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Alert Rss
 

物探与化探, 2018, 42(5): 917-924 doi: 10.11720/wtyht.2018.1490

地质调查·资源勘查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矿集区磁异常特征及找矿分析

张波, 滕汉仁, 胥溢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

A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anomaly and ore-prospecting orientation in Dashui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south Gansu Province

ZHANG Bo, TENG Han-Ren, XU Yi

No.2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an Team,Gansu Province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Lanzhou 730020,China

收稿日期: 2017-10-25   修回日期: 2018-03-31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0-05

基金资助: 中国地质调查局典型矿集区潜力评价示范项目.  12120115036501

Received: 2017-10-25   Revised: 2018-03-31   Online: 2018-10-0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张波(1988-),男,陕西凤县人,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勘查。Email:498706011@qq.com 。

摘要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矿集区经过三十多年持续开发,资源量日趋减少。为了能够在矿集区外围及深部地质条件和成矿背景有利地段取得找矿的新突破,利用1:5万高精度地面磁法测量圈定磁异常,采用2.5D人机交互拟合对精测磁剖面进行反演解释,深入分析磁异常特征及其与金矿床的关系并解释异常形成原因,归纳物探找矿标志,最后结合水系沉积物测量、地质填图等成果预测找矿有利区并进行验证,新发现金资源量10 t,说明磁法测量在大水金矿矿集区找矿过程中有效,磁测异常反映的中酸性侵入体分布范围是寻找金矿成矿地质体的有利地段。

关键词: 甘肃南部 ; 大水金矿 ; 矿集区 ; 磁异常 ; 找矿靶区

Abstract

The resource extent of gold is diminishing with thirty years of continuous mining in Dashui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south Gansu Province. In order to obtain a new breakthrough in prospecting in the periphery and deep of the Dashui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1:50 000 high-precision magnetic measurement of the ground was implemented. With the help of 1:50 000 high accuracy ground magnetic measurement and 2.5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version, the author delineated the geomagnetic field anomali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precision section is explained.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anomal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anomalies and gold deposits and explained the reasons for the abnormal 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summarized th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signs in the study area. Finally, with the help of the stream sediment survey and geological mapping, the author predict the potential ore-prospecting area and newly discovered gold resources of 10 tons. It shows that magnetic survey is effective in prospecting in the Dashui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and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acid intrusive reflected by magnetic anomalies is favorable area for exploration of gold deposits.

Keywords: southern Gansu Province ; Dashui gold deposit ; ore concentration area ; magnetic anomaly ; prospecting target

PDF (374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张波, 滕汉仁, 胥溢.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矿集区磁异常特征及找矿分析. 物探与化探[J], 2018, 42(5): 917-924 doi:10.11720/wtyht.2018.1490

ZHANG Bo, TENG Han-Ren, XU Yi. A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anomaly and ore-prospecting orientation in Dashui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south Gansu Provinc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 2018, 42(5): 917-924 doi:10.11720/wtyht.2018.1490

0 引言

自1991年大水金矿发现以来,通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勘查开发,在甘肃南部西倾山地区已形成以大水金矿为主的超大型金矿集区[1],包括大水金矿(格尔柯矿段和贡北矿段,金资源量103 t)、辛曲金矿(金资源量36.6 t)、格尔托金矿(金资源量10 t)、忠曲金矿(金资源量2.3 t)、恰若金矿点(金资源量0.7 t)等5处[1,2,3]。大水金矿矿集区以往曾开展过中小比例尺基础地质[4]及地球物理普查工作[5],发现并探明了地表浅层矿产,但是经过多年持续开采,矿集区资源量日趋减少,在外围及深部地质条件和成矿背景有利地段寻找隐伏矿体已迫在眉睫。2015年,根据矿集区资源潜力评价的需要,在大水金矿矿集区开展了1∶5万高精度地面磁法测量工作,结合同期完成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质填图等数据[6],笔者总结了区内磁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归纳地球物理找矿信息,分析找矿潜力,以期为后续资源勘查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1 地质背景

大水金矿矿集区内由老到新出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7,8] (图1),二叠系大关山组灰岩、下三叠系马热松多组灰岩、下三叠系扎里山组灰岩、中三叠系郭家山组灰岩、下侏罗系龙家沟组砾岩是矿集区主要赋矿地层[2,7-8]

图1

图1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矿集区地质

1—第四系;2—白垩系田家坝组;3—侏罗系;4—三叠系;5—三叠系郭家山组;6—二叠系;7—石炭系;8—泥盆系;9—花岗闪长岩;10—黑云母闪长玢岩;11—二长花岗岩;12—石英闪长岩;13—辉石闪长岩;14—岩脉;15—方解石脉;16—地质界线;17—断裂;18—大型(含特大型)金矿床;19—中型金矿床;20—小型金矿床(含金矿点)


矿集区内岩浆岩发育,出露格尔括合、忠曲、忠格扎拉3个较大燕山早期中酸性岩体,并沿北西向区域断裂构造带近等间距侵入位于石炭—三叠系灰岩地层中[9,10,11]。格尔括合岩体位于大水金矿格尔珂矿段北缘,其边缘相为黑云母闪长玢岩,中心相为花岗闪长岩,全岩同位素年龄为174.3(Rb-Sr)~190.5 Ma(K-Ar )[1,1215];忠曲岩体位于忠曲金矿东南部,其岩性及结构构造与大水格尔括合岩体边缘相带基本相同;忠格扎拉岩体为矿集区规模最大的岩体,近椭圆状分布于忠格扎拉以北,岩体中心相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边缘相为辉石闪长岩,全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04.08 M a[1,1215]。此外,围绕岩体周围分布大量中酸性岩脉,其产出受北西西、近南北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及其交叉复合部位控制,岩石类型有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和细晶闪长岩等[12]

矿集区内金矿床均分布于玛沁—略阳断裂(F1)以北。该断裂是长期活动的区域性基底断裂,为导矿构造。一方面在容矿建造形成中的热卤水通过F1将金等成矿物质由深部带入沉积盆地,形成地化富集层;另一方面,在后期活动中由于F1处于强应变部位,从而形成密集的次级断裂和众多的小断裂、裂隙,组成地壳上部的高渗透带,成为大气降水下渗的良好通道带。F1上盘的F2~F5断裂为配矿构造,其下联导矿构造,上通容矿构造,成矿过程中从导矿构造上移的含矿热液通过这些断裂不断输进容矿构造,起“运矿”的作用。而更次一级的NE向、SN向断裂和岩溶构造带是容矿构造,对矿体起到了定位作用,控制着矿区内矿体的分布[10,11,12,13]

2 矿集区磁异常特征及地质解释

2.1 岩(矿)石磁性特征

通过对大水金矿矿集区内地层、岩体磁化率分析可知(表1),本区灰岩无磁,磁化率值近于0,格尔括合岩体磁性为弱磁性岩体,花岗闪长岩磁化率略弱于(黑云母)闪长玢岩,磁化率常见值分别为18×10-5SI、75×10-5SI,可引起较弱的磁异常。忠格扎拉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具有中等磁化率值300×10-5SI,可引起一定强度的磁异常,而辉石闪长岩的磁化率常见值达到1 662×10-5SI,为本区磁性最强,可引起较强磁异常。分布于C2磁异常区的正长斑岩磁化率常见值为669×10-5SI,可引起中等磁异常。

表1   大水金矿矿集区岩(矿)石磁化率

岩(矿)石名称标本块数磁化率/(10-5SI)备注
最小最大平均
灰岩162030
二长花岗岩24218410300忠格扎拉岩体
辉长闪长岩11156817731662忠格扎拉岩体
正长斑岩12461801669C2异常区
(黑云母)闪长玢岩526212575格尔括合岩体
花岗闪长岩6473518格尔括合岩体
闪长岩1513据参考文献[5]
花岗岩700据参考文献[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磁场特征及地质解释

磁法勘探是利用岩(矿)石之间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6,17,18,19]。本次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使用加拿大GSM-19T质子磁力仪,线距500 m,点距100 m,测线方向为南北向,野外实测地磁总场的绝对值T,观测均方误差±2.55 nT,1∶5万高磁测量共完成面积225 km2;化极用测区中心地磁场参数,即磁倾角52.57°、磁偏角-1.88°。

根据大水金矿矿集区地面1∶5万高精度ΔT化极磁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图2)可知,本区以平稳负磁异常为主,等值线稀疏,局部分布高磁异常,等值线密集,异常值在-746.61~870.27 nT之间,幅值达1 616.88 nT。最强异常位于测区西北部忠格扎拉岩体一带,其余ΔT异常面积较小且强度不高。按照化极异常平面分布规律,共圈定6个(C1~C6)地面磁异常。C1磁异常位于测区西北部,为测区范围最大、强度最高异常。该异常南缓北陡,范围与忠格扎拉岩体相当,约6 km×5 km,呈北西长、北东短的椭圆状,强度为-700~1 400 nT,北侧伴生较强的块状负磁异常。根据地质资料,忠格扎拉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辉石闪长岩组成的多岩性岩体,由实测岩石标本磁化率可知测区灰岩无磁性,忠格扎拉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磁化率常见值为300×10-5SI,可引起较强磁异常,辉石闪长岩磁化率达 1 662×10-5SI,为区内最强磁性,且C1磁异常在范围上与忠格扎拉岩体相当,可以判定该异常由磁性较强的忠格扎拉侵入岩体引起。为剖析C1异常(忠格扎拉岩体)的细节特征,在异常的北侧和南侧沿60°方向分别布置了P2、P4两条1∶5 000精测剖面(剖面位置见图2)。

图2

图2   大水金矿矿集区1∶5万地面高精度化极ΔT磁异常等值线及找矿预测靶区

1—正异常等值线;2—零等值线;3—负异常等值线;4—磁异常编号;5—高磁异常;6—低磁异常;7—大型(含特大型)金矿床;8—中型金矿床;9—小型金矿床(含金矿点);10—侵入岩体;11—精测剖面;12—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范围;13—找矿预测靶区


图3所示的C1异常P2剖面1∶5 000 ΔT磁异常2.5D人机交互反演结果可知,该剖面主要由东、西两个异常段组成。东段异常规模和峰值较大,由两个异常峰值组成,依据野外实地异常查勘及反演结果可知该段异常由磁性较强的辉石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综合引起。同位素测年结果可知,二长花岗岩侵入时代晚于辉石闪长岩,由此判断忠格扎拉岩体中心相二长花岗岩为后期贯入并将前期侵入的边缘相辉石闪长岩穿透。因此,该异常两侧峰值由磁性较强的辉石闪长岩引起,中间低缓异常由二长花岗岩引起。二长花岗岩岩体上宽、下窄,地表东西长约1 400 m、下宽约900 m,向下延伸,为倾向西南的高角度厚板状体;西侧辉石闪长岩为向东倾斜向下延伸的薄板状体,地表宽约200 m、下宽约300 m;东侧辉石闪长岩为向下延伸的直立薄板状体,地表宽约60 m、下宽约200 m。 西段为规模和峰值均较小的单峰异常,由较弱磁性的二长花岗岩引起,岩体为近于直立的薄板状体,向下延伸较大约300 m。

图3

图3   大水金矿矿集区C1磁ΔT异常P2剖面2.5D反演剖面


图4为C1异常P4剖面1∶5 000精测磁异常 2.5D反演结果,可以看到P4剖面主异常由向西南高角度倾斜的直立板状体引起,其上底宽约230 m,下底宽约650 m,向下延伸约1 300 m,与石英闪长岩分布一致;中间磁性体形似直立的薄板状体,上下底宽度近于一致,宽约150 m,向下延伸约1 200 m,由二长花岗岩所引起;东部低缓异常由较弱磁性的斜长花岗岩引起,磁性体比较宽大,西部为向东陡倾斜、东部较缓,上底宽约1 600 m,下底宽约1 900 m,向下延伸也较大,约1 200 m。

图4

图4   大水金矿矿集区C1 ΔT磁异常P4剖面2.5D反演剖面


C2磁异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达合亚合以西约1 km,异常总体呈北东向稍长的长方形,范围1.6 km×1.4 km,由东西两个局部异常中心组成,为本区第二大异常。该异常位于石炭系灰岩地层之中,由于灰岩不具有磁性,故推测可能存在岩体,后经异常查勘发现了正长斑岩岩体,因此确定该异常由含磁性的正长斑岩杂岩体所引起。 为刻画该异常细节特征,在C2异常中部沿南北方向布置了编号为P6的1∶5 000精测剖面。由剖面的2.5D反演结果(图5)可知,异常由南面主异常、北边次级异常组成。南部磁性体较为宽大且磁性较强,上底约50 m,下底约100 m,向下延伸约380 m,岩性为正长斑岩体;北部磁性体较小且磁性较弱,磁性体略向北陡倾斜,上宽下窄,约50 m,向下延伸约270 m。

图5

图5   大水金矿矿集区C2磁ΔT异常P6剖面2.5D反演剖面


C3磁异常位于测区东北部,异常强度和范围均较小,根据地质资料及地面查证结果可知,异常区地表覆盖泥盆系下吾那组灰岩,未见岩体出露,推测由隐伏中酸性岩枝引起。C4磁异常位于中部忠曲岩体南部边缘,呈近东西向分布,为本区最小的磁异常,范围约0.6 km×0.3 km,异常强度约20 nT,其南北两侧有负异常分布。根据地质资料及实地查勘可知,异常区出露闪长玢岩等中酸性岩体、岩脉,本区闪长玢岩磁化率为75×10-5SI,可引起弱磁异常,故判定C4异常由弱磁性的忠曲岩体引起。 C5磁异常位于测区东南部,整体围绕格尔括合岩体边缘杂乱分布,异常幅值不高,且北部异常幅值强于南部,最高可达69 nT。根据地质资料及实地查勘结果可知围绕格尔括合岩体分布众多花岗闪长岩等小岩脉,而本区实测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磁化率分别为18×10-5SI、75×10-5SI,属弱磁性,推断C5异常主要由格尔括合岩体及周缘中酸性岩脉引起。C6异常位于测区东南部格尔柯金矿选矿厂以南的公路两侧,异常呈北西西向,强度为131 nT,负异常中心位于异常西北角,范围约2.5 km×1 km。C6异常区被大面积的第四系覆盖,北部边缘出露中酸性岩脉,推测该异常由隐伏花岗岩类引起。

3 磁异常特征成因分析

大水金矿矿集区内中酸性岩浆岩是引起磁异常的主要地质体,当此类含磁性岩浆岩侵入三叠系、侏罗系等无磁性灰岩地层时,可在地表引起一定程度的磁异常,因而圈定的磁异常基本反映了中酸性侵入体分布范围。区内金矿床(点)普遍与中酸性侵入岩体在空间和成因上关系密切,闪长岩岩枝和杂岩墙普遍热液蚀变与矿化,局部构成金矿体,闪长岩岩墙密集发育的地段,即为金矿体密集分布之处,并且岩石分析可知该区岩浆岩普遍富含Au、As、Sb、Ag等成矿元素,说明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之间存在成因联系[3]。除共性之外,测区内不同岩体的磁异常特征也有不同之处:忠格扎拉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处于岩体中心,基本与岩体范围相当,且磁异常较强;格尔括合岩体、忠曲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处于岩体边缘,且异常较弱。笔者根据前人地化分析成果以及岩(矿)石磁性参数测定结果,对大水金矿矿集区磁异常特征的成因做以下几点分析:

1) 岩体组成、结构不同。岩体组成、结构的不同是形成格尔括合、忠曲以及忠格扎拉岩体磁场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忠格扎拉岩体中心相为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边缘相为辉石闪长岩,主要造岩矿物是黑云母、单斜辉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以及磁铁矿等[13,9-11]。格尔括合岩体边缘相为黑云母闪长玢岩,中心相为花岗闪长岩,忠曲岩体岩性及结构构造与格尔括合岩体边缘相带基本相同[1,9],造岩矿物中含铁成分少于忠格扎拉岩体,并且普遍发育气孔(杏仁)构造,其形成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可能属于次火山岩[1,14]。忠格扎拉岩体主要是含铁角闪石,而忠曲和格尔括合岩体为含镁普通角闪石,二者的最明显差别是前者富含K2O和Na2O,同时相对富Al2O3、FeO而贫MgO[1,9,12]。因此,忠格扎拉岩体中磁铁矿及含铁矿物相对格尔括合、忠曲岩体较多,是造成磁异常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

2) 岩体磁化率不同。根据实测磁化率可知,辉石闪长岩磁化率常见值达到1 662×10-5SI,为测区磁性最强;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具有中等磁化率值,磁化率常见值分别为300×10-5SI、669×10-5SI;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磁化率常见值分别为18×10-5SI、75×10-5SI,为弱磁。因此以辉石闪长岩为边缘相的忠格扎拉岩体磁异常较强。

3) 岩体侵入时代及侵位深度不同。格尔括合岩体全岩同位素年龄174.3(Rb-Sr)~190.5(K-Ar)Ma,属于早燕山期[1,9,12];忠格扎拉岩体二长斑岩全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04.08 Ma,属晚印支期[1,9,12]。忠格扎拉岩体侵位深度约20~22 km,忠曲岩体侵位深度16 km,格尔括合岩体侵位深度约8~11 km,即岩体的侵位深度由西向东逐渐变浅,忠格扎拉岩体为深成侵入体,而忠曲和格尔括合岩体为次火山岩性质的浅成岩[14]

4) 岩体范围大小不同。忠格扎拉岩体呈近圆形岩株,面积4.8 km2,岩体侵入于石炭—二叠纪灰岩中[3,9];忠曲岩体由两个凸镜状岩枝构成,面积较小;格尔括合岩体呈椭圆形岩株,面积1.24 km2,侵入于二叠纪—下三叠世灰岩中[3,9]

根据上述原因,虽然忠格扎拉、忠曲和格尔括合岩体及脉岩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3,14,20],但其仍存在组成结构、磁化率、侵入时代及侵位深度、范围等因素的不同,造成本区磁异常特征的不同。这也说明,不同特征的磁异常与金矿赋存关系不同,格尔括合、忠曲岩体附近能发现金矿,而忠格扎拉岩体附近至今没发现,主要原因是本区浅成岩浆对金矿的形成最为有利[2,13-14]

4 找矿标志有利区预测

4.1 物探找矿标志分析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大水、忠曲地区含金有利地段或者金矿体一般与高阻体和自电正异常相对应[21];高精度磁测在本区圈定构造有效,激电法对岩脉的反映比较敏感,结合高精度磁测可以圈定构造和岩脉的分布范围[22]。此外,高密度电法勘查可以反映化探金异常普遍与隐伏侵入岩密切相关,岩性间存在明显电性差异。本次地面高精度磁测结果表明,与金矿密切相关的二长花岗岩、辉石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体具有磁性,可引起一定幅度的磁异常。因此,大水金矿矿集区物探找矿模型为高磁、高阻、自电正异常、强激电异常。

大水金矿矿集区内岩浆岩相对较发育,主要为燕山早期陆内造山阶段侵入的中酸性岩类,呈小岩株侵位于石炭—三叠系的灰岩地层中,如大水的格尔括合岩体、忠曲岩体、忠格扎拉岩体。岩体的空间产出多沿北西向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或其附近分布,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等[9]。另外,在研究区分布规模不一的脉岩,特别是中酸性脉岩与金矿化在空间上有密切的联系[23,24]:① 脉岩的侵位与金矿化的就位沿用了相同的断裂构造。一方面,断裂构造直接控制了脉岩的侵入;另一方面,脉岩与灰岩地层的接触带既是物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界面,又是力学性质最为脆弱的部位,因而也是构造多次活动的有利部位和矿液活动的最佳场所。② 脉岩与金矿化是同一构造—岩浆活动旋回内区域地壳演化、壳—幔相互作用的系列产物。由此造成两者不仅在时空上密切伴生,而且在物质成分上具有相同来源和继承演化,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活动逐渐减弱的成因关系[8,25-26]

通过查找中酸性岩体以及岩脉就可以间接的推测金矿赋存部位。本区的主要地质特征是在灰岩、砂岩等弱磁或者无磁性地层中侵入中酸性岩体,实测磁化率可知此类岩体具有磁性,因此可以利用磁法测量识别与矿化有密切关系的中酸性岩体。

除岩体之外,断裂构造在大水金矿矿集区内对成矿起着主导地位,大水—忠曲断裂带是导矿构造,控制了西倾山成矿带的分布,大水、忠曲、贡北、恰若、辛曲等金矿床都沿着该断裂带分布[7,10-13]。通过研究区完成的电法剖面可知[20,21,22],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断面图可以反映白云岩、灰岩、方解石脉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分界面,电阻率低值带反映断裂带及构造破碎带的位置、产状特征,而地面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断面图则可以反映不同岩性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断裂破碎带和岩脉侵入的构造带特征。

4.2 有利区预测及验证结果

根据大水金矿矿集区完成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可知,测区主要成矿元素为Au,其次为As、Sb、Hg、Ag等[6,27-28]。以主成矿元素(Au)异常外带为基础,参考其他元素异常的叠加部分并结合其所处的地质环境,再按异常所反映的主要矿种和成矿类型,共圈定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10个(图2)。测区综合异常主要分布于北西向断裂(F1)的北部,异常形态呈椭圆状和不规则状,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石炭系,且多数异常集中在已知矿床附近。异常的形成均与北西向、东西向断裂有关,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区[29,30,31]

基于本次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水系沉积物测量、岩性构造蚀变专项填图等多元勘查手段,综合物化探异常分布及其特征、异常解释推断结果以及测区已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等,在大水金矿矿集区共圈定找矿远景区5处,如图2所示,其中A类找矿靶区2处,B类找矿靶区3处,靶区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大水金矿矿集区找矿靶区特征

编号面积km2价值
分类
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磁测量矿种
异常编号元素组合
A(1)3.437
8.630
甲2
甲1
HS-9
HS-10
HS-8
Au、As、Sb、Hg、W、Ag
Au、As、Sb、Hg、W、Ag
Sn、Cr、Pb、Rb、Mo
C5、C6磁异常Au
A(2)4.044甲2HS-2Au、As、Sb、Hg、W、Ag
Pb、Zn、Mo、Cd、Rb
C1异常南部边缘
B(1)4.487乙3HS-1Au、As、Sb、W、Ag
Pb、Cd、Co、Sn、Ni
C1异常西部边缘
B(2)1.068乙3HS-5Au、As、Sb、Hg、W、Mo、CdC1异常东南边缘
B(3)6.336乙2HS-6Au、As、Sb、Hg、W、Ag
Pb、Cd、Co、Mo、Ni
磁异常较弱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A(1)靶区位于研究区东南部大水矿区一带,属A级找矿靶区,包括HS-8、9、10化探综合异常以及C5、C6磁异常。化探综合异常Au、As、Sb、W、Ag、Hg的异常形态套合好,Au、Hg等单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其中Au元素最高地化含量达2 760.00×10-9,说明金的成矿潜力大。靶区出露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以及中酸性侵入岩体(格尔括合岩体)、岩脉,岩性主要为灰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闪长玢岩。靶区内北西向断裂和近南北向断裂发育,且各断裂相互切割,断裂具有很宽的破碎带,破碎带的破碎强烈。尽管区内已存在格尔珂、贡北、格尔托金矿,但是靶区在深部及矿床外围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其中,C6磁异常处于格尔托金矿东南部,是本次磁测工作的新发现,异常区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北部边缘出露中酸性岩脉,推断磁异常之下可能分布有隐伏的花岗岩体。由C6磁异常揭示出找矿信息之后,在格尔托金矿外围通过开展土壤测量、岩性构造蚀变专项填图等工作,新发现7条赤铁矿化、硅化构造破碎带,投入少量槽探工程及大量钻探工程进行揭露验证后新增金资源量10 t。

5 结论

笔者根据大水金矿矿集区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总结归纳了磁异常特征与金矿床的关系,并综合水系沉积物测量、地质等资料得到以下结论:①大水金矿矿集区主要存在6处磁异常,中酸性岩浆岩是引起磁异常的主要地质体,当此类含磁性岩浆岩侵入三叠系、侏罗系等无磁性灰岩地层时,可在地表引起一定程度的磁异常;②受岩体组成、磁化率、侵位深度、面积等因素影响,矿集区内不同岩体的磁异常特征不同,忠格扎拉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处于岩体中心,基本与岩体范围相当,且磁异常较强;格尔括合岩体、忠曲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处于岩体边缘,且异常较弱;③金矿床(点)与中酸性侵入岩体在空间和成因上关系密切,物探工作所圈定的异常区反映了中酸性侵入体分布范围,为寻找金矿成矿地质体的有利地段,是金矿勘查的有利靶区;④由高精度磁测、水系沉积物测量、岩性构造蚀变专项填图以及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综合圈定找矿远景区5处。根据C6磁异常提供的间接找矿信息,在格尔托金矿外围开展土壤测量、岩性构造蚀变专项填图工作新发现7条赤铁矿化、硅化构造破碎带,投入少量槽探工程及大量钻探工程进行揭露验证后新增金资源量10 t,充分说明磁测信息可以获取和金成矿有关、对金矿成矿有控制作用的隐伏岩体信息。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作者已声明无竞争性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赵彦庆, 叶得金, 李永琴 , .

西秦岭大水金矿的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

[J]. 现代地质, 2003,17(2):151-156.

[本文引用: 7]

代文军, 陈国忠, 马小云 .

甘肃大水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J]. 甘肃地质, 2009,18(1):21-27.

[本文引用: 3]

贾慧敏 . 甘肃省南部大水金矿区岩浆岩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1.

[本文引用: 5]

张振华 .

碌曲幅I-48-13 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

[R]. 甘肃省地质局第1区域地质测量队, 1973.

[本文引用: 1]

王鹤轩, 唐元 .

碌曲幅I-48-13 1/20万区域重力及磁法测量成果报告

[R]. 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 1997.

[本文引用: 3]

史文全, 姚兴华, 王滔 , .

甘肃省南部矿集区找矿预测报告

[R].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2016.

[本文引用: 2]

史文全, 张江苏, 殷超 .

甘肃省大水金矿田控矿构造探讨

[J]. 甘肃科技, 2009,25(4):35-38.

[本文引用: 3]

李文军, 陈耀宇, 张江苏 .

甘肃大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金矿化

[J]. 甘肃地质, 2010,19(2):38-41.

[本文引用: 3]

闫升好, 王安建, 高兰 , .

大水式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矿床地质, 2000,19(2):126-137.

[本文引用: 9]

赵向农, 李向东 .

西秦岭大水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 甘肃冶金, 2011,33(1):67-70.

[本文引用: 3]

刘玉翠, 董培培, 刘德武 , .

甘肃大水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J]. 吉林地质, 2011,30(4):6-9,24.

[本文引用: 3]

李继明 .

玛曲幅I48E012001 1/5万地质图说明书

[R]. 甘肃省地勘局第3地质队, 1997.

[本文引用: 5]

李文军, 赵财胜, 张江苏 , .

Pb同位素剖面化探法在甘肃玛曲地区大水金矿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J]. 地质通报, 2010,29(9):1338-1348.

[本文引用: 4]

刘晓春, 王平安, 董法宪 , .

甘肃大水二长岩类特征、结晶条件与侵位深度

[J]. 地质力学报, 2003,9(1):62-69.

[本文引用: 4]

闫升好, 王安建, 高兰 , .

大水式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矿床地质, 2000,19(1):37-45.

孟凡兴, 贺海扬, 梁永顺 , .

综合物探方法在五里营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J]. 物探与化探, 2017,41(5):826-834.

[本文引用: 1]

郑广如, 乔春贵, 刘英会 .

高精度航磁资料圈定隐伏岩体的效果

[J]. 物探与化探, 2003,27(1):18-22.

Magsci     [本文引用: 1]

<p>通过新完成的云南省罗平-文山地区1:10万高精度航磁资料,对比已知中酸性岩体的圆环状磁场特征,发现有多处磁异常与已知中酸性岩体磁异常相似,结合物性及地质、重力、化探等资料认为,这些圆环状磁异常主要是隐伏中酸性侵入岩的反映.中酸性侵入岩与银、铜、铅、锌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这类磁异常区是间接寻找上述矿产的有利地带.</p>

杨瑞西, 许国丽, 司法祯 , .

用磁异常特征圈定张家山成矿靶区

[J]. 物探与化探, 2008,32(4):358-362.

Magsci     [本文引用: 1]

<p>重磁信息最大优点是具有深穿透性,因而能较好揭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地质研究和资源评价,在调查厚沉积盖层下的基底起伏,推断深部构造和隐伏地质体(其中包括侵入体和矿体)等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重磁信息有效应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标准,以推断地质体的可能的物质组成、规模、埋藏深度,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用东秦岭南泥湖钼矿田磁场特征来对比、推断同一地质构造单元中相同磁场特征的成矿可能性做了尝试,结合地质及各种岩石磁性资料发现了新的钼多金属矿床。</p>

郑振云, 刘召军, 吕伟星 .

甘肃寨上矿区地物化信息找矿效果

[J]. 物探与化探, 2008,32(6):610-614.

Magsci     [本文引用: 1]

<p>寨上金矿现为西秦岭特大型金矿,赋矿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二叠系,矿体产在NWW向断裂及次级断裂中,富含金属硫化物。矿区西部古近系、第四系覆盖较厚,据现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覆盖区下部成矿条件有利,通过物化探工作,推断覆盖区下部存在金矿体,浅钻验证见矿。</p>

王光洪 . 甘肃忠曲金矿区地物化综合信息寻找金矿应用研究[D].桂林: 桂林理工大学, 2010.

[本文引用: 2]

李安吉 .

甘肃省碌曲县甘南卡玛、大水、忠曲金矿物探试验报告

[R]. 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 1992.

[本文引用: 2]

谢志峰, 李生金 .

甘肃省玛曲县大水地区综合物探试验工作成果报告

[R]. 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 1996.

[本文引用: 2]

殷勇 .

西秦岭地区脉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J]. 甘肃地质, 2011,20(1):28-37,51.

[本文引用: 1]

陈国忠, 梁志录, 王建龙 , .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原生叠加晕特征及深部预测

[J]. 物探与化探, 2014,38(2):268-277.

DOI:10.11720/j.issn.1000-8918.2014.2.1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西段,大地构造位置为西秦岭褶皱带北部断褶带与中部裂陷槽之间的过渡部位,位于合作—岷县区域断裂带上。对矿区原生晕样品元素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R型聚类谱系分析、因子分析及元素分带指数计算。聚类谱系分析反映出矿化元素Au、Sb与前缘晕元素As、Hg关系密切;因子分析显示第一主因子与第四主因子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二、三主因子无相关性,说明四个因子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依据元素分带指数计算建立的矿区原生叠加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为As-Au-Sb-Hg-Ag-W-Co-Pb-Zn-Bi-Cu。对矿区原生晕找矿地球化学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矿区深部第二富集带靶区及资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资源量5 t,表明矿区深部扩大资源量的潜力巨大。

代文军, 史文全, 马小云 .

甘肃大水金矿区脉岩与成矿关系浅析

[J]. 甘肃地质, 2012,21(2):30-36.

[本文引用: 1]

闫升好 . 甘肃大水特大型富赤铁矿硅质岩型金矿床成因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 1998.

[本文引用: 1]

张江苏, 王滔, 毛艳丽 , .

甘肃省南部矿集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6(29):179-185.

[本文引用: 1]

韩春明, 袁万明, 于福生 , .

甘肃省玛曲大水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J]. 地球学报, 2004,25(2):127-132.

[本文引用: 1]

卿成实 . 甘肃玛曲大水金矿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引用: 1]

鲍霖, 申俊峰, 曹卫东 , .

甘肃岗岔金矿3号矿脉原生晕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J]. 物探与化探, 2014,38(4):660-666.

DOI:10.11720/wtyht.2014.4.06      Magsci     [本文引用: 1]

对岗岔金矿第3号金矿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多元素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我国多个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元素组合规律和该矿单元素衬值的分布特点,确定岗岔金矿3号金矿脉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Pb-Zn是近矿晕元素组合;Hg-As是前缘晕元素组合;Bi-Co-Cu-Ni是尾晕元素组合。根据上述元素组合特点进行3号金矿脉原生晕空间分带和叠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轴向分带规律和叠加特点非常明显,显示该脉成矿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且侧伏延伸方向叠加晕尚未封闭。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推测该矿深部向南仍有很大找矿前景。

李通国, 金治鹏 .

甘肃西秦岭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J]. 物探与化探, 2009,33(2):123-127.

Magsci     [本文引用: 1]

利用西秦岭地区近20年来取得的数以万计的化探数据,借助计算机技术及GIS地理信息进行处理,重点选择主要成矿元素Au、Cu、Pb、Zn、W进行研究。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元素在空间、时间上的迁移、富集、分散规律,通过对西秦岭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规律研究,提供了全面、详实、系统的地球化学成果,为区域矿床地球化学预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主要找矿远景区及找矿有利地段,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靶区。

/

京ICP备05055290号-3
版权所有 © 2021《物探与化探》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航遥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192;62060193 E-mail:whtbjb@sina.com , wht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