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中的试验研究
徐善法1,2,3, 刘汉彬4, 王玮1,2,3, 张必敏1,2,3, 姚文生1,2,3
1. 国土资源部 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廊坊 065000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4.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

作者简介:徐善法(1963-),男,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地球化学和地球探测与信息处理工作。

摘要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盆地及覆盖区的应用正逐步取得进展,笔者在十红滩砂岩型铀矿试验研究中,采用活动态提取技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同时,针对活动态提取目前没有标样用于质量监控这一事实,在分析过程中利用插入重复样的方法对分析质量进行相对监控,并将分析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对比,总体上可认为分析结果能满足本区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活动态提取; 盆地; 覆盖区; 十红滩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7)02-0189-0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deep penetration geochemical technology in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XU Shan-Fa1,2,3, LIU Han-Bin4, WANG Wei1,2,3, ZHANG Bi-Min1,2,3, YAO Wen-Sheng1,2,3
1.Key Laboratory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Langfang 065000, China
2.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Langfang 065000, China
3. UNESCO International Center on Global-scale Geochemistry, Langfang 065000, China
4.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cal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making progress in the basin and covered are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conducte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hihongtan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by using selective leaching technology of mobile form. Many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Meanwhile, as the selective leaching technology of mobile form currently has no standard samp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the authors tried to insert duplicate samples in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relativ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performed the relative error comparison. It is shown that in general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can meet the need of the study area.

Keyword: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cal technology;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leaching technology of mobile form; basin; covered area; Shihongtan
0 引言

盆地及周边区域蕴藏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如何在这一地区获得矿产资源的重大发现和重大突破是我国地球化学工作者多年的愿望, 且盆地砂岩型铀矿是最有可能在这一地区获得突破的战略性资源之一。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主要通过研究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从隐伏矿向地表的迁移机理和分散模式, 以及含矿信息在地表的存在形式和富集规律, 利用含矿信息采集、提取与分析、成果解释技术达到寻找隐伏矿的目的。最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初步经过了实战的考验, 开始走向成熟, 并在矿产勘查中发挥作用[1, 2, 3, 4, 5, 6, 7]

1 地质概况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位于吐哈盆地内, 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由于觉罗塔格山在中、新生代逐渐抬升, 矿床所处的艾丁湖斜坡带地层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到侏罗纪后期, 地层沉积已基本结束, 盆地南缘缺失侏罗系上统和白垩系, 并被古近系、新近系超覆(图1)。

中— 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x)为该区的含矿岩系, 主要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炭质泥岩、煤层等。该含矿岩系倾向近正北, 倾角较小, 岩层平缓。

十红滩矿床铀矿石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的砂砾岩和砂岩为主, 含有大量的炭质碎屑, 矿石胶结疏松。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 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 并含有少量的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锆石等。碎屑为中粒或粗粒, 分选性好, 但磨圆度较差。基质以粘土矿物为主。铀在矿石中主要以沥青铀矿单矿物和矿物吸附的形式存在[8, 9, 10, 11, 12, 13, 14]

图1 新疆十红滩试验区区域地质简要

2 样品采集及测试
2.1 野外样品采集

试验区面积900 km2, 采样密度为1个点/km2, 采样点布设应尽可能控制采样单元的面积, 并选择在主要沟渠出口或低洼处进行样品采集, 手持GPS定位。采样介质主要选择2~25 cm深度的细粒级土壤, 这部分土壤包含了地表的戈壁结皮和下部相对固结的弱胶结层。采样粒级选择-200目, 样品质量不少于500 g。重复样在同一点位不同位置采集(最少相隔2 m以上), 其数量为总采样量的5%。选择重复采样格子时需使重复采样格子在图幅上呈均匀分布, 共采集样品849个。

2.2 分析方法

将野外采集的-200目土壤样品送实验室, 采用活动态提取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和测试分析, 提取剂采用自主研制的铀专属提取试剂(MML-U)[15]

样品处理及分析步骤:向10 g样品中加入MML-U提取液, 摇匀, 盖上盖子, 在25 ℃下恒温振荡4 h, 放置20 h。慢速滤纸减压过滤, 分取提取液1.0 mL, 加入3%HNO3溶液, 定容至10.0 mL, 用ICP-MS方法测定。由于提取后的含量较低, 大部分元素只有全量的10%~15%左右, 有的可能更低, 甚至提取不出来, 最后只有U等42种元素能被提取分析。

3 分析质量评述

由于活动态提取目前没有标样用于质量监控, 因此分析过程中只能利用插入重复样的方法对分析质量进行监控。本次工作共采集样品849个, 共插入重复样48个。利用相对误差来评述所采集的样品是否合格, 其中相对误差Er/%=2× |A1-A2|/|A1+A2|× 100%, A1A2分别表示某采样点重复采样的样品分析值 , Er≤ 33.3%视为合格, 且合格率应不低于85%[16]

表1是活动态提取后的重复样合格率统计结果, 从表中看出, 只有Ba、Sb的合格率小于85%, 判定元素不合格, 其他元素全部合格。

表1 重复样合格率统计
4 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根据活动态提取分析结果, 制作了该区各种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图。图件制作选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制的GeoExpl软件, 采用指数加权网格化数据绘制等直线图。成图色阶采用累积频率划分等量线间隔, 累积频率分别为0%、0.5%、2.5%、7.5%、15%、25%、40%、60%、75%、85%、92.5%、97.5%、99.5%、100%。

图2是U的地球化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U异常主要呈NW— SE向条带状分布, 分布范围主要与地层、断裂及氧化还原前锋线所在的位置有关。其中, 整个U异常分布范围对应于侏罗系地层(J1-2sx)的出露范围, 这与该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为赋矿地层有直接关系, 地层本身U含量相对较高。测区中南部4、5号异常的分布与断裂和氧化还原前锋线所在的位置有关, 由于断裂的存在, 使其两侧发育了氧化还原前锋线, 造成U在过渡带位置聚集成矿。在已探明砂岩型十红滩铀矿床位置有明显的异常显示, 说明U地球化学异常能较好地反映出地层的铀矿化或异常情况, 是地球化学指示元素。

图3图4分别是Se、La地球化学分布。Se、La地球化学异常在测区中南部主要呈NW— SE向条带状分布, 分布范围主要与地层、断裂及氧化还原前锋线所在的位置有关。其中, 整个Se异常分布范围对应于侏罗系地层(J1-2sx)的出露范围, 这与该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为赋矿地层有直接关系, 地层本身Se含量相对较高。测区中南部异常的分布则与断裂和氧化还原前锋线所在的位置有关, 由于断裂的存在, 使其两侧发育了氧化还原前锋线, 造成Se在过渡带位置聚集成矿。在测区北部, 由于地层向南倾斜, 地下水渗入, 也发育一定面积的Se异常。在已探明砂岩型十红滩铀矿床位置有明显的异常显示。

本地区U、Se和La地球化学异常总体分布特征相一致, 呈NW— SE向条带状分布, 较好地反映出地层的铀矿化或异常情况, 是地球化学勘查的指示元素。

图2 新疆十红滩地区U地球化学分布

图3 新疆十红滩地区Se地球化学分布

图4 新疆十红滩地区La地球化学分布

5 U地球化学异常分析与评价

地球化学异常图也在GeoExpl软件中进行, 异常下限为平均值+2倍标准差, 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3个色阶, 同时对异常进行编号和统计(图5)。

表2是各异常的地球化学参数统计。图5可以看出, 4、5、8号异常位于侏罗系(J1-2sx)地层上方, 1、2、3、6、7号异常位于第四系地层上方。

4号异常位于已知铀矿体上方, 异常面积与强度均为最大, 区内还发现铀煤矿, 核工业203所还在进行相关钻探工作, 据称在异常区内发现矿化, 正在进行进一步工作。8号异常内发现一铀矿化点, 铀矿质量不太好。

根据本区主要赋矿地层为侏罗系(J1-2sx)地层, 并结合本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 可以认为:1、2、3、4、5、8号异常具有成矿的条件, 特别是4、5号异常, 可作为本区寻找隐伏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靶区。

图5 新疆十红滩地区U地球化学异常分布

表2 活动态铀异常地球化学参数统计
6 结论与讨论

1)MML-U提取剂作为U的专用提取剂, 提取效果明显, 同时对稀土元素也具有较好地提取作用。由于活动态提取量很少, 大约只有全量的10%左右, 在分析时可能存在误差, 加上有的元素并不活跃, MML-U提取剂对有些元素没有效果。因此, 必须根据研究对象不同, 研制出相应的活动态提取剂, 才能获得有用的地球化学信息。

2)U、Se、La等可以作为该地区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勘查的指示元素。

3)由于地表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 对从深部以多种营力垂向迁移上来的铀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形成了铀迁移的地球化学障, 因此地表土壤中的铀含量聚集升高。这一现象可以反映铀含量升高与深部侏罗系砂岩地层中的铀矿体存在空间对应关系, 说明地表细粒级样品能吸附从深部上来的与矿化有关的信息。

4)十红滩矿区铀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分布在侏罗系西山窑组地层中, 结合本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 1、2、3、4、5、8号异常具有有利的成矿条件, 特别是4、5号异常, 可作为本区寻找隐伏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靶区。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学求, 谢学锦, 张本仁, . 地壳全元素探测—构建“化学地球”[J]. 地质学报, 2010, 84(6): 854-64. [本文引用:1]
[2] 王学求, 叶荣. 纳米金属微粒发现——深穿透地球化学的微观证据[J]. 地球学报, 2011, 32(1): 7-2. [本文引用:1]
[3] 王学求, 张必敏, 姚文生, . 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理论研究进展与案例[J]. 地球科学, 2012, 37(6): 1126-132. [本文引用:1]
[4] 王学求. 新类型难识别矿地球化学勘查[J]. 物探与化探, 2004, 28(3): 202-205. [本文引用:1]
[5] 王学求, 迟清华, 孙宏伟. 荒漠戈壁区超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以东天山为例[J]. 新疆地质, 2001, 19(3): 200-06. [本文引用:1]
[6] 王学求, 申伍军, 张必敏, .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 以东天山为例[J]. 地学前缘, 2007, 14(5): 116-23. [本文引用:1]
[7] 刘红艳, 王学求. 金属活动态提取技术在十红滩铀矿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06, 36(2): 183-86. [本文引用:1]
[8] 刘汉彬, 李子颖, 秦明宽,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12, 19(3): 139-46. [本文引用:1]
[9] 董文明.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环境与成矿规律[D]. 北京: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1998. [本文引用:1]
[10] 纪友亮, 冷胜荣, 张立强.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及复杂储层研究[M]. 青岛: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本文引用:1]
[11] 夏毓亮, 林锦荣, 刘汉彬, . 伊犁盆地同位素地质成矿作用同位素地质特征[J]. 铀矿地质, 2002, 18(3): 150-154. [本文引用:1]
[12] 叶庆森. 元素活动态测量法及其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前景[J]. 铀矿地质, 2001, 17(5): 289-294. [本文引用:1]
[13] 张为民. 元素活动态测量技术在勘查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为例[J]. 地质与勘探, 2002, 38(6): 59-2. [本文引用:1]
[14] 李家俊.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勘查的物化探技术[J]. 铀矿地质, 1997, 13(2): 101-108. [本文引用:1]
[15] 姚文生, 王学求, 张必敏, .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实验[J]. 地学前缘, 2012, 19(3): 167-76. [本文引用:1]
[16] 迟清华, 鄢明才.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