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沽源县西湾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张恩1,2, 卢辉雄1,2, 汪冰1, 牛海威1, 李名松1
1.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2
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作者简介: 张恩(1985-),男,2008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师,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产勘查、成矿预测方面的工作。E-mail:zhangen600@126.com

摘要

采用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及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物化探方法,在沽源县西湾浅覆盖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浅表通过地面伽马能谱及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探寻铀矿化相关的异常信息;在重点异常地段深部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析了深部断裂,解释了深部潜流纹岩体形态;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通过钻探对异常部位进行揭露,发现了隐伏铀矿化异常,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物化探综合找矿; 深部找矿; 铀矿; 西湾地区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6)02-0284-06 doi: 10.11720/wtyht.2016.2.09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to uranium exploration in Xiwan area, Guyuan County
ZHANG En1,2, LU Hui-Xiong1,2, WANG Bing1, NIU Hai-Wei1, LI Ming-Song1
1. Airborne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of Nuclear Industry,Shijiazhuang 050002, China
2.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such as ground gamma-ray spectrometric survey, soil geochemistry profile survey and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survey,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shallow coverage areas in Xiwan area of Guyuan County. The surface anomaly information related to uranium mineralization was revealed by the ground gamma-ray spectrometric survey and soil geochemistry profile survey. The faults and the morphology of subvolcanic rhyolite were analyzed by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survey in the anomaly sectors. The blind uranium orebody was found,followed by drilling verif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anomalies. The conclusion of prediction has some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ore-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area.

Keyword: exploration by integrate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 deep prospecting; uranium; Xiwan area

研究区位于沽源— 红山子铀成矿带西部, 该成矿带内先后发现有张麻井、大官厂等大中型矿床及多处铀矿(化)点, 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航放资料研究, 发现研究区内存在较大面积航放铀高场, 由于区内覆盖较厚, 采用单一传统的地质方法, 勘查难度较大, 找矿进展缓慢。

近年来, 采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探寻隐伏铀及多金属矿产方面, 均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1, 2, 3, 4, 5], 为该区深部找矿提供了借鉴依据。笔者采用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及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对地表异常信息进行了分级、分类, 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对深部成矿有利的构造及潜流纹岩体形态进行了解释, 结合地质资料, 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钻探验证, 找矿效果较好, 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1 区域地质矿产背景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与兴蒙地槽褶皱带相接触的过渡部位(图1), 处在沽源中生代火山盆地内。盆地基底主要由新太古界红旗营子群绿片— 角闪岩相变质岩系组成, 盖层由侏罗系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和白垩— 新近系陆相中基性火山岩两大构造层组成。侵入岩的时代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 岩性以中酸性为主。基底构造以东西向为主, 盖层构造主要北东走向断裂, 控制着铀矿的展布(图1)。

图1 沽源县西湾地区地质图及铀异常、铀异常晕分布

区域内产出1个大型铀矿床(张麻井)、1个中型铀矿床(大官厂)及多处个铀矿(化)点。据前人研究[6, 7, 8, 9]表明, 区内铀矿均属中低温火山岩型, 产出受北东向中生代火山带控制, 多处于航放铀异常及铀高场中[10, 11], 铀矿控矿因素主要为北东向断裂、火山机构、张家口组三段酸性火山岩、燕山晚期潜流纹岩和潜粗面岩、热液蚀变等[6, 7, 8, 9](表1)。

表1 区域典型铀矿床控矿因素一览

研究区处于北东向小厂断裂(F7)与近南北向赤城— 沽源断裂(F44)断裂夹持部位。区内地层主要出露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二段粗面岩、张家口组三段第一层流纹质凝灰岩及下白垩统西瓜园组砂岩、砾岩。岩体主要为燕山晚期潜流纹岩, 侵位于张家口组火山岩中。受区域性北东向F7断裂影响, 区内断裂主要为北东向, 局部发育北西向, 错切先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蚀变主要沿断裂展布, 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 其中硅化、赤铁矿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2 仪器与方法

本次物探工作主要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及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两种技术方法。

2.1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

数据采集:采用加拿大生产的RS230型能谱仪, 探测器采用6.3in3BGO(锗酸铋)晶体, 能量响应范围为30~3 000 keV。经核工业放射性勘查计量站校准和鉴定, 仪器符合规定的误差标准, 性能良好。本次测量线距为100 m, 点距为20 m, 采用点测模式, 测量时间为90 s。

数据处理: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 利用Oasis montaj软件采用Kriging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网格化处理, 最终通过MapGIS软件成图。

2.2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数据采集:使用美国 EMI 和 GEOMetrics 公司生产的 EH4 型StrataGem电磁成像系统, 采用张量测量方式、“ 十” 字型装置来进行, 测量利用天然场源, 采集频段为低频天然场(10 Hz~1 kHz)和高频场(750 Hz~100 kHz)。本次共布置测线2条, 线距300 m, 点距50 m, 其中ZP1线为已知地质剖面。

数据处理:在剔除干扰信号的基础上, 采用EMAGE软件进行二维反演, 经与已知地质剖面(ZP1)资料比较, 圆滑系数选取0.5。在地形修正与插值的基础上, 通过Surfer软件, 采用Kriging方法对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 并采用Spline Smooth方法对网格化数据进行圆滑处理, 获得了最终图像。

3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

与区域各地层岩石相比[9], 研究区内铀、钍、钾的平均含量(X)基本相似, 不具高值背景(表2)。张家口组二段粗面岩和潜流纹岩的铀平均含量相对较高, 而且其标准方差(S)和变异系数(Cv)也明显高于其他层位岩石, 并均高于全区平均值, 表明这两岩层(体)铀元素的分布不均匀, 局部存在贫化富集现象, 具有找矿意义。

表2 沽源县西湾地区岩石伽马能谱参数特征

在统计铀、钍、钾元素背景平均含量(X)的基础上, 按照“ X+S” 、“ X+2S” 、“ X+3S” 、“ 3X” 对区内铀、钍、钾偏高晕、高晕、异常晕及异常点进行了划分(表3)。研究区铀异常主要分布在火神庙堆东南, 并伴有钍、钾高晕, 吻合度较好; 其他地段仅零星分布铀高晕和偏高晕, 规模均不大(图1)。铀异常最高点处在F14断裂上盘的粗面岩中, 经地面检查长约45 m(编号为G1), 铀异常受次级断裂控制, 呈北东向展布, 伴生硅化、赤铁矿化等热液蚀变, 铀含量最高为27.5× 10-6, 属单铀型异常。

表3 沽源县西湾地区伽马能谱异常等级10-6

区内规模最大的铀异常晕较为集中地分布在F18与F14断裂夹持部位, 处在潜流纹岩及其外接触带的粗面岩区。铀异常晕、铀高晕和偏高晕面积逐级增大, 大致呈环带状展布。

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本次对地面伽马能谱G1异常开展了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 点距50 m。经测量发现, 多金属异常集中分布于能谱铀异常晕区, 产于断裂构造、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 多金属异常元素主要为Pb、Zn、Mo、Cu, 其中Mo、Pb、Zn与U异常具伴生关系(图2)。铀异常晕及土壤次生晕, 产出受潜火山岩体和北东向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 特别是沿北东向断裂和岩体接触带硅化、赤铁矿化强烈发育, 显示异常与深部含铀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预示深部存在隐伏矿化, 找矿意义较大。

图2 沽源县西湾地区ZP1线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剖面

5 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5.1 测量工作前提

研究区张家口组二段粗面岩电阻率变化最大, 一般为200~800 Ω · m, 局部可达4 000 Ω · m; 潜流纹岩电阻率中等, 一般为100~300 Ω · m; 西瓜园组凝灰质砂岩、砾岩成岩性较差, 电阻率较低, 一般为20~60 Ω · m; 全新统覆盖层电阻率最低, 一般小于40 Ω · m。断裂发育部位岩石破碎, 电阻率明显较低。区域铀矿化主要受潜流纹岩体内构造破碎带、潜流纹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和围岩中的构造破碎带控制, 受潜流纹岩体侵位影响, 围岩一般多发育微细裂隙带, 即铀矿化发育部位均为低电阻率特征, 且多呈带状展布, 为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创造了良好的物性条件。

5.2 反演电阻率剖面推断解释

5.2.1 ZP1线

ZP1线为已知地质剖面, 前期已施工钻孔2个。该测线地表主要出露潜流纹岩体, 侵位于张家口组二段粗面岩中, 次级断裂较为发育。

反演电阻率断面图显示, 该测线整体面貌表现为高阻、低阻相间的特征(图3), 反映断裂较发育, 岩石完整性较差。在平距200~1 550 m, 高程 1 330~1 210 m, 纵向上反演电阻率等值线形态不连续, 局部扭曲、闭合, 反映出浅部和深部岩性特征不一致, 为一岩性界面, 缓倾于南东。据ZKW19-2孔揭示, 孔深308 m以浅为潜流纹岩, 以深为张家口组二段粗面岩, 大致与上述电性界面发育深度相一致。平距1 550~1 600 m, 为高阻向低阻过渡带, 电阻率等值线发生扭曲变形, 推断为潜流纹体侵位于张家口组二段粗面岩所引起。据ZKW19-1孔揭示, 该孔孔深789 m均为潜流纹岩, 厚度明显增大, 显示其靠近潜流纹岩体的中心位置, 同时在潜流纹岩体内部F14构造破碎带(低阻带)发育铀矿化, 规模不大, 强度较小。

5.2.2 ZP2线

该测线通过地面伽马能谱异常中心部位, 反演电阻率断面图总体面貌与ZP1线相似, 同样呈现出高阻、低阻相间的特征, 表征断裂亦较发育(图4)。在平距800~2 400 m, 高程1 340~1 250 m, 电性界面亦较为明显, 为潜流纹岩与张家口组二段粗面岩岩性界面之反应。平距2 400~2 600 m存在一电阻率等值线梯度带, 近直立状展布, 反演电阻率等值线形态不规则, 局部扭曲变形, 推断为潜流纹岩侵位围岩所引起。通过对该梯度带进行揭露, ZKW9-1孔主体为潜流纹岩, 在孔深0~27 m、351~405 m、584~837 m处断续揭露到粗面岩, 在潜流纹岩体与粗面岩接触部位和F14断裂下盘次级破碎带中均揭露到铀矿化, 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图4 沽源县西湾地区ZP2线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反演电阻率断面(a)及解释成果(b)

6 综合分析及钻探验证

根据综合物化探成果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区内燕山晚期潜流纹岩中心位置大致处于F14及F10断裂夹持部位, F1断裂以南潜流纹岩产状较陡, 存在膨胀、变异现象, 表现为反演电阻率等值线呈近直立状展布, 形态不规则, 局部扭曲变形; 向北顺层侵位于张家口组中(图3、图4), 层状电性界面较为明显。靠近潜流纹岩中心部位, 受潜流纹岩侵位影响, 断裂及裂隙较为密集, 热液蚀变发育, 地表存在U、Pb、Zn、Mo等多金属异常。据区域铀成矿规律, F1断裂以南至F10断裂以北一带, 即潜流纹岩体膨胀、分支、变异部位、接触带及与断裂复合部位, 铀成矿条件最为有利。

图3 沽源县西湾地区ZP1线反演电阻率断面(a)及解释成果(b)

通过对潜流纹岩与断裂复合部位的地表铀异常进行揭露(图1), 在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低阻带及梯度带部位揭露到铀矿化。经对区内铀矿化孔进行统计, F1及F14断裂夹持部位, 钻孔均揭露到铀矿化异常, 见矿率明显优于其他地段。铀矿化多处于潜火山岩体内外接触带, 特别是潜流纹岩体产状膨胀、陡变部位, 赋存于北东向主干断裂及上下盘次级破碎带中(图4), 对岩性没有绝对的选择性; 同时, 在潜流纹岩体中构造破碎带内揭露到铀矿化(图3), 但铀矿化规模及强度弱于潜流纹岩体接触带部位。铀矿化异常伴生多期蚀变, 与赤铁矿化、硅化、萤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

因此, 在进一步工作中, 应注意对F1断裂以南至F10断裂以北一带, 即靠近潜火山构造中心部位地表异常地段进行深部揭露, 同时还应对潜流纹岩中心构造破碎带部位成矿潜力进行探查。

7 结论

1) 研究区内局部地段铀、钍和钾分布不均匀, 部分潜火山岩体及粗面岩存在铀高场或偏高场, 断裂破碎带蚀变强烈发育地段铀含量具明显富集形态, 铀增量表现出与深部火山热液活动相关, 为深部找矿的间接线索。

2) 研究区内局部铀异常发育地段存在Mo、Pb、Zn多金属化探异常, 与铀异常具伴生关系, 为含矿热液活动的有利线索。

3) 结合地质资料, 针对物化探异常进行了揭露, 找矿效果较好, 表明采用综合物化探测量针对隐伏铀矿勘查具有实用、高效的特点。

4) 在进一步工作中应注意对靠近潜流纹岩体的中心部位成矿潜力进行探查, 特别是对潜流纹岩内外接触带, 尤其是潜流纹岩体形态变异部位与断裂复合部位进行进一步揭露。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时永志, 李凯成.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地质找矿“攻深找盲”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4, 38(5): 910-915. [本文引用:1]
[2] 钟仁, 赵志军, 廖蕾, .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乌兰德勒钼矿勘查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0, 34(3): 275-280. [本文引用:1]
[3] 王建复. 物化探方法在辽宁省西丰县成平钼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J]. 物探与化探, 2014, 38(5): 885-889. [本文引用:1]
[4] 沈光银, 杜俐, 林银山.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寻找隐伏铀钼矿床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2, 36(5): 732-736. [本文引用:1]
[5] 程培生, 汤正红. 综合物化探技术在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工作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09, 33(5): 497-500. [本文引用:1]
[6] 杜俐, 沈光银, 林银山. 河北省张家口市铀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 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 2012, 64(3): 46-50. [本文引用:2]
[7] 沈光银. 460铀―钼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探讨[J]. 矿产与地质, 2007, 21(5): 509-514. [本文引用:2]
[8] 刘腾耀, 崔焕敏, 陈国良, . 燕辽西部地区物化探区域评价和地球物理模式找矿[J]. 铀矿地质, 1992, 8(3): 165-174. [本文引用:2]
[9] 汪冰, 张恩, 王瑞军, . 河北省沽源县小厂地区铀及多金属资源调查评价[R].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2012. [本文引用:3]
[10] 张恩. 航测资料在沽源盆地铀矿远景预测中的应用[J]. 现代矿业, 2012, 9(9): 48-51. [本文引用:1]
[11] 张恩, 汪冰, 王瑞军, . 基于MORPAS的证据权重法在沽源盆地铀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 地质找矿论丛, 2013, 28(4): 540-54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