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性源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定义
闫国翔, 尹秉喜, 杨勇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作者简介: 闫国翔(199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磁法勘探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Email:ygx292@163.com

摘要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该方法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同样很重要。文中给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计算电性源瞬变电磁多分量的全区视电阻率。利用均匀半空间磁场强度响应曲线的平移伸缩特性实现视电阻率定义,该算法无需迭代就可以直接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最后,对比了水平磁场分量和垂直磁场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对地层的分辨能力。结果表明,两种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有相同的分辨能力,给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多分量综合解释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 全区视电阻率; 多分量; 磁场强度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7)05-0933-06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definition for electrical sour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YAN Guo-Xiang, YIN Bing-Xi, YANG Yong
Geological Survey of Ningxia,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Grounded-wire sour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nowadays, and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is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fast and efficie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 grounded-wire sour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survey.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multi-component quickly. The defination for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translation scalability features of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 curve in homogenous half space.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definition method does not require iterative with quicker speed and higher precision. Finally, a comparison was made for the resolution of electrical layer of horizontal magnetic field and vertical magnetic field based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definition of two components has the same resolu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ulti-component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of grounded-wire sour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Keyword: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ll-time apparent resistivity; multi-component;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0 引言

在国内, 实际生产中瞬变电磁法主要以磁性源装置形式为主, 例如中心回线装置、重叠回线装置和大定源回线装置。常用中心回线晚期视电阻率进行近似计算, 这种视电阻率公式在早、中期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 计算出的视电阻率曲线会在首支发生畸变而产生误差, 而且随着偏移距的增大, 误差不断增大, 进而影响浅层的探测能力。全区视电阻率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1], 因此, 研究全区视电阻率尤为重要。白登海等[2]提出了一种利用核函数计算中心回线全程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 王华军[3]利用均匀半空间瞬变响应曲线的平移伸缩特性提出了中心回线(或重叠回线)装置全区视电阻率的平移算法, 该算法无需迭代, 计算速度快, 精度高; 李建平等[4]利用水平点偶极子的垂直磁场叠加求取任意形状回线的全区视电阻率; 冯兵等[5]利用电偶极子叠加计算全区、全期视电阻率, 较好地解决了框内回线装置发射线框边界影响及早期道计算中的假高值现象。

近年来, 随着矿产开发力度的加大, 浅部资源已大幅减少, 我国的找矿也正在向深部矿、隐伏矿发展。要加大勘探深度, 需要加大发射磁矩, 在山区工作, 无论是布设大的发射线框还是采用大功率发电机都很困难, 甚至无法实现。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由于勘探深度大、施工方便等优点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黄力军等[6, 7]介绍了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及应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薛国强等[8, 9, 10]对电性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 然而, 对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全区视电阻率定义鲜有研究。黄力军[6]、严良俊[11]等利用感应电动势曲线积分求取垂直磁场, 然后以垂直磁场定义全区视电阻率, 采用数值迭代求取电阻率值; 赵福元和严良俊等[12]利用水平电场分量与电阻率之间的单值关系定义了全区视电阻率, 虽然能较准确地反映地下电阻率信息, 但在近区算不好晚期数据, 同样在远区算不好早期数据, 水平电场分量可能会受到静态效应的干扰, 对数据的解释带来一定的困难[13]。崔江伟, 薛国强等[14]利用磁感应强度B与电阻率的单值关系采用二分搜索算法计算了B场全程视电阻率。

由于技术上的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瞬变电磁仪器主要测量的是感应电动势。蒋邦远[15]指出测量磁场是最有意义的, 因为电动势不过是磁场的微分, 且理论研究和数据处理上大都以磁场为基础或出发点, 所以理论上说测量电动势实属多余。有许多学者也通过对比验证了磁场强度与感应电动势相比的诸多优点[16, 17]。随着磁通门探头的推出和使用, 直接利用磁场定义视电阻率将成为今后的趋势。由澳大利亚生产的SMART24瞬变电磁仪配有三轴磁通门探头, 可以直接观测磁通量密度B, 响应速度快, 对低阻响应反映更好。随着对物探精度要求的提高, 仅靠单一分量解释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所以要研究瞬变电磁法多分量综合解释技术来提高解释精度。笔者通过分析电性源瞬变电磁均匀半空间磁场强度的衰减曲线特性, 发现其具有平移伸缩特性。垂直磁场强度和电阻率是单值关系, 可以直接通过插值得到视电阻率的唯一解。水平磁场分量早期道场值为负, 晚期道场值为正, 磁场强度不再是电阻率的单值函数, 所以也存在过渡区的“ 双解” 或“ 无解” 问题。本文对于该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8], 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

1 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定义
1.1 均匀半空间磁场强度响应平移特性

均匀半空间水平电偶极子垂直磁场Hz和水平磁场Hy的解析式为[19]

Hz=Idl4πr2sinθ1-3u2Φ(u)+2π·3ue-u2/2, (1)Hy=-Idl4πr2I0u22+2I1u22cos2θ-I1u22·e-u2/2+Idl4πr2cos2θ, (2)

式中:u= u0r22ρt, 为感应数; Φ (u)= 2π0ue-t2dt, 为误差函数, I0 u22和I1 u22为以 u22为宗量的第一类变形贝塞尔函数, 下标“ 0” 或“ 1” 表示贝塞尔函数的阶数, Idl为电偶极子偶极矩; μ 0为真空中磁导率; θ 为布极方向角。

σ * =Kσ , t* =Kt, 其中K为常数, 则有

u* =μ0r2σ* 2t* =μ0r22Kt=μ0r2σ2t=u3

以及

Hz(σ* , r, t* )=Idl4πr2sinθ·f(u* )=Idl4πr2sinθ·f(u)=Hz(σ, r, t), (4)Hy(σ* , r, t* )=Idl4πr2-φ(u* )+cos2θ)=Idl4πr2-φ(u)+cos2θ)=Hy(σ, r, t)(5)

称式(3)、式(4)和式(5)为均匀半空间瞬变电磁场响应的平移伸缩特性。保持装置参数不变, 将均匀半空间的电导率变为原来的K倍, 则将观测时间延迟为原来的K倍, 观测到的磁场值等于原来的磁场值。

将均匀半空间水平电偶极子磁场公式(1)或(2)沿发射源方向积分, 可得电性源瞬变电磁场:

Hz=0LdHzdl, Hy=0LdHydl6

同样具有平移伸缩特性。

将均匀半空间不同电导率值的3条理论响应曲线绘制于图1中。可以看出:水平分量(图1a)磁场强度在早期道为负值, 随着时间的变化到晚期道转变为正值, 这使得水平磁场分量不能够在全时间段内和电阻率呈单值关系, 垂直分量(图1b)磁场强度在全时间段内随时间的变化单调递减; 但是, 两种不同类型的曲线都具有平移特性, 其中一条曲线必然可以由另一条曲线平移得到。

1.2 全区视电阻率的具体计算

图2为平移算法的示意。首先, 计算一条均匀半空间电导率为σ 的理论响应曲线。然后, 一条实测曲线某一时间ti的磁场强度值为 Hzi实测, 将 Hzi实测作为插值点, 在理论曲线中求出的插值为tj, 那么该实测点的视电阻率值ρ si= tjti· 1σ; 以此类推就可以计算出实测曲线所有时间点的视电阻率值。由此可知, 该算法不需要迭代就可以直接计算出视电阻率值, 速度快, 精度高。

垂直磁场强度和电阻率是单值关系, 可以直接通过插值得到视电阻率的唯一解。由于水平磁场强度发生了“ 极性反转” 现象, 磁场强度值与电阻率呈分区单值关系。以水平磁场强度的最大值为转折点将曲线分为左支和右支, 在左支和右支分别可以直接通过插值的办法得到视电阻率的唯一解。在转折点附近可能存在“ 多解” 或“ 无解” 现象, 导致直接计算的视电阻率曲线不连续。可以在转折点附近设置一个过渡区, 在过渡区内基于视电阻率曲线变化平滑和转折幅度最小的假设, 采用无约束点的最小曲率差分迭代格式对过渡区内数据点赋值。虽然插值增加了一部分“ 无效” 视电阻率数据, 但使得视电阻率曲线平滑、完整, 更有利于作图和解释。

图1 均匀半空间中瞬变响应曲线的平移特性

图2 平移算法示意

其一般迭代格式为[19]:

ρτ(k)(i)=-16{ρτ(k-1)(i+2)+ρτ(k)(i-2)-4[ρτ(k-1)(i+1)+ρτ(k)(i-1)]}, i=1, , Mρτ(i-1)=2ρτ(i)-ρτ(i+1)(i+1), ρτ(i+1)=2ρτ(i)-ρτ(i-1)(i=M), ρτ(i-2)=ρτ(i+2)-2[ρτ(i)-ρτ(i-1)], i=1ρτ(i+2)=ρτ(i-2)-2[ρτ(i)-ρτ(i-1)], i=M7

其中, ρτ(k)(i )是第i个时间点处的第K次迭代。

2 算法验证

依据上述算法, 文中选用均匀半空间模型和三层H型地电模型进行计算。对于垂直磁场分量, 采用平移算法与二分搜索算法进行对比, 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及优越性。对于水平磁场分量同样计算了2个不同的地电模型, 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装置参数设置如下:场源L=1 000 m, 发射电流I=10 A, 发收距r=1 000 m, θ =90° 。地电模型参数如图3a、图4a所示。

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 均匀半空间模型全区视电阻率在全时段均等于模型电阻率真值。对于三层H型地电模型, 全区视电阻率曲线的首支等于模型第一层电阻率值, 尾支趋于最后一层电阻率值, 中间过渡区也能够很客观的反映电性层的变化规律。晚期视电阻率在早期道不满足晚期计算公式, 形成假高值现象。由于水平磁场强度发生“ 极性反转” 现象, 使得利用它计算的晚期视电阻率曲线更复杂, 不能够反映地下电性层的变化规律。图3中将平移算法和二分搜索算法计算的全区视电阻率曲线绘制在一起, 可以看出2种算法计算的结果完全重合。平移算法和二分搜索算法具有同样的计算精度, 且计算速度优于二分搜索算法。

图3 垂直磁场分量两种算法计算的全区视电阻率曲线和晚期视电阻率曲线

图4 水平磁场分量全区视电阻率曲线和晚期视电阻率曲线

3 两个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以三层H型和K型地电模型为例, 分别给出水平磁场分量和垂直磁场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 分析两个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以及对高阻和低阻层的分辨能力。装置参数如上所述, 地电模型参数如图所示, 分别改变H型和K型地电模型的中间层厚度。

图5和图6中的全区视电阻率曲线表明, 两个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都能够在全时间范围内很客观的反映出各电性层的电性变化情况。曲线在近区没有近区效应, 曲线首支等于第一层的真实电阻率, 尾支趋于最后一层的真实电阻率, 过渡区对地层的高、低阻变化均有反映。对于中间层的反映情况来说, 全区视电阻曲线对H型地电断面低阻层反映的幅度和范围都要比K型地电断面的高阻层反映明显。随着中间层厚度的增大, 中间层的凹陷或隆起幅度和范围也随之增大。

为了对比分析两个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对高阻和低阻层的分辨能力, 引入相对变化率的概念, 定义相对异常幅度:

相对异常幅度= 计算异常值-围岩背景值模型异常值-围岩背景值

依据以上公式计算了水平磁场分量和垂直磁场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对H型和K型地电模型不同中间层厚度的相对异常幅度(表1)。从表1可以看出, 随着中间层厚度的变化, 水平磁场分量的全区视电阻率对高阻层或低阻层的分辨能力和垂直磁场分量的全区视电阻率相当, 从数据看仅有微弱的差别。从不同模型来看, 两个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对低阻层的反映幅度远大于对高阻层的反映幅度, 这也是其他电磁法的共同特点。

图5 不同中间层厚度水平磁场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曲线

图6 不同中间层厚度垂直磁场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曲线

表1 两个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相对异常幅度对比
4 结论

通过对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均匀半空间多分量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 发现同样具有平移伸缩特性, 从而定义了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的全区视电阻率。通过对算法的验证和模型计算, 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利用磁场响应的平移伸缩特性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 无需迭代就可以直接计算, 速度快, 精度高,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两个分量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都能够在全时间范围内很客观的反映出各电性层的电性变化情况。曲线在近区没有近区效应, 曲线首支等于第一层的真实电阻率, 尾支趋于最后一层的真实电阻率, 过渡区对地层的高、低阻变化均有反映, 明显优于晚期视电阻率。

3)水平磁场分量的全区视电阻率对高阻层或低阻层的分辨能力和垂直磁场分量的全区视电阻率相同, 从数据看仅有微弱的差别, 给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多分量解释技术奠定了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冯兵, 孟小红, 张斌. 磁源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装置全程视电阻率定义及计算[J]. 物探与化探, 2010, 34(5): 686-690. [本文引用:1]
[2] 白登海, Meju M A, 卢健, 等. 时间域瞬变电磁法中心方式全程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J].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46(5): 697-704, doi: DOI:10.3321/j.issn:0001-5733.2003.05.018. [本文引用:1]
[3] 王华军. 时间域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平移算法[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1(6): 19361942, doi: DOI:10.3321/j.issn:0001-5733.2008.06.037. [本文引用:1]
[4] 李建平, 李桐林, 赵雪峰, . 层状介质任意形状回线源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6): 1777-1780. [本文引用:1]
[5] 冯兵, 孟小红, 张斌. TEM框内回线装置发射框边界影响及消除方法[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 38(5): 61-66. [本文引用:1]
[6] 黄力军. 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一维全区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研究[J]. 物探与化探, 1995, 19(5): 391-397. [本文引用:2]
[7] 黄力军, 陈桂福, 刘瑞德.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在油田上的应用研究[J]. 物探与化探, 2005, 29(4): 316-318. [本文引用:1]
[8] 薛国强, 陈卫营, 周楠楠, . 接地源瞬变电磁短偏移深部探测技术[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1): 255-261, doi: DOI:10.6038/cjg20130126. [本文引用:1]
[9] 薛国强, 闫述, 陈卫营. 接地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研究展望[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1): 177-181, doi: DOI:10.6038/pg20140124. [本文引用:1]
[10] 薛国强, 闫述, 陈卫营, . SOTEM深部探测关键问题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30(1): 121-125, doi: DOI:10.6038/pg20150118. [本文引用:1]
[11] 严良俊, 胡文宝, 陈清礼, .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的全区视电阻率求取及快速反演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9, 34(5): 532-538. [本文引用:1]
[12] 赵福元, 严良俊, 何展翔, . 线源时间域电测深全期全区视电阻率求解[J]. 地震地质, 2010, 32(3): 473-481. [本文引用:1]
[13] 王显祥, 底青云, 唐静. 电性源瞬变电磁初探[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30(2): 872-877, doi: DOI:10.6038/pg20150253. [本文引用:1]
[14] 崔江伟, 薛国强, 陈卫营, . 电性源瞬变电磁B场全程视电阻率计算[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30(6): 2690-2697, doi: DOI:10.6038/pg20150600. [本文引用:1]
[15] 蒋邦远. 实用近区磁源瞬变电磁法勘探[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8. [本文引用:1]
[16] 陈晓东, 赵毅, 张杰, . 高温超导磁强计在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2): 702-708, doi: DOI:10.6038/j.issn.0001-5733.2012.02.034. [本文引用:1]
[17] 赵育刚, 薛国强, 黄申硕, . 瞬变电磁B场参数测试效果[J]. 物探与化探, 2016, 40(1): 174-178. [本文引用:1]
[18] 戚志鹏, 智庆全, 李貅, . 隧道全空间瞬变电磁任意点垂直磁场分量全域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7): 1-9. [本文引用:1]
[19] 李金铭, 罗延钟. 电法勘探新进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本文引用:2]
[20] 陈卫营, 薛国强. 电性源瞬变电磁对薄层的探测能力[J]. 物探与化探, 2015, 39(4): 775-779. [本文引用:1]
[21] 王显祥, 温建亮, 底青云, . 电偶源瞬变电磁工作装置及观测参数选择对比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 31(2): 913-919, doi: DOI:10.6038/pg20160256. [本文引用:1]
[22] 赵越, 李貅, 王祎鹏. 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全域视电阻率定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30(4): 1856-1863, doi: DOI:10.6038/pg2015044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