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祁连山哈拉湖坳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的应用
何梅兴1,2,3, 裴发根1,2,3, 方慧1,2,3, 张鹏辉1,2,3, 刘畅往1,2,3, 杜炳锐1,2,3, 吕琴音1,2,3, 仇根根1,2,3
1.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廊坊 065000
2.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3.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作者简介: 何梅兴(1980-),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与深部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工作。

摘要

祁连山哈拉湖坳陷与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祁连山木里地区有相似的成藏条件,是高原冻土区水合物勘查的重点区域。为了调查祁连山哈拉湖坳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查明冻土层厚度及断裂分布特征,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哈拉湖地区进行了测量,从电性结构特征测区内划分了3个凹陷区、2个凸起区和26条断裂,分析了哈拉湖地区冻土层发育特征。结合测区内构造条件、冻土条件及顶空气甲烷异常区,指出哈拉湖南部和北部靠近断裂附近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较有利。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冻土; 电磁法; 哈拉湖坳陷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7)06-1167-08
The application of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gas hydrate in the Hala Lake depression of the Qilian Mountain
HE Mei-Xing1,2,3, PEI Fa-Gen1,2,3, FANG Hui1,2,3, ZHANG Peng-Hui1,2,3, LIU Chang-Wang1,2,3, DU Bing-Rui1,2,3, LYU Qin-Yin1,2,3, QIU Gen-Gen1,2,3
1.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Langfang 065000, China
2.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Langfang 065000, China
3.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AGS,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The Hala Lake depression in Qilian Mountain has similar conditions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gas hydrate in the Qilian area, which is the key area of the hydrate exploration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y analyzing 45 sections in Hala Lake and conducting audio 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urvey with total length of 606.4 km, the depress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frozen soil were studied for their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east and west distributio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la Lake area, the authors mainly analyze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east part and the west part of Hala Lake. It is shown that the inner depression testing area of Hala Lake can be divided into 3 depression areas and 2 upwelling areas. The authors also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and scales of depression areas and 2 upwelling areas. 26 fractures were recognized within the depression testing zone of Hala Lake. These fractures mainly strike in NW—SE direction. The main controlling fractures in the testing area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frozen soil in Hala Lake area and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zen soil. According to the abnormal structure, frozen soil and geochemistry of hydrocarbons, the authors indicate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natural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Keyword: natural gas hydrate; frozen soil; electromagnetic method
0 引言

从2000年起, 在青藏高原冻土区先后开展了多个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工作, 主要以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工作为主, 研究结果显示, 在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地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1, 2, 3, 4]。2008年在青海祁连山木里地区成功钻获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 取得了重大突破[5]。2014~2015年, 为了调查祁连山木里周边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前景, 在哈拉湖地区开展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勘查工作。

哈拉湖坳陷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西段, 是南祁连盆地次级凹陷, 烃源岩和储层条件相对较好[6], 由于该区海拔高、工作条件差等原因, 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 尤其是对天然气水合物重要成藏要素的冻土层及断裂条件缺乏详细认识。笔者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为试验方法, 从地层电性的角度, 围绕冻土层和断裂问题, 通过地质资料与地球物理反演, 分析测区的冻土厚度、断裂及地层分布, 为优选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有利区提供依据。

1 地质背景

哈拉湖坳陷处于南祁连盆地西部,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疏勒南山以南、拜兴哈达隆起以北、阳康隆起以西和哈拉湖附近地区, 构造形态为宽缓背斜, 构造趋向近EW向, 发育短轴状背斜、向斜, 各层序地层产状较平缓[7]。哈拉湖地区地层单元多呈断块状出露, 早古生代以海相活动型沉积为主, 后加里东期为海相稳定型及陆相沉积为主[8]

沉积盖层自下而上包括了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 石炭系仅分布在坳陷东北侧, 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分布广泛, 整体形状近似长方形, 呈NW— SN展布, 目前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二叠系包括为勒门沟— 草地沟组并组(P1-2l-c)、哈吉尔— 忠什公组并组(P2h-z), 由稳定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三叠系由下环仓组和江河组 T1-2xh-j、切尔玛组(T2q)和勒得寺组(Tg)构成, 下环仓组主要岩性为紫红色不等粒石英砂岩、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砂岩组成, 广泛分布于南祁连地区, 江河组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不等厚互层组成, 勒得寺组为一套湖沼相沉积, 由灰深灰色粉砂岩、砂岩和粉砂质页岩组成, 岩性分布稳定[9, 10]

2 岩石电性特征

选择哈拉湖周边16处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地层露头, 采用露头小四极法测定电阻率参数, 统计结果见表1。物性测量均在野外基岩出露区, 由于本区风化强烈, 易于风化的泥岩、页岩等低阻类岩石没有完整出露, 因此测定的岩石不够全面, 另外, 地下地质体含盐量大、湿度高, 造成物性测量结果与AMT法得到的视电阻率有差异。

露头小四极法测量结果及音频大地电磁资料表明, 不同地层时代、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存在一定差异。二叠系勒门沟— 草地沟组并组测量电阻率值范围944~2 206 Ω · m, 哈吉尔— 忠什公组并组测量电阻率值范围1 213~1 582 Ω · m, 勒门沟— 草地沟组并组电阻率均值比哈吉尔— 忠什公组并组高。三叠系的下环仓组和江河组地层和切尔玛组地层测量电阻率值平均值略高, 二叠系地层的电阻率值平均值比三叠系地层低。新生界地层一般是比较松散的富水层, 总体表现为低阻, 冻土层分布对新生界地层有一定影响。而三叠系、二叠系多为砂岩、泥岩、灰岩等岩性的电阻率值相对较高。

表1 哈拉湖周边不同岩性电阻率统计结果Ω · m
3 工作方法
3.1 数据采集

在哈拉湖周围总共布置了45条剖面(图1), 总长度达到606.4 km, 点距100 m, 剖面长度基本到达了坳陷南北端。哈拉湖坳陷范围较大, 测线间距设置需适当, 测线间距为3 km, 在哈拉湖南部测线间距增大到5 km。哈拉湖北部的测线布置考虑到北部隆起, 地形陡峭, 测线长度较短。测量剖面基本覆盖了哈拉湖周边面积, 查明坳陷的构造及冻土特征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仪器采用加拿大凤凰地球物理公司V5-2000大地电磁仪, 采用五分量张量测量方式, 同时测量天然电磁场ExEyHxHyHz5个分量, 测量装置采用正“ 十” 形布设, 有效观测记录频带为10 k~1 Hz。

3.2 数据处理

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接收的信号为天然电磁场, 电场和磁场的时间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后, 利用加拿大凤凰公司的处理软件中的Robust方法估算出实测坐标系的阻抗张量元素。哈拉湖地区构造走向主要为NW— SE向, 以二维特征为主, 电性主轴角可以旋转至与地质构造走向一致, 测量坐标系逆时针旋转70° , 计算出相应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大地电磁信号信噪比低, 信号干扰使实测数据中某些频点的数据误差较大, 实测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在一些频点或频段发生畸变, 数据资料在反演解释之前先进行预处理。

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GG)反演方法对实测数据反演, 反演目标函数是寻找最小拟合误差及最光滑的反演模型, 为平衡数据拟合和模型光滑程度的加权因子, 需合理设定光滑因子。视电阻率和相位的截断误差设定值可以影响到反演模型及数据的拟合差, 值过小则数据可能过度拟合造成模型粗糙, 可能产生某些冗余信息; 反之, 会得到过于光滑模型。选取N07测线反演, 测点数为41个, 建立的反演模型在有效区域内网格数为82× 40, 反演有效深度为1 km, 迭代15次, 设定光滑因子为10, 数据截断误差统一为5%、拟合误差1.5%。从TM模式反演拟合结果对比(图2)可知, 视电阻率及相位拟合较好, 相位在高频段拟合一般, 反演后的值比反演前高, 中、低频段拟合较好, 整体上反演后的值比反演前圆滑。结合地质情况对比了TE、TM和TE+TM反演模式, 选定TE+TM模式反演结果的电阻率剖面作为地质解释依据。

图1 哈拉湖坳陷AMT测线布置及地质概况

图2 N7线反演拟合结果

4 哈拉湖坳陷电性结构与构造特征

哈拉湖东部的电性结构整体为测线中部以高阻异常分布, 北部和南部以低阻异常分布为主(图3)。测线北部低阻异常范围比南部大, 反映了南北部以凹陷构造为主, 其中北部凹陷最深, 新生代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 km, 测线中部的古生代— 中生代地层凸起, 并发育宽缓背斜构造。剖面北端虽未到达北部断裂, 但仍然可以推测存在深大断裂, 断裂深度超过1 km, 即疏勒南山南缘断裂, 剖面整体上以对冲式背斜为主要构造。哈拉湖往东测线的高阻异常范围逐渐变大, 古生代— 中生代地层逐渐凸起。

图3 哈拉湖东部L19线电阻率剖面和综合解释成果

哈拉湖西部的电性结构以横向电性分块特征明显, 测线南北部大范围分布高阻异常, 低阻异常分布于中南部(图4)。测线北部高阻异常的电阻率等值线扭曲和局部存在低阻异常, 推测该区断裂发育、地层变形强烈和结晶基底隆起。测线南部的高阻异常北端较陡, 表明断裂向北逆冲, 倾角较大。新生代沉积地层凹陷中心靠近南部, 剖面中部地层平缓, 电性特征表现为北缓南陡的低阻异常。哈拉湖西部的地质构造主要以两隆一凹为主, 凹陷构造分布于中南部, 南北部地层隆起, 发育逆冲断裂。

图4 哈拉湖西部N14+L01线电阻率剖面和综合解释成果

哈拉湖南部的电性结构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性, 以高— 低— 中高阻为特征(图5)。浅部的层状高电阻异常为冻土层, 剖面中浅深度新生代地层发育, 分布了大面积的低阻异常。哈拉湖南部整体上以东西条带状的凹陷构造为主, 发育南倾的宽缓背斜构造, 地层产状平缓。

图5 哈拉湖南部N20线反演电阻率剖面和综合解释成果

哈拉湖北部测线的电性结构以纵向分层为主, 电阻率等值线连续性较好, 由浅及深为高— 低— 中高阻(图6)。浅部高阻层对应为冻土层, 冻土层连续分布, 随海拔增大逐渐变厚。剖面中浅深度分布低阻异常, 新生代地层较为发育, 厚度200~1 000 m。剖面深部的中阻层对应为为二叠系— 三叠系地层, 地层产状平缓。

图6 哈拉湖北部L07线反演电阻率剖面和综合解释成果

哈拉湖西北部的电性结构以纵向分层为主, 局部存在低阻异常(图7)。北部地层逐渐隆起, 断裂向南逆冲, 电阻率剖面中北部的高阻异常凸起, 存在局部低阻异常。沉积凹陷中心在测区西部, 新生代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 km, 从西向东逐渐变薄。哈拉湖西北部测区的整体为西部发育凹陷构造, 东部地层隆起。

图7 哈拉湖西北部N5线反演电阻率剖面和综合解释成果

哈拉湖地区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有南北向分带、东西向分区块的电性结构, 可划分出3个凹陷区和2个凸起区(图8), 分别为北部、南部和西北部凹陷, 凸起区为东、西凸起区。晚二叠纪末期— 晚三叠纪末受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的影响, 哈拉湖地区发生了差异性抬升运动, 形成了大致北高南低的古地形, 最终抬升为陆, 成为剥蚀区[11, 12, 13, 14]。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快速挤压隆升以及向NE方向的持续扩展, 在祁连山地区产生了强烈的挤压逆冲和地壳缩短等构造变形[15], 形成目前的构造格局。哈拉湖南部和东北部凹陷区以NWW走向, 沉积了大量的第四纪冰碛物冲-洪积建造[16], 凸起区可能被NE— SW走向的断裂错开成哈拉湖东西两区。

图8 哈拉湖地区高程3 500 m电阻率平面等值线与综合解释成果

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挤压作用下, 哈拉湖坳陷形成了一系列断裂F1~F26, 断裂走向方向基本为NW— SE走向, 与南祁连构造走向一致。哈拉湖南侧的拜兴哈达隆起往北挤压过程中发育向北逆冲断裂F1, 哈拉湖北侧的疏勒南山南缘断裂是逆冲兼走滑的深大断裂, 哈拉湖东西凸起区的断裂构造差异, 可能与疏勒南山南缘断裂走滑过程中造成了构造应力差异有关。总之, 哈拉湖坳陷地层及构造受南北两侧的大断裂所控制。

5 冻土分布特征

冻土层因地层中含冰成分多, 含水率低, 造成电阻率高。在电阻率剖面中, 顶部出现的稳定连续或断续不同的高阻异常推测为冻土层标志, 高阻异常下部的低阻层是浅表地层冻与非冻的分界地带, 通过划分低阻顶界可以确定冻土层厚度。

对应的测点坐标位置和冻土层厚度生成平面图, 从图9可知, 冻土层发育区的平面分布特征主要以条带状为主。冻土层发育有3个区域, Ⅰ 区分布在哈拉湖南部的测线N13~N21范围, Ⅱ 区分布在哈拉湖北部的测线L5~L17范围, Ⅲ 区分布在哈拉湖西北部的测线N1~N4范围南部。冻土层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哈拉湖南部和北部, 哈拉湖北部冻土层发育与高程关系较密切, 高程越大冻土层越发育, 最大厚度约250 m。哈拉湖南部冻土层发育均匀, 地层对应主要为第四系地层, 冻土层厚度约90~190 m。在哈拉湖的南部和北部断裂较发育, 为深部烃类气源提供了通道条件, 顶空气甲烷的异常也较明显[17]。因此, 结合冻土层厚度和断裂条件, 哈拉湖南部和北部靠近断裂附近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较有利。

图9 哈拉湖地区冻土层厚度平面分布

哈拉湖冻土层不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哈拉湖东部和西部, 对应地层主要为二叠系— 三叠系地层, 通常情况下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分布的区域冻土层发育, 说明地层对冻土层发育影响较大, 但也有局部冻土层发育差, 如哈拉湖西部和西北部的第四系地层冻土层就发育差。冻土层发育差的区域对烃类气体封盖性差, 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不利。

6 讨论与结论

1) 根据哈拉湖坳陷电性结构, 测区内划分了3个凹陷区和2个凸起区。哈拉湖南、北部以凹陷区为主, 以NW-SE条带状分布。凹陷区内新生代沉积地层发育, 局部地区厚度大于1 000 m。哈拉湖北部凹陷范围最大, 其次为哈拉湖南部凹陷, 最小为哈拉湖西北部凹陷。

2) 哈拉湖东部构造呈两凹一隆, 从L14~L17测线范围发育一宽缓背斜, 往东地层逐渐抬升, 褶皱构造发育。哈拉湖西部以构造南北分带明显, 中北部地层隆起、褶皱构造发育, 地层变形强烈, 发育向南逆冲断裂, 南部地层隆起、发育向北逆冲断裂。

测区内划分出26条断裂, 断裂走向以NW-SE为主, 测区地层及构造受南北两侧的大断裂控制。凹陷区受F1和F14等断裂控制, 凸起区受断裂F16~F25和断裂F5~F7等控制。

3) 冻土层发育区平面分布特征主要以条带形态为主, 发育区主要有3个区域, 哈拉湖南部和北部冻土层较发育, 其中北部冻土层最发育, 冻土层发育与地形和海拔有关。在此3个区域之外, 冻土层厚度偏薄。

4)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要具备油气藏形成的“ 生储盖” 条件, 即需要充足的气源、气源的运移通道及冻土封盖条件, 同时还需符合烃源岩的生烃期和冻土形成时期的匹配关系。结合哈拉湖坳陷的天然气水合物断裂条件、冻土层条件和烃类化学异常, 哈拉湖南部和北部靠近断裂附近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较有利。

(本文编辑:沈效群)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徐学祖, 程国栋, 俞祁浩.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前景和建议[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14(2): 201-204. [本文引用:1]
[2] 陈多福, 王茂春, 夏斌. 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预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1): 165-172. [本文引用:1]
[3] 吴青柏, 程国栋. 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2): 111-119. [本文引用:1]
[4] 刘怀山, 韩晓丽. 西藏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特征识别与预测[J]. 西北地质, 2004, 37(4): 33-38. [本文引用:1]
[5] 祝有海, 张永勤, 文怀军, . 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J]. 地质学报, 2009, 83(11): 1762-1771. [本文引用:1]
[6] 郭祖军, 陈志勇, 胡素云, .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青藏高原有利勘探区[J]. 新疆石油地质, 2012, 33(3): 266-271. [本文引用:1]
[7] 冯益民. 祁连造山带研究概况——历史、现状及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1997(4): 5-12. [本文引用:1]
[8] 冯益民, 吴汉泉. 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初探[J]. 西北地质科学, 1992(2): 61-73. [本文引用:1]
[9] 符俊辉, 周立发. 南祁连盆地三叠纪地层及石油地质特征[J]. 西北地质科学, 2000, 02: 64-72. [本文引用:1]
[10] 谢其锋, 周立发, 马国福, .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47(6): 1034-1040. [本文引用:1]
[11] 宋博文, 徐亚东, 梁银平, .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 地球科学, 2014, 39(8): 1035-1051. [本文引用:1]
[12] 魏春海. 中国祁连山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J]. 地质学报, 1978(2): 95-105. [本文引用:1]
[13] 向鼎璞. 祁连山地质构造特征[J]. 地质科学, 1982(4): 364-370. [本文引用:1]
[14] 杨利荣, 李建星, 岳乐平, . 祁连山及邻区古-新近纪地层分区与构造-沉积演化[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7, 47(5): 586-600. [本文引用:1]
[15] 许志琴, 曾令森, 杨经绥, . 走滑断裂、“挤压性盆-山构造”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探讨[J]. 地球科学, 2004(6): 631-643. [本文引用:1]
[16] 王小江, 张凯, 李培. 哈拉湖冻土区地震波场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潜力分析[J]. 物探与化探, 2017, 41(6): 1142-1151. [本文引用:1]
[17] 孙忠军, 王惠艳, 张舜尧, . 祁连山哈拉湖坳陷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J]. 物探与化探, 2017, 41(6): 1152-115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