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四川北部秦巴地区的漳腊、松潘、平武三图幅1:20万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扫面稀土元素Y、Ce、La的大量资料研究后认为,它们在进行金、钨等异常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岩浆岩的矿化异常,研究不同构造区的地层与成矿特征以及区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确实“是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示剂”。为研究区域化探扫面资料提出了新思路。
根据约50个1:20万区域化探图幅的评审和验收工作,认为目前地矿部存在的少数图幅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采样和分析工作的质量要求不明确、管理不严所致。作者根据地矿部已有经验编写了《1:20万区域化探野外采样、样品加工及原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和《1:20万区域化探样品多元素分析质量验收评分标准》。这两个标准已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执行,证明对提高采样和分析工作质量的效果是好的。本文全文发表了这两个标准的内容,以供全国同行参考。
本文是1986年地矿部组织的海南岛1:20万区域化探跨省承包项目中有关由五个实验室联合承包全岛样品分析工作的经验总结。文章系统介绍了他们对数据的报出和报出率、I、II级标样的监控、内部检查、密码抽查等质量参数的认识和质量监控方法方面的经验。这些认识和经验对于目前正在进行1:20万区域化探样品分析的各省局实验室和承担拼图编图任务的物探队,特别是由几个实验单位共同承担本省样品分析任务的实验室如何保证检品分析质量的问题上可能有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1:100万重力异常轴向方位角的数量化统计,揭示了重力异常展布方向的总体规律,对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文章简述了建国后国家重力基准所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即1957年系统和1985年系统。文中分析了这两系统各自的精度和主要技术特点;讨论了当前国家重力基准系统使用中所面临的两个迫切和重要的实践问题;1)对旧系统的精度评价及其向新系统的转换;2)受新网控制的各类高精度附加重力测量,如国家重力一等网的数据处理方法。
偶极装置的电磁耦合小,是幅频激电的常用装置。偶极拟断面的信息丰富,有利于提高推断水平。然而因研究不够,影响它的效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偶极异常的特点、规律和推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所介绍的便是所取得的基础性成果:在水平地形条件下,单原拟断而的图源对应规律。在描述和定义拟断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线源二度条件下的一组低阻源的图源局部特征间的对应规律和一组一般的图源总体特征间的对应规律。前者包括上、小、下特征点和上、中特征线间的对应规律,后者包括鞍峰规律、谷部分布规体,均衡u值的变化规律,正文规律和对称性对应规律。最后用模型实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证明上述规律也适用于点源三度条件。
本文通过以遥感和地面物探综合信息解译的方法,在追索断裂线状含水构造、圈定接触带含水构造、查明似层状含水构造、寻找火山岩覆盖下隐伏含水构造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论述了建立遥感(航卫牌解译)一地面物探(电阻率法或甚低频法、α卡法、激电衰变场法以及浅层地震法等)的找水方法系列,阐述了共必要性、合理性及可能性。并据此指出文水物探信息的立体化和多元化业已成为水文物探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黄土、古土壤、亚砂土等是陕北黄土高原第四纪的主要岩性,由于其导电性及电化学活动性差异不大,故利用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和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很难将以上几种岩性准确区分。本文将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及模糊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应用到陕北黄土高原第四纪岩性的划分上,特别是模糊聚类分析在区分黄土、古土壤、亚砂土上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