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磁性物质对冻土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
汤克轩1,2, 李俊丽3, 李振宇2, 朱源婷2, 张文波2
1.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附属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通讯作者:李俊丽(1963-),女,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医学核磁共振与地面核磁共振(MRS)对比研究。Email:junli_li@126.com

作者简介: 汤克轩(1990-),男,2015年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和冻土物理特性研究。Email:kexuantang@163.com

摘要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引起的磁性不均匀对核磁共振信号有一定的影响。当利用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冻土冻融物性特征时,冻土中所含的顺磁性物质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结合目前国内外冻土室内物性试验的研究情况,将顺磁性物质Fe2O3与马兰黄土混合,配制成Fe2O3含量不同、初始含水量相同的各样本,研究其弛豫特性。通过分析各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幅值及横向弛豫时间随温度的变化特征,得到顺磁性物质含量对冻土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顺磁性物质能够使孔隙介质中的流体弛豫时间显著减小,并在正温区间顺磁性物质的含量与横向弛豫时间满足某种经验关系式;顺磁性物质也使流体的核磁共振信号幅值显著减小,两者间也满足某种经验关系式;同时,在利用NMR技术分析冻土未冻水含量及孔渗结构时,顺磁性物质的存在会给计算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顺磁性物质; 温度; 冻土; 弛豫时间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7)06-1268-07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paramagnetic material on the signal of NMR
TANG Ke-Xuan1,2, LI Jun-Li3, LI Zhen-Yu2, ZHU Yuan-Ting2, ZHANG Wen-Bo2
1.China Water Resources Beifang Investigation,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Tianjin 300222, China
2.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 China
3.Affiliated Hospital,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Susceptibility of paramagnetic material changes when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will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ignal. In the study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rozen soil with NMR, the effects caused by paramagnetic material in frozen soil cannot be ign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udie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of frozen soil conducted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authors mixed Fe2O3 with Malan loess and water to make samples in which Fe2O3 values were different and initial water values were the same. The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lax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MR signal amplitude and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of the samples with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agnetic values on NMR signal of frozen soil was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amagnetic material can reduce NMR signal amplitude and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of fluid in porous media significantly. The NMR signal and paramagnetic content meets some empirical formula below 0℃, and the paramagnetic material will cause some errors in the unfrozen water content calculation of the samples.

Keyword: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aramagnetic material; temperature; permafrost; relaxation time
0 引言

我国冻土区幅员辽阔, 约有3/4的区域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冻土影响。冻土区有丰富的土地、森林、矿产资源, 它的演变及存在对人类的生产活动、生存环境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 因此开展冻土研究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核磁共振方法被应用于冻土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2]。近几年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SNMR研究小组尝试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冻土的孔渗结构及地下水分布情况, 继而划分冻土层上下界限,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 并没有考虑到冻土中所含的顺磁性物质对核磁信号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 Bloch F和Purcell E M及他们的同事发现了顺磁性离子能使水的NMR弛豫时间减小的现象。1999年, Ronald J S和Malcolm O利用13C CP/MAS技术分别对加入多种非顺磁性离子以及顺磁性离子的各样土(一种薄层湿软土)进行研究, 对其NMR信号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发现非顺磁性离子(Na+、Ca2+和Zn2+)的存在对样土的NMR信号几乎没有影响; 顺磁性金属离子(Mn2+、Fe3+和Cu2+)的存在会导致T1弛豫时间(T1H、T1H和T1C)减小以及较大的信号损失, Co2+和Ni2+的存在会使得T1H和T1C减小[3]。2002年, 彭石林等人在顺磁物质对岩石核磁弛豫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含顺磁性金属离子的溶液会缩短水相的T2弛豫时间[4]。2009年谢然红等人在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探测岩石内部磁场梯度时, 发现顺磁性物质会影响岩石内部磁场梯度, 从而对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5]; 李晓峰等人在2014年通过实验室CT扫描的方法, 确定了顺磁物质含量与核磁共振孔隙度减少的关系, 并建立了消除顺磁物质对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影响的方法[6]。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能给出顺磁性物质的含量与弛豫时间及信号幅值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式, 并且暂时还未有人针对冻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当冻土地层中存在顺磁性物质时, 得到的弛豫时间、信号幅值等核磁参数会发生一定变化, 最后得到的反演结果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同时, 由于冻土的特殊性, 其温度并不是一个定值, 随着季节的变化会发生冻融, 而温度会对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产生较大的影响[7], 从而对核磁共振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具有一定含量顺磁性物质的冻土地层, 在利用核磁共振方法探测时, 必须考虑到顺磁性物质对于核磁信号的影响, 以保证最后的结果能更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

笔者通过室内实验, 主要讨论在各温度段不同含量顺磁性物质对冻土NMR信号初始振幅、弛豫时间以及未冻水含量的影响规律, 并得到它们之间所满足的经验关系式。

1 原子核的弛豫特性

许多原子核都有一净磁矩和角动量(或自旋)。当存在一外部磁场B0时, 原子核就围绕外磁场的方向进动, 就像陀螺绕着地球的重力场进动一样。当一力矩作用于自旋物体时, 该物体的自旋轴垂直于力矩的方向运动, 称为进动, 进动频率f称为拉莫尔频率, 由下式确定[8, 9]:

f=γB0/2π, (1)

其中:γ 为旋磁比, B0为外加静磁场。不同原子核的γ 值也不同对于氢核, γ /2π =42.58 MHz/T。

定义宏观磁化矢量M0为单位体积上的净磁矩, 当单位体积中有N个原子核, 宏观磁化矢量由居里定律确定:

M0=Nγ2h2(I+1)B0/(3* 4π2kT), (2)

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 T为绝对温度, h为普朗克常数, I为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

当质子在外加静磁场中定向排列后, 就称为被磁化了。磁化不是立即完成的, 是随着一时间常数逐步实现的, 磁化矢量垂向分量Mz和水平分量Mxy分别满足衰减规律[10]:

Mz(t)=M0(1-e-t/T1), (3)

Mxy(t)=Mxy0e-t/T2, (4)

其中:t为质子置于B0场中的时间, M0为在给定磁场中最终或最大的磁化矢量, Mxy(0)为横向弛豫刚开始的最大横向分量。T1是纵向磁化矢量达到其最大值63%时对应的时间, T2是横向磁化矢量减小到最大值的37%时所对应的时间。

当岩石或地层固体颗粒中含有铁磁性或顺磁性物质时, 它们的磁化率不同于孔隙中流体的磁化率, 这种固体颗粒与孔隙流体之间磁化率的差异产生了内部磁场梯度[5], 引起核磁共振扩散弛豫, 增强横向弛豫速率, 对NMR横向弛豫T2测量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梯度磁场中, 当采用较长回波间隔的CPMG脉冲序列测试时, 一些流体(如水、轻质油、气等)将表现出明显的扩散弛豫机制。扩散弛豫由磁性不均匀引起, 只对T2有影响。扩散弛豫的表达式为:

1T2=D(γGTE)212, (5)

其中:G表示磁场梯度, 单位是Gs/cm; D为扩散系数; TE是回波间隔, γ 为旋磁比。

可见, 横向弛豫时间T2与磁场梯度G成反比, 当地层或岩石固体颗粒中顺磁性物质含量较高时, 产生的磁场梯度越大, 从而对T2产生的影响越大。

2 试验概况
2.1 试验原材料

试验土质选用鄂尔多斯断块季节性冻土区域的马兰黄土(粉土)。粉土黄褐色, 质地均匀, 干燥, 具有弱腐蚀性。将Fe2O3与马兰黄土混合, 配制成Fe2O3含量分别为0%、1%、2%和4%、含水量均为20%的土样M1、M2、M3、M4。设计试验样本如表1

表1 样品规格
2.2 试验方法

在配制样品的过程中, 使用的烧杯、试管、滴管、搅拌棒、药勺等均采用干燥不含铁磁性矿物的材料; 称量装置选用电子秤, 单位g, 可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降温装置正温区间选用冷冻柜, 可精确到 0.2℃, 负温区间选用冷浴槽, 可精确到0.1 ℃; 干燥装置选用烘干箱, 干燥温度选用110 ℃; 在线保温装置选用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冷浴槽; 测量装置选用苏州纽迈公司生产的MiniMR-VTP核磁共振分析仪。

本次试验所用的核磁共振岩芯分析仪既可以进行FID的测量, 也可以进行CPMG的测量, 为了获得更完整的NMR响应信号, 同时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 此次试验采用CPMG-T2测量。

具体测量过程:将所有样品置于冷冻柜(负温改用冷浴槽, 冷浴槽降温快), 设置温度点, 从20 ℃逐步降温至-30 ℃, 温度点的设置为:20、12、8、2、0、-2、-4、-12、-20、-30 ℃。每个温度点在冷冻装置中放置4~5 h, 直到样本温度达到稳定。待样本恒温后, 预热好测量装置, 使核磁共振分析仪内温保持32.00 ℃不变, 保温装置的空气温度达到相应温度点的温度后, 从20 ℃开始, 每个温度点从M1~M4一一取样进行测量, 测量过程中冲入相应温度的冷气进行保温, 每测完一个样本后放回冷冻装置。一个温度点测完后, 调整冷冻装置温度, 待样本温度在新的温度点达到稳定后, 再进行相同的测量。如果一天时间不足以完成一次冻融, 可以保持结束时的温度, 第二天继续测量。降温和测量过程中, 注意防止水份的挥发及水蒸气在样本表面的液化。

3 试验结果和分析
3.1 顺磁性矿物对T2的影响规律

利用核磁共振分析仪进行CPMG-T2测量, 并借助仪器自带的核磁共振驰豫时间反演拟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 得到了各样本不同温度点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 绘制如图1, 图中不同颜色的曲线代表不同温度点下的T2分布。

图1 Fe2O3不同含量的T2反演结果

根据样本的T2图谱, 可以将样本中的水分分类。由核磁共振原理可知, T2的大小反映样品中水分自由度的大小, 不同波峰代表水分的不同状态, 波峰所覆盖范围信号幅值的总值代表该状态水分的相对含量[11], 因此我们可以在图2中定义弛豫时间T2< 0.1 ms的水为束缚程度较大的不冻水(包括化学结合水和吸附水), 弛豫时间在0.1~10 ms的水为束缚水, 弛豫时间在10~1 000 ms的水为自由水(体相水)。可以从图中看出, 除了样本M1(不含Fe2O3), 其他3个样本均含有一定量的不冻水, 即Fe2O3颗粒与水结合形成的吸附水。

图2 Fe2O3不同浓度样本0℃时的T2时间谱

通过对比这4幅T2谱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规律:随着顺磁性物质Fe2O3含量的增加, 信号主峰值明显减小, 所对应的T2时间也逐渐左移(减小), 并且随着温度逐渐降低, 样品中自由水的含量也在迅速减小。含有Fe2O3的马兰黄土样本以孔隙空间的束缚水为主, 束缚水含量占总含水量的95%以上。样本的截止时间记为T2截止, 随着Fe2O3的增大而减小, 不含Fe2O3时截止时间T2截止大约为21 ms, Fe2O3含量达到4%时, 截止时间T2截止只有7 ms左右。这一方面是因为顺磁性物质使整体弛豫时间减小[12], 另一方面是因为Fe2O3增加了土的粘滞性。

将各样本在0℃时的T2数据提取出来绘制如图2, 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土样中所含顺磁性物质对孔隙介质中流体的弛豫时间有很大影响:明显加快了水的弛豫, 且降低了核磁共振信号的幅值。

顺磁性物质的磁性除了与外磁场H有关外, 还依赖于温度, 其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7, 13, 14]。从图2中也可以看到, 同一样本不同温度点对应的T2时间分布差异较大, 因此将各样本不同温度点时主峰值对应的T2值与对应温度的数据提取出来, 并以Fe2O3含量为0%样本的T2值为标准, 计算各样本T2减小的幅度, 绘制如图3、4。

图3 弛豫时间T2随温度变化

图4 弛豫时间T2减小幅度随温度变化

综合考虑图3和图4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正温区间:各样本横向弛豫时间T2大小几乎不随温度变化; 顺磁性矿物含量为0%、1%、2%、4%的各样本横向弛豫时间T2分别为:2.3、1.3、0.8、0.6 ms, 可知所含顺磁性物质含量越大, T2越小。根据数值关系可以推导出正温区间内横向弛豫时间T2与顺磁性矿物含量的关系:

T=T01log2C+3, (6)

其中:T0表示不含顺磁性矿物时的T2值, C表示Fe2O3含量, 小于1。式(6)里面的2和3作为常数, 只代表本次试验的统计结果。对于其他样本和不同的顺磁性物质, 可以分别用常数ab表示。

2) 负温区间:随着温度的降低, T2总体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的趋势, 不含顺磁性物质的样本T2呈正弦规律衰减, 随着顺磁性物质含量的增加, 正弦规律逐渐紊乱消失。

3) 0℃附近的负温区间:T2变化比较复杂,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顺磁性矿物会大大减小孔隙水的弛豫时间; 二是由于Fe2O3粒子具有吸水性, 生成的化学结合水的吸附强度很大, 增加了固体颗粒表面水膜厚度, 从而将一部分吸附水在低温环境中保护起来, 减慢了这部分水的冻结速度。所以负温区间弛豫时间受到顺磁性矿物引起的磁性不均匀与化学物理作用的双重影响, 它们一个减小弛豫时间, 一个增大弛豫时间, 相互制约相互抵消, 这就形成了负温区间弛豫时间变化的复杂性。我们可以看到在顺磁性物质含量较低时(1%, 2%), T2时间曲线与不含顺磁性物质样本的T2变化规律大致相同, 因为此时顺磁性物质引起的弛豫加快占主导因素, 温度到达0℃后T2值下降速度变快, 在-4℃左右达到最低值; 当顺磁性物质含量到达4%时, Fe2O3粒子吸附的水含量较大, 此时减缓弛豫的因素占主导, 可看到温度降到0℃后T2值逐渐增大, 温度降到-20℃达到最大值。

4) -18℃以后:样本中水份几乎完全结冰, 固体颗粒或者Fe2O3粒子表面的结合水和吸附水的弛豫机制主要受顺磁性矿物引起的磁性不均匀的影响, 但由于流体含量随着温度降低逐渐减小, 顺磁性矿物颗粒慢慢达到饱和水平, 不同顺磁性矿物含量的弛豫时间逐步减小至同一值。

3.2 顺磁性矿物对NMR信号幅值的影响规律

同样地, 将各样本各温度点NMR信号幅值最大值(以下简称信号幅值)与对应温度的数据作类似处理, 以不含顺磁性矿物样本的NMR信号幅值为基准, 计算各样本的NMR信号衰减幅度, 绘制如图5、图6:

图5 NMR信号幅值随温度变化

图6 NMR信号衰减幅度随温度变化

综合分析图5和图6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整体上来看, 图5中正温区间内信号幅值随温度的增加缓缓上升, 增加的斜率保持一致与顺磁性矿物含量无关; 负温区间信号幅值整体呈指数衰减, 但随着顺磁性矿物含量增加, 指数衰减规律逐渐紊乱; 但温度在-20℃以后, 各样本信号幅值很小且慢慢趋于一个极小值。

2) 正温区间:随着顺磁性矿物含量的增加, NMR信号幅值不断减小。不含顺磁性矿物样本的信号幅值为503.65, 以此为基准, 顺磁性矿物含量分别为1%、2%、4%的样本信号衰减分别为 7.37%、15.38%、29.08%左右, 从而我们可以简单推导正温区间顺磁性矿物含量与NMR信号幅值的关系:

A=A0(1-7C), (7)

其中:A0表示不含顺磁性矿物的NMR信号幅值, C表示Fe2O3含量, 小于1。这个公式里面的常数7也只是马兰黄土的代表参数, 不同地层和土质可能会有不同的常数作为权值, 可以用常数a表示。

3) 0~-4 ℃区间:随着温度的降低信号迅速衰减, 且样本M2、M3、M4的NMR信号幅值衰减速度比不含顺磁性矿物样本要快。同时不难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 顺磁性矿物含量越高的样本其信号衰减速度反而比含量较低的样本要慢。我们知道, 顺磁性矿物的磁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而结果却恰恰相反, 所以此时可以推测Fe2O3颗粒的吸水作用减缓了衰减速度, 且Fe2O3含量越高, 这种作用的影响越大。

4) 低于-4℃:可以看到含顺磁性矿物样本信号幅值逐渐开始大于不含顺磁性矿物样本的幅值, 可能的原因是:Fe2O3的吸水作用增加了结合水和吸附水的含量, 并且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 当温度逐渐降低时, 土样中未冻水含量骤减, 此时这些结合水和吸附水就成为了NMR信号的主要来源。

5) 低于-20℃以后:Fe2O3的结合水和吸附水也开始结冰, 各种含量顺磁性样本的顺磁性颗粒密度慢慢达到需求的阈值, 不同样本间的信号差异缩小。到-30℃时, 几乎趋于同一极小值。

3.3 顺磁性物质对未冻水含量的影响规律

通过NMR信号峰值和峰面积比重, 我们可以以不添加顺磁性物质、含水量为20%的样本的NMR信号为基准, 算得不同含量顺磁性样本的未冻含水量及相对误差, 结果如图7、图8所示。

图7 NMR未冻水含量随温度变化

从图7和图8可知:常温下, 顺磁性物质Fe2O3很可能使未冻水含量的计算值小于实际值, 且顺磁性物质含量越高, NMR计算的含水量越低; 0~-8 ℃顺磁性物质Fe2O3使NMR计算的未冻含水量先减小后增大; 低于-8 ℃, NMR数据计算的未冻含水量反而比真实值高, 而且在本试验范围内, Fe2O3越低, 偏离真实值越远。含量1%的Fe2O3可以使NMR未冻含水量的计算值高于正常值的1.3倍。

如果我们用NMR数据估算孔隙度, 那么孔隙度数据也不会真实[15, 16], 影响规律类似于未冻水含量。

4 结论

1)顺磁性物质的存在会引起样本的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发生变化, 其大小随着顺磁物质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2)顺磁性物质能够使孔隙介质中的流体弛豫时间显著减小, 在正温区间满足T=T0 1logaC+b的关系式; 同时顺磁性矿物也使流体NMR信号幅值显著减小, 在正温区间满足A=A0(1-aC)的关系;

3)某些顺磁性物质本身能与水发生化学作用或者具有吸水性, 形成的双电层能够阻碍水的冻结, 这种物化作用与顺磁性矿物引起的磁性不均匀(会随温度发生变化)会对NMR信号带来双重影响, 使得负温区间顺磁性矿物对NMR信号的影响比较复杂:Fe2O3含量较低时(1%, 2%), 顺磁性物质引起的弛豫加快占主导因素, 使得T2值下降速度较不含Fe2O3时变快; Fe2O3含量到达4%时, Fe2O3粒子与水的物化作用使得弛豫减缓占主导因素, 使得T2值反而变大;

4)顺磁性物质还会为样本中未冻水含量的计算带来一定的误差。-10 ℃以前, 顺磁性物质使未冻水含量的计算值小于实际值, 且顺磁性矿物含量越高, NMR计算的含水量越低; -10 ℃之后, 吸附在顺磁性物质颗粒表面的水还未冻结, 计算的未冻含水量反而比真实值高, 而且Fe2O3含量越低, 偏离真实值越远。

(本文编辑:王萌)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龚国波, 孙伯勤, 刘买利, . 岩心孔隙介质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弛豫[J]. 波谱学杂志, 2006, 23(3): 379-395. [本文引用:1]
[2] 徐学祖, 张立新, 王家澄. 土体冻胀发育的几种类型[J]. 冰川冻土, 1994, 16(4): 301-307. [本文引用:1]
[3] Ronald J S, Malcolm O. Effects of added paramagnetic ions on the 13C CP/MAS NMR spectrum of a de-ashed soil[J]. Geoderma, 1999, 89(5): 219-248. [本文引用:1]
[4] 彭石林, 尉中良, 管志宁. 顺磁物质对岩石核磁弛豫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石油物探, 2002, 41(3): 372-376. [本文引用:1]
[5] 谢然红, 肖立志. 核磁共振测井探测岩石内部磁场梯度的方法[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5): 1341-1347. [本文引用:2]
[6] 李晓峰, 李庆峰, 董丽欣. 中基性火山岩顺磁物质对核磁共振孔隙度的影响分析[J]. 测井技术, 2014, 38(5): 522-525. [本文引用:1]
[7] 顾明. 低温高场下顺磁性物质的磁和磁光特性及掺杂影响MnZn功率铁氧体磁性能的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引用:2]
[8] 李振宇, 唐辉明, 潘玉玲.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6. [本文引用:1]
[9] Legchenko A, Valla P. A review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2002, 50(1-2): 3-19. [本文引用:1]
[10] 胡法龙, 周灿灿, 李潮流, . 基于弛豫—扩散的二维核磁共振流体识别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5): 552-558. [本文引用:1]
[11] 滕英跃, 廉士俊, 宋银敏, . 基于_1H_NMR的胜利褐煤原位低温干燥过程中弛豫时间及孔结构变化[J]. 煤炭学报, 2014, 39(12): 2525-2530. [本文引用:1]
[12] 肖立志.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本文引用:1]
[13] 张翠萍, 冯勇, SULPICE A, . GdBCO超导体的顺磁性及低温下磁通分布的动态观测[J]. 低温物理学报, 2005, 27(z1): 824-828. [本文引用:1]
[14] 黄喜庆, 王维, 刘公强. 高磁场下顺磁性NdF3介质的磁特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 39(8): 1368-1370. [本文引用:1]
[15] 屈乐, 孙卫, 章海宁, . 火成岩储层核磁共振岩石物理影响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1): 26-30. [本文引用:1]
[16] 王学武, 杨正明, 李海波, . 核磁共振研究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方法[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2(2): 69-72+19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