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头金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
李俊俊, 魏宇, 张庆松, 王维华, 柳维, 向亮
|
The anomalies determined using a soil geochemical survey and prospecting model of the Matou gold deposit in Sichuan Province
|
LI Jun-Jun, WEI Yu, ZHANG Qing-Song, WANG Wei-Hua, LIU Wei, XIANG Liang
|
|
表7 马头金矿区地质—球化学成矿要素
|
Table 7 Geology geochemistry ore forming factors of Matou gold deposit
|
|
要素类别 | 要素名称 | 要素条件 | 地质 | 地层 | 阳新组一段(P2y1)灰岩为工作区主要赋矿围岩之一,其次在坡脚组板岩(D1pj2)板岩内亦存在矿化现象 | 构造 | 马头山断裂F1及其两侧平行次级裂隙,特别是西侧产于阳新组灰岩内次级裂隙,为主要控矿构造 | 岩浆岩 | 侵入于阳新组中的辉绿岩本身为工作区主要赋矿岩石之一 | 围岩蚀变 | 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带为近矿围岩蚀变 | 矿化种类 | 金 | 地球化学 | 异常形态 | 呈NNE向长轴状带状分布,长宽比约4:1 | 分布特征 | 异常主要沿F1断裂及其两侧呈NNE向发育;平面上,至矿体由远及近分别形成Sn-Bi(外带)、Ag-Hg-Sb(中带)、Cu-Au-As-Pb-Zn(内带)的水平分带现象 | 异常元素特征 | 以Au-As-Sb-Pb-Hg-Ag等中低温多元素组合异常为特征,各元素相互套合较好,峰值高,其中含量达数百乃至数千ppb级别者往往能发现工业矿体,且具有三级浓度分带,浓集中心明显;Bi、Sn元素异常相对较弱 | 剥蚀程度 | 代表中偏低温元素为主的Au、As、Sb、Ag等分布范围广、含量高,代表中及高温元素为主的Sn、Bi分布范围小或者尚未出露,推测异常引起的矿化体剥蚀程度较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