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东天山地区的区域化探工作方法与找矿效果——以新疆哈密市清白山铅锌矿为例
周军, 彭峰, 刘亚楠, 魏宇鹏, 梁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1100

作者简介: 周军(1971-),男,新疆博乐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及研究工作。

摘要

在新疆哈密市磁海铁矿一带开展的1:25万区域化探数据更新工作,采用新的采样布局、采样方法和样品加工方法,在取得真实可靠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同时,圈定了钨、钼、铅、锌、金、银等一批有找矿前景的异常。根据区域地球化学成果,在良好的成矿条件基础上,重新认识了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确定主攻方向并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地球化学找矿效果,尤其是在北山成矿带发现的清白山铅锌矿,开拓了北山成矿带的找矿空间。

关键词: 区域化探; 找矿效果; 清白山铅锌矿; 东天山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7)01-0001-08
The result of applying the regional geochemical method to the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A case study of the Qingbaishan lead-zinc deposit in Hami area
ZHOU Jun, PENG Feng, LIU Ya-Nan, WEI Yu-Peng, LIANG Le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of Xinjiang, Urumqi 831100, China
Abstract

A new sampling layout and samples processing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updating work of 1:250 000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in Hami-Cihai iron deposit in Xinjiang. A number of anomalies of such elements as tungsten, molybdenum, zinc, gold, and silver were delineated and the detailed regional geochemical data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was re-recognized based on the favorabl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The authors have obtained some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Qingbaishan lead-zinc deposit in the Beishan metallogenic bel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have broadened the exploration space of the Beishan metallogenic belt.

Keyword: reg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results; Qingbaishan lead-zinc deposit; the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0 引言

新疆哈密市磁海铁矿一带处于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接合处, 是新疆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 其地质背景独特, 岩浆活动频繁, 构造复杂, 成矿信息丰富, 形成了大量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1], 是新疆重要的铁、铜、钼、钨、金成矿区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勘查、开发雅满苏铁矿以来, 该区陆续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区域重力测量、航空磁测、区域化探调查和矿产评价工作; 90年代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启动, 区内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 1:5万矿调、区调以及化探工作已覆盖近60%的面积, 但找矿工作除近年来发现的东戈壁钼矿、沙东钨矿外, 并无太大进展。

2012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新疆哈密市幅、雅满苏镇幅1:25万区域化探化探项目, 完成数据更新面积21 300 km2, 并通过异常查证发现了清白山铅锌矿、鱼脊岭钨钼矿、黄碱滩钨铋矿、翠岭金矿点、新月地金矿点、干沟梁钨矿化点、骆驼坡铜矿化点、白石滩金矿化点、东大沟银矿化点、乌岭铜镍矿化点等(图1)。这些矿产及矿化线索的发现源自于区域化探所采用的新方法、新技术。笔者以本次工作发现的新疆哈密市清白山铅锌矿为例, 对目前东天山干旱戈壁残山荒漠区区域化探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找矿效果进行探讨。

图1 新疆东天山东段成矿带及矿产分布

1 景观特征

新疆哈密市磁海铁矿一带位于新疆东部, 地势相对平坦, 气候极度干旱, 年降雨量小于50 mm, 年蒸发量大于3 000 mm, 地表水系及土壤均不发育, 为典型的干旱戈壁荒漠残山景观区[2](图2)。该区地表多为疏松的风成沙、风成黄土和盐渍化的岩屑所覆盖, 开展地球化学土壤测量的采样介质岩屑中往往掺有风成砂土、盐碱结晶颗粒和盐碱胶结假粒级物质, 样品采集过程中去除这部分物质一直是此类景观区化探工作的难题。

图2 景观及采样坑照片

2 工作方法

工作区内以往1:20万区域化探完成于1985~1998年, 方法技术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丘陵区使用岩屑测量, 第四系覆盖区为土壤测量。基岩出露区采样密度为1~2个点/km2, 第四系覆盖区为1个点/4 km2。样品粒级有-5~+20目、-5~+10目、-4~+20目、-4~+10目、-60目、-100目等。由于前期采用的工作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地球化学景观条件以及风成砂土、盐碱结晶颗粒和盐碱胶结假粒级物质的干扰, 使得以往地球化学成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地质背景。因此在分析以往区域化探工作的基础上, 数据更新工作采用统一的土壤测量方法, 采集岩屑样品, 采样粒级-4~+20目, 能够有效避免风成物质的干扰, 取得同一风化类型的样品, 消除物质粒级不同造成的元素含量差异影响[3]

2.1 采样点布局

为了获取最佳和最经济的地球化学勘查效果, 基本采样网度设为1 000 m(线距)× 500 m(点距), 基岩出露区采样密度为2个点/km2, 即1 km2的小格内有2个原始样品, 每个样品又由1个主采样点和主点前后300 m范围内的4个辅助采样点共同组成, 样品采集点间距大约为75 m(图3)。这些采集点一般位于小格中心的测线上, 从样品采集点的分布来看, 相当于间距1 000 m、点距75~200 m的化探剖面, 由此构成的采样点分布格局使基本单元样点控制范围得到最高限度扩展, 大幅度提高了土壤(岩屑)样品的代表性[3]

图3 清白山区域化探采样点分布

2.2 样品采集

工作区地势相对平坦, 第四系覆盖和基岩出露界线不清晰, 在两者交界处间杂出现, 具有基岩— 浅覆盖区过渡的特征。样品采集时要求以能采集到的基岩样品为主,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野外采样过程中作如下规定:①注意观察覆盖区内“ 孤包” 或“ 鱼脊” 状的基岩露头, 作为最优取样部位, 当基岩出露的南北距离小于300 m时, 辅助采样点间距可适当压缩或顺基岩出露方向展布; ②基岩出露范围过小时, 部分辅助采样点可适当舍弃, 但一个样品除主点外必须保证2个以上的辅助采样点, 同时不允许出现一个基岩样品的采集过程中出现采集覆盖区样品的情况; ③采样时首先剥离表层风成堆积物, 深入基岩风化层取样, 以减少风成物质及盐碱胶结假粒级的混入; ④主、辅采样点之间样品使用不锈钢容器, 根据采集点数量等体积现场组合[3]

2.3 样品加工和分析

样品加工分为野外和室内加工两部分, 原始样品的野外预加工是经过-4~+20目不锈钢套筛筛取后, 用手揉搓、铁锹拍打、反复多次过筛的处理方式。室内样品加工采用水浸→ 揉搓→ 浸泡(12 h)→ 皮锤轻砸→ 淘洗→ 晾晒→ 过筛的处理方式, 样品加工用水取自居民饮用自来水, 并先后3次进行取样监控[3], 以确保样品加工用水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

样品加工前后, 在物质组分上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样品质量和淘洗后的剩余物质成分上。随机抽检了1 452件样品分别称取加工前后样品质量, 统计质量差平均值为207.11 g, 占加工前样品平均重量的24.5%。样品加工后, 样品中的盐碱基本溶解于水中, 由盐碱胶结沙土而形成的假粒级也随之解体, 通过淘洗后去除。经过-40~+120目套筛截取淘洗后的剩余物质发现其中细砂土所占的比例最大, 所以盐碱胶结的砂土是影响样品分析结果的主因[3]

样品组合以基岩样品为主体, 4 km2大格内的所有基岩样品缩分组合为一个分析样, 大格内其他类型(主要指覆盖区样品)的样品不参与组合。样品送交新疆矿产试验测试研究所, 用无污染碎样设备碎至-200目, 采用XRF、ICP-MS、ICP-OES、ES、AFS、Ch-ES方法测试33种元素和7种元素的氧化物[3]

3 主要成矿元素富集及异常特征
3.1 主要成矿元素富集变化特征

对工作区5 452个岩屑样品主要成矿元素进行了平均值和变化系数统计, 同时也利用整个东天山地区区域化探原始数据求得区域平均值[4], 并与工作区平均值比较。由表1可以得出:①与东天山比较, 区内相对富集的元素有W、Mo、Sb、As、Sb等, 其中W高于东天山地区40%, 其他元素都高出34%以上。②Mo的变化系数最高, 为10.9, 次为W、Bi、Au, 变化系数分别为9.69、5.31和2.32, 这些元素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分异性; As、Sb、Ag、Mn、Cu、Ni、Cr、Zn、P变化系数大于0.8, 属强分异元素。③按富集及和变化系数排序, 主要元素富集成矿序列为Mo、W、Bi、As、Sb、Au、Mn、Ag、Cr、Ni、Zn、P、V、Cu, 处于序列前部的为成矿最为有利的元素, 这与区内分布有大量中酸性岩体并存在与之相关的大型钼、钨矿床的地质背景相一致, 除此之外区内还分布有中型铜镍矿、锰矿及磷钒矿等, 后续发现的钨钼、钨铋、铜、金、铅锌、银等矿(化)线索也印证了这一地球化学特征。

表1 哈密磁海铁矿一带主要成矿元素平均值、富集系数和变化系数
3.2 主要成矿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在工作区21 300 km2的范围内, 圈定40种元素的单元素异常4 621个, 综合异常204个。主成矿元素W、Mo异常主要定位于工作区中酸性岩体的外围, Mo异常以觉罗塔格矿带分布最为广泛, 该矿带内还分布有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Cu、Zn异常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Au、As、Sb异常; W异常主要分布在卡瓦布拉克矿带内, 在工作区是该矿带最为有利的成矿元素。此外北山矿带也是W、Mo异常的主要分布区, 该矿带中Mo与Ag、P、V异常多分布在志留系和寒武系地层中, 主要反映了地层中以磷、钒矿为主的成矿条件(寒武系双鹰山组含钒的碳质板岩、含磷结核硅质岩), 同时也反映了区内北山矿带构造、岩体及热液活动造成Ag、Mo的富集和不均匀分布。而清白山一带则是Pb、Zn异常的集中分布区。以上异常特征与成矿地质背景吻合, 为寻找相应矿产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与以往区域化探对比, 1:25万区域化探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清晰而显著, 从矿产与异常的对应关系上分析, 矿产与异常的吻合程度从18%提高到了42%[3], 异常形成与成矿地质背景有着更为可靠的联系, 这成为异常查证并取得找矿成果的关键。

4 异常筛选与查证
4.1 异常的筛选

工作区内地质工作程度高, 矿权登记数量大, 仅探矿权登记面积约6 120 km2, 占区内基岩出露面积的51%。查证异常不但要避开这些矿权登记范围, 还要避开以往工作程度较高的区块, 因此增加了查证异常的筛选难度。

综合异常筛选除了依据单元素异常个数、主成矿元素平均衬值、平均衬值、Σ NAP值、主成矿元素中心与伴生异常中心的距离(异常套合)、地质复杂程度、矿化情况等7个指标综合考虑外, 异常的筛选还注意以下几点:①把异常的优选置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上来考虑, 立足区域异常, 研究区域上是否存在不同级次的套合模式和不同级次地球化学模式特征, 以及单个局部异常与不同级次套合地球化学模式的关联。②把异常的优选置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上来考虑, 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基础, 立足区域找矿远景, 综合各种地学信息。③对于那些目标明确、定位性好、对应地质体较为清楚, 通过异常查证很可能有找矿发现的局部性高强度综合异常, 优先安排查证工作。④矿种定位于钨矿、钼矿、铜镍矿、铅锌银多金属矿、金矿、磷钒矿等本区优势矿产, 异常优选时注重此类矿致异常的识别。

在异常筛选的同时还针对组合分析结果, 将40种元素含量值赋值到采样大网格区属性中, 按累积频率进行颜色分级, 利用GIS软件将大网格含量大于或等于92%累积频率值所包含的单点样品挑选出来, 以区内主成矿元素W、Sn、Mo、Cu、Pb、Zn、Ag、Au等及特征伴生元素进行分组, 并提交实验室进行单点分析, 以此缩小异常源范围, 明确异常踏勘检查的范围(图4)。再将单点分析结果叠合在地质图和遥感影像上, 根据异常地质体的出露范围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初步布置查证工作。

4.2 异常查证

异常查证工作开展前, 先进行了异常踏勘, 根据踏勘结果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 在基岩出露较好、矿化较为集中的异常区采用面积性物化探工作, 在覆盖发育的地区选择了地、物、化剖面或快速分析剖面工作, 其中快速分析设备对验证异常的可靠性、当即判别异常地质体、指导地表工程部署、缩短工作周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踏勘检查则在整个异常查证工作中反复进行。通过异常优选, 选出以W、Mo、Cu、Ni、Pb、Zn、Au、Ag、Rb为主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共计48个, 随后进行野外踏勘, 确定对32个异常开展检查工作, 其中施工槽探工程发现矿化线索的异常有16处, 占查证异常数量的50%, 而清白山铅锌矿是快速发现、工程验证、当年见矿并推断其规模的一个典型案例。

图4 清白山区域化探Zn含量色块、单点样含量分级和多元素异常

5 清白山铅锌矿
5.1 异常特征

清白山区域化探综合异常位于磁海— 黑山梁Pb、Zn、Ag、Cd、Au、Cu、Fe地球化学高背景带上, 异常成近东西向分布, 面积为30 km2, 主要异常元素为Pb、Zn、Ag、Cd, 伴生Au、Bi、MgO等(图5), 其中MgO异常与区内白云质大理岩出露范围基本一致。成矿元素Pb、Zn浓度分带明显, 异常套合好, Pb、Zn极大值分别为234× 10-6和557× 10-6。区域化探单点分析Pb极大值1 074× 10-6, Zn极大值为2 416× 10-6

图5 清白山铅锌矿综合异常剖析
1— 全新统化学沉积; 2— 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堆积; 3— 上更新统新疆群; 4— 爱尔基干岩群; 5— 古硐井岩群; 6— 二长花岗岩; 7— 英云闪长岩; 8— 一般性断裂; 9— 韧性及韧脆性断裂; 10— 整合界线; 11— 韧性剪切带; 12— 综合异常及编号

5.2 矿床的发现

异常踏勘时携带快速分析仪对每个高值点的5个样品采集点逐个观测, 由此发现了含铅、锌的褐铁矿化蚀变大理岩。在含矿地层中除褐铁矿化蚀变这一容易现场识别的矿化特征外, 并无明显的找矿标志, 矿化岩石中的铅锌金属矿物亦不可见(图6), 加之清白山地区正处于基岩与大面积覆盖的过渡区, 基岩出露情况不好, 不适合展大比例尺的化探工作, 给地表找矿工作带来难度。针对上述情况, 以500 m间距布置了5条1:1万地球化学剖面, 剖面中Pb、Zn异常连续, 宽度在300~500 m之间, Pb极大值为968× 10-6, Zn极大值为1 778× 10-6。在剖面之间有零星基岩出露部位, 以自由网或半自由网用快速分析仪进行观测。为提高代表性, 观测样品为-20目的岩屑, 观测结果直接做成点位符号图, 现场指导地表矿化带的连接和槽探工程的布设。快速分析仪观测的Pb、Zn高含量点对应地质体与地球化学剖面一致。

图6 铅锌矿石照片

5.3 矿床地质特征

清白山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北山古生代裂谷系, 出露的地层以中元古界古硐井岩群为主, 为一套浅变质的片岩系及碎屑岩夹碳酸盐岩, 岩性主要为石英片岩、石英岩、白云石大理岩及变质玄武岩。此外还出露有蓟县系爱尔基干岩群, 为一套富含硅镁质的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 岩性为白色白云质大理岩, 夹少量厚层状石英岩。区内侵入岩发育, 岩石类型主要为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呈岩株或岩枝状产出, 在岩体外接触带有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根据地球化学剖面和快速分析成果, 按100~200 m间距工布设探槽11条, 矿化带断续延伸1.4 km, 最宽处为280 m, 赋矿层位为古硐井岩群的褐铁矿化白云石大理岩。矿化蚀变以褐铁矿化、硅化、透闪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根据分析成果划分为6个矿段, 圈定大小锌矿体32个, 其中L1、L5、L6三个矿段规模较大(图7)。

L1长300 m, 见矿5层, 累计厚13.29~37.62 m, Zn最高含量3.51%, 平均含量2.59%; L5长250 m, 见矿6层, 累计厚4.32~19.03 m, Zn最高含量为2.84%, 平均含量0.99%; L6长250 m, 见矿10层, 累计厚38.98~56.41 m, Zn最高含量2.61%, 平均含量1.18%。

目前根据已有槽探、钻探工程控制, 估算334级Pb+Zn金属量8.8万t, 矿区及外围物化探异常显示, 在该区寻找沉积变质型层控铅锌矿的潜力巨大, 矿床规模有望达到中— 大型。此外在清白山外围磁海至M1033以东有近35 km的大理岩带, 岩带中心为中酸性岩体, 沿大理岩带分布有Pb、Zn、Ag、Cd、Au、Mo、Rb等异常, 是寻找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构造破碎有关的沉积变质、中高温热液交代型矿床的有利地区。

图7 清白山铅锌矿区地质简要
1— 第四系; 2— 石英片岩; 3— 黑云母石英片岩; 4— 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5— 石英岩; 6— 大理岩; 7— 白云石大理岩; 8— 斜长角闪岩; 9— 斜长花岗岩; 10— 二长花岗岩; 11— 白岗岩; 12— 地质界线; 13— 断裂; 14— 石英脉; 15— 闪长岩脉; 16— 矿体及编号; 17— 探槽位置及编号

新疆北山成矿带历来以金、铁、铜、钨为优势矿种, 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铁、铜、钨、锡、镍、稀有金属、钒、铀、钼等[5]。清白山铅锌矿的发现开拓了北山成矿带的找矿空间, 同时也证实了环塔里木前寒武系老地层的找矿潜力。

6 找矿远景

新疆哈密市磁海铁矿一带已发现的中型以上矿床矿种以铁、钼、铜镍、钨、磷钒为主, 成矿类型主要为:沉积变质型铁矿、斑岩型钼矿、岩浆铜镍矿床、层控热液复合型钨矿床、沉积型磷钒矿床等。本次区域化探数据更新工作发现矿(化)线索10处, 远景矿种以铅锌、钨钼、金、银、铜为主, 通过主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及所处的地质背景初步分析, 其主要类型为:沉积层控型铅锌矿(清白山)、矽卡岩— 石英脉型钨钼矿(鱼脊岭)、复合热液型钨铋矿床(黄碱滩)、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新月地)、石英脉型钨矿(干沟梁、平山梁)、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骆驼坡)、石英脉型金矿(翠岭、白石滩)、变质碎屑岩热液型银矿(东大沟)、岩浆型铜镍矿(乌岭), 其中鱼脊岭钨钼矿、黄碱滩钨铋矿都位于东戈壁钼矿的外围, 鱼脊岭矿区地表控制钨钼矿体4条, 钻孔见7层钼矿体, Mo平均含量0.093%~0.14%; 黄碱滩矿区通过槽探及钻探工程圈定钨矿体10层, 铋矿体2层, 钨矿体平均含量0.065%~0.56%, 铋矿体平均含量0.41%~1.91%。以上矿(化)点的发现与过去相比增加了矿床类型, 展示很好的找矿前景, 但也存在评价工作进展较快, 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研究不足的问题。随后矿产远景评价工作的跟入和找矿成果表明, 哈密市磁海铁矿一带依然是东天山地区多金属矿产勘查的重要基地之一。

7 结论

1) 区域化探一般应用于查明元素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 评价区域成矿远景及寻找有成矿远景的地段等方面, 用于直接找矿并在项目周期内确定矿床远景的成功案例不多。本次异常查证直接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清白山铅锌矿, 说明只要工作方法正确, 工作踏实认真, 工作质量可靠, 获得找矿新发现乃至找矿突破的机遇仍然很大。

2) 由于工作方法统一, 样品采集点布置合理, 样品加工方法正确, 大大提高了样品的代表性及其所包含的地球化学信息量。通过异常优选和单点分析, 使用快速分析仪快速有效的追踪到异常源, 辅以探矿工程直接发现矿(化)体, 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1:25万化探异常的有效查证。

3) 化探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 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客观的找矿信息, 特别是在地表覆盖较多、矿化蚀变不明显的地区具有很大优势, 摆脱了人为判断准确性的影响。因此, 即使是在工作程度很高的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化探仍然是最为有效和可靠的找矿手段。

4) 2012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东天山成矿带有序推进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不仅圈定了一些有找矿意义的异常, 还直接发现了清白山、黄碱滩、鱼脊岭等重要矿床及一批找矿信息, 地球化学勘查效果显著, 有力的推动了该成矿带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 这批成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崔彬, 和志军, 赵磊, . 新疆东天山中段金铜成矿系统研究[J]. 地学前缘, 2008, 15(4): 13-17. [本文引用:1]
[2] 张华, 刘拓, 孔牧, . 新疆东天山地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J]. 地质与勘探, 2003, 39(6): 99-102. [本文引用:1]
[3] 新疆地质调查院. 新疆1: 25万哈密市幅、雅满苏镇幅基础地质调查修测报告[R]. 新疆地质调查院, 2015. [本文引用:7]
[4] 王虹, 刘拓, 王庆明, . 新疆天山—北山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特征[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7, 29(2): 141-144. [本文引用:1]
[5] 李文渊, 董福辰, 姜寒冰, . 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J]. 西北地质, 2006, 39(2): 1-1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