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槐树坪金矿成矿物质共生组合规律及成矿期次
许栋1, 庞绪成1, 庞开元2, 杨春蕾1
1.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100
2.河南洛阳矿业集团镇平有色矿业有限公司,河南 镇平 474250

作者简介: 许栋(1991-),男,河南正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固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综合利用。E-mail: hpuxudong@163.com

摘要

槐树坪金矿是豫西熊耳山地区新发现的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具有多期次性等特点。为确定槐树坪金矿成矿物质共生组合及成矿期次,通过地球化学数据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矿床中Au的富集与成矿指示元素Bi、Ag密切相关,其中与Au矿化阶段相一致的3个主要阶段为:As-Ag-Hg组合沉淀作用阶段、Pb-Zn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和Cu-W-Mo组合沉淀作用阶段。通过岩矿鉴定及野外调研确定的矿石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赤铁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围岩蚀变组合为钾长石、石英、黑云母、高岭土、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矿床成矿期次可划分为蚀变期、热液期及表生期,热液期又包括乳白色石英脉阶段、烟灰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白色石英脉—黄铁矿细脉状矿化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化阶段。

关键词: 成矿物质; 共生组合; 成矿期次; 金矿; 槐树坪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6)06-1070-07 doi: 10.11720/wtyht.2016.6.03
The regularity of metallogenic material association and ore-forming periods of the Huaishuping gold deposit in Henan Province
XU Dong1, PANG Xu-Cheng1, PANG Kai-Yuan2, YANG Chun-Lei1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100, China
2. Zhenping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Co., Ltd., Henan Luoyang Mining Group,Zhenping 474250,China
Abstract

The Huaishuping gold deposit is a large quartz vein gold deposit recently discovered in the Xionger Mountain of western Henan Province. The mineraliz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periods, and determining the gold metallogenic material association and metallogenic period of this ore deposit would be helpful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eochem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enrichment of Au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lements of Bi, Ag, the main ore-forming stages of Au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s-Ag-Hg combination precipitation phase, the Pb-Zn polymetallic sulfide mineralization stage and the Cu-W-Mo combination precipitation phase. As shown by rock and ore appraisal and field survey, the paragenetic association of minerals is (pyrite, hematite) - marcasite- sphalerite - galena - (chalcopyrite, bornite) - digenite, whereas the wall rock alteration assemblage is potassium feldspar,quartz, biotite, kaolin clay, calcite, dolomite, sericite, chlorite, and epidote. The metallogenic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alteration period,hydrothermal period and supergene period, whereas the hydrothermal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milky-white quartz vein stage,gray quartz-polymetallic sulfide stage, white quartz vein-pyrite veinlet mineralization stage and quartz-carbonatization stage.

Keyword: metallogenic material; paragenetic assemblage; ore-forming periods; gold deposit; Huaishuping

槐树坪金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章乡北部, 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熊耳山台隆东南部, 秦岭造山带北部冲褶带[1, 2]。该矿床是近年在区域上发现的大型金矿床, 且远景不断扩大, 使该区找矿工作有了较大突破。笔者在详细分析金矿床成矿物质组成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及矿物穿插关系, 划分成矿期次, 为矿床类型的确定及将来的找矿工作提供有益信息[3]

1 区域地质背景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位于熊耳山金矿化集中区东南部,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新太古界太华群(Arth), 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Chx)、蓟县系高山河群(Jxg),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官道口群(Qbg), 中生界白垩系上统(K2)及新生界古近系(E)、新近系(N)和第四系(Q)。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不发育, 其中马超营深大断裂带和熊耳山北麓的山前断裂为主干断裂, 断裂多具多期活动性特征, 按方向大致可分为近EW向、NE向、NNE向及NNW向4组, 其中近EW向和NE向断裂最为发育。近EW向断裂多为成矿前断裂, 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及附近为成矿的有利地段[4]

区域上该区经历了晋宁期、印支期和燕山期3个时期的岩浆活动, 岩浆岩分布极广, 主要为元古代长城纪熊耳群火山岩、印支期碱性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5], 多呈岩基产出, 部分为岩枝或岩脉[5, 6]。其中, 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 规模较大的花山岩体即在该时期形成, 为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运移动力。

2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Chxj3)、古近系高峪沟组(E1g)及第四系(Q)。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为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系及火山碎屑沉积岩。

图1 槐树坪金矿区域地质简图(据庞绪成[5])

矿区构造以NE向压扭性断裂为主, 其次为NNE向、NNW向、近EW向。NE向断裂成群分布, 近于平行, 形成沿熊耳群内部分布的缓倾斜构造组。缓倾斜断裂构造组属印支造山晚期伸展滑脱断裂构造系统, 为中生代缓倾斜滑脱拆离断层的次级构造。槐树坪金矿主要赋矿构造有F16、F17、F18、F19、F20、F23、F24、F25, 宽度1~20 m, 倾向SE, 倾角11° ~30° , 断裂带与围岩边界清晰, 带内充填构造角砾岩、石英脉和蚀变岩。目前发现K17、K19、K23、K24、K25等多条石英脉型矿体, 均赋存于与安山岩产状一致的缓倾斜层间挤压破碎带内, 主矿体为K23和K24(图2)。其中K23矿体是区内矿体规模最大的隐伏矿体, 沿走向控制长度1 610 m, 沿倾向控制最大长度781 m, 厚度5~40 m, 平均15~20 m, 整体倾向东南, 总体倾角25° , 总体呈舒缓波状展布。K24矿体位于K23之下约100 m, 产状与K23基本一致, 矿体规模小于K23矿体, 沿走向控制长度1 605 m, 沿倾向控制长度 1 011 m, 厚度5~30 m, 平均厚度15~20 m, 矿体倾向南东, 倾角较平缓, 倾角10° ~20° , 整体平均倾角15° 。矿体在蚀变破碎带的中心部位, 呈脉状、透镜状、不规则条状密集近平行产出, 沿走向或倾向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膨大缩小、分支复合现象普遍。金属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 伴随金矿化, 黄铁矿化常随石英脉呈烟灰色脉状充填于角砾之间, 其次可见团块状和稠密浸染状。矿石按自然类型分为氧化矿和原生矿两种, 按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黄铁矿金矿石、细脉— 浸染状黄铁矿金矿石、脉状— 网脉状黄铁矿金矿石、碎裂— 角砾状金矿石。根据金属矿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晶程度划分为自形— 半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斑状结构、碎裂结构。

图2 槐树坪矿区0勘探线剖面

矿区内与矿化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 — 五丈山二长花岗岩体, 其出露矿区北部, 槐树坪矿区主要金矿体沿五丈山岩体边界展布。

3 矿物共生组合规律
3.1 矿石矿物蚀变特征

矿床的演化实质上是不同成因类型的矿物共生组合的演化, 研究矿物的共生组合规律首先要研究矿物生成次序, 确定矿化阶段及矿物世代[7, 8]。本次研究样品主要采至K23、K24矿体, 选取金品位较高且经历多期蚀变的矿石以及蚀变特征明显的安山质围岩及构造角砾岩等样品磨制薄片11件、光片14件, 由河北廊坊区域地质调查研究调所完成实验。经光片、砂光片、薄片鉴定及粉晶X-衍射分析, 确定组成矿石的矿物种属有20余种。

研究发现(图3a、3b), 槐树坪金矿矿石矿物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组成。黄铁矿是主要矿石矿物, 呈半自形粒状, 脉状分布, 具白铁矿化, 晶型主要为立方体、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 黄铁矿、方铅矿呈它形粒状, 零星分布, 局部交代闪锌矿。闪锌矿呈它形粒状, 脉状分布, 局部被方铅矿、黄铜矿交代。脉石矿物由蓝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透明矿物组成, 蓝辉铜矿呈它形粒状, 交代黄铜矿。斑铜矿呈它形粒状, 嵌布于黄铜矿粒内。黄铜矿呈它形粒状, 脉状分布, 呈细脉状交代闪锌矿, 并被蓝辉铜矿沿颗粒边缘交代。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 脉石矿物组合为:斑铜矿、蓝辉铜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透明矿物等; 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赤铁矿)— 白铁矿— 闪锌矿— 方铅矿— (黄铜矿、斑铜矿)— 蓝辉铜矿, 为一套中— 低温热液成因矿物组合。结合流体包裹体实验研究:槐树坪金矿成矿早期→ 主成矿期→ 成矿晚期,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1.11℃~383.67℃→ 227.69℃~299.54℃→ 194.39℃~226.17℃, 成矿温度随着成矿阶段由早到晚逐渐降低, 成矿压力由122 Mpa~220 Mpa→ 35 Mpa~126 Mpa→ 27 Mpa~76 Mpa, 成矿深度范围为1~8.1 km, 流体类型为H2O-Na+-CO2-Cl-型, 初步确定矿床属中浅成中— 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矿物生成序列与Evans[9]在对世界范围内的浅成热液矿床矿物总结出的矿物共生序列相反, 推测矿体深部存在盲矿体或向深部有较大延伸。

图3 槐树坪金矿矿物组合特征
a— zk240807-P22光片, 半自形粒状结构, 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 b— zk1-0718-b4光片, 半自形粒状结构, 浸染状构造、脉状分布; c— zk101718-b2安山岩薄片; d— zk10718-b6构造角砾岩薄片; Ccp— 黄铜矿; Dg— 蓝辉铜矿; Gn— 方铅矿; Hem— 赤铁矿; Sp— 闪锌矿; Py— 黄铁矿; Bt— 黑云母; Cbn— 碳酸盐矿物; Kfs— 钾长石; Qtz— 石英

3.2 围岩蚀变特征

槐树坪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其中硅化、钾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整个蚀变带宽度可达30~60 m。蚀变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从断裂带向两侧其蚀变强度逐渐减弱。蚀变分带不明显, 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在空间上叠加, 多种类型蚀变叠加部位, 金矿化相对增强[10, 11]

围岩蚀变特征选取安山岩及构造角砾岩为研究对象(图3c、3d), 研究发现:安山岩由斑晶、基质组成; 斑晶由钾长石组成, 主为正长石, 呈半自形板状, 星散分布, 高岭土化, 局部碳酸盐化, 粒内卡斯巴双晶发育, 部分呈聚斑状产出; 基质由钾长石及少量斜长石组成, 杂乱分布。钾长石呈半自形板条状, 主为正长石, 蚀变特征同斑晶, 半定向分布。斜长石呈半自形板条状, 高岭土化、绢云母化, 偶见聚片双晶。岩石被网脉状的碳酸盐切割呈角砾状, 并交代岩石。构造角砾岩岩由斑晶、基质组成。斑晶由黑云母组成, 呈片状, 杂乱分布, 具一组极完全的解理, 少见绿泥石化, 并见晶体弯曲现象, 多具环带(中心为褐色, 边缘为浅黄色, 或者相反); 基质由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 杂乱分布。钾长石呈近半自形板状, 主为正长石, 高岭土化, 局部碳酸盐化。石英呈它形粒状, 填隙于钾长石粒间。黑云母呈片状, 特征同斑晶, 星散分布。岩内可见被碳酸盐及少量绿帘石填充的杏仁体, 呈近椭圆状, 杂乱分布。杏仁体被碳酸盐、绿泥石充填。原岩后期主要发生碳酸盐化, 碳酸盐包括方解石、白云石。围岩蚀变特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石英、黑云母、高岭土、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

4 成矿元素共生组合规律

本次研究样品主要取自槐树坪金矿床0勘探线见矿钻孔中, 取得化探样品293件, 样品测试由西南冶金地质测试所承担。依据槐树坪金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金矿矿物研究的结果选取Au、Hg、Sb、As、Ag、Cu、Bi、Mo、Pb、W、Zn、Co为成矿元素[11, 12]。目前地球化学的数据处理主要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揭示研究对象和参数的分布形式、变异特征、相关程度、元素共生组合及其影响因素等[13]。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样品数据进行处理, 最终确定成矿元素组合特征。

4.1 成矿元素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是利用元素间的相关系数来衡量各元素间相关性的一种统计学算法。本次采用对原生晕元素含量取对数的方案重新检验, 各元素的对数含量均趋于正态分布, 符合进行相关性分析的条件, 利用SPSS软件的“ 相关分析” 功能, 采用S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14, 15], 计算得出原生晕元素的对数相关性矩阵(表1), 可得出:

表1 槐树坪金矿原生晕元素对数相关性矩阵

1) 原生晕异常元素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联系。

2) Au与Bi、Ag显著相关, 相关性系数(r)分别

为0.81和0.77, Au与Hg、As、Pb、Cu、Mo、W呈中等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依次减小。

3) Au与高温元素、中温元素以及低温元素的显著相关, 说明本区成矿流体活动频繁且具多期次活动特征。

4)对数相关性矩阵中其他元素的相关性有:Ag与Bi、Pb、As、Sb、Hg等关系密切; Bi与Hg、As中等相关; Pb、Zn显著相关, r=0.73; Cu与W、Ag中等相关; Co相对独立存在, 与其他元素相关性较差, r=-0.01~0.32, 说明Co在本区找矿指示意义不明显。

4.2 R型聚类分析

为更加清晰、直观地比较原生晕元素间的亲疏关系和组合特征, 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对各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析(图4)。

图4 槐树坪金矿原生晕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

在距离系数r=0.577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划出3个明显族群:

第一族群包括Au、Bi、Ag、Hg、As、Mo、Cu和W, 其中Au、Bi、Ag关系最为密切, 共性较好的Hg、As与Au关系相对密切, Mo、Cu、W与Au具有一定程度相关, W和Cu相关性较好; 聚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第二族群主要包括Pb、Zn和Sb, 其中Pb、Zn的关系更为密切。

第三族群只有Co, Co是与Au及其他元素相关性最小的独立类别。

4.3 R型因子分析

采用R型因子分析(表2表3), 选用5个主因子代表整个原生晕元素数据的变化情况, 对初始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各变量在旋转因子上的负载有明显的差异, 在同一因子中两级分化, 有利于因子地质解释[16]

表2 槐树坪金矿原生晕元素取对数后旋转成分矩阵
表3 槐树坪金矿原生晕元素成分相关系数矩阵

根据R型因子分析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对各因子进行解释:

F1(Au、Bi、As、Ag、Hg):金、硫化物矿化因子, As的载荷较大, 代表前缘元素组合。Bi为矿体尾晕指示元素, 在这里出现说明矿化具有多期叠加的特征。Hg为前缘晕指示元素, 出现在同一因子中表明矿体的深部有盲矿体存在。Au和Bi、As、Ag出现在同一组合, 代表具有多元素热液的活动, 是金矿化叠加的反映, 指示深部存在第二个矿体。该因子代表了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

F2(Co):Co为矿体原生晕尾晕指示元素, 独立存在, 意义不大。

F3(Zn、Pb):硫化物因子Zn、Pb为矿体中部指示元素。

F4(Sb):Sb为金矿体前缘晕指示元素,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与Au为负关系, 表明其具有一定独立性。

F5(Cu、W、Mo):高温元素W、Mo为矿体原生晕尾晕指示元素, Cu代表中温元素, 指示矿体中部。

Au的因子模型为:XAu=0.97F1-0.014F2-0.134F3-0.065F4+0.032F5, 可以看出XAu主要由F1提供, 其他因子提供的Au极少, 可忽略不计。据表3可知F1与F5相关性较好, F3与F5相关性较好。因子分析结果与野外地质观察相结合表明:金的矿化具有多期次特征, 至少3期, 与金矿化相关的主要3个阶段是As-Ag-Hg组合沉淀作用阶段、Pb-Zn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和Cu-W-Mo组合沉淀作用阶段, R型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5 成矿期次划分

根据矿石中的不同物理化学条件所形成的蚀变矿物种类、矿物共生组合关系, 将矿床成矿过程划分为蚀变期、热液期及表生期。

1) 蚀变期:蚀变期为成矿期前, 安山岩受后期五丈山酸性岩浆侵入及大章地堑形成时地质作用的影响, 生成多组裂隙系统, 热液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向破碎变形带聚集。在碱性氧化条件下, 发生钾化等碱交代作用。该期生成的蚀变矿物有钾长石、钠长石、部分绢云母、赤铁矿、绿泥石、石英等。钾化带蚀变范围宽, 规模及强度大, 钾长石常呈斑块状、细脉状散布在矿体及围岩中。在弱酸性、弱还原环境中, 绢英岩化生成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等蚀变矿物, 伴随部分矿化, 表现为早期的热液活动, 是成矿的前奏。

2) 热液期:根据矿脉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将热液期分为4个阶段(图5)。

图5 矿脉穿插关系
Ⅰ — 乳白色石英脉阶段; Ⅱ — 烟灰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Ⅲ — 白色石英脉-黄铁矿细脉状矿化阶段; Ⅳ — 石英-碳酸盐阶段; Py— 黄铁矿

第Ⅰ 阶段:乳白色石英脉阶段, 早期张— 张扭性断裂活动, 热液沿层间挤压破碎带及较大的裂隙充填, 胶结早期的岩石, 形成沿裂隙分布的石英脉并伴有少量黄铁矿、磁铁矿, 叠加在早期形成的蚀变碎裂岩、碎裂石英脉及钾化带之上构成矿化体, 规模较小, 所含黄铁矿晶形较好, 但金品位较低。

第Ⅱ 阶段:烟灰色石英—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后期张性构造活动, 热液富含Hg、Bi、Cu、Pb、Sb、Ag、As、S等大量成矿物质, S浓度降低, As、Sb等浓度升高, 富含Fe、S 、Pb、Zn等组分流体沿裂隙充填成矿, 可富集形成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组合, 形成角砾— 裂隙充填型矿化, 该阶段与早期的成矿叠加, 形成富矿体。黄铁矿主要呈细脉浸染状、团块状, 晶型较差, 含矿性高, 为Au矿化的主要成矿阶段, 金品位与黄铁矿细脉分布密度呈正比[17]

第Ⅲ 阶段:白色石英脉— 黄铁矿细脉状矿化阶段, 晚期压扭性断裂活动, 低S热液叠加早期成矿物质进行时迁移改造, Cu、W、Mo等高温元素组合沉淀, 伴随黄铁矿化, 黄铜矿化, 形成初糜棱岩型矿化。黄铁矿呈暗黄色, 晶型较差, 含矿性一般。

第Ⅳ 阶段:石英— 碳酸盐阶段, 矿化已进入末期, 成矿元素金基本没有。该阶段主要形成一些石英及碳酸盐脉。成矿的晚期, 热液中Fe、S、Cu、Zn、Pb等组分已沉淀完毕, 以富含Ca、Mg、Fe、C O32-为特征, 碳酸盐矿物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矿岩之上, 是成矿期结束的标志。由于受Ca质来源的限制, 造成本阶段不发育。碳酸盐矿物载Au能力较低, 析出的金矿物也相应较少。碳酸盐脉本身不构成矿体。

3) 表生期:主要发生表生氧化作用, 表现为原生矿物被氧化成氧化物, 硅铝矿物次生变化为高岭石等, 黄铁矿等硫化合物及含铁矿物氧化被成褐铁矿、赤铁矿及其他氧化物。

6 结论

1) 槐树坪金矿床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铁矿、赤铁矿)— 白铁矿— 闪锌矿— 方铅矿— (黄铜矿、斑铜矿)— 蓝辉铜矿, 为一套中低— 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特征矿物组合为钾长石、石英、黑云母、高岭土、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

2) 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岩矿鉴定分析, 得出成矿主要元素间的相关性和矿物共生组合关系, 可作为矿床成因探讨标志。综合研究表明:Au矿化与Bi、Ag显著相关, 可作为金的具体指示元素; Hg异常可作为良好的浅部找矿标志。Bi与Hg、Ag、As出现在同一因子中表明矿体的深部有盲矿体存在或有较大延伸。与金矿化相关的主要3个阶段是As-Ag-Hg组合沉淀作用阶段、Pb-Zn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Cu-W-Mo组合沉淀作用阶段。

3) 初步确定矿床属中— 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4) 成矿过程分为蚀变期、热液期及表生期, 热液期又分为乳白色石英脉阶段、烟灰色石英— 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白色石英脉— 黄铁矿细脉状矿化阶段和石英— 碳酸盐阶段。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 河南熊耳山矿集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J]. 黄金, 2013, 34(7): 22-26. [本文引用:1]
[2] 吴发富, 龚庆杰, 石建喜, .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J]. 地质与勘探, 2012, 48(5): 865-875. [本文引用:1]
[3] 何国锦, 杨晓春, 吴光明, . 浙江西北银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期次初步研究[J]. 地球学报, 2011, 32(3): 304-312. [本文引用:1]
[4] 郭保健, 李永峰, 王志光, . 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J]. 地质与勘探, 2005, 41(5): 43-47. [本文引用:1]
[5] 王卫星, 邓军, 龚庆杰, . 豫西熊耳山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与金成矿关系[J]. 黄金, 2010, 31(4): 12-17. [本文引用:2]
[6] 梁涛, 卢仁, 白凤军, . 豫西熊耳山Ag、Ag-Pb、Au、Mo及Pb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启示[J]. 矿床地质, 2012, 31(3): 590-600. [本文引用:1]
[7] 冯彩霞, 毕献武, 胡瑞忠, . 兰坪盆地白秧坪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及物质来源[J]. 岩石学报, 2011, 27(9): 2609-2624. [本文引用:1]
[8] 孙燕, 肖渊甫, 冯伟, . 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意义[J]. 中国地质, 2009, 36(4): 871-877. [本文引用:1]
[9] 星玉才, 何进, 高旭升, . 豫西矿集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特征[J]. 地质找矿论丛, 2013, 28(4): 552-558. [本文引用:1]
[10] 徐红伟, 杨九鼎, 王国库. 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28(6): 719-726. [本文引用:1]
[11] 张参辉, 庞绪成, 梅修杰, . 河南省槐树坪金矿土壤地球化学分带模式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14(3): 57-60. [本文引用:2]
[12] 庞绪成, 辛志刚, 侯广顺, .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 地质与勘探, 2011(5): 765-771. [本文引用:1]
[13] 丛源, 李雪梅, 董庆吉. 多元统计分析在矿床指示元素组合特征研究中的应用——以山东黄埠岭金矿为例[J]. 世界地质, 2007, 26(4): 435-440. [本文引用:1]
[14] 王振东, 马维明, 罗永统.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法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J]. 现代矿业, 2015, 550(2): 81-83. [本文引用:1]
[15] 庞绪成, 王路, 陈丽娜, . 嵩县东湾金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特征及其意义[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31(2): 165-171. [本文引用:1]
[16] 刘志远, 金成洙, 梁俊红, . 江西金山金矿床深部原生晕特征与成矿预测[J]. 物探与化探, 2004, 28(6): 477-481. [本文引用:1]
[17] 梅秀杰, 张参辉, 杨显道, . 豫西次级拆离断层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以河南槐树坪金矿为例[J]. 黄金科学技术, 2014, 22(2): 7-1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