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演模拟技术在白云岩薄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1.
2.
The application of forward modeling to the study of thin dolomite reservoir
1.
2.
收稿日期: 2017-08-9 修回日期: 2018-05-17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0-05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7-08-9 Revised: 2018-05-17 Online: 2018-10-0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作者简介:张强(1990-),男,硕士,201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目前主要从事储层综合预测研究工作。Email:zhangq1017@petrochina.com.cn 。
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普遍发育,勘探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导致储层预测极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研究白云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指导储层预测是十分必要的。某地区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地震响应不清,为了厘清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已知钻井情况,建立了不同的地质正演模型来研究储层的地震响应。通过分析正演模拟结果得到:在下伏为高速地层时,储层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在下伏为低速地层时,储层的响应特征受下伏地层影响,表现为波谷反射,但是在消除下伏地层影响后储层响应仍表现为弱波峰反射特征。同时,结合地震多属性和高精度地震反演,综合预测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情况。地震正演模拟方法为研究白云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白云岩储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手段。
关键词:
The dolomite reservoir,with huge prospecting potential,is widespread in Sichuan basin.Due to various reasons,the prediction of dolomiet reservoir is extremely difficult.In order to guide reservoir predic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forward modeling to study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dolomite reservoir.The seismic response of Permian Qixia dolomite reservoir is not clear.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the authors constructed different forward model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ituation of drilling.The analysis of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shows that,on the one hand,reservoir seismic response is weak wave reflection when the underlying strata are high-speed formation and,on the other hand,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 are influenced by the underlying strata,featured by trough reflection,but still show the weak wave reflection after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underlying strata of low speed formation.Meanwhile,the authors combined seismic attributes and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inversion to predict dolomite reservoir.The forward modeling provides a basis for studying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olomite reservoirs and also serves as a mean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dolomite reservoir.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张强, 王鑫, 乐幸福, 张建新.
ZHANG Qiang, WANG Xin, LE Xing-Fu, ZHANG Jian-Xin.
0 引言
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普遍发育,勘探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其地表条件复杂,地层埋藏深、年代久远,加之多期构造活动和储层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使得地震成像困难,信噪比、分辨率低,给地震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带来了挑战[1,2]。针对白云岩储层预测的困难,首先开展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明确储层的敏感参数,同时进行保幅保真的地震资料处理,确保地震成像的精度和准确性;接着利用井震结合,一方面进行精细沉积相带刻画,确定储层发育有利区,另一方面厘清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分析其非线性特征,从而揭示储层内部的不连续性、不规则性;最后使用不同反演算法等手段定量计算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3,4,5]。
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物理模拟是按一定比例制作与实际地质体相对应的地质模型,参照野外探测的情况进行模拟。一般是通过物理实验过程模拟地震波场的传播过程和现象以及在接收点上的波场记录,模拟过程直观、结果真实可靠,且不受计算方法和假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是物理模拟的推广和应用受到模型材料、制作工艺、激发接收设备、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数值模拟是基于弹性介质波场传播理论的计算机环境下模拟实际地质模型的方法,由于数值模拟方法其参数和模型修改方便快捷,计算方便,简单快捷,可以实时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主要有射线追踪法和波动方程法,射线追踪基于Huygens原理和Snell定律,简单反映波的运动学特征;波动方程法基于弹性或粘弹性理论,反映更多的波场信息[6,7,8,9,10,11]。
正演模拟可以解决有无与油气藏有关的地震异常、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引起异常的原因等问题。正演模拟结果与众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地层厚度,岩性,物性,子波类型、频率及空间变化,观测系统的设计关系,计算方法,资料处理方法等[12]。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开展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可以厘清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从而进一步指导储层预测研究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正演模拟技术一直是研究地球物理的重要工具,从地震的野外采集利用正演模拟进行观测系统的设计等,到地震处理中利用正演模拟进行复杂地区速度建模和成像分析等,再到地震储层预测中利用正演模拟分析不同类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和不同流体充填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等,正演模拟技术一直随着地球物理技术在发展,在储层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四川盆地,其地表复杂,高程差大,地下构造复杂,地层多期次推覆、倒转和剥蚀,给地震解释及后续储层预测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所以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由来已久,同时是十分必要的,且取得显著的效果[13,14,15,16,17,18,19,20,21]。
本次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川北古中坳陷低缓构造区北缘,跨越龙门山山前断褶构造带,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上扬子克拉通北缘龙门山山前褶皱带,属地质构造和地貌复杂的区域。工区位于盆地西北部边缘,属高山地带,其山势陡峻,沟谷狭窄,地形切割厉害。该区上二叠统沉积主要为碳酸盐岩缓坡、台地相,中、下三叠统历经台地斜坡至潮坪、泻湖、台地蒸发环境,上三叠统历经了滨海、滨湖环境,具有油气生成基础,根据现今地质情况分析,可能具有有利于油气成藏的构造条件。在川西地区,钻探过程中已在茅口组、栖霞组、吴家坪组、长兴组、飞二段、飞三段、须二段不同程度获气,其中海相碳酸盐岩纵向上发育有多套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截至2011年获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800.83亿m3,海相占11%,海相地层勘探程度较低。B井在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成功钻遇高产气层,A井下二叠统栖霞组及泥盆系观雾山组获良好显示,海相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揭示该区巨大的勘探潜力。本地区的地震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直到2000年三维地震和二维数字地震采集的应用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使地震勘探有了较大的突破。依据多轮地震勘探成果,在邻区有多口井钻遇或钻穿下二叠系地层,有利于在研究区开展深入的地质测井特征分析、井震标定,连井对比等工作,为研究区开展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储层预测及裂缝预测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目前工区只有钻A、B两口井,但其储层的地震响应不同,A井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为弱波峰反射,B井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为波谷反射,这使储层地震响应变得复杂,增加了该区域勘探开发的难度。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是后续地震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重要基础资料,所以为了厘清该地区白云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并结合A、B两口钻井资料,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对白云岩储层的地震响应进行研究。本研究区地震勘探的主频大约在20~30 Hz之间,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二叠系储层厚度基本在10 m左右,在时间域利用地震方法即使在极限分辨率8/λ的情况下,也不能准确地分辨薄储层,地震响应通常反映的是储层及其围岩的整体地震响应特征。所以,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发现并识别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是十分迫切的工作。
1 白云岩储层基本特征
本地区白云岩储层同样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其储集空间为裂缝—孔隙型,且储层较薄,横向连续性差,识别比较困难。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为低速、低伽马的特征,声波曲线对其储层敏感性较差,而中子曲线对储层敏感,能较好地区分白云岩和灰岩,如图1黄色矩形框内所示。
图1
2 正演模拟与分析
2.1 正演模型建立
结合该地区已钻井资料及地质认识,总结了该地区的栖霞组沉积规律及测井响应特征,初步建立了该区白云岩储层地质模型。在明确该地区栖霞组整体地层岩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A、B井及邻区井栖霞组岩石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研究区重点井的栖霞组灰岩、白云岩及下伏地层的速度(表1),最终确定了该地区几类不同的地质模型。
正演地质模型一为单储层发育正演模型,根据其测井曲线中的声波测井曲线和伽玛曲线综合判断其岩性及得到其地层的速度,这类地质模型的特征为栖霞组顶部接触的茅口组地层,地层速度为6 050 m/s;栖二段及栖一a段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地层速度为6 200 m/s,其中夹一套厚度为20 m左右的白云岩储层,储层速度相对较低,为5 700 m/s;而栖一b段发育灰岩及泥灰岩地层,灰岩地层速度6 170 m/s,泥灰岩地层速度为6 250 m/s。栖霞组下伏直接接触高速石炭系地层,速度为6 300 m/s,厚度为10 m。石炭系向下接触低速泥岩地层,速度为5 000 m/s,泥岩地层向下接触6 000 m/s的灰岩地层。灰岩地层下伏接触高速泥盆系地层,速度为6 600 m/s,如图2所示。
图2
正演地质模型二是双层储层发育正演模型,根据其测井曲线中的声波测井曲线和伽马曲线综合判断其岩性并得到其地层的速度,其特征为栖霞组顶部接触的茅口组速度为6 100 m/s,栖二段及栖一a段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地层速度为6 200 m/s,在其中夹两套厚度为10 m白云岩薄储层,储层速度相对较低,为5 720 m/s。而栖一b段发育多套灰岩及泥灰岩地层,灰岩地层速度6 100 m/s,泥灰岩地层速度为5 880 m/s,下伏梁山组地层速度为5 800 m/s,预测梁山组下伏地层为低速的志留系地层,速度为5 300 m/s,如图3所示。为了说明下伏低速地层对储层地震响应的影响,将正演地质模型二中梁山组下伏低速的志留系地层变为高速地层来研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
图3
2.2 正演结果分析
由于本次研究只是针对白云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且设计的模型均为水平层状介质,理论研究和实际都证明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方法正演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所以本次研究使用自激自收的射线追踪方法,射线追踪方法的精度可以满足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精度要求,并不影响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5]。利用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得到其地震正演响应。地质模型一正演结果表现为下二叠统顶界、底界表现为强振幅波峰反射特征,而储层的响应则表现为宽缓波形中的弱波峰反射,这与过A井的地震剖面相吻合;如果去除地质模型一中的储层段,则其正演结果只有二叠系顶底界面的反射,这说明该储层段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如图4所示。地质模型二地震正演结果中,下二叠统顶界表现为强振幅波峰反射,而下二叠统底界由于接触下伏的低速地层,形成强波谷反射,在储层段受分辨率、及储层厚度较薄等因素的影响,并未形成有效反射,表现为波谷反射特征,这与过B井地震剖面相吻合,如图5所示。如果将地质模型二中下伏低速地层替代为高速地层,则其正演结果中储层段对应处出现弱波峰反射,如图6所示。故当下伏地层为低速时,即使栖霞组发育储层,其地震响应也会受到下伏低速地层影响,不会表现出明显响应特征。
图4
图5
图6
综上所述,在下伏地层为高速地层时,储层段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在下伏地层为低速地层时,由于受到下伏地层的影响,储层段的响应被湮没;当把下伏低速地层变为高速地层后,储层段的地震响应则变为弱波峰反射,说明该地区储层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
通过地震正演模拟研究,虽然A、B井都发育白云岩储层,但是由于下伏地层的影响,导致有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对于下伏高速地层,储层具有弱波峰地震响应特征的情况,优选地震最大波峰振幅属性,定性预测储层平面分布情况;对于下伏低速地层,储层不具有弱波峰地震响应特征的情况,应利用反演等其他手段进行白云岩储层预测(图7)。
图7
通过地震属性的方法定性地预测了白云岩储层的分布,可以看出白云岩储层在本区域广泛发育,利用高精度拟波阻抗反演方法定量地预测了白云岩储层的平面分布。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区域的西部和东北部,储层厚度最厚达到26 m,储层平均厚度达到12.7 m,储层厚度大于10 m的面积有340 km2。同时正钻C井表明栖霞组储层厚度为23 m,反演预测栖霞组储层厚度为22 m,误差仅为 1 m。而A井栖霞组测井储层厚度为21.8 m,反演预测厚度为22 m,误差为0.2 m,B井栖霞组测井储层厚度为23.1 m,反演预测厚度为23 m,误差为0.1 m。这充分说明反演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反演预测的储层厚度在井点处与钻井非常吻合,同时在平面上也很好地预测了白云岩储层的分布规律,为后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图8~图10)。
图8
图9
图10
3 结论与认识
通过正演模拟该地区储层发育地质模型,得到以下结论和认识:
1) 单层储层地质模型一正演结果说明其储层段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去除储层段后的正演结果也证明储层段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的正确性;双层储层地质模型二正演结果其储层段表现为波谷反射,当把下伏低速地层变为高速地层,储层段的地震响应则变为弱波峰反射。
2) 经过正演模拟,说明该地区储层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但是当下伏为低速地层时,储层段的地震响应会受到下伏地层的影响,表现为波谷反射。
3) 正演模拟基本上可以厘清该地区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为白云岩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同时还需结合地震多属性、高精度地震反演等其他手段,综合预测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情况。综合多方法才能做好白云岩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工作。
参考文献
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勘探
[J].<p>四川盆地的栖霞组主要为灰—灰黑色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沉积相以碳酸盐台内生屑滩相、深和浅缓坡相为主,海水较平静,生物繁茂,富含有机质,具志留系和阳新统2套较好的生油层,生气强度一般>20×10<sup>8</sup>m<sup>3</sup>/km<sup>2</sup>,最高达170×10<sup>8</sup>m<sup>3</sup>/km<sup>2</sup>,是四川盆地最好的优质生油层。由于灰岩结构以泥晶为主,孔渗差,储气主要靠白云岩化作用、古岩溶作用和裂缝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改善了孔隙空间,古岩溶形成了洞穴(钻具放空量最大可达4.75m),裂缝主要起着孔洞间的连通作用。尽管目前栖霞组的勘探程度尚很低,钻获的气藏较少,但也有高产气井,如自流井气田自2井栖霞组与茅口组合采已累积采气>46.6×10<sup>8</sup>m<sup>3</sup>说明潜力不小,前景乐观。</p>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
[J].
DOI:10.11743/ogg20110401
Magsci
[本文引用: 1]
<p>摘要: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易溶蚀、易充填和成因、演化复杂的特点,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为主要对象,开展了环境描述、形成机理、发育模式和分布预测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①不同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能力对比实验表明,不同岩性、岩石结构、流体介质、添加物加入在开放与封闭状态下,碳酸盐岩溶蚀行为差异很大,但基本上遵循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的“溶蚀窗”规律。②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上受控于环境与地质作用过程两大条件。通过对不同类型储集体“五因素”(构造、地层、岩相、流体、时间)的剖析,表明不同地区和层系的储层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特点、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③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面临复杂地表—构造、埋深大、形态复杂、非均质性强等不利条件,通过“以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水平,利用井—震结合,厘清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分析其非线性特征,揭示储层内部的不连续性、不规则性,定量计算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技术路线的实施,可以有效预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分布。关键词:岩溶储层;白云岩储层;礁滩储层;成因机理;碳酸盐岩;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p>
基于波动方程的薄互层正演模拟方法
[J].
DOI:10.6038/pg20140634
Magsci
[本文引用: 1]
<p>在薄互层正演模拟研究中,传统的褶积模型无法模拟地层中复杂的波场传播现象,导致在实际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薄互层正演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薄互层地质模型,并根据研究的需要转化成薄层和隔层地质模型.然后在频率-波数域通过相移算子完成地震波场的正向延拓,经各级地层界面反射后,反向延拓到地面,形成地面反射波场.对地面波场进行反傅立叶变换将其变换到时间域,形成正演模拟后的反射地震记录.不同厚度薄层、薄互层和隔层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波动方程薄互层正演模拟方法可充分体现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可以完成任意厚度地层的精确模拟.</p>
Seismic data analysis: processing,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
[M].
基于正演模拟的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J].
DOI:10.11764/j.issn.1672-1926.2015.S1.0148
Magsci
[本文引用: 1]
<p>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古地区构造多期活动,形成复杂的断裂体系,增强了储层空间的复杂性;奥陶系潜山岩溶发育期次多,表层岩溶作用强烈;储层类型多,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纵横向变化大,埋藏深,储集体控制因素多,这些原因造成难以有效进行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预测。针对塔北轮古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预测难点,通过多口已钻井统计分析,选取较准确储层参数,设计3个模型,运用正演技术方法,开展了奥陶系潜山岩溶地震响应特征研究,以便指导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塔北轮古奥陶系潜山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串珠的大小随着洞穴的规模增大而增大;随着洞穴规模的增大,串珠的主频相应降低;潜山顶部发育串珠时,在潜山波阻抗界面处出现相位上移现象;在顶部发育洞穴时,潜山顶界面处表现为弱反射。随着洞穴距离潜山顶面距离的增大,串珠状反射逐渐下移,潜山顶面也逐渐由弱反射过渡为强波峰反射。随着纵向上2个洞穴间隔距离的增大,串珠间的干涉逐渐由相消干涉过度为相长干涉,串珠纵向延伸也相应增长。</p>
涪陵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正演模拟
[J].
DOI:10.6038/pg20140319
Magsci
[本文引用: 1]
<p>涪陵地区位于“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存在发育高能相带的地质背景,飞仙关组主要发育白云岩储层和鲕粒灰岩或颗粒灰岩储层.采用地质-地球物理互馈结合的方法,对该区飞仙关组储层开展了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正演模拟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储层速度相对致密白云岩有所降低,降低幅度有限,仍高于致密灰岩,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强振幅特征;地震响应分析结果显示,迭瓦状前积之上的波谷反射可能是鲕粒灰岩或颗粒灰岩储层发育的有利位置,正演模拟证实,滩顶对应波谷,滩底对应波峰,孔隙发育差异和储层厚度的不同造成振幅强弱有别,滩体延伸长度的不同,可分别形成长轴状与短轴状迭瓦状前积,滩体叠置地方振幅减弱.通过地震异常平面规律的刻画,认为长轴状强振幅迭瓦状前积在研究区最有利,是优先考虑的勘探有利区.</p>
塔里木地区勘探地震正演模拟研究
[J].
DOI:10.3969/j.issn.0001-5733.2010.08.013
Magsci
[本文引用: 1]
以塔里木前陆盆地地质背景为模型,采用三维任意差分精细积分方法并行算法实现了库车地区三维正演模拟.三维任意差分精细积分方法通过时间域采用局部积分半解析方法求得波动方程的递推算子,与常规的差分法相比计算精度有较大提高;文中计算稳定性根据实际算例进行分析,采用稳定因子约束,得到较好的稳定性;边界条件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吸收边界,并通过串行程序并行化,大大减少了三维正演模拟的耗时,完成了大数据量三维正演模拟.
模型正演技术在川西地区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J].<p><em>P</em>波阻抗模型正演技术是一种基于反射系数计算的传统正演技术。经过川西地区多年来的应用研究,该技术在浅层蓬莱镇组气藏河道砂体展布描述及其含气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而富有创造性的应用,勘探成效卓著。文章通过块状均匀模型波阻抗正演技术和层状非均匀模型波阻抗正演技术的综合应用,准确建立了不同厚度、不同阻抗特征的河道砂体地震响应模式,对砂体的含气性进行了精细的分类检测,较好地解决了川西地区浅层非均质岩性圈闭气藏的砂体展布和含气性识别问题,实用而且具有针对性。其特点有:①根据已知井的岩性特征和声波、密度测井资料等参数制作砂体模型; ②利用<em>P</em>波阻抗模型正演方法计算出砂体模型的地震记录;③根据<em>P</em>波阻抗模型正演方法计算出的地震响应特征(低频、强振幅)来检测砂体及其含气性。</p>
Full elastic finite-difference model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karst system in a subsalt carbonate reservoir
[J].DOI:10.1190/INT-2013-0120.1 URL [本文引用: 1]
四川盆地北部栖霞组—茅口组热液白云岩特征与成因
[J].
DOI:10.11743/ogg20120314
Magsci
[本文引用: 1]
<p>以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峡沟煤矿剖面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剖面由下部地层向上,白云岩化程度逐渐增强,颜色由深到浅,岩性由生屑灰岩逐渐过渡到斑状白云岩,然后再到中-粗晶白云岩,上部覆盖茅口组泥灰(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发育于栖霞组顶部和茅口组底部,由中晶到粗晶的半自形-自形白云石组成,其中可见鞍状白云石。岩石中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内有沥青充填。微晶灰岩的δ<sup>13</sup>C(PDB)值为3.23‰,δ<sup>18</sup>O(PDB)值为-5.03‰;白云石样品的碳、氧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差异,δ<sup>13</sup>C(PDB)值为3.29‰~4.14‰,δ<sup>18</sup>O(PDB)值为-6.07‰~-6.75‰。流体来源可能为岩浆热液,或者是经历了深循环的大气降水。在断裂活动时,深部热液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当运移到栖霞组和茅口组时,由于吴家坪组泥灰岩和泥云岩的封堵,流体的运移被减缓甚至停滞,促使围岩发生白云岩化,溶蚀作用也同时发生,产生溶蚀孔隙。由此,在栖霞组顶部和茅口组底部可能形成热液白云岩储层,该储层具有一定的储集意义。</p>
不同正演方法对地震属性的影响
[J].不同种类的地震属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及预测条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储层预测的正确性和精度,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全面分析。本文从褶积、射线和波动方程正演方法入手,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偏移;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取五大类约五十种地震属性,分析不同正演方法对这些地震属性的影响;然后基于楔状模型,详细分析各地震属性随不同正演方法表现出的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再根据地震属性受正演方法影响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为储层预测优选出最佳种类属性,最终达到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的目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