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在海石湾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甘肃煤炭地质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00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o geothermal exploration in Haishiwan area
Gansu Co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Lanzhou 730000, China
责任编辑: 沈效群
收稿日期: 2018-06-22 修回日期: 2018-11-19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4-20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8-06-22 Revised: 2018-11-19 Online: 2019-04-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孙海川(1985-),男,宁夏银川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Email:
在兰州海石湾地区进行地热勘查,在分析地热形成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大地电磁测深、伽马能谱测量等物探方法,查清了区内盖层厚度、热储层埋深及断裂构造位置,避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为钻探提供了依据。经钻探验证,井孔地层、含水层与物探推断基本吻合,井口水温60℃,涌水量 90 m 3/h,主要为断裂型带状热储。研究结果为今后在类似地区进行地热勘探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和实例。
关键词: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of geothermal formation in Haishiwan area, th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s of 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 Magnetotelluric), MT(Magnetotelluric)and gamma ray spectrometry were used to verify each other and, as a result, cover layer thickness, the buried depth of thermal reservoir and the fracture location were found, which avoids one-side trend and blindness of a single method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drilling and obtaining good results in exploration. Drilling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well hole strata and water-bearing horizon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geophysical inference,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well mouth is 60℃,the water gushing amount is 90 m 3/h, and the thermal reservoir is a fault type banded reservoir. The result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example for geothermal exploration in similar area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孙海川, 刘永亮, 邵程龙.
SUN Hai-Chuan, LIU Yong-Liang, SHAO Cheng-Long.
0 引言
地热作为一种综合性矿产资源,其功能多,用途广,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是当前国家鼓励开发的新型能源,在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石湾位于甘肃兰州和青海西宁两大省会城市中间,总面积约32 km2,是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海石湾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该区地热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1,2],主要发现了地热异常点4处,区内地热工作一直没有突破,尤其是深部地热资源研究还是空白。本次在充分收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在区内选取典型靶区,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手段,初步查明了研究区断裂构造的位置、空间分布特征及热储层的埋藏深度与分布范围,为地热钻探提供了依据。
1 研究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1 地层及构造
研究区位于甘青两省交界处,陇中黄土地区的黄土塬梁北部、荒漠草原灰钙土地带西北段的“河湟谷底”, 行政区划分属兰州市红古区和海石湾镇管辖(图1)。区内南部地形以河谷地貌为主,北部以梁峁沟壑地貌为主,平均海拔1 800 m,相对高差200~350 m。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元古界皋兰群、下侏罗统炭洞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上侏罗统享堂组、下白垩统河口群、第四系。其中元古界皋兰群为变质岩,中侏罗统窑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第一~第五岩组,上侏罗统享堂组自下而上划分为第一~第三岩组。测区主要被第四系黄土或下白垩统河口群紫红砂质黏土、细砂岩覆盖。
图1
研究区及周边主要发育近SN或NNW向构造和近ES-NW向构造(图1),其中近SN或NNW向构造以F19断层为代表,该断层纵贯本区南北,是由数量较多的一组大大小小的断层所组成的一条长期发育、多次活动、具有复杂性质及演化历史的断裂带。近ES-NW向构造主要表现为呈NW走向和一组走向40°N~60°W的断裂,以断层F16为代表。在研究区西部,类似构造表现较为显著,在南部和北部也有其迹象,断层性质既有正性也有逆性,常常表现为隐伏状态。
1.2 地热形成条件
研究区附近F19断层断裂带上,从北往南分别有药水沟温泉、塔儿沟温泉出露,显示出沿F19断层断裂带存在断裂构造型地热资源。以往物探资料显示,研究区分别被F19、F16穿过,断裂构造及形成的破碎带为地壳深部蕴藏的大量地热流向上运移和循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侏罗系上统享堂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为第一热储层,中侏罗窑街组第一岩组及下侏罗统炭洞沟组承压孔隙-裂隙含水组—元古界皋兰群风化裂隙含水层为第二热储层。这两套地层以砾岩、砂砾岩、粗砂岩及含砾细砂岩为主,受F19断裂带和F16断层共同叠加影响,侏罗系上统享堂组和侏罗统下统炭洞沟组构造较发育,为储水提供了空间。
上侏罗统享堂组二、三岩组的粉砂岩、泥岩及白垩统的粉砂岩、泥岩盖层构成侏罗系上统享堂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热储层的盖层。窑街组三、四、五岩组的泥灰岩、油页岩、泥岩构成下侏罗统炭洞沟组承压孔隙-裂隙含水组—元古界皋兰群风化裂隙含水层热储层的盖层。以上两个盖层厚度较大,隔热性能较好。
经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热源、通道、热储层、热储盖层等热水形成的四大因素皆具备,在该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完全可行。
1.3 地球物理特征
研究区位于民和—兰州盆地永登坳陷,为了解区内地层电性特征,收集了本区周边煤田物探物性参数(表1)。分析可知:第四系电阻率相对变化较大,白垩系、侏罗系为低阻电性层,元古界变质岩为基底,与上覆地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
表1 研究区周边地层电阻率
Table 1
地层 | 主要岩性 | 电阻率/(Ω·m) |
---|---|---|
第四系 | 黄土、砂砾碎石 | 10~300 |
白垩系 | 砂岩、砂砾岩、粉砂岩、泥岩 | 15~25 |
侏罗系 | 砾岩、砂砾岩、粗砂岩、 含砾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 10~35 |
元古宇皋兰群 | 片岩、硅质灰岩 | 100 |
2 方法技术
伽马能谱测量通过伽马能谱仪测量岩石和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铀(U)、钍(Th)、钾(K)含量[13],推测断层的地表位置,配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进一步确定勘查区断裂构造的展布和规律,为确定地热勘探孔位置提供依据。仪器采用四川新先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IT-3000F 岩心伽马能谱仪,测点点距20~40 m,每个测点采样时间5 min。
3 数据分析
3.1 CSAMT和MT测量
区内各条测线的反演电阻率剖面具有地电剖面形态相似性和反映地质构造类似性特征。以研究区17、13线综合剖面为例(图2)可以看出,CSAMT反演电阻率剖面和MT反演电阻率剖面,纵向上电阻率由浅部向深部依次增大,反映随地层时代由新变老,岩性由疏散变为致密;横向上CSAMT反演电阻率变化不大,而MT反演电阻率变化较大。分析认为,MT点距(多为400 m)相对于CSAMT点距(≤100 m)大,电阻率横向控制程度不高使得MT反演电阻率横向变化大,另外,CSAMT本身具有横向分辨率较高的特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结合研究区特征,认为区内同一层电阻率横向变化不大,层位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图2
图2
17线、13线电法勘探综合剖面
Fig.2
Comprehensive section of 17 and 13 lines electrical exploration
本区电阻率剖面主要划分为3个电性层(图2中虚线所示),呈近水平层状展布略有起伏变化,第一电性层为低阻电性层(土黄色虚线以上),电阻率变化在10~50 Ω·m,厚度变化在300~1 400 m,电阻率值横向上略有变化,反映了岩性差异,推断低阻电性层为第四系砾石及白垩系砂岩、砂砾岩、泥岩的反映。第二电性层为中低阻电性层(土黄色虚线至粉色虚线之间),电阻率值由浅变深呈均匀递增,厚度在一般大于500 m,推断中低阻电性层为侏罗系砾岩、砂砾岩、粗砂岩、粉砂岩、泥岩的反映。第三电性层为高阻电性层(粉色虚线以下), 电阻率呈递增变化,电阻率值的高低变化反映了基底内岩性差异,推断高阻电性层为基底元古界皋兰群变质岩。
当地层沉积分布均匀,未受任何破坏和改变时,视电阻率分层均匀变化;当有断层等构造因素影响时,岩层失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或使岩层破碎,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电阻率剖面上表现为电阻率等值线波动或电阻率值变化明显,为解释断层提供了依据。17线电阻率剖面中测点900附近及13线电阻率剖面中测点950附近电阻率等值线呈陡立状分布,推测为断层反映,断面倾向NE,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断层应为F19、F16断层在测线上的反映。
3.2 伽马能谱测量
表2 铀、钍异常点划分原则
Table 2
名称 | w(U) | w(Th) | w(U)/w(Th) |
---|---|---|---|
铀异常点 | >3Xu | <XTh | >1 |
铀、钍混合异常点 | >3Xu | >XTh+2STh | 0.167~1 |
钍异常点 | <Xu | >3XTh | <0.167 |
注:Xu、XTh、Su、STh为地质体U、Th 含量的背景值和标准偏差
研究区背景值和标准偏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X为背景值;S为标准偏差;i为第i个测点某元素的含量值;n为样本数,应大于30个测点。
依据上述公式得出研究区各测线放射性元素背景值(表3)。研究区Th含量较高,在5~30 μg/g之间变化,背景值为9.2~14 μg/g;U含量在1~9 μg/g之间变化,背景值为2.4~4 μg/g; K含量在1%~3%,背景值为1.6%~1.9%。
表3 研究区各测线放射性元素背景值
Table 3
测线 | X(U)/(μg·g-1) | X(Th)/(μg·g-1) | X(K)/% |
---|---|---|---|
1 | 2.718844 | 9.228455 | 1.647115 |
3 | 2.4133056 | 14.71463808 | 1.93604356 |
5 | 2.959213416 | 10.491754 | 1.738374284 |
7 | 2.898789202 | 10.613982 | 1.790099038 |
9 | 2.871994357 | 10.499963 | 1.847403817 |
11 | 2.916510956 | 13.343499 | 1.978705939 |
13 | 3.988651436 | 11.409748 | 1.662420489 |
5 | 3.767491533 | 11.331363 | 1.855697523 |
17 | 2.786647054 | 9.323948 | 1.66368940 |
表4 岩浆岩、沉积岩中放射性元素平均质量分数
Table 4
放射性元素 | 基性岩浆岩 | 中性岩浆岩 | 花岗岩 |
---|---|---|---|
Th | 0.05 | 4 | 18 |
U | 0.03 | 1 | 3.5 |
放射性元素 | 页岩 | 砂岩 | 灰岩 |
Th | 12 | 1.7 | 1.7 |
U | 3.7 | 0.45 | 2.2 |
如图3所示,本区Th元素含量变化在5~30 μg/g之间,均值约为11 μg/g;U元素含量在1~9 μg/g之间变化,均值约为3 μg/g;可以看出,Th、U元素含量均值基本与页岩地层分布特征一致,故推测研究区中生代沉积盆地内没有岩浆侵入体和元古代变质基底隆起。因此,推测此铀异常带与断层有关,断层位置从WN-ES沿17线935点、15线680点和13线900点分布。
图3
图3
铀、钍含量及铀钍比等值线
Fig.3
Isoline chart of Uranium and Thorium content and the ratio of Uranium and Thorium
4 物探成果综合分析
4.1 热储层埋深
图4
4.2 盖层厚度
图5
4.3 断层解释
4.4 孔位建议
海石湾地区地热成因类型断裂构造控制型和沉积盆地型兼有,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本区的热储层在西北部及南部均大于1 500 m,埋藏较深(西北部热储层埋深仅比南部埋深浅300 m),加之西北部有F19和F16正断层穿过,为热水运移提供了通道,有利于地热形成。
当地层中存在断裂构造时,断裂带内会被一些泥质成分或地热矿化水等充填,这些充填物的电阻率相对于围岩较低,为采用电法勘探寻找断裂构造提供了有利的地球物理前提[17],同时断裂带通常也是地热勘探的有利部位。17线935点及13线900点附近电阻率较低,电阻率等值线陡立分布,推测为断裂带的反映(图2)。建议在研究区西北部17线935点、15线700点及13线900点附近断层下降盘一侧断裂带内,结合测点实际地形、地物特征布置一口地热井。预计该井钻遇地层第四系厚50~100 m,白垩系厚600~800 m; 侏罗系厚600~800 m,进入元古界皋兰群,深1 700~1 800 m(即深度在1 800 m 以内的侏罗系作为开发利用的热储层)岩性为片岩硅质灰岩等以及断层带。
经实际钻探验证,井孔地层、含水层与物探推断基本吻合,井口水温60℃,涌水量 90 m3/h,主要为断裂型带状热储。钻探结果说明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配合大地电磁测深、伽马能谱测量相互验证,对勘查断裂型带状热储的效果显著。
5 结论及认识
此次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大地电磁测深、伽马能谱测量多种物探方法,确定了带状热储断裂带位置及盖层、热储层的埋深及空间分布,说明所选用的物探方法是有效的,为今后在隐伏断裂型带状热储勘查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本次地热勘查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施工效率高,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水平方向分辨能力高,可有效了解深部地层的空间分布及确定断裂位置[18]。
2) 大地电磁测深探测深度大,但其抗干扰能力较弱,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对热储层埋深相对较浅的区块(通常小于2 km)测线布设时应选取干扰较小的地段,主要针对断裂及区内地热开发有利靶区进行验证,辅助确定地热勘探孔选点位置。
3) 伽马能谱测量可辅助确定断裂的位置,不能反映地层的空间分布,可作为寻找带状热储的手段之一。
4) 物探方法寻找地热应结合研究区特点,选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尽量避免采用单一手段而带来的随机性、盲目性。
致谢:本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金维浚研究员、杨磊研究生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兰州市地下热水评价报告
[R].
Lanzhou underground hot water evaluation report
[R].
兰州市永登县药水沟地区地热资源普查报告
[R].
Geothermal resources survey report of Lanzhou Tongdeng County Yaoshuigou district
[R].
甘肃省兰州市窑街矿区深部扩大区煤炭勘探报告
[R].
Coal exploration report of yaojie mining area,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R].
洛阳市龙门高温地热井的综合物探勘查
[J].
DOI:10.11720/wtyht.2012.4.10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在洛阳龙门西山及洛阳盆地地热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场Δ<em>U</em>测量、放射性α测量、激电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成功确定了4眼隐伏断裂构造型热水井,其中温度最高达98.5℃,水量达96 m<sup>3</sup>/h。以玉隆苑高温地热井综合物探勘查为例,说明了物探方法在寻找地下隐伏断裂构造型热水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高温地热井的成因。
The integrate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the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wells in Longmen,Luoyang City
[J].
综合物探方法寻找深部地下水
[J].
DOI:10.11720/wtyht.2017.1.08
URL
[本文引用: 1]
因为地热勘查目标体较深,埋藏浅的也要近千米,勘探难度大,单一的物探勘查方法所得结果认识模糊,很难获得好的效果。笔者设计一项地热勘查,在辽宁省某地热带上,投入了地面高精度磁测、CSAMT、TEM、使用EH-4做MT(fmin=0.1 Hz)、使用V8做MT等多种勘查方法。多种方法的投入既提供了多参数多信息,又相互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对最终结果的判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成功布井。说明了综合利用物探方法在勘探难度增大的工作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The appliacation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 to the prospecting for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
[J].
北京凤河营地热田东北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J].
DOI:10.11720/wtyht.2017.2.09
URL
[本文引用: 1]
凤河营地热田位于北京通州区东南部,是北京平原区十大地热田之一,面积262.51 km~2。热田的东北部是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空白区。为查明这一带的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完成高精度重力勘探7 km~2、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2条(总长度4 km)以及微动测深2个测点。多方法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发现在西集镇发育一条夏垫断裂次级断裂F_1,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约75°,断距大于1 000 m。该断裂可能构成了热水的良好通道,在断裂南侧,热储盖层厚度大,成为地热资源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靶区。在地球物理工作基础上,于有利靶区内施工一眼勘探孔,成井深度3 588.88 m,出水量3 072.64 m~3/d,出水温度92℃。温度、水量均达到经济开采条件。综合研究表明凤河营地热田东北部中—低温地热资源潜力较大。
Integrate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 northeast Fengheying geothermal field,Beijing
[J].
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于北京水文地质勘查
[J].
DOI:10.3969/j.issn.1000-8918.2005.06.012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p>北京市周边地区利用的深部地下水资源大多采自断裂构造破碎带或岩溶裂隙, 地热资源主要开发蓟县系白云岩岩溶裂隙水, 断裂构造型地下热水开发的相对较少。通过实例, 论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断裂构造型地热资源、岩溶破碎和断裂构造型地下水资源方面的作用和应用效果。</p>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ollable source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to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Beijing
[J].
江苏句容—常州地区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J].Based of fine potential field date and combined with seismic, electrical sounding-and MT date, the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local oil traps-and Upper-paleozoic formations in the Jurong-chongzhou, Jiangsu Provice,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s research in Jurong-Changzhou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J].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J].
DOI:10.1007/BF0202907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根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法进行地下水勘查时取得的大量资料,通过总结、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在蓄水构造的断层上,CSAMT测量的视电阻车断面等值线图呈中间低、两侧高的异常特征.利用这一模式解决了在山区、半山区,很多地球物理方法难以解决的地下水勘查问题.经打井验证,成井率很高.
Application of CSAMT to the search for groundwater
[J].
综合物探方法在嘉兴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J].<p>笔者针对综合物探方法在嘉兴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结合地热2号井的钻探验证情况,分析了物探方法的有效性,认为嘉善惠民地区有望形成地热田。嘉兴地热2号井打出热水,对杭嘉湖平原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
The appliacation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o geothermal exploration in Jiaxing City
[J].
综合物探方法在天津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J].
DOI:10.3969/j.issn.1004-5589.2009.03.014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p>在常用物探方法分析天津地热勘查的基础上, 建立了适宜天津地区地热勘查的物探方法组合: 对砂岩孔隙型热储层, 宜采用重力勘探、人工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物探方法组合; 对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层, 宜采用重力勘探、磁法勘探、人工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测深的物探方法组合, 建立的物探方法组合在天津周良庄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探讨了深部地热勘查的有效物探方法, 大地面波(微动) 测深在深层基岩地层勘探中具有较好的效果。</p>
Applying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 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in Tianjin area
[J].
大地电磁测深在火山区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J].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解读二者的关系,可以刻画更为精细的岩石圈结构模型,进而掌握火山区的构造特征和热演化过程,了解其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了MT方法的原理以及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后期数据处理的过程,综述了MT法的应用特点以及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国际上这一方法在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MT法在新西兰Taupo火山区Ngatamariki高温地热田0~3km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以埃塞俄比亚Afar省的Tendaho地热田和Badi火山为例,分别讨论了0~20km和0~50km不同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温度存在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形成火山的驱动机制;以日本九州岛的Shinmoe-dake火山为例,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和温度监测在火山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简述了国内MT法在火山区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上地幔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岩石圈内硅酸盐熔体不同含水量引起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初步估算了长白山天池和阿尔山火山区的莫霍面以下的温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高温岩浆房温度。
Application of magnetotellurics in geotherm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volcano areas
[J].
伽马能谱测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对伽玛能谱异常形成的地质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地面伽玛能谱异常的形成与盆地古流体的运移相关,通过伽玛能谱异常分析,预测盆地古流体的运移规律从而达到油气预测的目的。应用表明,伽玛能谱测量施工方便,受干扰因素少,应用效果好,在油气勘探中具有推广价值。
Application of gamma spectrum survey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J].
EJ/T 363-2012地面伽马能谱测量规范
[S].
EJ/T 363-2012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γ-ray spectrometric survey
[S].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长白山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D].
Gamma-ray spectrometry and geogas as detection of concealed granite uranium research-an example of a uranum mine in northern Guangdong
[D].
综合物探在莘县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J].
DOI:10.11720/wtyht.2014.3.09
URL
[本文引用: 1]
莘县地区广泛被新生代地层覆盖,并且厚度较大,在该区寻找地热资源,首先应查明热储层、盖层及断裂构造的特征。在本区CSAMT法对断裂构造具有很好的横向分辨能力,直流电测深对新生界地层具有较好的分辨效果。在收集有关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直流电测深半定量的解释结果作为CSAMT定量解释的约束条件进行地质综合推断,基本查清了区内深部隐伏的地层、热储层、断裂构造的埋深及展布特征,取得了很好的勘查成果。综合应用两种物探方法对类似地区进行地热资源的前期勘查,可以高质、高效地取得勘探成果。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 to the geothermal exploration in Shenxian area
[J].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勘查深度研究
[J].
DOI:10.6038/pg20150247
URL
[本文引用: 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勘查深度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水平层状大地电磁正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说明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深部勘查方面具有可靠性.通过建立两个三层地电模型,并对吉林某地区的CSAMT实测数据进行了带源反演成像,与已知钻井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地下1000~2000 m深度的反演较为准确,能够反映地下电性的垂向变化.
Study on the sounding of CSAMT
[J].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长白山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D].
The application of MT to the study of geothermal explora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D].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Songpan-Ganzi area
[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