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化探土壤样品解吸气技术实验研究
卢丽, 黄欣, 李武, 高俊阳, 李兴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126

作者简介: 卢丽(1978-),女,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及研究工作。

摘要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常用的顶空轻烃和物理吸附烃属于吸附态的烃类,两者在处理土壤样品时没有粉碎,使得吸附烃没有完全解吸。油气化探土壤样品解吸气技术就是利用自行研制的油气化探原位土壤样品保存与解吸装置,通过实验选择加饱和盐水或纯净水,改变样品量、样品解吸时间、负压条件,从而确定解吸气提取的最佳实验条件,建立油气化探土壤样品解吸气提取的方法。运用重复性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并选择富安油田试验区的一条已知地质剖面开展土壤中解吸烃指标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解吸气技术在油气藏上方具有较好的化探异常响应。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土壤样品; 解吸;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5)06-1188-05
Desorption techn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oil samples from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LU Li, HUANG Xin, LI Wu, GAO Jun-Yang, LI Xing-Qiang
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SINOPEC, Wuxi 21412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elf-developed devices for in-situ soil sample preservation and desorption in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nd through optimizing the detecting conditions by such means as using saturated salt water or pure water, changing the sample weight, desorbing time, and negative pressure conditions, the authors obtained the best condition of analyzing.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thod for in-situ soil sample preservation and desorption in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was established. Precision wa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has high precision, as shown by its good performance in a known area.

Keyword: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soil sample; desorption; experimental research

烃类气体测量法是地表油气化探中应用最广泛且公认较有效的方法[1, 2, 3]。油气微渗漏实验模拟证明, 弱吸附态轻烃和游离烃能直接反应下伏油气藏的动态变化[4, 5, 6]。顶空轻烃[7, 8, 9, 10, 11]测量方法是在野外现场立即取样封存, 当气、液(固)相平衡时检测气相中的轻烃含量; 同时,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物理吸附气[12, 13, 14, 15, 16, 17, 18]方法是在负压下解吸; 这两种方法在检测时都没有将样品粉碎, 使得吸附烃没有完全解吸。油气化探土壤样品解吸气技术就是探索、研究样品在不经过晾样而直接粉碎、脱附解吸的情况下, 检测其中的烃类信息。

1 原位土壤样品保存装置研制

为了提取新鲜土壤中的解吸气, 自行研制了一种原位土壤样品保存装置, 仪器的外观及剖面示意如图1所示。解吸气提取步骤为:先向解吸罐内加入适量纯净水, 再称取一定量的新鲜样品置于解吸罐内, 盖上瓶盖并拧紧。打开取气孔, 注入纯净水, 将解吸罐内空气排空, 再将取气孔密封, 带回实验室待测。在实验室用注射器抽取一定体积的水, 使解吸罐内为负压, 然后将解吸罐置于搅拌装置上搅拌脱附解吸。打开驱动装置, 此时通过磁力带动解吸罐盖子上的刀片搅拌, 粉碎解吸一定时间, 计量并收集样品脱出的气体, 记录气体体积, 密封保存, 然后用微量注射器抽取适量解吸气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检测各组分含量。

图1 LHS-1型土壤轻烃脱附仪及剖面示意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

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 配一个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2.2 附件

色谱柱:Al2O3 PLOT毛细柱, 柱长50 m, 柱内径0.53 mm; 计算机; Agilent6890N色谱工作站; 打印机; UPS不间断电源。

2.3 材料

注射器若干, 容量 25 μ L、50 μ L、100 μ L、 5 mL、10 mL。氦气:ϕ > 99.999%, 经净化器净化; 空气:经净化器净化; 氢气发生器。

2.4 标样

标准气:混合标准(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浓度分别为CH4 362.0× 10-6, C2H6 188.7× 10-6, C2H4 89.0× 10-6, C3H8 117.2× 10-6, C3H6 62.4× 10-6, i-C4H10 44.8× 10-6, n-C4H10 90.0× 10-6, i-C5H12 49.5× 10-6, n-C5H12 72.1× 10-6

3 结果与讨论
3.1 试剂的选择

选择海安凹陷富安次凹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区, 此区块为独立的构造岩性油气藏, 受断层遮挡控制, 且油藏外围有确定的非油气区。在油气藏上方布置一条试验剖面。野外采样中使用GPS卫星定点, 油气藏上方采样间距为100~150 m, 背景区为300~500 m。采用化探新型取土钻(II型)采样工具在剖面深度1.5~1.7 m处采集物理点20个, 其中土壤样品、游离气、顶空气、物理吸附气、解吸气样品各20个。根据解吸气实验步骤, 改变试剂条件:加入纯净水或饱和盐水进行试验, 脱气结束后统计样品粉碎的粒度(目数)。不同试剂解吸气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看出, 不管是加纯净水还是加饱和盐水, 解吸气中甲烷的浓度比空气中甲烷浓度高很多。考虑现场实验时饱和盐水容易堵针, 而且样品处理完后需立即将脱出的气体转移密封待测, 因此选择纯净水作为后续实验的条件。样品粉碎后粒度(目数)通过40目、80目筛的通过率为99%。

表1 不同试剂解吸气相关参数
3.2 实验样品量的选择

称取不同质量的新鲜样品(50 g、100 g、200 g、300 g)装入解吸罐中, 按照解吸气操作步骤进行样品量实验。不同样品量实验条件解吸气相关参数如表2所示。由表2看出, 实验中解吸气的样品量应选择200 g。当样品量为300 g时, 解吸甲烷总量降低, 这是因为样品量太多, 水少, 在相同的条件下没有解吸完全。样品粉碎后粒度(目数)通过40目、80目筛的通过率为99%。

表2 不同样品量实验条件解吸气相关参数
3.3 负压条件的选择

按照解吸气操作步骤, 改变抽水体积(1、2、3、4、5 mL)进行实验。不同负压条件解吸气相关参数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 随着负压条件的改变, 即真空度越大, 解吸气中甲烷总量越多, 因此选择解吸气解吸的负压条件为抽出5 mL的水产生的负压。样品粉碎后粒度(目数)通过40目、80目筛的通过率为99%。

表3 不同负压条件解吸气相关参数
3.4 粉碎解吸时间的选择

按照解吸气操作步骤, 改变粉碎解吸时间(1、2、2、 3、 4、5 min)进行实验。不同粉碎解吸时间解吸气相关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粉碎解吸时间解吸气相关参数

根据表4看出, 随着粉碎解吸时间的增加, 解吸气中甲烷总量缓慢增加, 当粉碎解吸时间为2 min时, 已基本达到了平衡。样品粉碎后粒度(目数)通过40目、80目筛的通过率为99%。考虑现场快速检测, 因此选择解吸气粉碎解吸时间为2 min。

图2 标准气分析图谱

4 解吸烃气相色谱法的最佳条件

通过解吸烃脱气条件的实验优选, 确定了解吸烃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为:新鲜样品, 200 g; 试剂, 纯净水; 抽取5 ml的水; 解吸时间, 2 min。 按照轻烃分析条件[9]调试气相色谱, 检测标准气和解吸气的分析图谱如图2图3所示。

图3 解吸气轻烃的分析图谱

5 方法评价
5.1 新鲜样品重复性检测

按已经确定的解吸烃脱气条件对K-16号点的新鲜土壤样品做平行性实验, 新鲜样品解吸气重复性分析相关参数如表5所示。同时, 计算K-16号点土壤样品测试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结果表明, 平行测定4次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53%, 小于10%, 方法的重现性较好。

表5 新鲜样品解吸气重复性分析相关参数
5.2 干样重复性检测

采集的新鲜样品晾干后敲碎至1 cm以下, 再按照解吸轻烃脱气条件和解吸轻烃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对K-25号点同一个土壤样品做平行性实验, 干样解吸气重复性分析相关参数如表6所示。由表看出, 测定干样时, 平行测定6次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62%, 小于10%, 方法的重现性也较好。

表6 干样解吸气重复性分析相关参数
5.3 解吸气与顶空气、物理吸附气数据对比

按照解吸轻烃脱气条件和解吸轻烃气相色谱分析条件检测采集的20个新鲜样品, 检测结果与顶空气、物理吸附气数据对比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 解吸气甲烷浓度最小值、最大值、均值都比顶空气、物理吸附气高出好几倍, 说明其可以解吸出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轻烃, 因此解吸气技术提供的轻烃信息量更大。而从相关系数分析中(表8)也可以看出, 解吸气技术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并不高, 说明其适用的环境样品和表达的信息量是不同的。

表7 各指标间数据特征对比
表8 各指标中甲烷的相关系数
6 应用

选择海安凹陷富安次凹开展土壤解吸烃指标的应用效果验证。在油气藏上方布置一条试验剖面, 油气藏上方的采样间距为100~150 m, 背景区的为300~500 m, 采集解吸气样品20个。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后, 在现场实验室内对土壤解吸气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绘制解吸气指标剖面图(图4), 对解吸气指标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验证。

解吸气指标反映的是土壤孔隙中弱吸附态轻烃类信息, 从图4看出: K剖面解吸气的异常特征显示了其与断层较好的相关性。重烃和湿度系数指标在富安油气藏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响应。

图4 K剖面解吸气异常特征

7 结束语

1) 利用自行研制的油气化探原位土壤样品保存装置, 通过解吸烃脱气条件的实验优选, 确定了解吸烃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

2) 运用重复性检测对方法进行评价, 对一个干样进行6次测定, 一个湿样进行4次测定, 结果甲烷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 方法重复性好, 精密度较高。

3) 初步建立了油气化探土壤样品解吸气提取方法, 在提取烃类物质时, 检测出的烃类物质浓度高, 提供的信息量更大。通过在富安油气藏的实际应用, 显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杨育斌, 张金来, 吴学明, .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 3. [本文引用:1]
[2] 刘崇禧, 赵克斌, 余刘应, . 中国油气化探40年[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1. [3] . [本文引用:1]
[3] GB/T 31456—2015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S]B/T 31456—2015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本文引用:1]
[4] 程同锦, 王国建, 范明, . 油气藏烃类垂向微渗漏的实验模拟[J].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31(5): 522-527. [本文引用:1]
[5] 汤玉平, 王国建. 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物探与化探, 2008, 32(5): 465-469. [本文引用:1]
[6] Wang G J, Cheng T J, Fan M, et al.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Vertical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1(1): 223-232. [本文引用:1]
[7] 张卫东. 气相色谱分析罐装岩屑顶空轻烃绝对含量[J]. 色谱, 1992, 10(3): 181-182. [本文引用:1]
[8] 李广之, 袁子艳, 胡斌. 顶空气技术在天然气化探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12(6): 47-50. [本文引用:1]
[9] GB/T 29173—2012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试样测定方法[S]B/T 29173—2012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试样测定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本文引用:2]
[10] 董贺平, 李双林. 北黄海盆地中东部近表层沉积物顶空轻烃地球化学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 34(6): 48-52. [本文引用:1]
[11] 李广之, 胡斌, 邓天龙. 凝析油气藏顶空气的轻烃组分特征[J]. 天然气工业, 2008, 28(10): 32-35. [本文引用:1]
[12] 李广之, 胡斌, 袁子艳. 轻烃的吸附与解吸模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4): 552-558. [本文引用:1]
[13] 李广之, 程同锦, 汤玉平, . 物理吸附气的油气指示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28(5): 484-488. [本文引用:1]
[14] 李广之, 胡斌, 邓天龙. 不同赋存状态轻烃的分析技术及石油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1): 111-116. [本文引用:1]
[15] 程同锦, 李广之, 陈银节. 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地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J].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29(2): 116-119. [本文引用:1]
[16] 程同锦. 基于传统吸附烃概念的烃类检测新技术[J]. 物探与化探, 2008, 32(5): 456-460. [本文引用:1]
[17] 李广之, 尹红军, 袁子艳, . 五种赋存状态轻烃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的石油地质意义[J]. 物探与化探, 2010, 34(6): 771-777. [本文引用:1]
[18] 王国建, 汤玉平, 陈伟钧, . 一种物理吸附烃解吸密封罐及其化探应用效果[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4): 768-773.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