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中东部地区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潍坊 261021
The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middle east Wulia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ial No.4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Survey, Weifang 261021, China)
责任编辑: 蒋实
收稿日期: 2018-01-2 修回日期: 2018-03-8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8-05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18-01-2 Revised: 2018-03-8 Online: 2018-08-05
Fund supported: |
|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毕征峰(1986-),男,201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物化探勘查工作。Email:
通过对五莲县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分析了该区环境的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区内天然放射性本底中,γ辐射剂量率背景值为80.0nGy/h,公众照射所致居民平均年有效剂量为0.46mSv。天然辐射高本底区域主要表现为岩石(土壤)γ剂量率和 232Th核素含量异常特征,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含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调查区内供水水源、河流及民用水井中水体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值均较低,水源安全。
关键词:
Based on the natural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middle east part of Wulian County,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adio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natural radioactive background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a,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γ-radiation dose rate is 80.0 nGy/h,and the average annual effective dose of public exposure is 0.46 mSv. The high background area of natural radiation is mainly expressed by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γ-radiation dose rate and the radionuclide 232Th content,and its main lithology includes monzogranites and biotite monzonitic granitic gneiss. In the investigation area, the radionuclide concentration in water supply, river and water well is low, and hence the water source is safe.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毕征峰.
BI Zheng-Feng.
0 引言
安全的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天然放射性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对天然辐射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放射性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已成为人居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开展环境放射性污染水平调查[1],五莲县中东部地区存在天然放射性异常,对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影响,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的开展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五莲县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确定了天然放射性元素种类、天然放射性剂量强度及分布状况,并对该地区天然放射性元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为政府决策、规划提供了依据。
1 地理概况
调查区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中东部地区,隶属五莲县管辖,地理极值坐标为119°09'00″~119°24'00″,35°40'00″~35°51'00″,面积410 km2,所在1∶5万图幅为枳沟幅、五莲县幅、户部岭幅、诸城县幅4幅。
2 地质概况
调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Ⅰ)之胶辽隆起区和胶南—威海隆起区(Ⅱ),三级构造单元为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西北部(Ⅲ)(图1)。区内地层主要发育中元古界五莲群,白垩系莱阳群、青山群,局部可见少量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调查区褶皱、断裂构造均较发育,褶皱构造主要有丁家庄—大珠子背斜和南窑沟向斜;断裂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主要有NNE向及近SN向、NE向及近EW向、NW向断裂。侵入岩发育,主要有新元古代梭罗树序列、荣成序列、月季山序列,中生代埠柳序列、伟德山序列、崂山序列。
图1
3 区域天然放射性异常特征
据日照市放射性测量研究程度图及区域1∶20万日照幅资料,五莲群γ强度变化于9~12 γ,蚀变较强,脉岩较为发育,能引起较高的放射性异常。
图2
4 调查方法和质量保证
4.1 测点、测线布置
天然放射性测量工作根据地形、地势复杂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网度[2],在地势相对平坦区域,按500 m×100 m网度进行布点测量;在地形复杂、切割剧烈、通行非常困难且无人居住的山区,按穿越法沿山路小径进行布点测量,并尽量保证1 km2内布置4个点位,点位分布均匀;在地形较为复杂、人口稀少的山区,按网度500 m×200 m进行布点测量,村庄均布置有点位;在人口居住密集区(如五莲县城区)、旅游观光区(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等,沿主要路网进行布点测量,点距为100 m;遇到县市道路(如硬化道路)等人类工程时,为查明其可能存在的放射性异常或对天然放射性的干扰,对其进行专项测量。
野外测量时描述并记录测点周围的地质地貌情况,对重要的地质点和有异议的点位进行复查。
4.2 使用仪器
γ剂量率水平和地面γ能谱测量选用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研制的ARD多道伽玛能谱仪;土壤氡浓度测量选用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研制的HDC-C型高灵敏度环境测氡仪。
4.3 质量保证
1) 仪器检定。ARD多道伽玛能谱仪和HDC-C型高灵敏度环境测氡仪均经过国防科技工业1313二级计量站检定,检定合格。
2) 仪器稳定性。选择1条剖面,分别对3台ARD多道伽玛能谱仪和3台HDC-C型高灵敏度环境测氡仪进行仪器一致性、稳定性试验,3台ARD多道伽玛能谱仪各测道含量综合相对误差Er≤20%,3台HDC-C型高灵敏度环境测氡仪综合相对误差Er≤25%,均满足规范要求。
3) 现场测定工作质量保证。γ剂量率水平和地面γ能谱测量测点位置尽可能选择周边5 m内无建筑物、凸起物或陡壁的相对平坦地点。测点距附近高大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30 m,测量时将探头直立在比较平坦的基岩露头或地面上,保证测量立体角为2π[3]。
5 天然放射性环境调查结果
5.1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
图3
各类岩石因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差异,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有明显的不同,所表现出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也存在差异(表1)。花岗质片麻岩、伟晶岩化带、花岗斑岩测值较高(均值为105 nGy/h)。
表1 按成土母质分类的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统计
岩石名称 | 统计点数 | 剂量范围/(nGy/h) | 算术均值/(nGy/h) |
---|---|---|---|
花岗质片麻岩 | 55 | 245~734 | 482 |
伟晶岩化带 | 45 | 253~525 | 402 |
花岗斑岩 | 33 | 82~122 | 105 |
二长花岗岩 | 47 | 107~152 | 125 |
砂岩 | 76 | 62~80 | 69 |
安山岩 | 38 | 67~87 | 73 |
巨砾岩 | 30 | 100~122 | 112 |
大理岩 | 41 | 41~81 | 67 |
第四系沉积物 | 45 | 45~67 | 55 |
五莲县城区由于受硬化道路、建筑物等的影响,测值高出周围环境约20 nGy/h。按不同路面材料分类统计结果(表2)表明,花岗岩铺砖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最高(155.4 nGy/h),最低为柏油路面(76.2 nGy/h)。
表2 按不同道路材料的γ辐射水平统计
工程类别 | 统计点数 | 剂量范围/(nGy/h) | 算术均值/(nGy/h) |
---|---|---|---|
水泥路面 | 72 | 56~159 | 100.5 |
柏油路面 | 55 | 52~103 | 76.2 |
水泥质铺砖 | 43 | 65~110 | 86.8 |
花岗岩铺砖 | 34 | 136~169 | 155.4 |
5.2 外照射剂量估算
式中:Daed—年有效剂量,单位mSv;Dc—所测γ空气吸收剂量率值,单位nGy/h;a1—居民平均居留因子,室外取0.8;a2—大气中吸收剂量转换成年有效剂量的换算系数,成人取0.7 Sv/Gy。
根据式(1),调查区室外γ辐射剂量率取平均值92.8 nGy/h,则室外成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6 mSv,低于全球平均水平0.48 mSv和我国平均水平0.54 mSv[9]。
5.3 地表γ能谱核素含量
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图4)可以得出,调查区238U核素含量数据曲线峰度为0.02,呈正态曲线分布,偏度为0.3,为正偏。232Th核素含量数据曲线峰度为0.44,基本呈正态曲线分布,偏度为0.8,为正偏。40K核素含量数据曲线峰度为-0.01,基本呈正态曲线分布,偏度为0.6,为正偏。
图4
表3 放射性核素含量与比活度单位换算
γ能谱测量 | 环境天然放射性评价 | 换算 | ||||
---|---|---|---|---|---|---|
项目 | 单位 | 项目 | 单位 | |||
238U | 10-6 | 238U | Bq/kg | 1×10-6=12.35 Bq/kg | ||
放射性核素含量 | 232Th | 10-6 | 放射性核素比活度 | 232Th | Bq/kg | 1×10-6=4.06 Bq/kg |
40K | 10-2 | 40K | Bq/kg | 1×10-2=313 Bq/kg |
表4 五莲县中东部地区背景场中地表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
核素 | 调查区放射性核素比活 度背景值/(Bq/kg) | 标准偏差 | 山东省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平均 比活度/(Bq/kg·干) | 全国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平均 比活度/(Bq/kg·干) |
---|---|---|---|---|
238U | 24 | 0.8 | 32 | 43 |
232Th | 108 | 4.5 | 48 | 56 |
40K | 898 | 0.8 | 606 | 572 |
调查区地表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含量背景值为1.9×10-6(24 Bq/kg),标准差为0.8。232Th核素含量背景值为26.6×10-6(108 Bq/kg),标准差为 4.5。40K核素含量背景值为2.9×10-2(898 Bq/kg),标准差为0.8。
表5 不同岩性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算术平均值
岩石名称 | 统计点数 | 238U含量/10-6 | 232Th含量/10-6 | 40K含量/10-6 |
---|---|---|---|---|
二长花岗质片麻岩 | 55 | 7.3 | 192 | 4.5 |
伟晶岩化带 | 45 | 1.9 | 148 | 5.0 |
黑云斜长片麻岩 | 16 | 5.8 | 28.7 | 10.9 |
花岗斑岩 | 33 | 1.4 | 17.4 | 4.6 |
二长花岗岩 | 47 | 1.1 | 18.2 | 4.5 |
砂岩 | 76 | 1.5 | 12 | 3.0 |
安山岩 | 38 | 2.0 | 11 | 2.8 |
巨砾岩 | 30 | 1.1 | 18.2 | 4.5 |
第四系 | 45 | 1.7 | 8.4 | 2.1 |
5.4 水资源γ能谱核素含量
表6 五莲县中东部地区水资源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平均值
水体取样位置 | 统计点数 | 238U含量/(μg/L) | 232Th含量/(μg/L) | Ra/(Bq/L) | 40K含量/(Bq/L) | |
---|---|---|---|---|---|---|
水源地 | 小王疃水库 | 4 | 1.29 | 0.10 | 0.02 | 49.86 |
墙夼水库 | 4 | 5.20 | 0.35 | 0.09 | 103.81 | |
满堂峪水库 | 3 | 0.86 | 0.10 | 0.03 | 70.56 | |
长城岭水库 | 5 | 3.14 | 0.42 | 0.09 | 329.9 | |
却坡水库 | 3 | 0.96 | 0.22 | 0.02 | 72.69 | |
冯家坪水库 | 3 | 0.48 | 0.07 | 0.01 | 80.58 | |
陆家庄子水库 | 2 | 1.09 | 0.11 | 0.02 | 88.25 | |
水井 | 32 | 2.00 | 0.17 | 0.01 | 117.14 | |
其他露天水源 | 87 | 1.22 | 0.13 | 0.02 | 65.71 |
5.5 土壤氡浓度水平
从频数分布直方图(图5)上可以得出,调查区土壤氡浓度水平数据曲线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基本呈正态分布。调查区背景场中土壤氡浓度为平均值2 006 Bq/m3,标准差为1 101。土壤氡浓度高值(2 000~5 000 Bq/m3)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平原和剥蚀堆积平原上,土壤层较厚,有利于氡气的积累。
图5
6 结论
1) 调查区地面岩石(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种类主要有238U、232Th、40K,其背景值分别为1.9×10-6(24 Bq/kg)、26.6×10-6(108 Bq/kg)、2.9×10-2(898 Bq/kg)。放射性核素浓度较已公布的全国和山东省地面放射性核素浓度明显偏高。
3) 天然辐射高本底区域主要表现为岩石(土壤)γ剂量率和232Th核素含量异常特征,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含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
4) 调查区内供水水源、主要河流及民用水井中水体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及比活度均较低,水源安全[12]。
5)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放射性环境本底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如五莲县城),但影响作用较小。
参考文献
济南—淄博—泰安地区地表伽玛辐射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
[J].
DOI:10.3969/j.issn.1672-6979.2013.06.006
URL
[本文引用: 2]
通过对济南—淄博—泰安地区地表γ辐射和土壤放射性核素测量,深入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为53.94 nGy/h,变化范围为7.00~216.00 nGy/h;226Ra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23.36Bq/kg,232 Th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34.70 Bq/kg,40K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为539.36Bq/kg,均低于山东省平均值;研究区内土壤样品天然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比活度分析结果总体水平不高.地质背景决定地面γ辐射剂量率值,同时环境因素对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研究区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33mSv,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 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伽玛能谱测量在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J].
DOI:10.3969/j.issn.1006-0995.2002.03.017
URL
[本文引用: 2]
在铀矿找矿工作中 ,许多地区开展了γ能谱测量 ,如何将γ能谱资料应用到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中 ,本文从其可行性及技术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成都经济区天然放射性环境评价
[J].根据区域化探数据预测地空界面天然放射性水平的基本原理和成都经济区1∶25万土壤化探数据 中铀、钍、钾的含量数据,首次对成都经济区的天然放射性地质环境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经济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表出露岩层与研究区的放射性环境有较 大关系。在研究区的大部分范围内,^40K比活度高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值,^238U的比活度远低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值,232^Th的比活度与全国平均 值相当,但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值。除龙门山褶皱带和峨眉山—瓦山断褶带的小部分地区外,成都经济区的各项辐射评价参数均在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控 制式的范围之内。该文可为合理、有效的利用成都经济区的国土资源提供支持,也可对加速成都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山东黄河口地区环境放射性辐射水平及评价
[J].DOI:10.3969/j.issn.1000-8918.2000.03.003 URL [本文引用: 2]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R].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