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湖坳陷与木里坳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对比
张鹏辉1,2,3, 何梅兴1,2,3, 白大为1,2,3, 杜炳锐1,2,3, 裴发根1,2,3, 张小博1,2,3, 吕琴音1,2,3
1.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廊坊 065000
2.国家现代地质勘查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3.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作者简介: 张鹏辉(198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应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

摘要

在已发现水合物的木里坳陷冻土条件、烃源岩条件和温压环境等水合物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法探讨哈拉湖坳陷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和赋存潜力。结果表明:两个坳陷具有相近的冻土层厚度、基本一致的温压条件等,指示哈拉湖坳陷基本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环境条件。在沉积演化、冻土层物质组成、烃类气体保存等方面两者具有较大的差异,木里坳陷的地层发育较完整,冻土层以沉积岩石为主,地球化学具有明显异常;哈拉湖坳陷石炭纪和侏罗纪发生沉积间断,三叠统含油气系统遭受破坏,冻土层物质以第四纪沉积为主,封盖能力差。埋藏较深的二叠统烃源岩可能能够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烃类气体,推测哈拉湖坳陷局部隆起部位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区域。

关键词: 哈拉湖坳陷; 成藏条件; 冻土层;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潜力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7)06-1160-0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gas hydrates in the Hala Lake Sag and Muli Sag
ZHANG Peng-Hui1,2,3, HE Mei-Xing1,2,3, BAI Dai-Wei1,2,3, DU Bing-Rui1,2,3, PEI Fa-Gen1,2,3, ZHANG Xiao-Bo1,2,3, LV Qin-Yin1,2,3
1. Key Laboratory of Geophysical Electromagnetic Prospect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Langfang 065000, China
2. National Moder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Langfang 065000, China
3.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AGS,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es on the hydrat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permafrost, source rock and temperature-pressure of the hydrate-discovered Muli Sag, geological analogu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occurrence potential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the Hala Lake Sa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la Lake Sag and Muli Sag have the same permafrost thickness and consistent temperature-pressure condition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Hala Lake Sag basically possesses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gas hydrate formation. With regard to sedimentary evolution,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permafrost and hydrocarbon gas preservation, they display notable differences. Formations in the Muli Sag are well developed, the permafrost layer is primarily sedimentary rock, and distinct geochemical anomalies were detected. However, a depositional hiatus occurred between the Carboniferous and Jurassic in the Hala Lake Sag, the Triassic petroleum system was destroyed, and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are the main materials of permafrost, with poor capping capacity. Deeply buried Permian source rocks could provide hydrocarbon gases for gas hydrate forma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local uplift of the Hala Lake Sag is a favorable reg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gas hydrate.

Keyword: Hala Lake Sag; accumulation condition; permafrost;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potential
0 引言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资源量大、埋藏浅、能源密度高、碳氢比较低等特点, 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接替能源[1], 多分布于多年冻土区、大陆架边缘的深海沉积物和深湖泊沉积物中[2]。据不完全统计,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累计发现超过了220个天然气水合物矿点并获得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3], 其中陆域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地区有4个, 包括位于极地冻土区的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美国阿拉斯加北坡、俄罗斯西西伯利亚[4, 5, 6]和中国的祁连山木里地区[7, 8], 后者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中低纬度钻遇天然气水合物的区域。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地质和环境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充足的烃类气体和丰富的水资源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物质基础[9, 10]。有利的温压条件和构造环境则是影响、制约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蕴藏的主要因素。温压条件直接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平衡状态, 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条件与多年冻土也有密切的关系[11, 12], 冻土带内地温梯度越小, 多年冻土厚度越大, 温度和压力条件就越有利于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冻土带地温梯度越小, 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就越大。区域构造和断裂活动亦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13, 14]。断裂及裂隙通道既是流体运移通道, 亦是流体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的储集空间。破坏性断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破坏天然气水合物的热稳定状态, 导致水合物发生部分分解, 影响空间展布特征。

本文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蕴藏的地质要素和成藏条件, 结合在木里坳陷和哈拉湖坳陷开展的冻土展布调查成果, 从区域气源条件、冻土发育条件、温压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讨论哈拉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潜力。

1 区域地质背景与水合物钻探现状

南祁连盆地位于祁连山系的南部, 北侧与广泛发育前寒武纪的中祁连山体相邻, 南侧以宗务隆山— 青海南山为界, 西端被NE向的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截切, 东侧以青海湖为限[15]。在大地构造上, 盆地主体分布在南祁连构造带和中祁连— 陇西地块之上, 沉积演化受加里东、印支等运动影响[16]。前奥陶纪时期, 盆地经历古大陆克拉通演化阶段; 中晚奥陶世, 受北祁连洋盆地壳南向俯冲影响, 南祁连盆地转变成为弧后裂谷型盆地, 沉积了中晚奥陶世— 志留世活动型沉积组合和复理石建造; 志留纪末期, 随着阿拉善地块、中祁连一陇西地块和柴达木地块的拼贴完成, 盆地结束裂谷— 坳陷作用阶段, 南祁连地区转变成为加里东褶皱带, 作为南祁连盆地的基底。石炭纪— 三叠纪时期, 盆地经历新大陆克拉通化阶段, 二叠纪时, 盆地内部发生南北差异升降活动, 以疏勒南山— 大通河断裂以及日月— 化隆隆起为界, 将祁连地区划分为南北两带; 北部抬升露出水面, 在边缘形成陆内局部残留的海相沉积, 南部形成一个陆棚浅海或陆表海海湾型盆地, 继续发育海相沉积; 晚三叠纪末, 受印支运动影响, 整个南祁连抬升为陆, 成为剥蚀区; 盆地演化进入残留盆地改造阶段; 早侏罗世晚期, 受区域性引张作用影响, 在中祁连地区形成一些山间条带状断陷盆地, 构成大通河断陷盆地群, 接受了一套山间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岩建。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 使整个南祁连地区上升, 结束了侏罗纪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17]

木里坳陷和哈拉湖坳陷是南祁连盆地的两个次级坳陷, 具有不同的盆地基底, 前者位于中祁连地块, 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基底; 后者位于南祁连构造带, 基底为加里东期的褶皱基底, 两者之间由中祁连南缘断裂相隔。盆地演化过程中, 沿中祁连南缘断裂的差异升降运动使得两个盆地的沉积有明显差异, 哈拉胡坳陷沉积地层缺乏侏罗统地层, 而该套地层正是木里坳陷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层位(图1)。

图1 哈拉湖坳陷与木里坳陷大地位置(a)及木里坳陷水合物钻孔分布(b)

目前, 在木里坳陷已有水合物钻井26余口, 其中10口钻遇水合物, 平面上以F30和F2断裂为界分为两个区域, 其中F2断裂以南和F30断裂以西的区域内钻孔都钻遇了天然气水合物, 垂向上分布在深度124~400 m的范围内[13]。受F1、F2的控制, 含水合物层皆位于两个断裂的下盘, 所处层位主要为江仓组地层; 另外一个区域(DK8-19)分布F30断裂东、F2两条次级断裂的中部, 其水合物分布在180 m附近。2016年在哈拉湖坳陷的南部(DK-13)钻探过程中未发现烃类气体异常。

2 冻土条件对比

冻土层是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具有渗透率极低的特征, 能够有效阻止下部游离气体向上逸散, 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18, 19]。冻土层的厚度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其厚度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热稳定状态, 在水合物稳定带的顶、底部发生水合物分解等次生变化。DK-6井 “ 裂隙型” 黄铁矿的存在指示分解的存在[20]

冻土层形成过程中, 第四纪沉积物和地层孔隙中的导电盐水变为固态, 离子传导的路径被阻碍, 导致电阻率增加, 与下伏水合物稳定带或水合物分解层的电阻差异较大, 这种差异响应能够被AMT探测到。地形、海拔及河流等是影响多年冻土展布的重要因素。基于木里地区和哈拉湖地区的AMT数据计算的冻土厚度和分布(图2、图3)表明:木里地区冻土厚度发育不均匀, 最大处超过140 m, 最小为35 m, 平均厚度超过60 m, 在平面上呈岛状形态分布。冻土厚度大于100 m处主要分布在3个区:哈拉湖坳陷工作区主要在东南部, 该区从表层到100 m深度范围内均表现为高阻, 冻土层厚度呈现“ 南北两侧厚, 中部薄” 的变化特征; 北部的冻土层厚度大都在100 m以上; 南部冻土层以70~90 m居多。两个坳陷的冻土厚度和展布条件基本类似。

木里地区和哈拉湖地区的冻土层物质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的冻土物质组成主要包括两类, 上部由第四纪坡积物、洪积物组成的非成岩类冻土, 下部为成岩类冻土, 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油页岩为主[21], 部分区域含有煤层。其中第四系厚度较小, 普遍小于17 m, 最小的约2 m(DK-6), 钻遇天然气水合物的区域厚度为5.4~7.2 m不等; 冻土层内的沉积地层有江仓组、木里组和三叠统, 其中木里组只在DK-2、DK-3井附近, 是由于断层逆冲推覆上来的[19]。哈拉湖的冻土层物质主要是厚层第四纪沉积物, DK-13钻井揭示冻土层物质以第四纪的山前洪积物为主, 其第四纪沉积较厚, DK-13井钻至550 m仍未钻遇固结岩石。

图2 木里坳陷冻土厚度分布

图3 哈拉湖坳陷东南部冻土厚度分布

3 烃源岩生烃潜力对比

烃类气体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物质基础。学者对木里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气体的来源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应用气体组分、碳同位素特征、烃源岩模拟生烃等多种方法, 认为木里地区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统下伏的烃源岩层, 以深部原油伴生气和裂解气为主, 在浅部有少量煤型气的贡献[13, 21, 22, 23, 24, 25, 26]。在哈拉湖区域钻井尚未钻遇气体。下面主要对两个坳陷潜在烃源岩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油气系统、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等进行对比分析。

3.1 烃源岩发育特征

木里坳陷自上而下发育4套烃源岩系(图4):侏罗系暗色泥页岩, 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 下二叠统草地沟组陆棚浅海暗色灰岩, 石炭系浅海陆棚暗色泥(灰)岩[27, 28]。侏罗系烃源岩主要是木里组和江仓组的煤系地层, 有机质丰度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 有机质类型为Ⅱ 1-Ⅱ 2, 有机质成熟度(R0)为0.78%~1.1%, 基本处于热演化成熟并大量生油气的阶段; 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烃源岩层的岩性以泥岩为主, 碳酸盐岩为辅, 有机碳含量在2.4%左右, 属于中等— 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Ⅱ 2-Ⅲ 型, Tmax在547~580 ℃, 平均为564 ℃, 反应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的上限。下二叠统草地沟组烃源岩Ro值为1.21%~1.5%, 平均值为1.37%, 已经进入高成熟期凝析油— 湿气阶段[29, 30, 31, 32]。通常烃源岩的成熟度与埋深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下伏的下二叠统草地沟组烃源岩和石炭系臭牛沟组烃源岩可能已进入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区域砂岩、粉砂岩发育, 能够作为有利的储层, 二叠纪草地沟组、三叠系尕勒得寺、侏罗统木里组及浅部的冻土层为气体富集提供有利的盖层。

图4 木里坳陷与哈拉湖坳陷含油气系统对比

哈拉湖坳陷与木里坳陷相比, 缺乏侏罗统和石炭统沉积地层, 烃源岩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和下二叠统草地沟组暗色灰岩(图4)。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十分发育, 有机质丰度中等, 为差到中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Ⅱ 2), 目前达到高成熟— 过成熟阶段[29]。此外, 对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研究表明, 其岩性为生物灰岩、微晶灰岩、有机质丰度差, 有机质为Ⅱ 2型, 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 为差烃源岩[35]。对下伏烃源岩层研究程度较低。值得注意的是, 古地理研究表明该时期哈拉湖坳陷处于海相沉积, 而木里坳陷区域发生抬升, 推测哈拉湖坳陷的该套烃源岩质量要优于木里坳陷的, 且已达到高成熟— 过成熟阶段; 在储层方面和木里坳陷相似, 砂岩体广泛发育, 但在盖层方面存在差异性, 缺乏侏罗统的厚层泥岩盖层。出露地表的三叠统尕勒得寺组组成自生自储含油气系统, 易受到构造破坏油气发生逸散。

3.2 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对比哈拉湖坳陷和木里坳陷的土壤酸解烃和顶空气轻烃特征, 具有明显的差异。木里坳陷已发现水合物地区的甲烷、重烃等指标表现出高值特征[36], 未发现水合物的哈拉湖试验区则表现出低值特征, 无明显的顶空气轻烃地球化学异常[37]。已知水合物矿区上方的顶空气干燥系数(C1/(C2+C3))平均值均大于50, 哈拉湖地区则顶空气干燥系数明显较小。在土壤酸解烃异常方面, 哈拉湖地区平均值与木里地区相似, 但哈拉湖地区土壤酸解烃变异系数均小于1, 反映其均一地球化学场特征, 土壤酸解烃的高平均值可能不是水合物异常引起, 而是土壤本底高背景值的反映。

4 温压条件对比

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形成于低温高压环境, 温压控制它的形成与分解, 但温度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影响比压力更为明显, 在一定的范围内, 温度和压力具互补作用, 气体水合物形成并稳定存在的理想温度是 0~10 ℃, 压力为 10 MPa[36]。木里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为-1.5~-2.4 ℃, 冻土层内地温在0~-4 ℃, 冻土厚度在35~140 m, 项目开展的地温测井计算冻土层以下的地温梯度为3.9 ℃/hm[38], 冻土层内的地温梯度为3 ℃/hm[39]。祝有海通过对木里33钻孔模拟计算认为, 其基本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 水合物稳定带位于171~574 m, 与钻探成果基本一致(130~400 m)[40]。哈拉湖坳陷地区暂未进行地温测井和水合物稳定带模拟计算, 但该区域地温和冻土层厚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冻土层内地温梯度越低, 底板埋深越大。哈拉湖区域开展的AMT和探地雷达结果显示, 该区冻土层厚度30~120 m, 平均厚度超过60 m, 这与木里地区的展布相似。基于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哈拉湖坳陷与木里坳陷的年均气温、年均地温和多年冻土具有一致的特征[41]。推测哈拉湖坳陷基本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

5 哈拉湖坳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分析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包括冻土层、温压环境、烃类气体等。在哈拉湖坳陷和木里坳陷开展的地球物理工作结果表明, 该区的冻土层和温压条件基本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要求, 推测烃类气体在地质历史中的保存条件是该区域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控因素(表1)。

表1 木里坳陷与哈拉湖坳陷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条件对比

坳陷的构造沉积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及保存条件。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研究表明:两个坳陷在古生代石炭纪时具有不同的沉积沉积环境, 北部木里坳陷受NE向海水入侵, 形成浅海陆棚沉积环境, 南部的哈拉湖坳陷延续泥盆纪的夷平作用, 缺乏该套地层。二叠纪时期, 木里坳陷和哈拉湖坳陷沿中祁连南缘断裂发生差异升降活动, 前者抬升露出水面, 发育部分海相沉积和大量陆相沉积, 哈拉湖坳陷受南侧海侵影响, 发育海相沉积, 呈南海北陆格局, 从古地理角度分析, 哈拉湖坳陷二叠系的烃源岩质量可能优于木里坳陷; 晚三叠纪末, 整个南祁连盆地抬升为陆, 成为剥蚀区; 受早燕山期伸展作影响, 木里坳陷拉张形成山间条带状断陷盆地, 侏罗纪接受了一套山间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岩建, 哈拉湖坳陷则持续遭受剥蚀, 缺乏侏罗统沉积, 同时地层遭受剥蚀, 不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木里坳陷侏罗统烃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表明其生烃高峰期在早白垩世末期(90~100 Ma)[42], 侏罗统下伏的烃源岩的生排烃时间更早。哈拉湖坳陷的烃源岩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暗色泥岩和下二叠统草地沟组暗色灰岩, 其生烃高峰期应远早于早白垩世, 该时期的哈拉湖处于隆升剥蚀阶段, 埋藏较浅的上三叠统含油气系统不易于保存。考虑到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在昆黄运动之后(1.2 Ma)的冰期开始形成[43], 在该关键时间之前的烃类气体是否保存完好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哈拉湖均一的地球化学场特征和土壤本底高背景值可能是烃类气体大规模逸散的反映。埋藏较深的下二叠统陆棚浅海暗色灰岩烃类气体, 上部发育大加连组、阿塔寺组和尕勒得寺组厚层泥岩, 对油气有一定的封盖作用, 推测该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条件较好, 能够为1.2 Ma之后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有效的来源。因此, 在哈拉湖坳陷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工作时, 应重点探查坳陷内古隆起, 若古隆起区存在地球化学异常, 则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赋存的潜力较大。

6 结论

1)木里坳陷与哈拉湖坳陷同属于南祁连盆地, 两者具有不同的基底和沉积演化史, 前者位于中祁连地块中东部, 基底为前寒武纪, 沉积地层发育较全, 缺白垩统地层; 后者位于南祁连地块, 基底为加里东褶皱带, 沉积地层缺失石炭统地层、侏罗统和白垩统等地层, 与木里坳陷相比, 天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条件较差。

2)哈拉湖坳陷与木里坳陷的温度环境类似, 冻土厚度比较接近, 基本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环境条件; 两个坳陷的冻土层的物质组成差异较大, 木里坳陷以沉积岩石为主, 第四纪沉积较薄(< 17 m), 尤其是在发现水合物的区域, 第四纪沉积厚度< 3 m; 哈拉湖坳陷的冻土层物质以厚层第四纪沉积物为主。

3)哈拉湖坳陷的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含油气系统保存条件较差, 推测导致现今地表土壤酸解烃平均值高却无异常的特征; 下二叠统草地沟组暗色灰岩上覆储层和盖层发育, 目前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中烃类气体的主要来源。建议在哈拉湖坳陷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工作时, 应重点探查坳陷内古隆起。

(本文编辑:沈效群)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Lee S Y, Gerald D H. Methane hydrates potential as a future energy source[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1, 71: 181-186. [本文引用:1]
[2] Kvenvolden K A. Potential effects of gas hydrate on human welfare[C]//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Colloquium, 1996, 96: 3420-3426. [本文引用:1]
[3] Klapp S A, Murshed M M, Pape T, et al. Mixed gas hydrate structures at the Chapopote Kmoll, Southern Gulf of Mexico[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0, 299(1-2): 207-217. [本文引用:1]
[4] Dallimore S R, Collett T S. Summary and implication of the Mallik 2002 gas hydrate production research well program[C]//Dallimore S R, Collett T S. Scientific Results from the Mallik 2002 Gas Hydrate Production Research Well Program, Mackenzie Delta, Northwest Territories, Canada.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Bulletin 585, 2005: 1-36. [本文引用:1]
[5] Williams T E, Millheim K, King B. Methane hydrate production from Alaskan permafrost: Technical progress report[EB/OL]. http://www.osti.gov/energycitations/servlets/purl/828282-kfvMhc/native/828282.pdf. [本文引用:1]
[6] Makogon Y F, Holditch S A, Makogon T Y. Russian field illustrates gas-hydrate production[J]. Oil and Gas Journal, 2005, 103(5): 43-50. [本文引用:1]
[7] 祝有海, 张永勤, 文怀军, . 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J]. 地质学报, 2009, 83(11): 1762-1771. [本文引用:1]
[8] 卢振权, 祝有海, 张永勤, . 青海省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基本地质特征[J]. 矿床地质, 2010, 29(1): 182-191. [本文引用:1]
[9] 付少英. 烃类成因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控制[J]. 地学前缘, 2005, 12(3): 263-267. [本文引用:1]
[10] 王健, 邱文弦, 赵俐红. 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构造背景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 29(2): 100-106. [本文引用:1]
[11] Collett T S, Dallimore S R. Permafrost related natural gas hydrate[C]//Natural gas hydrate in Oceanic and Permafrost Environments. The Netherland s: Kluwer Academic Pulishers, 2000: 43-60. [本文引用:1]
[12] Collett T S. Energy resource potential of natural gas hydrates[J]. AAPG, 2002, 86(11): 1971-1992. [本文引用:1]
[13] 卢振权, 翟刚毅, 文怀军, . 青海木里三露天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地质控制因素研究[J]. 现代地质, 2015, 29(5): 1002-1013. [本文引用:3]
[14] 翟刚毅, 卢振权, 卢海龙, .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系统[J]. 矿物岩石, 2014, 34(4): 79-92. [本文引用:1]
[15] 胡超. 南祁连盆地三叠纪构造-沉积演化研究[D]. 兰州: 西北大学, 2011. [本文引用:1]
[16] 谭富荣, 周立发. 南祁连盆地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其充填模式[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3): 62-65. [本文引用:1]
[17] 谢其峰. 南祁连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构造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D]. 兰州: 西北大学, 2012. [本文引用:1]
[18] 吴青柏. 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2): 111-119. [本文引用:1]
[19] 庞守吉, 苏新, .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控制因素分析[J]. 地学前缘, 2013, 20(1): 223-239. [本文引用:2]
[20] 王平康, 祝有海, 卢振权, .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体系中自生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44: 1283-1297. [本文引用:1]
[21] 王佟, 刘天绩, 邵龙义, . 青海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特征与成因[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9, 37(6): 26-30. [本文引用:2]
[22] 卢振权, 祝有海, 刘晖, . 祁连山冻土区含天然气水合物层段的油气显示现象[J]. 现代地质, 2013, 27(1): 231-238. [本文引用:1]
[23] 卢振权, 唐世琪, 王伟超, . 青海木里三露天冻土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性质研究[J]. 现代地质, 2015, 29(5): 1002-1013. [本文引用:1]
[24] 翟刚毅, 卢振权, .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系统[J]. 矿物岩石, 2014, 34(4): 79-92. [本文引用:1]
[25] 祝有海, 赵省民, 卢振权. 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舍物的找矿选区及其资源潜力[J]. 天然气工业, 2011, 31(1): 13-19. [本文引用:1]
[26] 曹代勇, 刘天绩, . 青海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9): 3-6. [本文引用:1]
[27] 符俊辉, 周立发. 南祁连盆地石炭—侏罗纪地层区划及石油地质特征[J]. 西北地质科学, 1998, 19(2): 47-54. [本文引用:1]
[28] 符俊辉, 周立发. 南祁连盆地三叠纪地层及石油地质特征[J]. 西北地质科学, 2000, 21(2): 64-72. [本文引用:1]
[29] 谢其锋, 周立发, 马国福, .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6): 1034-1040. [本文引用:2]
[30] 谢其锋, 周立发, 蔡元峰, . 南祁连盆地二叠系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属性和古环境的约束[J]. 地质学报, 2015, 89(7): 1288-1301. [本文引用:1]
[31] 袁二军, 崔彬, 冯小伟, . 南祁连盆地东北部木里地区三叠系尕勒得寺组烃源岩评价[J]. 中国矿业, 2013, 22(S): 163-167. [本文引用:1]
[32] 路萍, 王苏里.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评价[J]. 地下水, 2013, 35(1): 122-123. [本文引用:1]
[33] 吕苗, 王苏里. 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评价[J]. 中国西部科技, 2013, 12(8): 21-22. [本文引用:1]
[34] 朱晓莉, 吴磊章, 赵军辉. 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评价[J]. 地下水, 2013, 35(1): 119-121. [本文引用:1]
[35] 孙忠军, 杨志斌, 秦爱华, . 中纬度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063-1070. [本文引用:1]
[36] 石森. 气体水合物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及成因初探[J]. 矿物岩石, 1999(3): 100-104. [本文引用:2]
[37] 孙忠军, 王惠艳, 张舜尧, . 祁连山哈拉湖坳陷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J]. 物探与化探, 2017, 41(6): 1152-1159. [本文引用:1]
[38] 林振洲, 孔广胜, 潘和平, . 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参数计算[J]. 物探与化探, 2017, 41(6): 1099-1104. [本文引用:1]
[39] 龚建明, 张剑, 陈小慧, . 青藏高原祁连山与乌丽冻土区水合物成藏条件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 02: 1-6. [本文引用:1]
[40] 祝有海, 张永勤.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工程概况[J]. 地质通报, 2011, 30(12): 1816-1822. [本文引用:1]
[41] 傅连珍, 胡道功, 张绪教, . 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型的冻土研究——以祁连山木里地区为例[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2): 59-64. [本文引用:1]
[42] 蒋艾林, 陈利敏, 秦荣芳, . 青海木里三露天井田构造沉降史分析[J]. 现代地质, 2015, 29(5): 1096-1102. [本文引用:1]
[43] 李吉均. 青藏高原隆升与晚新生代环境变化[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2): 154-15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