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位 | 地震波场特征(层位底界面) | 测井曲线特征(电阻率) | 明水组 | 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反射,局部为弱振幅或复合波,Tk2m反射层在本区相对稳定,反射时间在100~500 ms之间,全区容易对比追踪 | 视电阻率曲线上部呈锯齿状中—低值,下部呈群峰状高阻值,自然电位曲线呈箱状中幅度负异常值 | 四方台组 | 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反射,局部为弱振幅或复合波,T03反射层在本区相对稳定,反射时间在150~550 ms之间,全区容易对比追踪。四方台GR异常反射特征表现为河道下切,顶部丘形反射,能量较弱,连续性差,未发育辨状河道处表现为强连续反射 | 视电阻率曲线上部呈低值,中、下部呈高阻值,自然电位曲线上部无负异常,中、下部呈中幅度负异常值,具水层特征 | 嫩江组三段 | 中弱振幅、中高频连续反射,局部表现为弱振幅的反射特征,T06反射层其上为较强能量的反射特征,其下为弱能量的相对空白反射特征,反映其水退沉积环境的变化,该反射层在本区较稳定,反射时间在500~1 050 ms之间,全区容易对比追踪 | 视电阻率曲线局部呈高阻值,自然电位局部呈中幅度负异常值,组成三个较为明显的反旋回 | 嫩江组五段 | 强振幅、中高频连续反射,T1反射波组在本区稳定,断层的波组错断特征清晰,反射时间在720~1 300 ms之间,为区域性标志层,全区可对比追踪 | 视电阻率曲线上部多呈平直状低值,下部局部呈锯齿状尖峰中阻值 | 姚家组 | 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反射,T1-1反射波组在本区较稳定,断层的波组错断特征较明显,反射时间在800~1 400 ms之间,全区可对比追踪 | 视电阻率曲线上部为低阻值,下部为高低阻值相间的不规则锯齿状尖峰 | 青山口组 | 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反射,T2反射波组在本区较稳定,断层的波组错断特征明显,反射时间在1 050~1 850 ms之间,为区域性标志层,全区可对比追踪 | 电阻率曲线局部呈尖峰状高阻值,自然电位无异常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