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Alert Rss
 

物探与化探, 2019, 43(5): 1038-1045 doi: 10.11720/wtyht.2019.0066

方法研究·信息处理·仪器研制

地震勘探方法在薄覆盖层区城市活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马董伟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 201702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to ctive faults detection in urban thin overburden area

MA Dong-Wei

Shengfe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New Technique Application of Shanghai,Shanghai 201702,China

责任编辑: 叶佩

收稿日期: 2019-01-31   修回日期: 2019-07-15   网络出版日期: 2019-10-20

基金资助: 新沂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2017)

Received: 2019-01-31   Revised: 2019-07-15   Online: 2019-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马董伟(1987-),男,江苏南通人,地球物理学学士,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浅层地震勘探工作。 。

摘要

地震勘探方法是当前探测城市活断层的主要物探方法。在新沂市活断层探测中,由于局部地区覆盖层较薄,单单依靠纵波反射法勘探,只能识别出来自于基岩顶面的反射波。一般情况下,根据地震反射剖面上单个同相轴的变化很难判定断层的准确位置及上断点的埋深。横波反射法分辨率高、分层能力强,能够弥补纵波反射勘探的缺点,因此可以提高勘探的精度;另外,该勘探区内个别断裂两侧存在两种不同年代的地层年代差异较大,两者在速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法获得的地震速度剖面,能够反映地下速度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另一方面揭示浅埋断层的存在。通过对这几种物探方法取得的成果相互比较和综合分析,并结合地质资料得到了理想的物探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关键词: 薄覆盖层 ; 断裂 ; 浅层地震勘探 ; 纵波反射波法 ; 横波反射波法 ; 折射层析成像法

Abstract

Currently,seismic explorations is the main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active fault lines in cities.In the detection of the active faults in Xinyi City,the wave reflected from the top of bed rock can only be recognized using P-wave reflection due to the thin overburden in local area.In general,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exact location of a fault and the burial depth of the upper breaking point based on the change of a single coaxial axis in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The method of S-wave refl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solution and strong stratification capability,which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P-wave reflection exploration,thus improving the precision of exploration.In addition,there exist strata of two different ages on both sides of some faults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a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velocity between them.The seismic velocity profile obtained by seismic tomography can reflect the changes of underground velocity structures and also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shallow faults.Through this 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s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data,the ide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results and sound exploration results are reached.

Keywords: thin overburden area ; fault detection ;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 P-wave reflection ; S-wave reflection ; seismic refraction tomographic methods

PDF (719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马董伟. 地震勘探方法在薄覆盖层区城市活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物探与化探[J], 2019, 43(5): 1038-1045 doi:10.11720/wtyht.2019.0066

MA Dong-Wei.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to ctive faults detection in urban thin overburden area.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 2019, 43(5): 1038-1045 doi:10.11720/wtyht.2019.0066

0 引言

新沂市地处郯庐地震带中南段,郯庐断裂带自北向南贯穿市域全境,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性强烈。因此,查明地下断层的性质、活动性及其空间展布特征,对新沂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根据测区地质资料揭示,新沂市基岩顶界面埋深较浅,大多断裂段为较薄的新生界(N+Q)松散沉积层覆盖,成为隐伏断层。因此,地震勘探成为最主要的探测方法,现阶段开展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主要有反射波法(纵波、横波)及折射波法等[2,3,4]。目前国内专门针对薄覆盖层地区活断层探测的案例较少,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从地表至地下100多米的深度范围又恰好是各种人工地震勘探的难点[5,6]

以往,活断层探测中大多工作者倾向于纵波反射法勘探,该方法具有激发简单、探测深度大、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划分具有一定厚度的沉积地层层序以及利用多次覆盖技术压制干扰、提供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方面效果较好[7]。但是在覆盖层较薄地区,由于目的层埋深浅,反射窗口小,且震源干扰波较强、面波发育及反射信号强度小于干扰波,那已取得高信噪比资料[8,9,10]。而横波具有速度低、波长短等特点,在纵横向分辨率上均比纵波勘探有优势,对浅部松散层分层具有较好效果[11,12];同时随着可控震源[13]的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运用,解决了横波激发能量不足、勘探深度较浅等缺点。高分辨折射层析法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方法采用密集炮和密集接收点组成的折射观测系统,与传统的折射方法相比,高分辨折射层析法可以提供更加精细的浅层地层结构模型[14,15];其速度剖面可以与反射时间剖面相互印证、相互补充;速度结构图还可以提供速度变换信息,直观判定断层倾向、倾角,作为断层解释的重要依据。这些勘探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受地震勘探方法的分辨率、探测深度、多解性等方面的限制,依赖于任何一种地震勘探方法还不能完全解决探测断层的目的。在活断层探测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情况选择适用的地震勘探方法,且地震组合探测法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6,17,18,19,20]

文中以新沂市活断层探测为例,在对工区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联合运用了地震纵、横波反射法及高分辨折射层析法。利用不同的工作方法、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地震剖面数据,确定了断层整体形态、位置及上断点埋深情况,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层结构和断层构造成像结果,为后续隐伏断层位置及断层上断点的确定、钻孔剖面的布设和断层活动性的判定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其他环境相近地区的活断层探测提供重要的参考。

1 工区概况及测线布设

1.1 地质概况

据地表观察和钻孔揭露,工区大多为第四系覆盖,中、东部局部有元古—太古界变质岩层(Ar-Pt)出露。白垩系王氏组(K2w)红色砂页岩层和青山组(K1q)火山碎屑岩层在郯庐断裂带内及附近地区有广泛分布。在郯庐断裂带覆盖区内,N+Q厚度多在40~100 m左右,厚的可达120~160 m;在郯庐断裂带东侧低山丘陵区第四系覆盖层很薄,厚度仅数米。新近系地层为上新统宿迁组(N2s),岩性主要为含砾中粗砂;第四系由下至上分布为下更新统豆冲组(Q1d)、中更新统泊岗组(Q2b)、上更新统戚嘴组(Q3q)和全新统新店组(Q4x),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粉细砂、含砾粉质黏土。由此可见,覆盖层内部及覆盖层与基岩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可构成良好的反射界面。为运用地震勘探手段确定断裂的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当路面较硬(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上覆层的剪切波速度均大于下伏土层,勒夫波的干扰较小,有利于开展横波反射勘探。

新沂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郯庐断裂带4条NNE向主断裂从城区及附近穿过,自西往东分别是城岗—耿车断裂(F3)、大官庄—双庄断裂(F2)、桥北镇—宿迁断裂(F5)及王庄—苏圩断裂(F1)。此外还有3条NW向的次级断裂,分别为唐店—瓦窑镇断裂(f1)、黄甲—双城断裂(f2)和小湖—城岗断裂(f3),它们横切郯庐断裂带。断裂构造及浅地震测线平面分布见图1

图1

图1   新沂市断裂及地震测线布设示意

Fig.1   Map showing faults and seismic profiles in Xinyi city


1.2 测线布设

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布设原则上垂直于或近似垂直于断裂走向布设(图1)。

L1测线沿着小马庄乡间小路进行施工,测线走向近东西向,全长906 m。该测线主要针对桥北镇—宿迁断裂(F5)布设,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一条新生的活动断裂,它断续延伸于F1断裂与F2断裂之间,由苏鲁交界的沭河向南到马陵山、晓店、宿迁和重岗山一线,地貌形态反映比较明显。据前人研究表明,在山东郯城至北马陵山段的F5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在江苏新沂南马陵山段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活动性最强、错断地层多、上断点埋藏较浅。

L2测线沿着S249国道东侧山水大道进行施工,测线走向近东西向,全长1 200 m。该测线主要针对王庄—苏圩断裂(F1)布设,该断裂是郯庐断裂带东边界断裂,自江苏境内的山左口一带,向南西延伸,经后皇城、马陵山车站、宿迁、泗洪和双沟西侧一线。总体走向NE10°~15°,倾角40°~60°。工区内该断裂早、中更新世曾有活动,但晚更新世以来基本已停止活动,推断为早第四纪断裂。在北马陵山东侧对F1断裂考察结果发现,白垩系王氏组砂砾岩与东侧元古—太古界片麻岩的界限十分明显。

2 方法技术

2.1 仪器设备

本次野外施工地震仪器采用了美国SI公司生产的S-Land全数字化地震仪;检波器为日本OYO公司生产的28 Hz纵横波两用传感器;震源为保定北奥石油物探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WTC5060TZY型3吨纵横波两用可控震源车。

2.2 施工参数

根据目标断裂的地质属性及地层结构,本次施工L1测线采用纵波和横波两种反射法进行勘探,L2测线采用纵波反射法和折射层析法两种方法进行勘探。其中反射法针对覆盖层薄的特点,采用小道距、短排列、小偏移距的工作方式,具体施工参数见表1

表1   反射法施工参数一览表

Table 1  List of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of reflection method

参数L1测线纵波L1测线横波L2测线纵波
采样间隔/ms0.50.50.5
记录长度/ms1 0241 0241 024
接收道数/道7296120
道间距/m223
炮距/m669
覆盖次数/次121620
激发方式单边(最小偏移8 m)端点中间对称
震源出力/%704070
扫频范围/Hz10~12010~10010~120
扫描时长/s10101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图2为L1测线横跨断裂纵横波单炮对比图。由图可见,利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采集参数得到的浅层反射波的分辨率也明显不同。图中纵波原始单炮速度高,反射波组较少,信噪比较低;横波原始单炮速度低,便于后续处理中速度拾取,双曲线特征明显,且横波波组较多,分层能力明显高于纵波。横波单炮记录上,出现典型与稳定的断点处绕射波特征,而纵波却无明显异常现象,这对野外采集现场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根据绕射波特征出现的位置,可以判断断点位于单炮记录第68道附近(对应桩号443 m)。

图2

图2   L1测线横跨断裂纵(a)横(b)波单炮对比

Fig.2   Single shot comparison chart of P(a) and S(b) wave across the fault of L1 line


L2测线折射层析法采用多炮点相遇追逐观测系统。216道全排列接收,道间距3 m,炮间距36 m,排列两端各向外追逐两炮,一共施工24炮,最大炮检距为717 m,这样保证了折射层有足够的信息,提高了资料的精度。观测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图3   折射层析法观测系统

Fig.3   Diagram of seismic refraction tomographic method observation system


本次折射层析法施工采用可控震源作为激发震源。施工前采用电控系统及测试系统进行测试,保证可控震源出力、相位、畸变等指标均在技术要求范围内,所有激发点均位于柏油路面上,震源底板与地面耦合良好,使得可控震源的扫描信号稳定,不宜发生畸变;同时检波器埋置过程中达到平、稳、正、直、紧,确保检波器与地面处于良好的耦合状态。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了经地下介质传播返回地面被检波器接收扫描信号,与理想信号互相关时,造成初至附近出现“多初至”及“双初至”现象[21,22]

图4为本次工作典型的折射单炮记录,地震记录上来自基岩面的折射震相非常清楚,能被可靠识别及连续追踪,降低了后期人工拾取初至带来的误差。并且桩号116附近有一个明显的折射拐点,两侧速度差异较大,地质上对应两套地层。

图4

图4   典型折射单炮记录

Fig.4   A typical refraction seismic record section


3 数据处理及解释

3.1 数据处理

3.1.1 地震反射法

根据工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将“三高”(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处理贯穿始终。为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在正式处理数据前,进行处理参数分析和处理效果对比试验。选用有效的处理模块编排流程,选择了最佳的处理参数。横波的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不同,处理有其本身的特点,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是相同的,主要包括:空间属性建立、加载道头文件、静校正、滤波、反褶积、速度分析、动效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叠后去噪等。

3.1.2 折射层析法

本次折射层析数据处理采用非线性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射线追踪上联合使用最短路径法和弯曲射线法。首先对野外获得的原始波形记录进行检查评价,正确的分析与识别有效波,给定正演时波的旅行时或从实际资料中拾取旅行时,即观测走时;然后给定一个初始速度模型,用射线追踪来计算合成旅行时,将该旅行时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差值,用这个差值通过适当的算法修改模型。反复迭代上述过程,直到计算出的旅行时与真实旅行时相差在允许范围内为止。主要处理流程有:数据加载、观测系统建立、初至拾取、绘制时距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射线旅行时、计算旅行误差、成果输出等。

3.2 探测成果

3.2.1 L1测线

图5图6分别为L1测线浅层地震纵波和横波反射时间剖面。由图可以看出,纵波和横波时间剖面中均能分辨出基岩面(Tg)信息,但是纵波反映出的基岩反射同相轴纵向分辨率较差,存在多组复合波,与上覆地层难以区分;而横波反映出的基岩面比较清晰,包括断裂东侧较浅地区均具有较高分辨率。对比两个时间剖面波组特征,推断该处发育一大型断裂,落差大。断裂东西两侧同相轴存在明显的差异:西侧时间剖面显示反射波组稳定,且丰富;东侧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组发育单一,双回程时间不断减小。

图5

图5   L1测线纵波时间剖面

Fig.5   P-wave time section of L1 line


图6

图6   L1测线横波时间剖面

Fig.6   S-wave time section of L1 line


纵波时间剖面在50 ms处发育一组反射波组T0,但是横向连续性较差,经换算后其深度大致为35~38 m,T0以下隐约有地层信息,但是分辨率不高;横波法勘探获得的浅部沉积层的界面反射是非常丰富的,显示出横波对沉积层有较强的分层能力,大致划分3个层位T1、T2、T3,其中最上层T1大致深度为12~15 m。

测线控制地段表现出桥北镇—宿迁断裂构造特征,断裂自上向下错断了所有能采集到的反射波组。根据纵波勘探结果判断上断点在地面垂直投影位于桩号458左右,但难以确定断层是否上延至35 m以上。横波反射剖面对深度50 m以浅的近地表结构和断层特征反映得非常清楚,从横波剖面上可分辨的断层上断点埋深约为8~9 m,上断点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位于443 m处,与纵波剖面所能分辨的断层上断点深度和所确定的断层位置相比,显然利用横波勘探可提高断层定位精度和断层上断点的分辨精度。

3.2.2 L2测线

图7为L2测线浅层地震纵波反射时间剖面。根据时间剖面的波组特征,该测线上仅解释了一组特征明显的基岩反射波组(Tg),Tg在整条测线清晰可辨,反射能量也较均衡。该波组以下没有连续性较好的同相轴存在,这种现象与测线附近第四系覆盖层以下为基岩,基岩内部没有较好的波阻抗界面相一致。

图7

图7   L2测线纵波时间剖面

Fig.7   P-wave time section of L2 line


图7时间剖面上的反射信息所显现的基本形态来看,基岩埋深较浅,Tg波组之下没有明显的反射层位可供利用。Tg反射同相轴在测线桩号635 m附近出现明显扰动,并且反射波同相轴数目从2个增加到3个,判定该处存在一断点。

针对F1断裂的性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本次工作在L2测线上重合布设了一条高分辨率折射层析地震勘探测线。图8为L2测线高分辨折射层析成像剖面。由图可见本次折射层析成像反演得到了测线控制地段从地表至有效探测深度范围内的速度结构分布图像及构造轮廓。正常情况下,地层界面上下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层析成像速度剖面表现为速度等值线数值的突变;断裂位置附近横向速度分布会有差异、突变或低速区存在。L2测线剖面上15~20 m上下存在明显速度界面,上部横向速度变化较小,这与地震反射勘探结果基本一致,为覆盖层与基岩分界面。分界面以下在桩号650附近速度存在横向突变,一直向下延伸,说明该处存在地质构造的异常。西侧速度大致在2 000~3 500 m/s之间,东侧速度大致在3 800~5 800 m/s。结合区域资料判断该处为F1断裂反应,断裂西侧为白垩系王氏组砂岩(K2w),东侧为太古—元古宇片麻岩(Ar-Pt)。经过反射和折射层析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及综合解释,该处断点的解释更为可靠。

图8

图8   L2测线折射层析剖面

Fig.8   Refraction tomography profile of L2 line


4 结论

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纵横波反射法及折射层析法)在新沂市薄覆盖层区隐伏断层探测的试验工作,获得以下几点认识:

1)利用多种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新沂市薄覆盖层区联合勘探,能够准确查明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形态以及隐伏断层位置、埋深和展布形态,尤其在推断断层上断点位置及埋深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2)在沉积环境较好且覆盖层较薄地区,纵波勘探对地层的划分较差,而由于横波速度低,相同层厚较纵波走时长、分辨率高,在划分地层方面优于纵波。随着可控震源等新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可实现纵横波反射的联合勘探,在基岩埋深较浅及断裂强活动区可作为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主要手段。

3)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基岩面较浅以及干扰波(如面波、线性干扰)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在一些反射同相轴单一地区,采用高分辨折射层析法可以提供更加精细的浅层地层速度模型,可以从另一方面辅助地震反射法揭示断层存在的可能性。

致谢:

特别致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许汉刚、顾勤平及赵启光高工对本文的支持。

参考文献

邓起东 .

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

[J]. 地震地质, 2002,24(4):601-605.

Magsci     [本文引用: 1]

城市范围内直下型活动断裂突发错动产生的直下型大地震,直接威胁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是为城市减灾服务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活动构造研究面临的一项新的工作.这一工作的核心是要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断裂最新活动、断裂的深部背景、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和地面错动危险性及减灾对策.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作者用"有没有、活不活、深不深,震不震,错不错,好对策"这6句话来表示其核心内容.文中对这些问题作了具体的说明.

Deng Q D .

Exploration and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active faults in urban areas

[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02,24(4):601-605.

Magsci     [本文引用: 1]

邓起东, 徐锡伟, 张先康 , .

城市活动断裂探测的方法和技术

[J]. 地学前缘, 2003,10(1):94-104.

[本文引用: 1]

Deng Q D, Xu X W, Zhang X K , et al.

Method and techniques for surveying and prospecting active faults in urban areas

[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3,10(1):94-104.

[本文引用: 1]

李万伦, 田黔宁, 刘素芳 , .

城市浅层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J]. 物探与化探, 2018,42(4):653-661.

[本文引用: 1]

Li W L, Tian Q N, Liu S F , et al.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 urban areas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8,42(4):53-661.

[本文引用: 1]

吴子泉, 刘元生, 刘保金 , .

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震活动断层精确定位中的应用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20(2):528-533.

[本文引用: 1]

Wu Z Q, Liu Y S, Liu B J , et al.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method to the precise positioningof urban seismic mobile moving fault

[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5,20(2):528-533.

[本文引用: 1]

徐建宇 .

地震方法在城市浅覆盖区活断层调查中的应用

[J]. 物探与化探, 2016,40(6):1103-1107.

[本文引用: 1]

Xu J Y .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metho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ctive faults in urban shallow Quaternary sediment area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6,40(6):1103-1107.

[本文引用: 1]

杨歧焱, 尤惠川, 邸龙 .

超浅层地震勘探在青岛王哥庄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J]. 震灾防御技术, 2018,( 2):284-292.

[本文引用: 1]

Yang Q Y, You H C, Di L .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 shallow seismic survey on wanggezhuang fault in qingdao

[J].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2018,( 2), 284-292.

[本文引用: 1]

顾勤平, 许汉刚, 赵启光 .

厚覆盖层地区隐伏活断层探测的地震方法技术——以桥北镇—宿迁断层为例

[J]. 物探与化探, 2015,39(2):408-415.

DOI:10.11720/wtyht.2015.2.33      Magsci     [本文引用: 1]

<p>地震反射勘探法是当前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主要方法,它在厚覆盖区探测断层及其上断点的效果取决于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参数。桥北镇&mdash;宿迁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在江苏境内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以宿迁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中针对该断裂敷设于厚覆盖层地区的QL14测线为例,为了查明测线控制地段内断裂的空间展布形态、性质以及活动性,针对不同目标、目的层深度和精度要求,作者按照组合、分步探测的工作思路,采用了不同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和采集参数对其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解决了地质任务要求与野外资料采集方法之间的矛盾,从而获得了埋深约16~450 m范围内高分辨率的地层结构和非常清晰的断裂构造图像,为钻孔联合剖面位置的布设、钻孔深度的设计以及断裂活动性的评价提供了地震学依据。最后经高精度钻孔联合地质剖面证实,地震勘探方法反演得到的主要地层界面和构造特征都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吻合较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探测的方法能够获得断层在不同深度的产状、展布以及由深至浅完整的分布图像;地震勘探法在厚覆盖区确定隐伏断层具体位置和判定断层活动性具有可行性以及地震勘探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具有有效性。</p>

Gu Q P, Xu H G ,

Z Q G.The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for buried active faults in thick sediment area:A case study of Qiaobei-Suqian fault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5,39(2):408-415.

Magsci     [本文引用: 1]

赵成彬, 刘保金, 姬计法 .

活动断裂探测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J]. 震灾防御技术, 2011,6(1):18-25.

[本文引用: 1]

Zhao C B, Liu B J, Ji J F .

The acquisition technique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for prospecting of active faults

[J].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2011,6(1):18-25.

[本文引用: 1]

刘保金, 张先康, 方盛明 , .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J]. 地震地质, 2002,24(4):524-532.

Magsci     [本文引用: 1]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

Liu B J, Zhang X K, Fang S M , et al.

Acquisition technique of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data for surveying of urban active faults

[J]. Seismology and Geology, 2002,24(4):524-532.

Magsci     [本文引用: 1]

孙党生, 焦凯英, 唐大荣 , .

低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

[J]. 物探与化探, 2004,28(2):164-166.

Magsci     [本文引用: 1]

<p>针对地质灾害浅层地震勘探受人文噪声和地质噪声干扰较大的状况,提出一种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处理技术方法。应用实践表明,处理效果理想。拓宽了地质灾害调查中浅层地震勘探应用范围。</p>

Sun D S, Jiao K Y, Tang D R , et al.

The technique for low snr shallow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04,28(2):164-166.

Magsci     [本文引用: 1]

王永, 仇恒永, 王治华 .

浅层SH波反射波勘查的应用及震源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22(2):638-644.

Magsci     [本文引用: 1]

本文简述了浅层SH波反射波法在浅层勘查中的优点,分析了制约该法被广泛应用的因素,以实例论述了该法在研究上海地区沉积环境中的应用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并对激发剪切波的震源进行了讨论,给出了采用轻便震源激发剪切波的应用实例.提出了将多道瞬态面波勘察和SH波反射法勘探结合进行联合勘探的可行性.

Wang Y, Qiu H Y, Wang Z H , et al.

The surveying application of the shallow layer SH reflected waves & the analysis of the routine seismic source

[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7,22(2):638-644.

Magsci     [本文引用: 1]

赵富有, 王世煜, 王典 .

横波地震勘查技术在长春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23(1):284-288.

DOI:      Magsci     [本文引用: 1]

<FONT face=Verdana>以解决长春市区活断层的浅层地质问题为前提,阐述了活断层概念和横波的物理特征;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分析横波的分辨率和观测系统参数选取的原则.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横波的观测系统,给出研究区的波组特征、断层分布和第四系的埋深情况.</FONT>

Zhao F Y, Wang S Y, Wang D .

Application of seismic shear wave prospecting in detection of active faults in Changchun city

[J].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23(1):284-288.

Magsci     [本文引用: 1]

薛海飞, 董守华, 陶文朋 .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的参数选择

[J]. 物探与化探, 2010,34(2):185-190.

Magsci     [本文引用: 1]

<p>&nbsp;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野外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设置不同的激发参数,如何选择合适的激发参数便成了野外施工所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介绍了可控震源的震源台数、扫频大小、振动次数、扫描长度、扫描斜坡、振动幅度参数对地震记录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在九里山的激发试验,研究如何正确选择激发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分辨率及地震记录的信噪比。</p>

Xue H F, Dong S H, Tao W P .

Parameter selection in vibroseis seismic exploration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0,34(2):185-190.

Magsci     [本文引用: 1]

俞岱, 孙渊, 路婧 , .

浅层初至波旅行时层析并行算法及在地裂缝调查中的应用

[J]. 物探与化探, 2017,41(5):977-985.

[本文引用: 1]

Yu D, Sun Y, Lu J , et al.

Parallel algorithm for shallow first-break traveltime tom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round fissure investigation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7,41(5):977-985.

[本文引用: 1]

刘保金, 张先康, 陈閧 , .

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研究——利用单次覆盖深反射和浅层地震剖面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54(5):1251-1259.

DOI:10.3969/j.issn.0001-5733.2011.05.014      Magsci     [本文引用: 1]

跨1679年三河&mdash;平谷8.0级地震区完成的单次覆盖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三河&mdash;平谷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TWT6~7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21 km,下地壳厚约13~15 km.剖面揭示的地壳深断裂和浅部活动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应关系,其中,陡倾角的深断裂切割了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向上延伸至上地壳,将地壳深部构造与浅部活动断裂联系在一起,这种深、浅共存的断裂构造体系是控制该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三河&mdash;平谷8.0级地震的深、浅构造背景.

Liu B J, Zhang X K, Chen Y , et al.

Research on crustal structure and active fault in the Sanhe-Pinggu Earthquake (M8.0) Zone based on single-fold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and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J]. Chinese J. Geophys., 2011,54(5):1251-1259.

Magsci     [本文引用: 1]

顾勤平, 康清清, 许汉刚 , .

薄覆盖层地区隐伏断层及其上断点探测的地震方法技术——以废黄河断层为例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56(5):1609-1618.

DOI:10.6038/cjg20130518      Magsci     [本文引用: 1]

<p>通过在同一条测线上应用三种不同地震勘探手段(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法、横波反射法与高分辨率折射法)联合反演的方法,获得了测线控制地段内废黄河断层的确切位置、上断点埋深以及速度分布图像.探测结果表明:在薄覆盖层地区的断裂调查中,上述三种技术手段的联合反演要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手段更加可靠,并能从不同角度查明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特征,为钻孔联合剖面位置的布设和钻孔深度的设计提供地震学依据.经高精度钻孔联合地质剖面证实,三种地震勘探方法反演得到的主要地层界面和构造特征都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吻合较好.试验表明了上述三种地震勘探方法在基岩面埋深较浅地区联合反演的可行性以及地震勘探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的有效性.</p>

Gu Q P, Kang Q Q, Xu H G , et 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s for buried faults and its up-breakpoint in thin sediment areas—An example of the Feihuanghe fault

[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3,56(5):1609-1618.

Magsci     [本文引用: 1]

刘江平, 王莹莹, 刘震 , .

近地表反射和折射法的进展及应用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58(9):3286-3305.

[本文引用: 1]

Liu J P, Wang Y Y, Liu Z , et al.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near-surfac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method

[J].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5,58(9):3286-3305.

[本文引用: 1]

李颜贵, 蒋正中, 刘子龙 , .

地震纵波横波联合勘探方法寻找近地表第四系内隐伏断裂方法研究

[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4,36(6):692-699.

[本文引用: 1]

Li Y G, Jiang Z Z, Liu Z L , et al.

Joint P-wave and S-wave seismic refle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quatermary blind fault near surface

[J].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4,36(6):692-699.

[本文引用: 1]

王小江, 张保卫, 柴铭涛 , .

纵横波联合勘探在浅层地震中的应用

[J]. 物探与化探, 2010,34(6):824-827.

Magsci     [本文引用: 1]

<p>&nbsp;浅层地震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横波分辨率高、分层能力强,纵波勘探深度较大,二者的结合优势互补,提高了勘探的精确度。笔者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处理、深度偏移或时深转化使实际资料的叠加剖面在深度域进行对比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

Wang X J, Zhang B W, Chai M T ,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P-wave and S-wave exploration to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0,34(6):824-827.

Magsci     [本文引用: 1]

酆少英, 龙长兴, 高锐 , .

高分辨折射和浅层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

[J]. 地震学报, 2010,32(6):718-724.

[本文引用: 1]

Feng S Y, L C X, Gao R S ,et al.

Joint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refraction and shallow reflection seismic exploration approach to active fault survey

[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2010,32(6):718-724

[本文引用: 1]

刘冠军 .

改善可控震源地震记录质量的方法

[J]. 物探与化探, 2011,35(4):521-523.

Magsci     [本文引用: 1]

<p>详细分析产生minivib T 15000可控震源地震记录质量下降几种原因,一类是可控震源压板所接触耦合外部环境条件引起的,另一类是可控震源内部故障所造成的。笔者給出了针对不同原因导致地震记录质量下降的几种对策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条件。这些方法在野外实际应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p>

Liu G J .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seismic signal in vibroseis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1,35(4):521-52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杨全斌, 刘凤智, 吴永国 , .

可控震源零相位转换问题探讨

[J]. 物探与化探, 2018,42(3):555-559.

[本文引用: 1]

Yang Q B, Liu F Z, Wu Y G , et al.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zero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vibroseis data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8,42(3):555-559.

[本文引用: 1]

/

京ICP备05055290号-3
版权所有 © 2021《物探与化探》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航遥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192;62060193 E-mail:wht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