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法在水域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张银松, 李斌, 张家刘
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重庆 400707

作者简介: 张银松(1985- ),男,汉族,重庆市沙坪坝区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摘要

在水域条件下-的--工-程地质勘察,若需查明基岩起伏形态、隐伏断层走向及发育规模等,一般的物探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以天然气管网江津段长江穿越工程为例,应用瞬变电磁法在水域条件下进行勘测,探测出了江水的深度、覆盖层的厚度和基岩的起伏形态,经钻探验证,资料一致性较好;表明瞬变电磁法在水域勘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水域; 穿越工程; 全区视电阻率; 工程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6)01-0160-03 doi: 10.11720/wtyht.2016.1.28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o the waters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ZHANG Yin-Song, LI Bin, ZHANG Jia-Liu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707,China
Abstract

To conduc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waters, common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s frequently fail to satisfactorily determine bedrock topography as well as strike and development extent of the blind fault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 Taking the traversing project of the Yangtze River natural gas pipeline network in Jiangjin as a study case, the authors detected the river depth, overburden thickness and bedrock topography of the whole area by adopting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o carry out survey in waters. Drilling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data consistency is fairly good, suggesting that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has a good prospect in waters survey.

Keyword: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waters; traversing project; whole area apparent resistivit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近年来, 天然气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各地对天然气管网的工程地质勘察随处可见, 但在江河等水域条件下, 工作难度增加。一般在水上采用的物探方法有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水上地震反射波、折射波法等, 前者在小范围的河渠上可行, 但在江河上大大增加了勘测的布置难度, 且数据资料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后者同样存在实际布置的问题, 而且还因为水的波阻抗远远小于基岩的波阻抗, 使之在水域间有很强的多波反射, 增加了资料处理的难度, 降低了分辨率。在此次天然气管网江津段长江穿越工程中, 采用了瞬变电磁法(TEM)。该方法采用可不接地的线圈探测方式, 很好地解决了测线布置的问题, 虽然水对电磁信号的传输有一定阻碍, 但使用全区视电阻率的数据分析, 重要的数据信息仍得到了保留,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

瞬变电磁法也称时间域电磁法, 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 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 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当勘探目的层之上覆盖有低电阻层时, 低电阻层就会对瞬变电磁场产生屏蔽作用, 特别当地表为低电阻层时, 对瞬变电磁的探测深度具有很大的影响, 而水的电阻率低, 水面则相当于一个低阻层, 此时, 瞬变电磁勘探所需要的探测时间加长, 导致晚期资料的信噪比下降。因此, 水上勘探时, 要注意低阻层对瞬变电磁勘探的影响。

为消除这个影响, 在勘测前, 一定要先试验参数以取得较佳的数据资料。

2 工区概况

某天然气外环管网长江穿越地质勘察工程, 其目的是查明场区范围内水深标高、覆盖层厚度、基岩起伏形态及隐伏断层发育情况。

场地位于重庆北碚向斜东翼, 岩层呈单斜产出, 在河流两岸基岩出露。场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黏土和冲洪积细砂土、卵砾石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组成。

工区各层介质及电阻率为:江水, < 60 Ω · m; 卵石层, 60~200 Ω · m; 基岩, 200~400 Ω · m。

本次勘测共布置1条物探测线, 总长610 m, 点距5 m, 分为3段完成, 分别是W1— W1'、W2— W2'和W3— W3'(图1), 其中W1— W1'和W3— W3'在两岸, W2— W2'在江面上。

图1 工区物探测线布置

3 野外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

使用长沙白云仪器厂生产的MSD-1瞬变电磁仪。先在江岸和近江面进行试验以确定仪器参数, 收发线框5 m× 5 m, 发射线圈2匝, 接收线圈4匝; 供电电流1~20 A; 发射频率25 Hz, 叠加次数1 024次。由于江面较宽, 采用的是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重叠的装置方式工作, 这样既方便工作, 又使其与将要探测的地质体有最佳的耦合, 提高探测能力, 且受旁测地质体的影响也是最小的。在水中勘测时, 线框拴在竹筏上绑在船的尾部, 船体缓慢开动, 在数据记录的采集点时, 同时用GPS记录点号, 保证其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测量完成后, 需对原始数据进行验收, 剔除数据的异常点, 绘制剖面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 分析场地的电性变化及趋势, 结合场地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及判断, 从而得出解释结果。反演计算时采用了多组不同的反演系数, 先根据高平滑度反演断面对电性异常区进行定性分析, 再结合相关地质成果, 根据低平滑度反演断面作定性解释。

4 资料解释

图2给出了3段测线的瞬变电磁测量剖面。

'>图2 测线W1— W1'、W3— W3'、W2— W2'的电阻率反演断面

W1— W1'测线总长120 m。图2a中上下层的电阻率有明显的分界面, 深度为16.8 m, 推测为基岩面, 测线范围内深度6.5~16.8 m, 电阻率较低, 推测为覆盖层及卵石层; 深度16.8 m以下, 电阻率较高, 推测测线段为砂泥岩互层。

W3— W3'测线总长30 m。图2b显示地表层电阻率较低, 测线范围内深度1~3 m, 推测为卵石覆盖层。从电阻率等值线剖面推测其厚度3 m以下为砂泥岩互层。在3条测线上, 虽未成层状, 但该处数据连续性较好, 结合地质资料分析, 推测该处应无断层发育。图3为根据物探解释成果回执的地层剖面。

图3 物探测线成果解释剖面

W2— W2'测线总长460 m。该段测线正在江面上, 图2c中电阻率分界面也较明显, 只是在其间还有一层过渡层。根据测线资料分析, 测线范围内水深在4.5~10.5 m; 往下电阻率较之前有所升高, 推测覆盖层深度约为 6~7.5 m, 其覆盖层主要为卵石层及淤泥; 从图中剖面推测其下伏为基岩, 因为是砂泥岩互层。

通过ZK6和ZK7的验证(表1), 钻孔资料与物探推断成果基本吻合, 表明了物探工作的有效性。

表1 钻孔资料与物探推断成果对比
5 结论和建议

本次勘察应用水上瞬变电磁方法较准确地查明了水下的地质状况, 充分发挥了瞬变电磁法在水域勘测的优势和潜力。利用瞬变电磁法在水域进行勘测, 在勘测前应做一些参数试验, 得出适合场地的工作参数, 还可多试验几种不同的线框大小, 比较其效果。尽管瞬变电磁法在水域勘察中体现出了相应的技术优势, 但在资料成果解释上, 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质资料来分析, 以提高勘测的准确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金铭.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5. [本文引用:1]
[2] 雷宛, 肖宏跃. 工程与环境物探[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本文引用:1]
[3] 祝杰, 雷宛, 吴有亮. 水上瞬变电磁勘探在西气东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 7(5): 561-565. [本文引用:1]
[4] 牛之琏. 时间域电磁法原理[M]. 长沙: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本文引用:1]
[5] 方文藻. 瞬变电磁测深法原理[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本文引用:1]
[6] 李金铭, 罗延钟. 电法勘探新进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本文引用:1]
[7] 龚惠民, 马瑞华, 段建华. 瞬变电磁在资料解释中如何消除低阻屏蔽[J]. 中国煤田地质, 2007, 19(增刊2): 126-127. [本文引用:1]
[8] 何继善, 鲍力知. 海洋电磁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2, 29(1): 55-58. [本文引用:1]
[9] 蒲举. 水域瞬变电磁法的研究与应用[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引用:1]
[10] 吴小平. TEM中宽频激励源及单脉冲测深方法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0. [本文引用:1]
[11] 杜庆丰. 瞬变电磁法工作装置、数据预处理及反演解释系统[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