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源频域电磁法视电阻率的探讨
龙西亭1,2,3,4, 刘春明1,2,3, 柳建新1,2,3, 赵于前5
1.中南大学 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2.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3.中南大学 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83
4.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402队,湖南 长沙 410014
5.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通讯作者:刘春明(1974-),中南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资源、金属资源地球物理勘探。E-mail:lifuming001@163.com

作者简介:龙西亭(1984-),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产地质。

摘要

对人工源频域电磁法的三种视电阻率计算方法进行了有关理论、一维地电模型正演、野外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广域视电阻率对于地质基底电阻率反映更真实,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计算公式复杂;远区视电阻率对于地质基底电阻率反映没有广域视电阻率真实,但计算公式简单,且对于远区与过渡区的电阻率反映情况与广域视电阻率相同,也具备强抗干扰能力;卡尼亚视电阻率在远区与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相似,其计算视电阻率公式简单,但对于基底电阻率反映较差,且需额外测量磁场,导致抗干扰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及前两者。故单纯从视电阻率反映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基底地质情况看,广域视电阻率最优,远区视电阻率次之,卡尼亚视电阻率最次,但后两者计算公式简单。从勘探数据的正、反演角度而言,后两者的计算量要少于前者。

关键词: 广域视电阻率; 远区视电阻率; 卡尼亚视电阻率; 计算量; 抗干扰
中图分类号:P31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6)06-1178-07 doi: 10.11720/wtyht.2016.6.19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apparent resistivity f the artificial source frequency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LONG Xi-Ting1,2,3,4, LIU Chun-Ming1,2,3, LIU Jian-Xin1,2,3, ZHAO Yu-Qian5
1.Key Laboratory of Non-Ferrous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Hazard Detec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School of Geosciences and Info-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3.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4.The 402 Team, the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Hunan, Changsha 410014, China
5.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roposed three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for frequency domain 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Comparison was carried out involving the analysis of their related theory, 1-D geoelectric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and fiel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de field apparent resistivity can better interpret the geological base resistivity and has such advantages as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but has the shortcoming of complex formula. The far field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simple formula and likewise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gives less information on the base resistivity. At far field and transition zone, the result from the wide field apparent resistivi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method. The result of the Cagniard apparent resistivity in the far-zon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wo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with the simple formula, in which extra magnetic field is required which leads to relatively weak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and poor efficiency. However, the method can not resolve the base resistivity.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olutions on the base resistivity shows that the wide field apparent resistivity is the most favorable method among these methods, followed by the far-zone apparent resistivity, and the last is the Cagniard resistivity. However, the formulas of the last two methods are relatively simpler. The computation cost for the last two methods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first one. The inconsistency of the three methods is observed at the far field, which absolutely needs further studies.

Keyword: wide field resistivity; far-zone resistivity; Cagniard resistivity; amount of calculation; anti-interference

人工源频域电磁法主要有原苏联提出的频率电磁测深[1, 2, 3]和欧美国家所提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4, 5, 6]两种比较常用的勘探方法。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 只是在测量电磁分量和视电阻率计算等方面略有差别:频率电磁测深一般采用测量单分量电场或磁场进行视电阻率计算[1, 2, 3], 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一般采用测量相交的电磁分量进行视电阻率计算[4, 5, 6]

何继善院士基于传统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磁偶源频率测深法(MELOS)提出广域电磁法, 该方法继承了CSAMT使用人工场源克服天然场源随机性、信号弱、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的优点, 也继承了MELOS方法非远区测量的优势, 扩展了观测适用的范围, 也摒弃了MELOS方法的校正办法, 保留了计算公式中的高次项; 采用2n伪随机信号的供电系统, 实现同时供7个频率的信号, 从而提高勘探效率, 节约勘探成本[6, 7, 8]。目前, 其计算视电阻率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测量Ex电场数据, 并采集测点与供电点的实地坐标来进行计算。由于不测量磁场信号, 从而避免磁场信号干扰, 提高测量精度, 拓展了人工源频域电磁法的观测范围, 提高了观测速度、精度和野外效率等, 进而加大了勘探深度[6, 7, 8]

1 广域视电阻率的计算方法

广域电磁法的核心内容是采用了一种新的计算大地视电阻率的方法。依据均匀大地表面水平电偶极源的Ex的严格的、精确的表达式[6],

Ex=IρdLcosφ2πr31e-ikr(1+ikr)], (1)

可以定义广域意义上视电阻率[6]

ρa=KE-ExΔVMNI1FE-Ex(ikr); (2)KE-Ex=2πr3dL·MN, (3)ΔVMN=Ex·MN, (4)FE-Ex(ikr)=1-3sin2φ+e-ikr(1+ikr)(5)

该种方法计算的视电阻率更准确, 其近区渐近线数值与深部地质基底的电阻率更接近, 或者说对于地质基底情况反应更准确, 但由于该算法对视电阻率而言为隐函数, 计算方法相对复杂, 单纯的视电阻率计算工作量也相对较大, 一旦要对较多测点进行正、反演处理时, 庞大的计算量将可能影响资料的处理。

2 人工源频域电磁法电阻率计算方法

除了上述的计算广域视电阻率[6](或全区电阻率[5])的方法, 还有远区(或波区)视电阻率[1, 2, 3]、卡尼亚视电阻率[4, 5, 9, 10, 11]等计算方法。

前述广域视电阻率的计算方式是基于准静态条件下的电偶源推导的结果。基于同样的前提, 在远区响应条件下, 直角坐标系下的水平电场Ex计算公式为[1, 2, 3, 4, 5]

Ex=IρdL2πr3(1-3sin2φ), (6)

其中:φ 为测量点位与供电AB测线的中点O的连线与AB测线的夹角, I为供电电流, ρ 为电阻率, dL为供电极AB的长度, r为测点与供电极AB中点O之间的距离。

根据上式, 可以得出电阻率与Ex电场强度之间的简单关系式[1, 2]

ρ=2πr3ExIdL(1-3sin2ϕ)(7)

若测点距MN较小, 则测量电位Δ U可以简单写为Δ U=Ex· MN, 代入上式可得[1-2]

ρ=2πr3ΔUIdL(1-3sin2ϕ)·MN(8)

故根据上式能获取到测量电位Δ U与电阻率ρ 之间的简单计算公式。远区(波区)电阻率计算的参数与广域视电阻率的完全相同, 但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更简单, 且电阻率公式为显函数。

上式基于的理论前提是准静态条件下的远区响应[1, 2, 4, 5], 当为近区或过渡区响应时, 严格地说, 上面的计算公式不成立。但公式不成立, 不能完全等同于该计算公式在过渡区和近区不能使用, 只能说产生了一些畸变现象。

CSAMT和大地电磁法(MT)目前主要通过测量正交的电磁场分量来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4, 5, 9, 10, 11], 其表达式为

ρs=1ωμExHy2 或 ρs=15fExHy2,

式中:ω 为圆频率, μ 为磁导率, f为供电频率, Exx方向的电场水平分量, Hyy方向的磁场水平分量。只要测得相应供电频率下的ExHy便可计算其视电阻率。

卡尼亚视电阻率公式通过两个正交的电磁场分量建立起简单的关系式, 但需要注意其应用前提也是在准静态条件下的远区响应, 即在近区和过渡区中该公式严格来说是不成立的。但同样, 公式不成立不能完全等同于该公式不能在过渡区和近区使用, 只能说产生了一些畸变现象。

3 人工源频域电磁法电阻率的一维正演

为对比不同电阻率计算公式的各自特点, 进行了有关一维模型的正演计算。图1给出了在电阻率100 Ω · m的均匀半空间按照广域(或全区)、Ex远区(或波区)视电阻率和卡尼亚视电阻率计算方式计算的结果, 有关参数为:ϕ =π /2, I=10 A, dL=1 000 m, r=10 000 m, 计算频率范围从10 000~0.01 Hz。

图1 均匀半空间不同计算方法的ρ s曲线

可以看出, 由Ex计算的所有频率的广域视电阻率均等于均匀半空间的真实电阻率, 而卡尼亚视电阻率和通过Ex计算的远区视电阻率则在8 Hz左右及更低频率呈现畸变现象。远区视电阻率先出现一个小的极大值, 再呈下降趋势, 低频电阻率的渐进值为50 Ω · m, 为相同频率的广域视电阻率的一半, 符合关于电磁场近区与远区极值的理论分析[4, 5, 6]。8 Hz及更低频率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则主要呈45° 上升趋势[4, 5, 10, 11], 也不能真实反应该频率的均匀半空间的实际电阻率。对比3种电阻率的曲线, 在均匀半空间, 广域视电阻率在低频时, 与地质情况更吻合, 其他两种计算方法均存在畸变现象; 但如果对其数据进行反演计算, 则均能得到均匀半空间的真实电阻率, 故只能说就视电阻率而言, 后两种计算结果存在畸变, 不能说其反演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图2为G型地电模型的Ex远区、广域与卡尼亚视电阻率正演曲线, 模型第一层电阻率100 Ω · m, 厚度500 m, 第二层电阻率为1 000 Ω · m, 其他计算参数与均匀半空间模型相同。

图2 G型地电模型不同计算方法的ρ s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 根据Ex计算的远区、广域视电阻率和卡尼亚视电阻率在8 Hz左右以前的高频段重合, 在低频部分则开始出现分离; Ex远区视电阻率与广域视电阻率在低频段均呈现水平渐近线, 不过低频的远区视电阻率只有广域视电阻率的一半。另外, Ex远区视电阻率在8 Hz附近出现假极大值现象, 单纯就视电阻率而言, 容易导致该地电模型为K型的误判, 而广域视电阻率不存在这个问题; 卡尼亚视电阻率在低频段还是以45° 的趋势上升。可以看出, 每种计算方法的视电阻率均反映了深部的高阻体。

图3为D型地电模型Ex远区、广域与卡尼亚视电阻率正演曲线, 模型第一层电阻率100 Ω · m, 厚度500 m, 第二层电阻率为10 Ω · m, 其他计算参数与均匀半空间模型相同。

图3 D型地电模型不同计算方法的ρ s曲线

可以看出, 3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视电阻率在1 Hz左右以前的高频段重合, 在低频段则开始出现分离。Ex远区视电阻率与广域视电阻率在低频段均呈现水平渐近线, 广域视电阻率的低频渐近线数值接近模型基底电阻率, 真实反应了地质基底的情况, 但Ex远区视电阻率只有广域视电阻率的一半, 与基底实际电阻率不符。卡尼亚视电阻率在低频段还是以45° 的趋势上升。3条视电阻率曲线对于深部的低阻体均有反映。需要注意的是, Ex远区视电阻率曲线容易被误判为Q型, 而不是真实的D型地电断面。

图4为H型地电模型Ex远区、广域与卡尼亚视电阻率正演曲线, 地电模型第一层电阻率100 Ω · m, 厚度500 m, 第二层电阻率10 Ω · m, 厚度500 m, 第三层电阻率1 000 Ω · m。其他计算参数与均匀半空间模型相同。

图4 H型地电模型不同计算方法的ρ s曲线

可以看出, 3条视电阻率曲线在2 Hz左右以前的高频段重合, 在低频段开始出现分离; Ex远区视电阻率与广域视电阻率在低频段均呈现水平渐近线, 不过Ex远区视电阻率只有广域视电阻率的一半; 卡尼亚视电阻率在低频段还是以45° 的趋势上升。每种方式计算的视电阻率均反映了第二层的低阻层和深部的高阻层, 不过卡尼亚视电阻率对于深部高阻层的反映不是很直观。

图5为K型地电模型Ex远区视电阻率、广域与卡尼亚视电阻率正演曲线, 模型第一层电阻率100 Ω · m, 厚度500 m, 第二层电阻率1 000 Ω · m, 厚度500 m, 第三层电阻率100 Ω · m。其他计算参数与均匀半空间模型相同。

图5 K型地电模型不同计算方法的ρ s曲线

可以看出, 3条曲线在4 Hz左右以前的高频段重合, 在低频段开始出现分离; Ex远区视电阻率与广域视电阻率在低频段均呈现水平渐近线, 不过Ex远区视电阻率只有广域视电阻率的一半, 从而使Ex远区视电阻率K型曲线形态更加明显; 卡尼亚视电阻率在低频段还是以45° 的趋势上升。每种方式计算的视电阻率均反映了第二层的高阻层和深部的低阻层, 不过Ex远区视电阻率对于异常的反应更明显, 而卡尼亚视电阻率对于深部的低阻层反应不明显。

4 野外实验分析

为对比分析上述3种视电阻率计算方式的不同优势, 在某地开展了野外对比实验。本次实验选取位于某金矿的已知地质剖面, 其主要控矿构造为一大型近东西向的断裂[12]

选用野外实验设备为GDP32多功能电法仪, 采用6个通道进行Ex电信号测量, 1个通道进行Hy磁信号测量。选用工作频率为8 192~1 Hz, 供电电流20~4 A不等。本次发收距为 9 km, 采用赤道偶极装置进行测量, 并采集每个测点和供电点的实地坐标。通过有关计算获取Ex远区视电阻率、广域视电阻率和卡尼亚视电阻率, 图6~图9给出了4个测点的3种视电阻率的计算结果对比。

图6 实验剖面2250测点不同视电阻率对比

图7 实验剖面2500测点不同视电阻率对比

图8 实验剖面2750测点不同视电阻率对比

图9 实验剖面2950测点不同视电阻率对比

从图6~图9可以看出, 在8 192~16 Hz左右, 广域视电阻率与Ex远区视电阻率几乎重合, 但在16~1 Hz之间, 由于电磁场已经接近或进入近区, 从而导致两者出现分离, 但渐近线基本均为水平, 前者渐近值约为后者的两倍; 卡尼亚视电阻率在高频段由于磁场受到干扰较大, 出现一些畸变数据, 在128 Hz以后的低频段开始呈现45° 上升的趋势。但3条电阻率曲线在8 192~128 Hz段基本平行或重合, 在低频段则出现分离, 主要是视电阻率算法不同等原因所致。

图10~图12为该实验剖面的不同电阻率— 频率对数剖面。在整个剖面的8 192~16 Hz高频段, 广域视电阻率与Ex远区视电阻率剖面几乎相同, 与图6~图9反映的情况相同; 卡尼亚视电阻率— 频率对数剖面也呈现相同趋势。

图10 实验剖面卡尼亚视电阻率— 频率对数剖面

图11 实验剖面Ex广域视电阻率— 频率对数剖面

图12 实验剖面Ex远区视电阻率— 频率对数剖面

通过野外实验, 发现卡尼亚视电阻率与其他视电阻率曲线在高频段出现明显的分离, 近似平行, 但在一维正演计算中并不存在这种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前者计算电阻率公式中包含了磁场数据, 而实验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为二维或三维, 或者是因为场源效应所导致的结果[13, 14, 15, 16, 17], 这些方面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5 关于电磁场、视电阻率与地电模型的简单分析

鉴于电磁场与视电阻率之间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 故单纯从两者对应关系来说, 是不会存在多解性的, 多解性只是出现在地电模型与电磁场信号的计算过程中; 另一方面, 一旦野外勘探的整个发射系统、接收系统确定后, 在不考虑干扰与测量误差的情况下, 测量到的电磁信号中包含勘探测点下的多少地质信息已经完全被确定下来, 剩下的则是如何从测量到的电磁信号中把包含在其中的地质信息提取出来的问题。虽然上述讨论的Ex远区和卡尼亚视电阻率计算方式在过渡区和远区是不严格的, 但由于其计算视电阻率的信号均为野外实测数据, 视电阻率转换公式也不会减少或增加地质信息, 故其视电阻率中均包含相同的地质信息(不考虑不同电磁场分量的不同灵敏度), 不会影响到勘探区地质信息的提取。打一个简单比方, 假设建立一个“ 1+2=4” 的算法, 按照目前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但如果在反算过程中还采用此算法, 则还是能获取真实的结果, 即“ 4-2=1” 。或者说目前计算的视电阻率仅仅作为中间成果的展示, 在后期正、反演中可以舍弃该参数, 而建立电磁场信号与地电模型之间直接的关系[18]

如果仅仅通过视电阻率的分布来直接解译电磁法的勘探成果, 那么由于广域视电阻率在近区呈现水平渐近线, 且更接近基底实际电阻率等特征, 从而更有利于对深部地质情况的初略解译; Ex远区视电阻率在近区的渐进值比广域视电阻率的低一半, 与基底实际电阻率有差异; 卡尼亚视电阻率在近区则由于呈现45° 上升渐近线, 容易令人产生深部电阻率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的错觉。

根据以上的推断分析, 广域视电阻率、Ex远区视电阻率和卡尼亚视电阻率由于采取不同的视电阻率计算方法, 从而导致各自具有一些不同特点。

6 总结

广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由于采用视电阻率与电场之间的严格公式, 故其近区渐近线的数值更接近深部基底的电阻率, 且对于均匀半空间的电阻率计算与实际电阻率完全相等; 由于避开磁场测量, 从而使该方法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其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复杂, 对于从电磁场转换视电阻率的计算工作量不大, 但对于后期的正反演计算而言, 其增加的工作量不可忽视, 不过鉴于目前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越来越快, 这个不会成为勘探的瓶颈。

Ex远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由于采用视电阻率与电场之间远区响应的公式, 视电阻率与电场为显函数, 计算公式非常简单, 不但前期视电阻率计算量非常少, 后期正反演计算工作量也比较少, 且由于避开磁场测量, 从而使该方法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其近区的渐进值比广域视电阻率低一半, 从而对于基底电阻率的反应不如广域视电阻率, 且在均匀半空间的计算结果也与实际情况不符。

卡尼亚视电阻率计算方法由于采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通过远区响应公式获取视电阻率, 视电阻率与电磁场为显函数, 计算公式也非常简单, 这点与Ex远区视电阻率类似, 但其近区的渐进值呈现45° 上升, 对于基底电阻率反应较差; 且需要额外测量磁场, 从而导致抗干扰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及前两者。

所以单纯从视电阻率反映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基底地质情况看, 广域视电阻率最优, Ex远区视电阻率次之, 卡尼亚视电阻率最次, 但后两者计算公式简单。从勘探数据的正反演角度而言, 后两者的计算工作量要少于前者, 且三种视电阻率计算结果采用各自相应算法经过反演后均能真实反映地质情况, 三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视电阻率数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明生, 闫述. 论频率测深应用中的几个问题[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本文引用:6]
[2] 陈明生, 闫述, 陶冬琴. 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的Ex分量[J].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12, 26(6): 60-66. [本文引用:7]
[3] 李毓茂. 频率电磁测深法[R].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1982. [本文引用:4]
[4] 何继善.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M]. 长沙: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0. [本文引用:8]
[5] 汤井田, 何继善.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其应用[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5. [本文引用:9]
[6] 何继善. 广域电磁法和伪随机信号电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本文引用:8]
[7] 佟铁钢, 刘春明, 何继善. CSAMT全区电阻率法数值模拟及应用探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 24(5): 1855-1860. [本文引用:2]
[8] 佟铁钢, 柳建新. 一种新型CSAMT观测参数的计算方法[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9, 31(3): 210-213. [本文引用:2]
[9] 中南矿冶学院物探教研室. 金属矿电法勘探[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0. [本文引用:2]
[10] 朴化荣. 电磁测深法原理[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0. [本文引用:3]
[11] 李金铭.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5. [本文引用:3]
[12] 彭省临, 杨斌, 席振铢. 招平断裂带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0. [本文引用:1]
[13] 闫述, 陈明生. CSAMT测深中的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问题[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s): 8-10 . [本文引用:1]
[14] 汤井田, 葛伟男. 三维CSAMT中的阴影和场源附加效应[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2, 34(1): 19-27. [本文引用:1]
[15] 陈明生, 闫述. CSAMT勘探中场区、记录规则、阴影及场源复印效应的解析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4): 951-958. [本文引用:1]
[16] 高文. 大地电磁感应的场源效应[J].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34(2): 211-216. [本文引用:1]
[17] 王刚, 杨生, 雷达, . CSAMT场源效应的三维模拟与试验[J]. 物探与化探, 2015, 39(1): 132-135. [本文引用:1]
[18] 柳建新, 汤文武, 何展翔, . 一维时域磁场与频域电场联合反演方法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26(6): 2011-201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