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盆地生物气地球化学勘探及资源远景评价
|
孙春岩, 赵浩, 贺会策, 李建华, 肖明国, 张仕强, 王栋琳, 唐侥
|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nd resource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biogenic gas in Dongting Lake Basin
|
Chun-Yan SUN, Hao ZHAO, Hui-Ce HE, Jian-Hua LI, Ming-Guo XIAO, Shi-Qiang ZHANG, Dong-Lin WANG, Yao TANG
|
|
表4 洞庭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厚度及地球化学异常分布[32-34] |
|
|
时期 | 洞庭盆地 | 安乡凹陷 | 沅江凹陷 | 安乡县城 顶空气安乡异常带 酸解烃安乡异常带 酸解烃三仙湖异常带 | 酉港镇以西 | 南县县城 顶空气青树嘴 异常带,酸解烃 河坝镇异常带 | 草尾镇—杨罗洲— 南大膳,顶空气 草尾镇—茶盘洲— 四季红异常带 | 茈湖口—白马寺 | 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分布 | 酸解烃强 顶空气强 | 无 | 酸解烃强 顶空气强 | 顶空气强 酸解烃弱 | 无 | 沉积期 | Q2早期 (洞庭湖组) | 断陷至第四纪最大 规模,整体接收沉积 | 50~80 m | 50~100 m | 70~80 m | 40~100 m | 70~80 m | Q1晚期 (汨罗组) | 盆地统一断陷,局部 沉降强度不同 | 20~60 m | 20~80 m, 北厚南薄 | 20~60 m, 西厚南薄 | 20~100 m, 西薄东厚 | 20~60 m, 南薄北厚 | Q1早期 (华田组) | 盆地局部发生断陷, 沉积范围扩大 | 50~140 m | 10~50 m, 中间薄边缘厚 | 50~140 m | 30~60 m 厚度较均匀 | 10~50 m | | E3—N | 隆起剥蚀,沉积间断 | 沉积期 | E2 (新河口组) | 持续接受沉积, 沉积中心转移 至沅江凹陷 | 沉积 | 沉积 | 沉积 | 阳罗-河心洲以东 最厚400 m | 没有沉积 | | E2 (汉寿组) | 沉积 | 沉积 | 沉积 | 冯家湾一带 厚达1 000 m | 南塘-马劲山达 1 000 m | E2 (沅江组) | 沉积 | 沉积 | 沉积 | 黄土包-河心洲-冯家湾 湘深17井厚474 m | 南塘一带,湘深 27井535.5 m | E1 (桃源组) | 沉积 | 沉积 | 沉积 | 湘深30井445 m 5井390 m | 湘深27井153 m, 32井311.5 m | K2 | 整体断陷,接受沉积, 沉积中心位于 安乡凹陷 | 沉积中心,沉积厚度最大 | 沉积 | 沉积 | 沉积 | 钻井资料 | | ZK148(Q1-Q2) ZK149(Q1缺失 华田组) | ZK138 | ZK151、ZK153、ZK155、 ZK157Z、K158、ZK160、 ZK161、ZK165(Q1-Q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