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不良地质现象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与超前探测
邓国文1, 王齐仁1, 廖建平1,2, 朱云峰1
1.湖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2.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作者简介: 邓国文(1989-),男,江西赣州人,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工程物探与无损检测方面的工作与研究。

摘要

探地雷达是一种分辨率比较高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对掌子面前方的溶洞、富水带、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带等不良地质现象有明显的异常反应。文中介绍了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探测的原理、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方式,分析不良地质现象与围岩之间的结构和介电差异特征,设计合理的正演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正演模拟图像的波形、频率、振幅、相位等特征,理论上总结了不良地质现象在雷达图像上的信号特征,并通过对实测典型雷达图像的解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雷达反射波的频谱特征做进一步研究,可以为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解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探地雷达; 超前预报; 不良地质现象; 正演模拟
中图分类号:P6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5)03-0651-06
Forward modeling and advanced detection of radar in adverse geological phenomena tunnel
DENG Guo-Wen1, WANG Qi-Ren1, LIAO Jian-Ping1,2, ZHU Yun-Feng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Geology radar is a high-resolution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method which has abnormal reactions to karsts, water enriched zone, fault zones as well as the fractured zones and other geological phenomena in the front of the tunnel face. This paper discuss the principles of geological radar in advanced prediction, the layout method of surveying line and th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s.The feature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permittiv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dverse geological phenomena and wall rock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o design possible geological model to carry out forward modeling. The features of forward modeling such as the waveform, the frequency, as well as the amplitude is also the key point in this paper, an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ignal features of adverse geological phenomena in radar, theoretically and tries to do further researches on spectrum characteristic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radar images , which will give clu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nnel prediction.

Keywor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dvanced prediction; adverse geological phenomena; forward modeling

地质勘探资料是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 而其大多是在地面上利用地面勘探、地质调查、钻孔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获得的, 由于受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性和目前勘查技术水平的影响, 要想在施工前查明隧道围岩和其周围不良地质体(断层、破碎带、溶洞、暗河、软弱地层等)所处状态是十分困难的, 而这些不良地质体直接影响着隧道施工的安全。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 都依赖于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变化情况的准确把握。因此, 及时准确地了解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探测掌子面前方地质变化情况, 判别一些不良地质状况:如断层构造及断层破碎带、溶洞、裂隙及其规模和充填情况, 地下水赋存状态及可能突水、涌水的位置、水量的大小及不同级别围岩的界面等。目前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依据预报的距离可分为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和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两类, 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主要有TSP 法、长距离超前水平钻孔等, 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主要有掌子面地质素描、探地雷达、红外探测等[1, 2, 3]。探地雷达是分辨率较高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4], 在隧道施工超前预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探地雷达探测基本原理
1.1 工作原理

探地雷达工作时利用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波以脉冲形式由隧道掌子面发射至地层中, 经地层界面反射返回隧道掌子面, 由另一天线接收回波信号, 从而获得时— 距剖面, 通过对时— 距剖面进行处理、解释, 达到短距离进行超前预报的目的(图1)[5]

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存在介电常数差异的两种介质界面上将产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和折射符合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反射波能量和折射波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反射系数R和折射系数T

R=ε1-ε2ε1+ε2 T=2ε1ε1+ε2

图1 探地雷达探测原理示意

式中, ε 1ε 2分别为界面上、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由公式可知, 当电磁波传播到存在介电常数差异的界面时, 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能量将有所变化, 反映在雷达图像上为正、反峰异常。隧道中存在的软弱岩带、断层带、破碎带、溶洞、含水地层等地质灾害体与其围岩之间存在明显的介电常数差异[6], 为探地雷达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球物理基础。

1.2 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

在实际数据采集时, 为了较全面的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 一般要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各布置几条测线。现场中, 掌子面是凹凸不平的, 采用连续测量方式采集的数据不完整, 我们一般采取点测方式, 为便于后期的数据处理, 在现场要尽可能多地采集数据, 一般采用10 cm的点距。

雷达天线易受洞内金属和机电设施干扰, 现场采集时, 尽量把这些干扰源移除, 无法移除时要记录好干扰源类型和距掌子面的位置, 数据分析中要特别注意波形识别, 排除干扰。

2 不良地质现象的正演模拟及其频谱特征

超前预报主要目的是探测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现象,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溶洞、富水带、破碎带、裂隙带等, 对于这些不良地质现象, 探地雷达有着各自不同的信号特征[1, 2, 7, 8, 9], 主要表现在雷达图像的波形特征和频率、振幅、相位和反射波能量的变化等方面。

GPRMax软件是以时域有限差分为基础的探地雷达正演模拟工具, 可用于模拟电磁波在各向同性均匀媒质和Debye型色散媒质中的传播, 以及电磁波与目标物体的相互影响, 从而得到目标物体的探地雷达地质图像[10], 其中, GPRMax2D用于探地雷达二维正演模拟。笔者应用GPRMax2D软件进行了各种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 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 总结不同地质现象产生的雷达信号特征的规律。

2.1 完整岩体

完整岩体即岩体完整性较好, 不存在较大的岩性变化, 其介质一般相对均匀, 电性差异很小, 没有明显的反射界面, 能量团分布均匀; 电磁波能量衰减缓慢, 不形成较强的反射波组, 波形均匀, 其数值模拟图像如图2所示, 图2上部的强反射为雷达的直达波的信号。

图2 完整岩石的正演模拟

2.2 溶洞

溶洞为岩溶作用而产生的空洞, 其与周围的介质存在着较明显的物性差异, 尤其是溶洞内的充填物与可溶性岩层之间存在的物性差异更明显。这些充填物一般是碎石土、水和空气等, 这些介质与可溶性岩层本身由于介电常数和电磁波阻抗不同形成界面。

根据溶洞的充填特征, 建立了正演模型, 如图3所示, 空洞内充气或充水。由正演模拟结果图4、图5及公式(1)可知, 当溶洞充气时, 电磁波由介电常数大到介电常数小的介质中, 其反射系数大于零, 波形与入射波同相; 当溶洞充水时, 电磁波由介电常数小的介质传播到介电常数大的介质中, 其反射系数小于零, 波形与入射波反相。由正演模拟还可知, 当溶洞充水时, 电磁波能量衰减快, 高频部分被吸收, 且会出现一定规律的多次反射现象。

图3 溶洞的正演模型

图4 溶洞充气的正演模拟

图5 溶洞充水的正演模拟

2.3 断层破碎带

完整岩石经过构造运动会产生破碎带, 破碎带内一般充填了碎石、块石及胶结物, 根据其特点设计了正演模型, 见图6a, 模型中以水代替胶结物。由正演模拟(图6b)可知, 电磁波经过破碎带时, 界面会产生强反射, 波形杂乱, 规律性差, 同相轴不连续, 高频信号衰减迅速, 电磁波能量衰减快。

图6 断层破碎带的正演模型(a)与正演模拟(b)

图7 富水带的正演模型(a)与正演模拟(b)

2.4 富水带

富水带是含水量大的岩体区域, 在隧道开挖后很可能产生涌水现象。水是自然界中常见物质中介电常数最大、电磁波速最低的介质, 与岩土介质和空气的差异很大, 当岩体含水量较大时, 介质的介电常数会明显地增大。图7a为富水带的正演模型, 通过分析正演模拟结果(图7b)可知, 电磁波在富水带界面出现强反射, 电磁波穿透富水带时会产生一定规律的多次反射, 电磁波频率由高频向低频剧烈变化, 电磁波能量快速衰减, 因水系分布连续, 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较好, 波形均一, 从围岩到富水带为介电常数大介质向介电常数小介质传播, 表现为反射电磁波与入射电磁波相位相反。

2.5 裂隙密集带

裂隙密集带主要存在于断层影响带、岩脉带及软弱夹层中, 由于裂隙内有不同成分、不均匀的充填物, 与周边围岩形成电性差异。因此, 具备用探地雷达探测的物理条件。当裂隙含水或者充填物质为含水物时, 因其含水量高, 介电常数与围岩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其正演模拟与富水带的正演模拟类似。当裂隙内为空气时(图8a), 其正演模拟结果(图8b)表明:电磁波在充填物与围岩界面上会产生强反射, 入射电磁波与反射电磁波相位相同, 不会出现像充含水物质那样的多次反射, 能量衰减也较充水时慢, 电磁波穿透裂隙后还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深部的地质情况。

图8 裂隙带(充气)的正演模型(a)与正演模拟(b)

3 实测雷达图像分析

因隧道地质情况的复杂性, 实测图像与正演模拟图像会有所差异, 但正演模拟结果对实测数据的解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上述正演模拟的结果对不同工区的一些实测典型雷达图像进行解释, 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雷达信号特征作进一步研究。

3.1 富水带的预测

在进行图9的超前探测前, 通过掌子面的炮口已出现涌水现象, 且长时间不见水量减小。综合分析图9可知:0~6 m段, 雷达波出现强反射, 以低频为主, 且出现多次反射, 表明该处围岩介电常数差异很大, 推断为富水带; 受0~6 m段的富水带强反射影响, 6~20 m段, 电磁波迅速衰减, 致使传播到6 m之后的电磁波少, 因此无法准确地反映6~20 m段的地质情况。当时建议施工单位在通过本段富水带之后再次进行探测, 以判断前方地质情况。

图9 富水带典型雷达图像

后经施工单位反馈, 在此次探测位置的前方3 m处的掌子面位置有大量水通过超前钻探钻孔涌出, 涌水量连续几天仍未现减弱趋势, 为避免出现大面积突然涌水现象, 施工方本着“ 短进尺, 弱爆破” 的原则向前掘进。开挖结果显示在探测掌子面前方4~9 m处, 裂隙水发育, 整体含水量大。

3.2 裂隙带和溶洞的预测

图10显示, 掌子面前方0~1.5 m段, 岩体受爆破影响, 存在1.5 m左右的松动区; 1.5~3 m段, 以弱反射波为主, 振幅变化小, 同相轴连续, 说明该段与掌子面地质情况类似, 稳定性较好; 3~18 m段, 出现多组强反射波, 反射界面较多, 同相轴部分出现错断, 说明该段出现多组电性差异的界面, 并且较为连贯, 以此推断该段围岩节理裂隙发育, 且充填物为介电常数较大的物质, 如水等, 岩体破碎, 特别是在3~6 m段, 出现两组反射波的同相轴斜交, 推断为X节理; 在16~18 m段掌子面左侧(图中框内区域), 出现近似圆弧形强反射, 高频信号衰减迅速, 电磁波能量衰减快, 下部出现类似形状的多次反射, 推断为充水的溶洞。

图10 裂隙带、溶洞典型雷达图像

经跟踪调查发现, 在掌子面前方4 m处, 发育有多组节理, 围岩破碎、稳定性差, 一直延伸到18 m处, 同时在16 m处掌子面一侧发现有宽2 m, 高3 m, 长为2.5 m左右的空洞存在, 洞中有2 m高的空间充填着黏土、块石和水的混合物。

3.3 破碎带的预测

图11显示, 在掌子面前方0~1.8 m段出现强反射, 为岩体受爆破影响产生的的松动区; 1.8~8 m段以弱反射为主, 表明该范围内围岩情况与掌子面类似; 8~19 m段出现强反射波, 同相轴错断, 波形杂乱, 出现散射现象, 电磁波能量衰减快且规律性差, 特别是高频成分衰减迅速, 表明岩体中电性差异界面明显, 且较多, 推测该段岩体较为破碎。

图11 破碎带典型雷达图像

经施工单位反馈, 在探测掌子面前方3 m处出现围岩稳定性差, 节理组数明显增多的现象, 一直延伸到掌子面前方16 m处。为了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岩石崩塌现象, 施工方及时更换了施工方案。

4 结束语

探地雷达能比较准确地探测到掌子面前方的岩溶、富水带、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等不良地质现象。但电磁波在围岩中传播较为复杂, 有些不同的不良地质现象可能在雷达图像上会有较为类似的特征, 从而产生误判。因而, 要对所预报的范围的地质变化情况进行追踪, 积累大量的经验, 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探地雷达较为广泛地应用于隧道的超前探测中,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物探的多解性, 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进行预报。预报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物探方法相结合, 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 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汪成兵, 丁文其, 由广明.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及应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1): 120-122. [本文引用:2]
[2] 李华, 李富, 鲁光银, . TSP 法与探地雷达相结合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勘察, 2009(7): 86-90. [本文引用:2]
[3] 吴波鸿, 白雪冰, 孔祥春. 探地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08, 32(2): 229-231 . [本文引用:1]
[4] 肖宽怀, 赵永贵. 隧道施工的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C]. 中国地球物理, 2006: 666. [本文引用:1]
[5] 王齐仁. 隧道地质灾害超前探测方法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08. [本文引用:1]
[6] 范占锋, 李天斌, 孟陆波. 探地雷达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0, 34(1): 119-122. [本文引用:1]
[7] 白哲. 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本文引用:1]
[8] 肖宏跃, 雷宛, 杨威. 地质雷达特征图像与典型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8, 36(4): 57-61. [本文引用:1]
[9] 覃航, 邱恒, 杨庭伟.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地质雷达图像分析[J]. 勘察科学技术, 2012(2): 57-61. [本文引用:1]
[10] 胡俊, 愈祁浩, 游艳辉. 探地雷达在多年冻土区正演模型研究及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2, 36(3): 457-46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