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卫星(1982-),男,工程师,研究生学历,201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应用地球化学方向的研究工作。E-mail:
土壤盐渍化是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环境风险,对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在天津滨海地区布置了6条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盐渍化剖面,选取其中4个剖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按月采样监测。研究发现,除了BHY6土壤剖面由于长年耕种,表现为平衡型土壤剖面形态之外,其余基本表现为底聚型土壤盐渍化剖面形态;从剖面中下部直到底部浅层地下水位附近,土壤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或Cl-+HC
Soil salinizat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risk caused by natural or human activities,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adverse effect on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mankind. The authors conducted the study of the layout of the 6 representative soil salinization profil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Tianjin, and chose 4 profiles as the monitoring sections for the two-year monthly sampling and monitoring. Studies show that the soil salinity profiles are of the bottom accumulation types in coastal area, except for BHY6 soil profile which shows the balance of soil profile type with years of farming. The cations are mainly Na+, and the anions are mainly Cl- or Cl- and HC
土壤盐渍化是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种环境风险, 全球大约有8.31亿hm2的土壤受到盐渍化的威胁[1]。我国盐渍土总面积约3 600万hm2, 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2]。我国开展盐渍土研究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 土壤盐渍化研究经历从基础理论探索到应用实践两个主要阶段[3]。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 北依燕山, 东临渤海, 土壤盐渍化面积约7 830 k
天津滨海地区由原来的三个行政区组成, 从北向南分别为汉沽、塘沽、大港。滨海地区地势低平, 由冲海积低平原、海积低平原、贝壳堤3个主要地貌单元组成, 分带性明显, 反映全新世晚期以来海陆变迁、沉积环境变化和人类改造等特征。研究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与海洋过渡型季风气候, 夏秋季多雨, 春冬季干旱, 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约12 ℃, 多年平均降雨量552.7 mm, 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3%以上。区内河流、水库、坑塘、洼淀、盐田星罗棋布, 海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为研究区的两大地表水系。
研究区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的华北平原分区, 处在断陷及坳陷盆地内, 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堆积物。巨厚的新生界是本区最显著的特征, 厚度普遍大于5 000 m, 其中古近系和新近系是本区油气资源和地下热水的主要生储层和储集层。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继承了古近纪和新近纪的格局, 海侵运动形成一套以河流相和洪泛平原相为主, 并夹海相堆积的砂、泥质松散沉积物, 沉积物明显受气候变更的影响。
研究区地处滨海平原, 多次海侵形成广泛分布的咸水, 咸水体由北向南增厚, 第一含水组全部为咸水, 向南部第二含水组也变为咸水。地下水的分布和富水特征受地貌和水系分布的影响, 沉积物为海积冲积层和冲积海积层, 含水层为中细砂和粉细砂, 富水性较差。土壤类型主要有盐化潮土、盐化湿潮土和滨海盐土几个亚类。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地势略高地区, 如大港区徐庄子、大苏庄和南台子; 盐化湿潮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低洼地带; 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东部滨海平原区。
根据前人关于表层土壤盐碱化区域调查研究成果, 结合滨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以及兼顾地理位置的均匀性, 布置了6条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盐渍化剖面(图1), 各剖面基本情况见表1, 采样时间为当年三月底返盐季节。土壤剖面采样深度从地表直到地下潜水以下, 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随地势高低而不同, 多在50~200 cm范围内。表层样品取两层, 深度分别为0~5 cm和5~20 cm; 中间位置每20 cm取一件样品, 至120 cm共取5层; 底部位置120~150 cm取一件样品, 根据初见水位埋深情况, 150~200 cm可以再取一层样品。每个土壤剖面共采集样品8~9件, 剖面样品测试项目为易溶盐离子(C
土壤易溶盐样品测试方法:称取通过2 mm筛孔的风干土样50.0 g, 放入干燥的500 mL锥形瓶; 加入无二氧化碳的纯水250 mL, 加塞, 振荡3 min, 过滤分离; 分取100 mL清液, 水浴蒸干, 测定全盐量; 吸取清液50 mL于150 mL锥形瓶中, 用0.05 mol/L盐酸滴定C
![]() | 表1 天津滨海地区土壤剖面基本概况 |
土壤盐渍化受到当地蒸发量(降水量)、微地貌特征、地下水矿化度、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7]。雨季降水使土壤发生淋溶脱盐作用, 旱季潜水蒸发引起土壤积盐[8]。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地面和地下径流的运移, 土壤盐分也随之重新分配, 或积累富集, 或淋失贫化[9]。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排灌亦是影响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10]。为了研究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选取4个剖面(BHY2、BHY3、BHY4、BHY5)进行了两年的取样监测。采样时间从当年的4月份到第三年的3月份(由于当时研究目的不同, 4个监测剖面采样时间与6条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剖面相差5年), 4个剖面均每月采样一次, 采样深度为0~150 cm, 采样间隔为0~5 cm、5~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20 cm、120~150 cm。监测样品测试项目为易溶盐离子(C
BHY1土壤剖面位于汉沽杨家泊, 为旱地, 间歇性耕种。土壤剖面含盐量为(0.42~1.17)× 10-3, 其中底部接近浅层地下水位150~200 cm处含盐量最高, 为1.17× 10-3(表2)。剖面向下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为底聚型土壤剖面形态。表层0~5 cm和中下层80~150 cm土壤盐渍化类型为硫酸盐型, 中上层5~80 cm和底层150~200 cm土壤为氯化物— 硫酸盐型。表层主要以Ca2+、K+和S
BHY2土壤剖面位于汉沽大田镇, 为果园地。土壤剖面含盐量(0.66~1.44)× 10-3, 其中底部接近浅层地下水位120~150 cm处含盐量最高, 为1.44× 10-3。剖面向下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为底聚型土壤剖面形态。表层0~20 cm土壤盐渍化类型为氯化物— 硫酸盐型, 中部直到底层20~150 cm土壤为硫酸盐— 氯化物型。表层主要以Ca2+和S
BHY3土壤剖面位于塘沽黄港水库南部, 为林地。土壤剖面含盐量为(0.59~3.29)× 10-3, 其中底部接近浅层地下水位150~200 cm处含盐量最高, 为3.29× 10-3。剖面向下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为底聚型土壤剖面形态。从表层直到底层土壤盐渍化类型均为硫酸盐— 氯化物型。表层主要以Ca2+、K+和S
![]() | 表2 天津滨海区土壤剖面盐渍化特征 |
BHY4土壤剖面位于大港刘岗庄, 为果园。土壤剖面含盐量为(0.41~2.38)× 10-3, 其中底部接近浅层地下水位150~200 cm处含盐量最高, 为2.38× 10-3。剖面向下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为底聚型土壤剖面形态。从表层直到底层土壤盐渍化类型均为硫酸盐— 氯化物型。表层主要以Ca2+、K+和S
BHY5土壤剖面位于大港油田区, 为旱地, 近年来为荒地。土壤剖面含盐量为(1.79~6.96)× 10-3, 其中底部浅层地下水位以下120~150 cm处含盐量最高, 为6.96× 10-3。与其他5个土壤剖面相比, 表层土壤0~5 cm含盐量异常偏高, 这可能与长期撂荒地表返盐有关, 但是总体来看向下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仍表现为底聚型土壤剖面形态。表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为硫酸盐— 氯化物型, 中部直到底部为氯化物型。表层主要以Mg2+、K+和HC
BHY6土壤剖面位于大港太平镇, 为旱地, 长年耕种。土壤剖面含盐量为(1.11~1.78)× 10-3, 土壤剖面含盐量变化不大, 为平衡型土壤剖面形态。从表层直到中部, 土壤盐渍化类型均为氯化物— 硫酸盐型, 底部土壤为硫酸盐— 氯化物型。整个剖面土壤主要以Na+和S
通过4个土壤剖面为期两年的监测发现, 0~5 cm表层土壤暴露于地表, 受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 对蒸发和淋滤作用反应敏感。从图3中可以看出, 剖面含盐量变化幅度较大(图中横坐标“ 1-4” 表示第一年度4月份, 以此类推)。除了监测剖面BHY5在第二年度夏秋季(2-8、2-9、2-10)含盐量不降反升之外, 其他监测剖面基本都表现出了盐分春季累积, 夏季下降, 秋冬季缓慢累积的趋势。天津滨海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燥, 多风少雨, 日照丰沛, 蒸发量占全年总量的36%左右, 全年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5]。土壤剖面监测期间, 滨海地区第二年度的降雨量较第一年度大(图4), 淋滤作用强烈, 导致整个剖面的平均含盐量相对于第一年度有所下降(图5)。因此, 滨海地区土壤具有春季干旱积盐、夏季多雨脱盐的特点。
![]() | 表3 天津滨海区土壤剖面浅层地下水盐分数据mg/L |
由于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浅, 受地势和古河道影响, 一般在0~300 cm范围之间, 多次海侵形成广泛分布的咸水, 甚至盐水地下水。因此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埋深和矿化度对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形成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1]。从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剖面及土壤剖面盐渍化分布特征可以看出, 除了BHY6土壤剖面之外, 其他5个剖面均表现为底聚型土壤剖面形态, 即浅层地下水位附近土壤含盐量高。从表3中可以看出, 6个土壤剖面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由大到小排序为BHY5> BHY3 > BHY4 > BHY6> BHY2 > BHY1, 通过表2中剖面数据可以分别计算6个土壤剖面含盐量平均值, 其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BHY5> BHY3 > BHY6 > BHY2> BHY4 > BHY1。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越高, 土壤剖面含盐量越高, 土壤盐渍化程度越严重, 其中, 剖面BHY5、BHY3浅层地下水已达到盐水程度, 其土壤剖面含盐量相对于其他剖面明显偏高。
前人曾以天津滨海塘沽地区农田、菜地、果园、湿地、人工草地5种土壤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 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 农田、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中总盐分含量较低, 而湿地中较高, 其中果园土壤含盐量最低[12, 13]。BHY2、BHY3、BHY4土壤剖面为果林地, 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均达到咸水, 甚至盐水程度, 地下水位约在100~140 cm之间。根据经验, 在这样的地下水条件下, 这些剖面表层土壤春季积盐的现象往往比较明显[4]。但是其剖面表层土壤在春季返盐季节, 与其他3个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耕地)的土壤剖面相比, 含盐量显著偏低, 这可能与果林地对土壤具有脱盐作用有关。林木的遮挡可以降低风速和削弱阳光照射, 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另外林木具有发达的根系, 可以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 并将其发散到空气中, 抑制了高矿化度地下水往表层土壤运移。林木的生长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 增加了有机质。土壤有机胶体数量的增加, 增强了对盐分离子的吸附能力, 降低了土壤盐分的活性, 有效抑制了盐分的累积[14, 15]。BHY5土壤剖面位于大港油田区内, 近年来长期撂荒, 剖面表层土壤在春季返盐现象明显, 剖面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已达到盐水程度, 且地下水位约为85 cm, 埋深相对较浅。长期撂荒, 使得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 表层土壤在春季返盐季节的积盐程度显著提高, 因此, 植被覆盖也是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植被覆盖对于降低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 保护和改良土壤具有积极作用。
天津滨海地区6条土壤盐渍化剖面研究表明, 除了大港太平镇的BHY6土壤剖面由于长年耕种, 表现为平衡型土壤剖面形态之外, 其他土壤剖面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 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表现为底聚型土壤剖面形态。在土壤剖面中下部直到底部浅层地下水位附近, 土壤中阳离子以Na+离子为主, 阴离子以Cl-或者Cl-与HC
气候因素是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其表层土壤含盐量对气候非常敏感, 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越高, 埋深越浅, 其土壤剖面含盐量越高, 土壤盐渍化程度越严重。土壤利用类型, 即表层土壤植被覆盖, 也是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果林地和长期耕种的土地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的活性, 有效抑制盐分的累积, 对于降低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 保护和改良土壤具有积极作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