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区域重力测量在全球开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迄令为止,重力异常的各项外部改正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自由空间改正系数的取值、中间层物质密度的选取以及地形影响值的计算方法等,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区域重力测量的情况谈一些看法,以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根据我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要求,结合我国自己现有技术设备条件,实验研究了在同一份样品溶液中连续测定铜、铅、锌、镉、铁、锰、镍、钴八个元素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本文介绍了测定上述八个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共存元素干扰试验、样品分解方法、标准回收试验,并对美国地质调查所地球化学探矿参考样GXR-1~6的分析结果以及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这八个元素方法所能达到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工作效率方面的数据,拟定了操作步骤,为我国区域化探分析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实验资料和可供选择的方案。
当前区域重力工作的普遍开展,迫切要求解决在不规则测网情况下的地形改正方法问题。
目前,在重磁资料的推断解释中,广泛使用各种正演计算方法,例如,计算被揭露的矿体异常,将其与实测异常进行对比,并计算剩余异常以寻找隐伏或漏掉的矿体;又如通过不断修改矿体产状重复正演计算,直至求得与实测异常最为接近的矿体形态,起到反演解释的作用。
对直流电阻率法异常产生干扰的地电体有地形、接触面和浮土等。浮土也可称为地表电性不均匀体[1]。我们对地形改正方法[2]直立接触面量板[3]作过研究后,应用电阻网络模拟机和电子计算机,研究了浮土的视电阻率异常。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大比例尺金属矿重力普查工作,本文将通过这些结果对重力资料的解释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一些讨论。
壤中气汞量测量(以下简称测汞)方法,目前虽在找矿工作中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但野外工作方法尚需进步改进。本文对野外打孔取样孔口密封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水文地质技术方法》1974年第4期刊登了一篇译文“工程物探的锤击反射地震”(原载《Geophysics》,Vol.34,No.3,1969。刘承鉴译)。
目前国内外对纯水及含水岩石的极化机制和极化作用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是作者根据有关文献,提出了用弛豫时间来解决有关离子导电岩石极化机制向题的办法,并作了定量估算。论点是否确切,欢迎展开讨论,以利相互促进、提高,以及活跃学术交流。
在重力勘探的数据处理中,测点的纬度、经度值是纬度改正、地形改正和网格点重力值等计算的基础。求经纬度的方法,通常是从地形图上注记的经纬度已知点开始,量测到测点的距离,以求出经纬度(第1图)(略——译者)。
本文叙述了一个测定天然水,岩石、土壤和植物中碘的方法。本方法是根据谢德尔—柯尔蜀夫反应,即碘对As3+和Ce4+之间反应的催化作用。此方法已被泰克尼柯自动分析仪所采用。此方法有足够的速度,每星期(40小时)可测定100—125个样品。样品用碳酸钠—碳酸钾与MgO熔融后不作预先浓缩可测定少至0.04ppm的碘。方法的精密度为当岩石样品含0.22ppm碘时,偏差系数是25.95%,当岩石样品含4.46ppm碘时,偏差系数是5.08%。该法很理想地适用于地球化学探矿。
近年来,地球物理和地质勘探计划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更多地进行区域调查。这样做法,一方面是由于那些仅仅只有微弱反映的矿床目前所具有的经济潜力,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们对板块构造和金属矿床之间关系的认识在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