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Mutawatawa地区Chelsea East金矿床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方法及找矿模型
闫红圃, 刘文斌, 程兴国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作者简介: 闫红圃(1979-),男,2006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及综合研究工作。E-mail:yanshd0371@163.com

摘要

笔者通过津巴布韦北东部Mutawatawa地区Chelsea East金矿床的发现,提出了适合于南部非洲亚热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方法,即以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为前提,融合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工程验证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找矿过程。实践证明,综合找矿具有经济、快捷和找矿效果显著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找矿方法的相互配合和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本地区的金综合找矿模型,为本地区乃至南部非洲地区的金多金属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球化学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 找矿模型; Chelsea East金矿床; 津巴布韦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5)03-0516-09
Multi-informatio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methods and ore-prospecting model of the Chelsea East gold deposit in Mutawatawa area,Zimbabwe
YAN Hong-Pu, LIU Wen-Bin, CHENG Xing-Guo
He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discovering the Chelsea East gold deposit in northeastern Mutawatawa of Zimbabwe,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multivariate-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 methods for subtropical continental semi-arid climate of South Africa. The methods combine a variety of geological, geophysical, ge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means for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 process on the premise of the study of ore-form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 has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prospecting effect besides its rapidness. Based on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prospecting methods, the authors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 model suitable for gold exploration in this region, 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gold polymetallic ore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region or even in whole South Africa.

Keyword: geophysical method; geochemical method; exploration model; Chelsea East Au deposit; Zimbabwe

在当前对矿产资源需求剧增而找矿难度越来越大, 以及我国矿业“ 走出去” 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 一方面, 非洲大多数国家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 缺乏系统性资料; 其次, 受当地矿业投资政策变化、工作时间、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制约, 中国地勘单位或企业要想取得预期找矿成果, 如何选择一种科学、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 成为必须要面对的研究课题。而目前以地质勘查为前提, 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方法, 以其经济、快速之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进而逐渐成为地质找矿工作者的首选。

Chelsea East金矿区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北东约130 km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31° 52'20″~32° 03'45″, 南纬-16° 53'00″~-17° 10'00″。津巴布韦金矿、铬铁矿、镍矿、铂矿、煤矿资源丰富, 其金矿主要产于津巴布韦中北部地区的太古宇花岗岩— 绿岩地体中, 是非洲第二大黄金资源国, 资源量仅次于南非[1]。但受矿产资源分布专属性限制, 矿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津巴布韦中部, 而东北部地区的金矿、稀有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开采活动多限于小规模的个体行为, 比较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近于空白, 因此, 津巴布韦北东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

1 区域地质背景

在大地构造上, Chelsea East金矿床位于津巴布韦克拉通东北部边缘Dindi绿岩带之上, 北与近东西向展布的新太古代赞比西活动带相接。区内广泛出露太古宇绿岩和花岗质片麻状杂岩, 古元古界基性岩脉或岩床较为发育, 不同期次和不同规模的褶皱和断裂构造活动较为剧烈[2]。该区是津巴布韦重要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聚集区之一[3]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Bulawayo群和Shamva群, 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其中Bulawayo群为区域内最主要的含金层位[4]。区内岩浆侵入活动较为强烈, 据岩性特征、接触关系、侵入序次和地质时代等, 可将侵入岩归并为太古宇Madziwa花岗质杂岩体和古元古界基性脉岩[5, 6]。与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化关系比较密切的为太古宇Madziwa花岗质杂岩体内早期的富角闪质英云闪长片麻岩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而晚期的花岗伟晶岩常与绿柱石和一些含锂、铍、锡、钽、钨的矿化有关。

区域内褶皱及断裂构造极其发育。褶皱构造总体表现为一复式向斜构造, 褶皱轴向为近东西向, 其北翼被区域性的Southern Cross-Chibanda Dam逆冲推覆断层带所破坏。断裂构造大致分为两期, 即早期的韧性断层和晚期的脆性断层破碎带。韧性断层以南东东向韧性剪切糜棱岩带为主, 叠加有南东向和近东西向次级糜棱岩带, 区内绿岩带型金矿化主要产于绿岩带和韧性剪切带的重叠部位。脆性断层按走向大致分为三个不同方向的断层组合, 断层产状一般较陡, 与硫化物型金矿化关系比较密切的为发育在片麻状英云闪长岩中的近东西向的张性断层系[7]

区域变质作用在全区表现较为一致, 均以强变形和浅变质为主。动力变质作用主要沿区域性动力变质构造带及其次级构造带分布, 尤其在绿岩带和花岗质片麻状杂岩接触带部位或绿岩带内部表现最为突出, 此类变质作用与区域性的金成矿作用关系极为密切。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相对简单, 主要为新太古界Bulawayo群Ar3Yum组, 按岩性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即变玄武安山岩段(Yan)和变玄武岩段(YB)(图1), 这两个岩性段中均具有明显的金矿化。

变玄武安山岩(Yan)段(下段):位于矿区北部, 东西向展布, 岩性以变玄武安山岩为主, 局部见有变质英安岩, 未见底。

变玄武岩(YB)段(上段):位于矿区中部, 呈近东西向展布, 东、西两端被第四系覆盖, 局部被古元古界辉长岩、辉绿岩脉或岩床侵入, 岩性主要为变玄武岩, 在韧性变形带内以黑云绿帘阳起片岩为主, 次为长英质糜棱岩和绢云绿泥片岩等。

图1 Chelsea East金矿区地质概况

2.2 构造

矿区位于津巴布韦克拉通北部Dindi绿岩带内Gwiwinzara复式向斜南翼, 有两个次级背斜和向斜构造, 属紧闭型线型褶皱, 为控制矿区地层分布的主要构造。翼部出露地层主要为Bulawayo群Ar3Yum组, 地层倾角一般在70° ~85° 。

受北部区域性边界断裂— — Southern Cross-Chibanda Dam逆冲推覆断层带的影响, 区内除发育上述近东西向展布的背向斜褶皱构造外, 还发育一组近东西向展布的脆— 韧性剪切构造带和脆性断层带, 它们为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2.3 侵入岩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频繁, 且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 主要有新太古界酸性侵入岩和古元古界基性侵入岩, 岩性以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及辉绿岩为主。其中, 新太古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细粒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 与北部的Bulawayo群Ar3Yum组变玄武岩段(YB)主要为侵入接触关系, 局部为断层接触关系。古元古界辉绿岩分布于矿区中— 东部, 主要呈岩席状或岩床状侵入于新太古界Bulawayo群Ar3Yum组各岩性段和新太古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

2.4 变质作用

同区域上的变质作用一样, 矿区内也经受了两种不同的变质作用, 即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表现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 变质岩石以出现劈理化和重结晶为特征, 变质程度属葡萄石相— 低绿片岩相。尽管目前对此类岩石的变质年龄还不十分清楚, 但对于区内金矿化的初步富集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沿韧性和脆性断裂构造带分布, 表现为糜棱岩化作用和碎裂岩化作用, 相应地形成了糜棱岩化系列岩石和碎裂岩化系列岩石。U-Pb和Sm-Nd同位素资料显示, 区域上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和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年龄为2 590~2 630 M a810, 对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活化和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3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3.1 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于2008年完成, 总面积640 km2, 采集样品1 682个, 平均采样密度2.63个/km2, 其中在成矿密集的太古宇绿岩区内采样密度相对较大, 一般达到3.28~4.75 个/km2

据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值统计结果(表1), 并与地壳克拉克值对比, 研究区Au、As浓集克拉克值> 2.0, 属于强富集元素, Pb浓集克拉克值在1.5~2.0之间, 属于富集元素; 元素分布均匀性方面, Au、Ag、As、W、Sb等的变异系数> 1.5, 属于极强分异型元素, Cu变异系数在 1.5~2.0 之间, 属于强分异— 分异型元素, 这些元素也是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或成矿指示元素; 致矿系数仍以Au、As最高, 表明Au富集成矿的可能性比较大。

表1 Mutawatawa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值

为了解区内元素之间的相关程度, 分析元素组合与地质构造背景的依存关系, 采用R型聚类分析对全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各元素进行研究(图2)。区内元素可分为Au-As-Sb-Ag-Cu-Zn、Mo-Pb和单W 3组相关组合。第一个组合特征属典型的中低温热液成矿类型, 其中Au-As-Sb和Cu-Zn相关系数更大, 关系更为密切, 其次为Cu-Zn-Ag; W与其他元素间的相关性较差。由此认为, 本区的成矿作用以Au-As-Sb低温元素组合热液为主, 并伴有局部的Cu-Zn中温元素组合热液活动。成矿元素组合分析同样反映了区内存在一定的金及多金属成矿潜力。

图2 Mutawatawa地区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

根据区内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Mutawatawa地区共圈出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31个, 其中Chelsea East金矿区内分布有3个, 与金矿床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为17-甲2-1Au-Ag-Pb-W-Mo-As综合异常(图3)。该异常以Au为主, 伴生有Ag、As、Pb、W、Mo等, Au异常大致呈椭圆形、北西走向展布, 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 Au异常强度高、面积大、浓集中心明显, 最大值达2 260× 10-9, 这可能因为用于分析测试的水系沉积物样品中有颗粒金的存在。异常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Bulawayo群Ar3Yum组, 主要岩性为变玄武岩和变玄武安山岩, 局部被辉绿岩脉或岩床侵入; 东南部有少量新太古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北部和东南部发育有三组近东西向的脆、韧性断层。综上所述, 认为该异常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具有寻找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的巨大潜力。

图3 Mutawatawa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17-甲2-1异常剖析

3.2 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在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 针对Chelsea East金矿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17-甲2-1异常及其外围开展了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土壤测量面积10.5 km2。结果表明, 该异常在矿区内进一步分解为11处Au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4), 异常重现性较好, 其中K1、K2和K3号金矿体分别位于14-Au异常、10-Au异常和5-Au异常内。主要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列于表2中。

图4 Chelsea East金矿区土壤测量Au地球化学异常

表2 Chelsea East金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异常特征

由此认为, 通过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缩小了找矿靶区, 为下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地球物理找矿方法

Chelsea East金矿区为低山丘岭区, 属亚热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雨季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 湿热多雨, 遍地生长稠密的蒿草和灌木, 并夹杂有稀疏的乔木; 旱季主要集中在当年的4~10月, 几乎见不到雨水降临, 其中6~7月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 极端温度在0 ℃左右, 其他月份气温相对较高。针对该地区特殊的景观特征, 为减少气候因素对地球物理勘查的影响, 本次工作选择在了雨水少见的旱季进行。

4.1 工作方法选择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表明, Chelsea East金矿区内矿化岩石主要为强片理化黑云绿帘阳起片岩, 其具有较明显的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微弱的方铅矿化, 主要围岩为变细粒斜长角闪岩。电性参数测定结果, 黑云绿帘阳起片岩电阻率为100~300 Ω · m, 极化率1.0%~3.0%; 变细粒斜长角闪岩电阻率为300~600 Ω · m, 极化率1.5%~2.0%。比较而言, 矿区内主要矿化岩石黑云绿帘阳起片岩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电性特性。

因此, 在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 为指导进一步找矿和工程施工, 择优选取其中的14-Au土壤异常, 垂直异常长轴按50 m线距和20 m点距布置了13条激电测量剖面, 总长度5 500 m。结果表明, 激电异常与区内已圈定的金矿体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对地表未揭露的隐伏矿体也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在该地区指导工程施工和找矿效果显著。

旱季施工首先要解决的是供电问题, 即激电测量过程中如何能够获得较大的二次场信号, 经研究比较, 测量工作选用了由原武汉地质学院傅良魁、李金铭等研究提出的近场源激电法[11]。与常规的中梯装置激电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或特点:仪器装置轻便, 工作效率高; 二次场信号大, 抗干扰能力更强, 观测质量易于保证。测量中, 通过仪器直接采集以下几个参数:供电电流I、一次电位Δ V、自然电位SP、视电阻率ρ s和视极化率η s

4.2 异常解释参数选择及应用效果

对近场源激电测量剖面结果, 首先采用了激电异常解释过程中常用的视电阻率ρ s和视极化率η s两个参数, 分别绘制了Chelsea East金矿区14-Au土壤异常的ρ sη s平面等值线图。

ρ sη s平面等值线(图5、图6)可以看出, 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等值线虽呈现出一定的异常, 但并不明显, 难以区分究竟是矿致异常还是围岩干扰异常。结合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即主要矿化岩石黑云绿帘阳起片岩, 相对于围岩虽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的电性特征, 但极化率及电阻率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 为突出低阻矿致异常, 压制中、高阻围岩形成的干扰异常, 笔者在对矿区内激电异常作出综合解释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了视激电电导率(或视金属因素) Js1215

Js是综合反映岩、矿石激发极化和导电性的一个参数, 是在激电测量基本参数(ρ sη s)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时间域激电法中, 其表达式为:

Js(T, t)s(T, t)s(T, t),

式中:T为供电时间, t为测量延迟时间, Js的单位为(Ω · m)-1。视激电电导率通过激电法的原始测量参数计算得来, 可称之为激电二次信息, 有突出低阻极化体异常的作用。

图5 Chelsea East金矿区14-Au土壤异常ρ s平面等值线

图6 Chelsea East金矿区14-Au土壤异常η s平面等值线

图7 Chelsea East金矿区14-Au土壤异常Js平面等值线

为进一步确定异常性质及异常形态, 准确评价低缓异常区的激电异常, 经过对激电测量视极化率η s和视电阻率ρ s数据进行整理, 计算得到了视激电电导率Js, 并绘制了Chelsea East金矿区14-Au土壤异常Js平面等值线(图7)。

由该图可以较为明显看出, Js> 1.2 (Ω · m)-1的异常大致有4处, 均呈条带状展布, 走向近东西, 彼此近于平行排列, 其中Ⅰ 号异常位于激电测量区西北部, 宽约11 m, 长约250 m, Js最高值为2.33 (Ω · m)-1; Ⅱ 号异常规模相对最大, 位于激电测量区中部, 向西未封闭, 宽约 10 m, 长度大于700 m, Js最高值为3.25 (Ω · m)-1; Ⅲ 号异常位于激电测量区东部, 向东未封闭, 宽约 14 m, 长约230 m, Js最高值为1.85 (Ω · m)-1; Ⅳ 号异常位于激电测量区东南部, 向东未封闭, 宽约16 m, 长约90 m, Js最高值为6.93 (Ω · m)-1

5 综合找矿方法有效性验证

依据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地球物理测量成果, 优选土壤14-Au异常区内的激电Ⅱ 号Js异常进行探槽和钻探工程验证(图8)。该激电Js异常位于Chelsea East金矿区Ar3Yum组变玄武岩(YB)段(上段)内部及其与新太古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接触部位, 其东部为韧— 脆性剪切构造蚀变带; 地表露头常见有绢云母化、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和方铅矿化等蚀变, 成矿潜力巨大。通过工程验证, 在地表及地下70~150 m处分别发现了K1金矿体及Kf-1贫金矿体(图9), 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和硅化绢云母化糜棱岩(包括黑云绿帘阳起片岩、长英质糜棱岩和白云石英片岩等), 其中以硅化黑云绿帘阳起片岩为主, 石英脉型金矿石多呈细脉状、网脉状或透镜状分布于硅化黑云绿帘阳起片岩矿石之中。目前, 地表控制K1矿体长度为1 520 m, 沿倾向控制矿体最大斜深为312 m。矿体呈板状、似层状, 形态总体较为简单, 分布稳定, 连续性较好, 沿走向具分枝复合现象。矿体总体走向为91° , 倾向主体向南呈陡倾斜, 产状164° ~193° ∠68° ~85° 。矿体厚度0.92~5.64 m, 平均厚度1.95 m。矿体金品位(1.20~17.30)× 10-6, 平均品位 3.88× 10-6, 矿化属相对均匀型。

图8 Chelsea East金矿区Ⅱ 号异常地质及工程分布

图9 Chelsea East金矿区03号勘探线地质及物、化探综合剖面

限于勘查工作周期和资金制约, 到目前为止并未对激电Ⅰ 、Ⅲ 和Ⅳ 号Js异常进行工程揭露验证, 相信通过今后的工作可以在该区取得找矿突破。

6 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型

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方法是指在矿床勘查过程中, 通过对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的信息提取, 获得与找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及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及成矿规律, 并总结出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型, 以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工作[16]

根据对Chelsea East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元找矿信息的综合研究, 初步建立了本区金矿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表3)。

表3 Chelsea East金矿区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型
7 结论

(1) 在研究区开展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 1万土壤测量, 快速圈定异常并缩小找矿范围,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测量以指导工程施工, 可以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找矿效果, 这种勘查方法和手段仍为当前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2) 从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来看, 金异常与含金构造蚀变带关系密切。异常浓集部位常与金矿(化)体分布位置相对应, 对缩小找矿靶区和工程布置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

(3) 地球物理勘查实践表明, 针对特殊的地理景观区, 工作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它关系到最终勘查效果的优劣。在激电异常解释过程中对不同参数的慎重选择也很有意义, 不同参数对不同导电性极化体的反映能力不尽相同, 如η sρ s主要反映极化体的极化强弱和导电性好坏, Js则可以突出低阻、高极化体, 压制高阻、低极化体的非矿异常。因此, 在复杂地电条件下多参数配合使用对地质找矿是十分必要的。

(4) 通过找矿勘查工作, 总结出了Chelsea East金矿区并可应用于南部非洲特殊自然景观区的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模型, 对于在该地区开展金多金属矿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津巴布韦北东部Mutawatawa地区Chelsea East金矿床的发现再一次证明, 在地质找矿过程中, 应遵循“ 由已知到未知、由面到区(检查区)、由区到点, 循序渐进” 的工作原则。利用勘查区已有的工作资料, 结合地质、物化探甚至遥感信息提取等多种手段取得的多元信息进行综合找矿,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找矿效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如满, 刘峰, 柳凤娟. 浅论津巴布韦韦康尼玛拉(Connemara)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 矿产与地质, 2010, 24(3): 210-212. [本文引用:1]
[2] Jelsma H A, Dirks P H G M. Tectonic evolution of a greenstone sequence in northern Zimbabwe: sequential early stacking and pluton diapirism[J]. Tectonics, 2000, 19(1): 135-152. [本文引用:1]
[3] Bartholomew D S. Gold deposits of Zimbabwe[M]. Zimbabwe: Mineral resources series Press, 1990. [本文引用:1]
[4] Mugumbate F. Annals of the Zimbabwe Geological Survey(20012002)[J]. Geological Survey of Zimbabwe, 2003, 21: 31-35. [本文引用:1]
[5] Ramsay J G. Emplacement kinematics of a granite diapir: the Chindamora batholith, Zimbabwe[J].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1989, 11(1-2): 191-209. [本文引用:1]
[6] Hofmann A, Jagoutz O, Kröner A, et al. The Chirwa dome: granite emplacement during late Archaean thrusting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Zimbabwe craton[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Geology, 2002, 105(4): 285-300. [本文引用:1]
[7] Campbell S G, Nasbet M J. Structural control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Zimbabwe Craton[J]. Geological Survey of Zimbabwe, 1994, 101: 169-171. [本文引用:1]
[8] Barton C M, Carney J N, Crow M J, et al. The Geology of the Country Around Rushinga and Nyamapand a[M]. Zimbabwe: Zimbabwe Geological Survey Bulletin, 1991. [本文引用:1]
[9] Jelsma H A, Michael L, Vinyu M L, et al. Constraints on Archaean crustal evolution of the Zimbabwe craton: a U-Pb zircon, Sm-Nd and Pb-Pb whole-rock isotope study[J].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96, 124(1): 55-70. [本文引用:1]
[10] Frei R, Nägler Th F, Schönberg R, et al. Re-Os, Sm-Nd, U-Pb, and stepwise lead leaching isotope systematics in shear-zone hosted gold mineralization: genetic tracing and age constraints of crustal hydrothermal activity[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998, 62(11): 1925-1936. [本文引用:1]
[11] 傅良魁, 李金铭, 史元盛. 近场源激发极化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6. [本文引用:1]
[12] 焦方谦, 赵新生, 陈川. 激电异常解释中金属因素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3, 37(5): 848-852. [本文引用:1]
[13] 杨天春, 吕绍林, 姚成华, . 金属因素在激电异常评价中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03, 27(4): 305-306. [本文引用:1]
[14] 单承恒, 刘国兴, 韩江涛, . 金属因素在敦化团北地区激电异常评价中的应用[J]. 世界地质, 2010, 29(2): 323-326. [本文引用:1]
[15] 李金铭. 激发极化法方法技术指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4. [本文引用:1]
[16] 宁墨奂, 胡昌松, 温春齐, . 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J]. 地质与勘探, 2013, 49(1): 58-6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