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Alert Rss
 

物探与化探, 2019, 43(3): 608-617 doi: 10.11720/wtyht.2019.1420

方法研究·仪器研制

VSP初至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研究及应用

罗天柱1, 胡明顺,1,2, 韩迪1, 任义强1

1.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val velocity inversion for VSP data by layer-by-layer recursion algorithm

LUO Tian-Zhu1, HU Ming-Shun,1,2, HAN Di1, REN Yi-Qiang1

1. School of Resource and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and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通讯作者: 胡明顺(1985-),男,四川德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地震勘探及成像方法研究。Email:dejekdm@163.com

责任编辑: 叶佩

收稿日期: 2018-11-19   修回日期: 2019-04-22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6-20

基金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5QNB22,2015XKMS036
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BK2016024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YFC0804105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1710290023

Received: 2018-11-19   Revised: 2019-04-22   Online: 2019-06-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罗天柱(1997-),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勘探。Email:392717416@qq.com 。

摘要

利用VSP资料准确获取地层速度,对地震数据时深转换和偏移成像具有重要的作用。受激发接收条件变化、近源动态干扰和初至拾取误差等因素,VSP资料初至时间往往含有一定程度的随机干扰。笔者研究了当VSP资料初至时间存在随机噪声干扰和仅有深部接收数据的情况下,不同井源距VSP资料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的误差特性。研究表明:①井源距越大,其对应资料初至反演速度误差越小;②当仅有深部资料时,井源距越小,其资料反演结果与实际地层速度更接近。为此,提出初至时间平滑后再反演,多井源距反演结果求平均的方法,从而提高层速度反演精度。利用该研究结论,在某海上Walkaway-VSP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逐层递推反演 ; VSP ; 层速度 ; 井源距 ; 误差分析

Abstract

The use of VSP data to accurately acquire formation veloc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ime-depth conversion and migration imaging of seismic data.Due to factors such as changes in receive and excitation conditions,near-source dynamic interference,and first arrival time pick-up errors,the first arrival time of VSP data often contains a certain degree of random interference.The authors studied the error characteristics of inverting interval velocity for VSP data with different offsets by layer-by-layer recursion algorithm when VSP data have random noise at the first arrival time and only deep data are received.Some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①The larger the offset,the smaller the inversion velocity error of the corresponding data;②When the data is only recorded from the deep level,the smaller the offset,the closer the inversion result to the actual formation velocity.For this reason,the first arrival time should be smoothed before being inverted by layer-by-layer recursion algorithm,and then the average of inversion results is taken from multi offset VSP data as the final interval velocity.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inversion accuracy of the interval velocity.By using this research conclusion,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processing of marine Walkaway-VSP data.

Keywords: layer-by-layer recursion ; VSP ; interval velocity ; offset ; error analysis

PDF (673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罗天柱, 胡明顺, 韩迪, 任义强. VSP初至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研究及应用. 物探与化探[J], 2019, 43(3): 608-617 doi:10.11720/wtyht.2019.1420

LUO Tian-Zhu, HU Ming-Shun, HAN Di, REN Yi-Qia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val velocity inversion for VSP data by layer-by-layer recursion algorithm.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 2019, 43(3): 608-617 doi:10.11720/wtyht.2019.1420

0 引言

20世纪50年代末,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即VSP)方法由苏联科学界在1959年提出,该方法一经提出便成为研究热点。与地面地震相比,VSP资料的信噪比高,分辨率高,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明显。能够提供地下地层结构同地面测量参数之间最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精确的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为零相位子波分析提供支持[1,2]

用 VSP 资料求取地层速度的常用方法是根据初至时间进行速度反演。基于初至旅行时的层析成像方法能够获得地下复杂介质速度[3,4],并且该方法不断改进,近年来提出VSP双加权层析反演方法。该方法以零井源距VSP速度作为相对稳定值填充井径附近速度网格,并通过零井源距VSP速度加权外推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形成一种基于置信度和射线长度的VSP初至旅行时双加权层析反演的算法[5]。利用层析方法,根据VSP资料可以研究地下薄互层储层速度参数[6],检测岩墙松动等地质异常体[7]。理论上,层析成像的方法具有适应横向速度变化的能力,然而,对于深度偏移成像和时深转换[8],较为精确的层速度信息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发展层速度直接估算具有实际意义。

在利用 VSP资料求地层速度方面,Stewart 在 1984 年提出最小平方反演法估算层速度[9]。王成礼和叶谷清在 1988 年提出的利用非零井源距 VSP 资料计算层速度[10]。何惺华研究了采用零交叉点拾取初至,从而提高层速度计算精度的方法[11]。陈信平讨论了由VSP初至时间反演层速度的算法和误差估计[12]。庄东海等研究了利用射线追踪折线法求取大偏移距VSP层速度[13]。李文杰等利用VSP资料受干扰程度小,信噪比高,高频成分丰富以及能精确地分离出上、下行波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利用VSP资料上、下行波的波场值反演深部地层层速度的方法[14]。高志凌等提出了一种用非零偏VSP三分量合成偏振角计算层速度的方法,它通过计算合成偏振角得到的P波入射角和P波的视时差,沿P波传播路径计算得到地震波层速度[15]。邬世英和孙赞东研究了基于最小二乘迭代法的VSP旅行时反演层速度法,改进了反演中雅可比矩阵计算方法,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16]。刘颖宇等首次利用中途VSP反演的地层层速度估算储层物性并总结了其使用条件[17]

其中,由于VSP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具有快速准确的特性,受到广泛研究[18,19,20]。实际的VSP资料可能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初至旅行时分析有一定的误差。一方面,同一炮数据不同深度井中水听器接收条件可能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地表激发有动态干扰导致信噪比不高,加之初至时间拾取也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从而使得初至时间并不准确,含有一定的随机误差。因此,有必要研究在初至时间含一定随机误差的情况下,逐层递推反演算法层速度反演精度和抗干扰的能力。文中将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当存在随机噪声干扰和仅有VSP深部数据的情况下,不同井源距VSP资料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的误差特性,分析逐层递推算法的适用性,并总结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逐层递推反演原理

逐层递推反演从假设上可分为直线法和折线法,直线法假设地震波在地下沿直线传播,在偏移距较小或零偏时,能够发挥其算法简单、运算时间短、计算结果精确的优点[20]。但偏移距逐渐增大,实际地震射线在地下沿曲线传播,假设与实际严重不符,会造成随深度增加误差增大至不可忽略的现象。因此,折线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文中仅讨论基于水平层状介质射线追踪折线法的逐层递推反演方法[2]

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VSP层速度逐层递推反演原理如图1,井中布置m个检波器,以检波器所在深度为速度分层界面,共将地层划分为m+1层。设井源距为x0,第k个检波器的深度为zk,其射线路径如图1。射线路径与第k层地层的底界面的交点到井孔的水平距离为xk,入射角为θk,第k个检波器接收到的初至波旅行时为tk。计算第n(1<n<m+1)层层速度的逐层递推反演算法如下:

图1

图1   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基本原理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rinciple of the interlayer velocity inversion by layer-by-layer recursion algorithm


1)计算第1层速度

v1=x02+z12t1,

2)设置入射角初始值θ1,令p=0°,q=90°

θ1=p+q2,

3)根据Snell定律有

θk=arcsinvksinθ1v1(k<n)

4)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若发生全反射,则令q=θ1,重新按步骤(1)设置初始角度θ1,并计算θk;若不发生全反射,由几何关系有:

xk=x0-i=1k(zi-zi-1)tanθi

5)第n个检波器接收到的射线在从第n-1个界面到第n个界面(第n层中)的传播时间为:

T=tn-i=1n-1zi-zi-1vicosθi

6)在第n层中,速度vn和时间T满足

Tvn=xn-1sinθn,

通过移项得:

vnsinθn=xn-1T

根据Snell定律,可得:

v1sinθ1sinθnsinθn=xn-1T,

化简得:

θn=arcsinsinθ1xn-1v1T

7)射线入射到井中的深度可表示为:

H=zn-1+xn-1cotθn,

Hzn比较,判断两者之差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若不满足精度时,校正初始出射方向θ1,继续追踪,再比较;若满足精度要求则可计算第n层速度:

vn=xn-1Tsinθnxn-12+(zn-zn-1)2T

n=2时,由t1t2,结合v1,可求出v2;当n=3时,由t1t2t3,结合v1v2可求出v3;依次类推,可求出vm

2 数值模拟试验

2.1 模型参数

建立图2所示7层水平均匀层状介质模型,其中井孔位于X=0 m, 井中检波器布置深度范围为200~4 000 m,道距10 m,共381道。炮点布设含大、中、小三种不同井源距,分别为400、2 000、4 000 m,从而分析不同井源距条件下的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精度的问题。采用射线追踪的方法,理论计算出各炮的初至旅行时如图3所示。

图2

图2   水平均匀层状介质模型

Fig.2   Horizontally homogeneous layered media model


2.2 不含随机干扰初至反演误差分析

采用射线追踪,对图2所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得到理论的VSP初至时间(图3a);在对理论初至时间不加任何误差的情况下,进行逐层递推反演,得到不同井源距初至反演的层速度(图3b)。可以看出,反演结果与模型吻合非常好,几乎不产生误差,最大误差小于0.5%,如图3c所示。因此,可以看出该方法在初至旅行时没有误差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好的反演结果。

图3

图3   不含随机干扰初至(a)、反演层速度(b)及误差(c)

Fig.3   Inversion interval velocity(b) and error(c) from VSP first arrival time(a) without random interference


图3所表示的不含随机干扰初至反演层速度及误差图中,出现井源距由小到大,产生反演误差较大的深度范围也由小到大的现象。其原因是文中所述不含随机干扰初至时间是用射线追踪计算所得,其计算的理论初至时间并非完全没有误差,因为在射线追踪过程中,必须严格满足斯奈尔定律,不是所有激发接收点都能有完全满足斯奈尔定律的射线路径存在,通常设定一个阈值作为收敛条件。本文设定阈值为井中接收间距的一半作为收敛条件。

在初至时间含有极小误差的情况下,逐层递推反演误差表现特征同下文所述一致。也就是,因井源距小,浅部地层的初至旅行时也很小,因此受误差影响要大,其初至反演的层速度计算误差也就较大;随着井源距增大,浅部地层的初至旅行时逐渐增大,因此受误差影响逐渐减小,其初至反演的层速度计算误差也就减小。此外,当井源距小的时候,深部地层的地震射线近似垂直,按斯奈尔定理计算的射线路径误差受影响小,受按射线逐层计算的层速度误差也小;当井源距增大,深部地层的地震射线近似水平,按斯奈尔定理计算的射线路径误差受影响大,受按射线逐层计算的层速度误差也变大。

2.3 含随机干扰初至反演误差分析

实际的VSP资料可能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初至旅行时含有一定的误差干扰。一方面,同一炮数据所对应的不同深度的水听器接收条件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再者,地表不同激发炮收到的近源干扰可能存在动态变化的干扰;此外,在初至时间拾取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每一道数据初至波准确识别,容易引起人工误差。以上原因最终使得获取的初至时间信息并不十分准确,含有一定的误差,且有明显的随机性。为此,本文通过在理论初至时间基础上,添加一定强度的随机干扰,来研究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误差特性,讨论其稳定性和收敛性。

假设初至时随机误差仅为初至波的半个主周期,当VSP初至波主频为100 Hz时,其主周期为10 ms,半主周期为5 ms。在图2所示模型对应的理论VSP初至旅行时基础上,添加最大误差为5 ms的随机时间误差,进而研究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误差特性。图4a是含有随机干扰的初至时间,相比初至旅行时,这个随机误差值的大小通常是很小的,从图中初至时间和深度曲线中难以看出随机干扰的存在。图4b为对应图4a的反演结果,图4c为反演结果与模型速度的误差百分比。可以看出,在有初至时间随机误差干扰的影响下,不同井源距的初至反演速度与模型速度相差很大。尽管在逐层递推算法中,对反演速度的范围约束在500~7 000 m/s,且对迭代次数也进行了限制,仍无法使反演误差收敛,出现极不稳定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尽管随机误差干扰的大小相比初至时间并不大,但其与每一层的地层厚度的旅行时相当。因此,随机误差干扰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每一层层速度的计算,当层厚越薄,影响层速度计算越严重。因此可以认为,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算法对初至旅行时要求很高,当初至时存在较小的随机误差干扰时,反演误差极大,且不收敛,反演结果极不可靠。从逐层递推算法原理可以知道,深部地层的速度计算是基于浅部地层计算结果推演出来的。因此,当浅层层速度计算存在误差时,对深部地层层速度是有影响的,即存在积累效应。

图4

图4   含随机干扰初至反演层速度及误差

Fig.4   Inversion interval velocity and error from VSP first arrival time with random interference


==a—含随机干扰初至旅行时;b—反演结果;c—反演误差

==a—First break time with random perturbation;b—Inversion result;c—Inversion error

根据初至误差具有一定的随机特性,文中采用平滑滤波技术,先对初至时间进行平滑滤波,一定程度消除随机误差干扰的影响,然后再进行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本文采用平滑滤波采用的是一次5点平滑,平滑程度受平滑次数和平滑点数影响。当平滑次数增加或采用的平滑点数增多,平滑程度加剧;反之,平滑程度减弱。欠平滑不足于压制随机干扰的影响,过平滑会导致反演得到的层速度差异减小(层速度也将趋于渐变)。在实际应用平滑的过程中,采用的原则是:以反演得到的速度不超出给定的速度范围为标准。如给定速度范围为300~7 000 m/s,当反演的速度有超出该范围时,选择增加平滑次数或增大平滑点数。

图4a进行平滑滤波后得到如图5a所示的初至时,对其进行逐层递推反演的结果如图5b所示,图5c为反演速度误差。可以看出,相比未做初至平滑的反演结果图4b,初至平滑后的反演结果图5b有较大改善,其层速度基本能够与模型速度匹配,仅在个别深度点的速度误差任然很大。实际上,不同井源距初至反演结果平均误差大多在10%以内,界面处最大误差达到20%以上。可以看出:①初至时间平滑对随机误差有一定压制作用,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②小井源距抗干扰能力不如大井源距,速度反演精度随井源距增大而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相同深度地层内,小井源距地震射线路径短,旅行时小。因此,在速度反演过程中,相比大井源距资料,初至时误差对小井源距资料的速度反演有更大影响。

图5

图5   初至平滑后反演层速度及误差

a—误差压制后初至时;b—反演结果;c—反演误差

Fig.5   Inversion interval velocity and error from smoothed VSP first arrival time

a—First break time filtered by smoothing;b—Inversion result;c—Inversion error


图5b中还可以看出,由于初至误差是随机的,其反演层速度误差也基本呈现较明显的随机特性,但同时发现多个反演结果的期望值与理论模型十分接近。为此,考虑对多个不同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进行平均处理,可能会提高反演层速度的精度。文中在图2所示模型上,理论计算了8个不同井源距(50、500、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 、3 500、4 000m)的VSP初至旅行时,然后添加最大误差为5 ms的随机误差干扰,再对初至进行平滑滤波后,进而采用逐层递推反演算法,反演计算层速度。图6a为将8个不同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进行算数平均处理得到的速度—深度曲线,相比图5b所示结果,其速度精度有明显提高。图6b为加权平均结果,速度精度比图6a更高一些。加权平均主要根据井源距的大小来确定权重。因为上文分析得出,大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与实际模型速度跟接近。因此,井源距越大,权重设定就越大,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

Ai=Xi/j=1NXj,

图6

图6   多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平均处理效果

Fig.6   Average of inversion results from multiple shots of VSP data with different offset


其中,Ai为第i个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的权重;Xii个井源距资料井源距;N为参与平均的反演结果个数。对加权平均结果进一步做平滑处理,可以提高层速度与理论模型的吻合度。

图6c所示为对图6b结果再进行平滑后的速度—深度曲线,可以看出通过对反演结果进一步平滑处理,可以降低速度误差,但同时也模糊了不同地层的分界面。

2.4 仅有深部资料的初至反演误差分析

考虑生产成本和采集仪器的限制,实际VSP调查大多仅在目的层深度段附近布设接收器,一般浅部不布设检波器记录数据。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缺乏深部数据的情况下,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受到的影响以及呈现的误差特性。为此,在图2所示模型参数中,将井中接收深度范围限制在1 500~4 000 m,分别正演计算井源距400、2 000、4 000 m的VSP理论初至时间,如图7a所示。对应图7a的反演结果如图7b所示,图7c为反演速度误差。可以看出,对于仅有深部资料时,反演结果比理论模型速度总体偏小。相比小井源距,大井源距初至反演结果误差更大。浅部误差最大,随着深度增加,反演误差逐渐减小,不断逼近模型速度。

图7

图7   仅有深部资料的初至反演结果与误差

Fig.7   Inversion interval velocity and error from only deep VSP data


由逐层递推算法原理知道,接近地表的第一层厚度是由最浅水听器深度所决定,且其层速度由最浅水听器接收的初至波旅行时计算所得,其速度反映的是第一层的平均速度。当接收排列位于较深范围时,在运用逐层递推反演算法时,将浅部很厚深度段视为单一速度地层,地震波沿直线传播。而实际情况是浅层存在多个地层,且层速度大多存在变化,以速度递增为主,地震波遵循斯奈尔定律,并非沿直线传播。用直线代替折线,将存在很大误差。当浅部为速度递增地层时,第一层的平均速度将小于第二层的层速度,使得计算得到的深部地层层速度均偏小。当井源距越大,速度偏离真实地层速度越严重。因此,当仅有深部数据时,小井源距资料反演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地层速度,大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不可靠,但都能反映出速度随深度的相对变化规律。

3 实际资料应用

某海域海底深度约2 600 m,该区前期已做二维地震勘探,发现盐丘构造。为进一步对盐丘底辟结构进行更高分辨率探测,开展了Walkaway-VSP调查。该资料接收排列深度范围为4 561~5 671 m,道距15 m,共75道。井口偏离炮线垂直距离120 m,共采集482炮,最小井源距122 m,最大井源距 6 012 m,炮点激发深度为-6 m。由于该资料仅在目的层附近较深层段接收,浅部很大范围无数据可利用。

图8a~c为井源距分别为123、2 715、5 538 m三炮VSP原始地震记录,图中蓝色短线为拾取的初至波。对初至时间平滑后,进行逐层递推层速度反演,9a所示为反演结果。可以看出,不同井源距初至时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不同,井源距越大,对应反演速度越小。由上述理论模拟分析知道,当浅部为速度递增的地层时,对于仅有深部数据时,采用逐层递推算法进行层速度反演,小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比大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此种情况,不宜采用大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

图8

图8   不同井源距VSP单炮地震记录

Fig.8   Single shot seismic records with different offset


但是,相比大井源距资料,小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受初至随机误差影响更大,主要表现为反演层速度出现随机波动。根据上文理论模拟分析认识到,可以通过对多炮小井源距资料反演结果进行平均处理,来降低随机时间误差带来的影响,获取较为准确的层速度信息。图9b所示为井源距分别为122、123、127、128、148、150、164、166、182、188、198 m的13炮VSP资料初至旅行时。由于该数据的接收排列沉放在4 561~5 671 m深度范围,井源距在200 m以内的VSP初至旅行时大小几乎相同,仅存在很小的随机误差干扰,如图9b椭圆圈定部分较为明显的初至时间随机误差。对初至时平滑滤波后,进行逐层递推反演计算得到层速度如图9c所示。可以看出,由于井源距十分接近,反演结果也非常相似,仅在初至旅行时存在随机误差干扰的深度范围(椭圆圈定区域),其对应深度段的反演结果也有相应的随机误差。由于缺少浅部资料,不宜按式(12)计算权重,选择将全部13炮VSP资料反演结果进行算数平均,得到如图9c中箭头所指的加粗蓝色曲线所示。根据前述理论分析知道,平均后的结果与实际地层情况应该更吻合。

图9

图9   不同井源距资料初至时间及层速度反演结果

Fig.9   First arrival time of VSP data with offset and corresponding inversion results


利用反演得到的层速度信息,可进一步计算出该区域的均方根速度,进而对该Walkaway-VSP资料进行CDP变换叠加成像处理,处理结果如图10所示(未做偏移)。可以看出,该成像结果对盐丘底辟结构的各层位相互关系刻画较为清晰,能够为后期油藏描述和油气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图10

图10   Walkaway-VSP CDP变换叠加成像结果

Fig.10   Walkaway-VSP CDP transform stacked profile


4 结论

文中通过理论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当VSP资料初至时间存在随机噪声干扰和仅有深部接收数据情况下,不同井源距VSP资料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的误差特性。研究表明:①小井源距抗噪能力不如大井源距,速度反演误差随井源距增大而减小;②当初至含有随机误差影响时,平滑处理能够降低层速度反演的误差,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收敛性;③当浅部为速度递增地层且仅有深部VSP资料时,反演层速度均小于实际地层速度,井源距越小,其资料反演结果与实际地层速度更接近;④多炮数据反演结果平均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随机误差的影响,得到更可靠的层速度信息。利用以上研究结论,在某海上Walkaway-VSP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郭建 .

VSP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04,27(1):1-8.

[本文引用: 1]

Guo J .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VSP technology

[J].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in Chinese), 2004,27(1):1-8.

[本文引用: 1]

孙赞东 . 三维三分量VSP方法原理及应用[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 171-185.

[本文引用: 2]

Sun Z D.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3D three-component VSP method[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11: 171-185.

[本文引用: 2]

李远钦 .

曲线Radon变换反投影与VSP层析成像

[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4,29(s2):42-4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本文依据曲线Radon变换及其反投影,给出一种VSP层析成像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常规Radon变换及投影层析成像方法,它能有效地利用VSP上下行波信息进行图像重建。

Li Y Q .

Curved Radon transform back projection and VSP tomography

[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in Chinese), 1994,29(s2):42-45.

Magsci     [本文引用: 1]

Huang G N, Liu Y .

Variable damping constraint tom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SP Data

[J]. Applied Geophysics, 2012,9(2):177-185

DOI:10.1007/s11770-012-0328-2      URL     [本文引用: 1]

侯爱源, 李庆忠, 张文波 .

复杂区深井VSP层析求速度场的方法

[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52(6):1150-1155.

[本文引用: 1]

Hou A Y, Li Q Z, Zhang W B .

A method for velocity field with deep-well VSP tomography in complex areas

[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in Chinese), 2017,52(6):1150-1155.

[本文引用: 1]

吴如山, 李幼铭 .

关于在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研究中开展跨井和VSP层析

[J]. 地球科学进展, 1990,5(3):32-39.

Magsci     [本文引用: 1]

<p>分析了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的难点并指出跨井和VSP层析成象在克服这些难点中的作用。据此,对当前我国应开展的相应研究课题提出了具体建议。</p>

Wu R S, Li Y M .

Cross-well and VSP tomography in geophysical research for terrestrial thin interlayer reservoirs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in Chinese), 1990,5(3):32-39.

Magsci     [本文引用: 1]

何正勤, 吴庆举, 冯锐 , .

反向VSP透射层析成像法在岩墙松动层检测中的应用

[J]. 物探与化探, 2001,25(1):50-53.

Magsci     [本文引用: 1]

<p>通过实例介绍了反向VSP透射层析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在检测岩墙松动层厚度中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p>

He Z Q, Wu Q J, Feng R , et al.

Reverse VSP transmission tomography application in testing of loose rock layer

[J]. Geophysical &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ese), 2001,25(1):50-5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殷文, 唐建云, 朱剑兵 , .

VSP时差分析及时深关系校正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6):2823-2830.

DOI:10.6038/pg20140651      Magsci     [本文引用: 1]

<p>时深关系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度,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处于上游阶段.在各种时深关系获取中以VSP资料最为准确,但是传统的VSP时深标定都是基于地层倾角为零的基本假设,在地层为平层或地层倾角很小的情况下对于地震资料的解释而言是准确的,但是当地层倾角较大时,与平层相比VSP走时存在很大的误差.若依然按照平层模型进行时深标定则会发生层位串层现象,导致地震资料解释不准确.为此本文围绕时深标定开展了倾斜地层VSP走时分析以及VSP精细时深标定软件系统的研究工作.最后,利用该软件系统对实际资料多种曲线进行时频分析及时深关系校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

Yin W, Tang J Y, Zhu J B , et al.

Analysis of VSP travel-time difference and calibration of time-depth relationship

[J]. 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4,29(6):2823-2830.

Magsci     [本文引用: 1]

Stewart R .

VSP interval velocity from travel time inversion

[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1984,32(4):602-628.

[本文引用: 1]

王成礼, 叶古清 .

利用非零井源距VSP资料计算层速度

[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23(5):616-619.

Magsci     [本文引用: 1]

问题的提出随着垂直地震剖面法的广泛应用,用它计算层速度的方法也日益增多。由于对射线路径的假设条件不同,因而导出了各种计算层速度的方法。其中以直达波直射线传播路径为假设条件的计算层速度方法用得较多。

Wang C L, Ye G Q .

The calculation of interval velocity using nonzero-offset VSP data

[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in Chinese), 1988,23(5):616-619.

Magsci     [本文引用: 1]

何惺华 .

从VSP资料求取速度参数的方法

[J]. 石油物探, 1991,30(1):97-108.

[本文引用: 1]

He X H .

An approach to determine velocity parameter from VSP data

[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in Chinese), 1991,30(1):97-108.

[本文引用: 1]

陈信平 .

由VSP初至时间反演层速度的算法和误差估计

[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2,27(6):744-75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本文在Redshaw修正的高斯&mdash;牛顿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根据VSP初至时间反演层速度的算法。文中假定地下结构为水平层状,各层内速度为常数,各层的深度由钻井数据所确定。本质上,该算法是一种模型迭代技术;数学上,则是一个带限制条件的、多因素、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问题。这类问题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可将带限制条件的最优化问题变换为非限制性最优化问题。对于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目前尚无普遍适用的理论来证明其解的存在、唯一性及稳定性;也无法确切估算观测数据存在误差时给反演结果带来的误差。笔者使用线性反演问题的误差理论估算了反演结果的95%可信度区间。通过对合成数据的初至时间和震源~检波器位置分别加入随机误差的方法,研究了数据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浅层检波器缺失、地层倾斜、分层深度不正确给反演结果造成的影响。并用合成与实际VSP数据测试了反演方法的性能。对来自同一口井的两套非零偏移距VSP数据反演的结果表明,本文反演方法可为非零偏移距VSP数据的VSP&mdash;CDP叠加和偏移成像提供适合的层速度。

Chen X P .

Method for interval velocity inversion using VSP first break time and the error estimation

[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in Chinese), 1992,27(6):744-752.

Magsci     [本文引用: 1]

庄东海, 肖春燕 .

VSP资料求层速度的射线追踪折线性

[J]. 石油天然气学报, 1994,16(4):50-53.

[本文引用: 1]

Zhang D H, Xiao C Y .

Interval velocity inversion from VSP data by polyline ray tracing

[J]. 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Institute(in Chinese), 1994,16(4):50-53.

[本文引用: 1]

李文杰, 魏修成, 刘洋 .

利用VSP资料反演地层层速度的一种新途径

[J]. 石油物探, 2004,43(2):126-129.

[本文引用: 1]

Li W J, Wei X C, Liu Y .

A new way to invert interval velocity by using VSP data

[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in Chinese), 2004,43(2):126-129.

[本文引用: 1]

高志凌, 王举红 .

非零偏VSP层速度的计算方法

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 2006.

[本文引用: 1]

Gao Z L, Wang J H . Non-zero offset VSP layer velocity calculation method[C]//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nnual Meeting( in Chinese), 2006.

[本文引用: 1]

邬世英, 孙赞东 .

VSP速度反演中雅可比矩阵计算的一种新方法

[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45(1):6-9.

DOI:      Magsci     [本文引用: 1]

最小二乘迭代法是利用VSP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的常用方法,而反演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直接受到求解雅可比矩阵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求解雅可比矩阵的两种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雅可比矩阵的方法,并用模型数据进行试算,表明本文方法反演结果比传统方法能够快速、稳定地收敛。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单炮和多炮VSP地震数据处理,可以获得目标区准确的三维速度体。

Wu S Y, Sun Z D .

A new approach for Jacobian matrix calculation in VSP velocity inversion

[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in Chinese), 2010,45(1):6-9.

Magsci     [本文引用: 1]

刘颖宇, 田洪, 李东 , .

中途VSP地层层速度反演技术的拓展应用

[J]. 中国海上油气, 2011,23(3):163-165.

[本文引用: 1]

Liu Y Y, Tian H, Li D , et al.

Extended applications of interval velocity inversion on intermediate VSP

[J].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in Chinese), 2011,23(3):163-165.

[本文引用: 1]

胡建华, 刘家琦, 王玉岭 .

用VSP初至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的新方法——快速逐层校正法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1,23(6):9-14.

[本文引用: 1]

Hu J H, Liu J Q, Wang Y L .

A new method for retrieving layer velocity with the first arrival time of VSP-Fast layer-by-layer Correction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n Chinese), 1991,23(6):9-14.

[本文引用: 1]

山秀明, 李龙俊, 冯振明 , .

逐层向下的递推反演方法

[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7,32(2):214-220.

Magsci     [本文引用: 1]

本文由系统函数模型H(j&omega;)出发,导出了逐层向下的一维反演公式。该方法的基点是给定频率f处的系统函数值只含有一定深度H以上的构造信息。而更深处的构造信息只影响更低频处的系统函数值。于是从已有最高频率的H(j&omega;<sub>max</sub>)出发,以二分层结构作初始假设,可反演第二层的参数。然后,逐步针对较低频率的H(j&omega;),在更深处引入新的离散分层,反演出第三层参数,并依此向深层类推。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反演方法是有效的,对产&rho;<sub>1</sub>的初值不敏感,抗噪性能良好。

Shan X M, Li L J, Feng Z M , et al.

A new method for layer-by-layer downward recursion inversion

[J].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in Chinese), 1997,32(2):214-220.

Magsci     [本文引用: 1]

周珺, 谢春辉, 杨鹏 .

VSP初至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

[J]. 物探与化探, 2012,36(2):242-245.

Magsci     [本文引用: 2]

介绍了根据VSP资料逐层递推反演地层速度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将直达波射线的传播路径分为直线传播和折线传播,利用VSP资料从上到下反演出各个地层的层速度。通过matlab程序设计五层水平介质模型,然后运用射线追踪法分别对三种井源距(300、1500、3 000 m)合成VSP记录。将两种方法的反演结果与模型数据比较,发现直线法适用于小井源距,折线法适用于小、中、大各种井源距;同时折线法的运行时间相比直线法长,但折线法受初至拾取误差影响较小,抗干扰能力强。

Zhou J, Xie C H, Yang P .

Layer-by layer recursion inversion of interval velocity from VSP data

[J].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in Chinese), 2012,36(2):242-245.

Magsci     [本文引用: 2]

/

京ICP备05055290号-3
版权所有 © 2021《物探与化探》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航遥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192;62060193 E-mail:whtb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