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鹏飞(1989-),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学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与解释研究工作。E-mail:liupf0828@163.com
吉林板石沟铁矿是鞍山式铁矿,受南北、近东西与北东向三期构造形变作用,复式向形褶皱构造复杂。笔者对比了向上延拓方法与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小波分析方法更能够揭示板石沟铁矿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的特征。通过小波分析得出,板石沟铁矿向形北翼呈弧形,南翼是次一级的背斜,并且南翼连续、向东延伸。板石沟铁矿南翼为东西向低缓异常带,与具磁性的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对应较好,南翼东段深部的磁异常连续且有一定规模,具有找矿的潜力;推断了南翼古元古界老岭群与珍珠门群地层之下可能还有隐伏的铁矿层。对板石沟铁矿区磁测资料进行2.5D交互反演,其中47线验证结果获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The Banshigou iron deposit in Jilin is a large and typical Anshan-type iron ore deposit controlled by NS-,approximately WE- and NW-trending fold deformations with very complex synclinaria.The authors compared two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upward continuation and wavelet analysis,and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wavelet analysis can more accurately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mphibolite iron-beari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Archaean Yangjiadian Formation in the Banshigou iron ore deposit.The results of wavelet analysi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northern wing is arc-shaped while the southern wing is the second level anticline which continuously extends eastward.The lower anomaly in west-east direction on the southern wing better corresponds with the amphibolite iron-beari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Archaean Yangjiadian Formation in the Banshigou iron deposi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astern wing has the potential of prospecting for iron ore resources.It is inferred that some iron ore layers may occur under the early Proterozoic Laoling Group and Zhengzhumen Group strata on the southern wing.Magnetic data were also processed by the interactive inversion of the 2.5/3 dimension,and drilling verification along No. 47 line coincides with the drilling results the authors forecast.
板石沟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铁岭— 靖宇台拱, 龙岗复式背斜南翼, 四房山— 板石沟含铁绿岩带。板石沟铁矿赋存在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中, 板石沟铁矿是本区典型的大型鞍山式铁矿。
板石沟铁矿受南北、近东西与北东向三期构造形变作用, 复式向形褶皱构造十分复杂[1, 2, 3, 4, 5]。地面磁测是直接寻找沉积变质铁矿的有效方法, 板石沟铁矿地面磁测能否揭示向形构造的复杂形态?能否预测板石沟铁矿的远景?笔者对比了向上延拓方法与小波分析方法, 得出小波分析方法更能够揭示板石沟铁矿太古宙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的特征。通过小波分析得出, 板石沟铁矿向形北翼呈弧形, 南翼是次一级的背斜, 并且南翼连续、向东延伸, 推断了南翼古元古界老岭群与珍珠门群地层之下可能还有隐伏的铁矿层, 该解释成果有待进一步钻孔验证。
从岩石磁参数统计表1可以看出, 斜长角闪岩具有弱磁性, 其他变质岩的磁性非常微弱, 火山岩类岩石普遍具有磁性, 侵入岩中酸性岩浆岩磁性变化范围较大, 从无磁性到中等磁性, 基性— 超基性岩类为弱磁性, 磁铁矿及含铁石英岩均为强磁性。因此, 利用高精度磁测精细反演及解释方法寻找磁铁矿及含铁石英岩具有物性前提。
![]() | 表1 板石沟矿区磁性参数统计 |
在重、磁资料处理解释中, 向上延拓是常用的方法[6, 7, 8, 9, 10, 11, 12], 向上延拓能够压制浅部异常, 突出深部异常。图1是板石沟铁矿Δ Z磁异常及向上延拓100、200、300 m的结果。向上延拓后北翼的异常变小消失, 说明北翼铁矿体埋深较浅; 而南翼异常呈北东向拉长的椭圆状, 说明板石沟铁矿区的主体异常在南部。由于南翼异常与具磁性的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的特征不一致(图2), 为此, 尝试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其中小波分析方法能够较有效地分析不同深度磁性体的特征, 并与具磁性的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对应较好。
小波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地球物理学家Morlet等[13]分析处理地震数据时提出的。近年来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在地球物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 15, 16, 17, 18, 19, 20], 小波变换是重、磁异常分解的有效工具,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 可以将重、磁异常分解到不同尺度空间中, 尺度大小决定了重、磁异常所反应的地质体规模和埋深的大小。
在磁法勘探资料处理解释中, 将磁异常Δ Z值经一阶小波分解, 得到局部场Δ Z一阶细节和区域场Δ Z一阶逼近, 再将一阶逼近Δ Z一阶逼近作二阶小波分解, 得到Δ Z二阶细节和Δ Z二阶逼近, ……, 以此类推逐阶分解, 直到满足解释要求为止, 分解如图3所示。
图4为板石沟铁矿Δ Z磁异常小波多尺度分解的3、4阶细节, 3阶细节反映场源深度约为263 m, 是中深部的磁性体的反映, 说明上青沟、8矿组、木通沟、17矿组、19矿组(赵家沟)铁矿体延深至少到200 m; 4阶细节反映场源深度约440 m, 为两个近东西向的条带, 反映板石沟铁矿向形的南北两翼。北带呈弧形, 北带已出露的铁矿体向下有一定延深; 南翼在原始Δ Z磁异常及上延上表现为近等轴异常, 但在四阶细节上, 南翼为东西向低缓异常带, 与具磁性的太古宙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对应较好。同时说明南翼的东段具有找矿的潜力。
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的人机联作选择法, 即根据选定数学地质模型及重、磁场正演计算公式, 由给定的初始模型参数计算的理论场值与实际观测场值进行对比, 利用输出曲线图形对比不一致性或残差, 依靠解释人员的经验和技能来修改模型及参数, 重新计算理论场值进行下一次对比, 反复多次修改、正演计算达到合理和满意的结果为止。
笔者的二度半人机交互反演采用的磁场公式为1979年Rasmussen等[21]给出的二度半任意截面多边形水平柱体磁场正演公式。
对比研究A-B剖面磁异常与地质剖面(图5), 发现在剖面1200号点高磁异常与地表已出露铁矿体对应, 1000~2600号点之间反映板石沟铁矿的向形构造特征, 其北翼在1200号点, 南翼在2600号点。2600~3000号点磁异常幅值大且尖锐, 形态北陡南缓, 表明磁性体埋深浅, 浅部向北西倾, 与地表出露的铁矿体对应。剖面3400号点往南有1000 nT的平缓异常, 为古元古界地层覆盖, 该平缓异常推测元古宇地层之下还有磁性体, 从平面图上也可以看出, 赵家沟异常(19矿组)为北东东向, 向南是低缓异常, 说明南翼是次一级的背斜构造。
根据A-B地质剖面所示意的地表出露矿体, 北部矿体有钻孔CK42控制于标高600 m处, 并且2600~3000号点大而尖锐的磁异常与地表出露的铁矿体对应, 在800号点、1400~1800号点以及A-B南部还存在一定的剩余异常。
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图6)与异常形态与幅值, 添加矿体如图5所示, 得到磁异常精细反演结果, 其中, 红色为已知矿体, 绿色为推断磁性体, 它们可能是矿体或是具磁性的变质岩地层; 虚线为推断的构造线与具磁性的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南部区域元古宇地层下面可能还存在具磁性的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及铁矿体, 与出露矿体一起分别为背斜的两翼, 北翼较陡, 南翼平缓。
对板石沟铁矿区磁异常进行2.5D反演, 其中47线反演结果如图7所示, 表2列举了2014年已被钻探验证的47线2.5D反演效果。47线准备施工的钻孔有ZK4701、ZK4702、ZK4703、ZK4704、ZK4705, 2.5D反演解释结果, 预测ZK4701在设计的井孔深度内不见矿, ZK4702在井深220 m左右见矿, ZK4703在井深490 m左右见矿, ZK4704在井深650 m左右见矿, ZK4705在井深780 m左右见矿(图7)。表2为47线反演解释与验证结果对比, 说明物探解释的地质效果明显。
![]() | 表2 板石沟47线2.5D反演解释与验证结果 |
1)对比了向上延拓方法与小波分析方法, 得出小波分析方法更能够揭示板石沟铁矿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的特征。
2)板石沟铁矿南翼为东西向低缓异常带, 与具磁性的太古宇杨家店组上段的角闪质含铁建造对应较好, 说明南翼的东段具有找矿的潜力。
3)板石沟铁矿向形构造北翼呈弧形, 已出露的铁矿体可向下延深至400 m以下; 南翼为东西向低缓异常带, 是向形构造的次一级的背斜, 该条带位置在古元古宇老岭群与太古界鞍山群地层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接触处, 说明在古元古界老岭群与珍珠门群地层之下还有隐伏的铁矿层。
4)47线验证结果说明精细解释的地质效果明显。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