及14个铬铁矿与矿化体的重磁远景异常,其中6个远景异常已经得到证实。指出在西藏进行铬铁矿勘探,不仅要求野外施工精度高,而且要求室内处理解释工作精细,应充分运用各种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技术,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The effects of using high-precision gravity and magnetic methods to explore chromite in the Xiugou iron deposit, Langxian County, Tibet
[J].
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重磁三维交互反演建模技术——以铜陵矿集区为例
[J].
3D gravity and magnetic interactive inversion modeling based on prior inform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Tongl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J].
2.5D人机交互反演在航磁异常解释中的应用
[J].
The application of 2.5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version to aeromagnetic anomaly interpretation
[J].
数据空间磁异常模量三分量反演
[J].
3D data-space inversion of magnetic amplitude data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