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资料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徐国志1, 徐锦鹏2, 段玲玲1
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作者简介: 徐国志(1957-),男,教授,主要从事勘查地球化学与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E-mail:1183222653@qq.com

摘要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总结了应用土壤地球化学资料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实例,其中包括判断下覆岩性、圈定构造、地层对比划分等问题,阐述了在解决地质问题中的地球化学原理和应用条件,介绍了如何利用残积晕在浅覆盖区、干旱草原区、热带雨林区扩大地质填图的基岩出露面积,识别推断下覆地层岩性;通过残积晕和上置晕推断隐伏构造;通过地球化学建造晕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认为在矿产地质调查中充分利用地质调查区的化探资料,是可以提高地质填图质量的,并有助于解决常规地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地质与化探的结合也可以提高化探异常的地质解释能力。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资料; 残积晕; 上置晕; 建造晕; 矿产地质调查; 地质填图质量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5)03-0450-06
The application of geochemical data in geological mapping
XU Guo-Zhi1, XU Jin-Peng2, DUAN Ling-Ling1
1. Department of Resource,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2. Hebei Hydrological A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ration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many examples of using soil geochemical data to solve funda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lithology of underlying strata, delineating structures,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division.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geochemistry in solving geological problems, and explained the problems as to how to use residual halos in shallow coverage areas, arid grasslands and tropical rainforest to expand the bedrock area of geological mapping, recognize and infer the lithology of underlaying strata, how to use residual halos and superimposed halos to infer concealed structure, and how to use geochemical formational halos to divide and correlate strata.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geochemical data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area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logical mapping in mineral geological survey, and help solv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onventional geological work. The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ould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geochemical anomalies.

Keyword: soil geochemical data; residual halo; superimposed halo; formation halo; mineral geological survey; geological mapping quality

众所周知, 地球化学调查在矿产勘查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基础地质研究中也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如国外Green[1]、Shepherd[2]、Steenfelt[3]等利用地球化学元素指标进行地质填图和地质体界线划分, 国内郝立波[4, 5]、史长义[6]、时艳香[7]等利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资料划分地质体, 并探索建立地球化学填图模型等。这些研究大部分是以1∶ 20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应用对象, 很少涉及到1∶ 5万矿产地球化学资料。但随着新一轮国土大调查的开展, 在成矿区(带)上布置的大量1∶ 5万地质填图和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积累了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调查资料, 并且往往这两项工作是同时进行,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在浅覆盖区基岩出露较少的情况下, 借助地球化学资料可以为地质填图提供许多基础地质信息。矿产地球化学不但为我们提供大量矿产信息, 也可以反映出大量基础地质信息。

1 利用地球化学残留晕分布范围扩大覆盖区基岩填图范围

残留晕的概念是指由以出露的矿床经风化剥蚀在残积物中形成的分散晕[8], 相对强调的是机械分散晕。笔者所指的残留晕是广义的概念, 是指下伏岩石或矿体在上覆残积土壤中形成可以反映下伏岩石或矿体成分特征的指示元素及其组合的, 以物理风化为主的分散晕。残留晕可以指示下覆矿体或原生晕是否存在的机理已被广大化探工作者所熟知, 但指示下覆岩石成分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在实际地质调查工作中, 经常会遇到地表被残坡积碎石或泥土植被等覆盖的情况, 这严重影响了地质观察, 特别是在新的查漏补缺的图幅中, 需要在第四系覆盖区开展较多山地揭露工程时, 更是限制了大量地质信息的采集。残留晕具有探测下伏地质体元素组合的能力, 可以在残积物区利用其指示元素分布范围推断下伏岩石类型, 扩大地质填图的面积和精度 914; 可以利用组合地球化学图的高低背景区或异常图进行地质体边界圈定。

在内蒙古乌兰呼都格幅部分地区, 利用地球化学图资料有效扩大了基岩填图面积。该图幅位于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北方向, 属于干旱风沙戈壁化草原景观, 没有明显的山脉和山峰, 地形起伏小。整个地貌由风蚀平台和低洼干凅的湖盆组成, 只有在风蚀平台上可以见到少量基岩露头, 大部分被风沙和牧草所覆盖。无疑这类景观地貌对传统地质填图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开展的土壤地球化学填图不像水系沉积物填图那样有显著地位移, 在地质体上方采集土壤中的岩屑基本可以代表下伏地质体岩性特征。所以在这类地区进行地质填图不妨参考地球化学图资料确定基岩线和岩性[15]。图1和图2是利用Cr、Co、Ni、As、Sb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图推断的地质界线。每个元素采用较高背景, 即以最低浓度等量线( X̅+0.5S)为界圈定地质边界。这在以前施工的探槽和现在施工的风力发电的基坑中得到了证实, 有效扩大了基岩填图面积。

图1 Cr、Ni、Co衬度线推断音绍根呼都格地区地质概况

图2 Cr、Ni、Co衬度线推断沙巴尔图地区地质概况

在利用残留晕推断下伏岩石类型时, 组合元素的选定需要参考以下内容:① 首先要了解所在工作区各个地质填图单元的微量元素组合分布特征, 因此要利用各个地质单元的地质体岩石背景样品分析结果, 了解所填图地区各个地质体中的微量元素组合、分布特征。如图1中宝力高庙组不但是该区As、Sb含量较高的地层, 而且与Hg、Cu、Co、Ni形成组合。图2中大磨拐组和红旗组为沉积岩, 相对富集Cr、Co、Ni, 利用其分布特征可以推断下伏岩石。② 利用地球化学图或异常图, 特别是组合异常图来了解高低背景或异常分布特征与上述已出露地质体的套和情况。③ 在推断时首先考虑元素组合, 如花岗岩为富K、Na、F、Ba、W、Sn、Ba、Li、Nb、Ta、U等的元素组合特征, 基性岩为富含Cr、Ni、V、Fe及Pt的元素组合特征。其次考虑一些特征指示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如Cr、Ni、Co等是基性岩的特征指示元素, W、Sn、Mo是中酸性岩石的特征指示元素。④ 在化探元素数据图上, 推断区域中数据组的变异系数, 单点数据含量均有较高或较低含量值, 但彼此之间数值差异较小, 并呈面型分布。⑤ 所推断区必须认定是残积物覆盖区。符合上述原则的覆盖区域可以认为是由下覆地质单元地质体所引起的高背景区(异常区)。在参考地形条件下, 可以根据元素组合及与已知地质体的套和情况等, 沿其高、低背景区(异常区)位置圈定地质体界线。

2 利用残留晕和上置晕推断构造类型

目前认为, 上置晕是在隐伏矿体的上覆沉积物中, 由一系列机制(如扩散、渗滤、毛细、蒸发、吸附、生物等作用)使下伏矿体及其原生晕中的指示元素上升迁移到近地表而生成的地球化学分散晕。上置晕主要反映了以化学风化和离子迁移为主的化学分散晕。在文献中也有人把位于运积物之上的异常称为上置晕。事实上在自然界, 这两种晕有时彼此共生在一起, 两者互为主次关系。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 形成断裂或褶皱, 产生矿物的相变, 构造变形与物质成分的变化同时发生, 导致岩石物质组分的集中与分散、迁移, 并引起一系列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形成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这些异常在覆盖区同样可以产生残留晕和上置晕。在浅覆盖区, 基岩露头较少, 观测构造更为困难, 因此充分利用异常分布形态特征划定构造是较好的方法, 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化探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 许多化探异常在断裂带、褶皱核部、火山口、岩体接触带上或附近分布, 线性断裂构造往往形成带状、串珠状异常, 环形构造形成环状(带)异常。

不同景观条件下也可以利用化探异常圈定断裂位置。图3是老挝乌多姆塞省孟巴本县地质图[16], 该区地貌特征为热带雨林, 炎热多雨、植被茂密, 热带风化红土相当发育, 有的地方可达几十米, 寻找岩石相当困难, 只有零星的石英脉分布在红土中。工作采集土壤样品, 经分析成图后发现Cr、Ni、Co组合异常圈出超基性橄榄辉石岩岩体, Cr、Ni、Co组合异常和Au、As、Sb、Hg异常形成非常完整的北东向异常带, 在异常带两侧几乎没有化探异常。结合地质观察和超基性岩的存在, 证明了在工作区存在一条北东向大型断裂, 后经磁法和地质钻探工程均验证了岩体和断裂存在。

图3 乌多姆塞省孟巴本县化探异常推断断裂构造

图4 巴林右旗大板化探异常显示断裂构造

图4是内蒙古巴林右旗利用化探圈定的一条大型大兴安岭南段主脊断裂构造[17]。该区覆盖严重, 风成沙覆盖面积大, 虽然在山脊上有断续的地质露头, 但还是极大影响了观察能力。正如图4所示, 同时开展的1∶ 5万土壤化探所圈定的异常沿大兴安岭主脊形成了北东向串珠状化探异常, 这条化探异常带是沿主脊断裂分布, 证明了断裂的存在, 也表明了这是一条成晕元素上升通道。

利用化探异常推断构造, 其异常表现一般为:

① 单元素异常和与其紧密共生的元素组合异常呈某个方向线性分布或串珠状展布, 环形构造呈环带分布; ② 某些元素在低背景地质体中呈高背景或异常出现; ③ 在化探平面剖面图中, 异常呈有规律的线型或环形分布; ④ Hg、As、Sb等成晕的前缘指示元素紧密共生并有规律分布。

3 利用地球化学建造晕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地球化学建造晕是指在成矿和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18], 这种异常可以反映成矿或成岩时的环境。地球化学建造晕可以应用在地质填图上, 它能较全面地揭示各个地层单位的地球化学信息, 为地层划分和厘定提供依据。大多情况下, 不同时代所建造的地层岩性因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环境等不同, 导致其形成的地球化学建造晕不同。例如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有各种不同的成因及物质来源, 来自壳源和幔源的岩浆会形成各有特点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 利用这些典型的指示元素组合特征可以区分相似的哑地层, 为地质填图中地层的划分和厘定提供依据。目前在地质填图中经常遇到具有相同或相似岩性但地层时代不同, 尤其是没有化石的哑地层或岩浆岩体, 常规解决方法是采用同位素年龄测定, 但是由于同位素测定费用较为昂贵, 往往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测定, 因此有许多地方出露的哑地层并没有做年龄测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般是在野外工作中由地质人员野外观察手标本及薄片镜下鉴定岩性, 然后根据地层上下叠置关系确定其归属。但确定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在覆盖区是较为困难的工作。图5是在内蒙古查干沐沦幅实际工作中利用地球化学异常图发现新地层的例子。

图5 古力古台地质简要

工作区位于内蒙古中东部, 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二叠系大石寨组(P2d)、哲斯组(P2zs)、林西组(P3l)。大石寨组(P2d)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岩性主要是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熔角砾岩、安山岩、英安岩、安山质含集块角砾熔岩及少量凝灰质砂岩, 在区域上有细碧角— 斑岩建造。哲斯组(P2zs)是一套浅海相泥砂质, 局部有海陆交替相碎屑岩。林西组(P3l)为滨浅湖沉积环境的深色碎屑岩。中生界侏罗系出露中侏罗统新民组(J2x)、玛尼吐组(J3mn)以及白音高老组(J3b)三个岩石地层单位, 其中新民组(J2x)为含煤系地层的河湖相碎屑岩、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玛尼吐组(J3mn)是陆相火山喷发的中基性安山岩、熔结凝灰岩、英安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 白音高老组(J3b)以火山碎屑岩、酸性凝灰岩为主, 主要为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及流纹岩。本区大石寨组和玛尼吐组岩性相似, 均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 在实际填图中利用岩性区分两者较为困难, 尽管两地层都有化石存在,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发现。为了提高填图质量, 分析大量同位素样品显然很不现实, 所以在工作中参考地球化学资料, 结合地质路线调查区分两地层。大石寨组安山岩富含Mn、Ni、Cu、Co等偏基性铁族元素, 玛尼吐组地层中这类元素含量相对偏低。因此可利用Mn、Ni、Cu、Co异常甄别这两套地层, 再结合路线地质调查和Mn、Ni、Cu、Co高背景区分布范围及其与这两套地层的关系修正地质图。图5是按Mn、Ni、Cu衬度异常下限圈定的异常区, 区内发现一套新的二叠系地层。异常在古力古台幅右下角有一片较大的Mn、Ni、Cu异常, 异常强度较高, Mn、Ni、Cu平均强度分别为780× 10-6、50× 10-6、80× 10-6, 与本区异常下限(Mn、Ni、Cu分别为600× 10-6、35× 10-6、40× 10-6)相比高出很多。该异常的特点是异常数值离散程度较小, 近200个数据除了较少量数据小于异常下限外, Mn、Ni、Cu绝大部分数据分别在(630~900)× 10-6、(60~90)× 10-6、(40~60)× 10-6之间。异常面积较大, 浓集中心不明显, 分布在一套中基性火山岩中, 这套地层在1∶ 20万和1∶ 5万地质填图中定为侏罗系玛尼吐组。为了追踪异常源, 在异常区布置1∶ 1万地质填图和异常剖面查证, 查证结果没有发现显著的浓集中心和由矿化引起的异常。但在1∶ 1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了在本区从来没有发现的二叠系细碧角— 斑岩建造, 并发现原定为玛尼吐组的中基性火山岩地层实际是二叠系大石寨组另一套细碧角— 斑岩建造地层, 只是在1∶ 5万地质填图中, 由于填图精度和地质人员技术水平及疏漏原因没有填制出来。后经玄武安山岩同位素定年及在上覆凝灰岩中发现了珊瑚及螺类化石, 认定这套安山岩地层不是侏罗系玛尼吐组, 而是二叠系大石寨组, 其上覆地层是哲斯组。细碧角— 斑岩建造的发现具有重大地质意义, 本区的细碧角— 斑岩类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 主元素以富Fe、Ni、Mn为特征, 成分类似于N-NORB蛇绿岩, 微量元素表现其为岛弧型拉板玄武岩特征。细碧角斑岩出露于裂陷槽强烈拉伸的中心部位, 是地幔源区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形成富Fe、Mg、Co、Ni、Mn、Cu等较基性元素组合的建造晕, 这与大石寨组其他大陆边缘火山岩地球化学建造特点完全不同。因此了解工作区地质单元地球化学建造特点, 是正确划分地质单元非常重要的依据。

利用建造晕划分地层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 在地球化学图或异常图中, 同一地层或同一岩性会出现差别较大的含量差异(非矿化引起的异常); ② 异常元素与各个地质填图单元中的岩石背景样品中元素组合类型和含量有显著差异; ③ 较高背景区和异常区与出露的地质体套和较好; ④ 在化探岩石剖面中, 同一地质填图单元在不同剖面中形成不同的元素组合; ⑤ 对怀疑的地层必要时可进行化石采集和同位素测年。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上述内容才可开展地层厘定工作。

4 结语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在地质填图中充分利用地球化学残留晕、上置晕和建造晕等化探资料不但可以扩大基岩填图面积, 也可以解决岩性及地层归属问题, 同样还可以指示不同成岩环境的地质建造。目前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地球化学填图)解决地质基础问题的成功例子和文献较多, 但大部分以水系沉积物为主, 较少涉及到土壤。笔者认为土壤的位移相比水系沉积物较小, 利用土壤化探资料可能更有助于解决地质问题。应用中尚需注意下列问题:① 土壤化探资料目前比较适用于残积物分布区, 运积物区效果较差; ② 应用前需深入了解各个地质填图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 ③ 需要考虑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土壤中元素淋失与积聚形成的假异常; ④ 由于化探不是直接观察所得到的资料, 因此需要物探和地质等信息相互印证。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Green P M.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of integrated geochemical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984, 141(5): 941-949. [本文引用:1]
[2] Steenfelt A. Geochemical patterns mappjng and prospecting Green land in a review of results and experience[J]. Joumal of Geochenical Exploration. 1987, (1-3): 183-205 [本文引用:1]
[3] Steenfelt A. Geochemical patterns related tomajor tectono-strati-graphic units in procambrian of northern Scand inavia and Green-land [J]. J. Geochem. Explor. , 1990, 39: 35-48. [本文引用:1]
[4] 郝立波, 陆继龙, 马力. 浅覆盖区土壤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及其意义——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J]. 中国地质, 2005, 32(3): 477-482. [本文引用:1]
[5] 郝立波, 陆继龙, 李龙. 区域化探数据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 中国地质, 2007, 34(46): 710-715. [本文引用:1]
[6] 史长义, 任院生. 区域化探资料研究基础地质问题[J]. 地质与勘探, 2005, 41(3): 53-58. [本文引用:1]
[7] 时艳香, 郝立波, 陆继龙, . 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08, 38(5): 899-903. [本文引用:1]
[8] 吴传璧, 施俊法. 上置晕与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J]. 地学前缘, 1998, 5(1-2): 185-193. [本文引用:1]
[9] 王硕, 严长华. 综合化探方法在草原覆盖区矿产普查中的应用[J]. 吉林地质, 2010, 29(4): 95-99. [本文引用:1]
[10] 刘德鹏, 丁峰, 汤正江. 区域化探在森林沼泽区地质填图应用初探[J]. 物探与化探, 2004, 28(3): 209-217. [本文引用:1]
[11] 刘崇民, 李应桂, 史长义, . 不同景观区的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研究[J]. 物探于化探, 2002, 26(1): 23-26. [本文引用:1]
[12] 樊培林, 王北颖, 王晓云, . 1∶20万区域化探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中的应用——以内蒙古东部喜桂图旗幅为例[J]. 陕西地质, 2007, 25(1): 64-72. [本文引用:1]
[13] 张义, 聂凤军, 孙彬彬, . 内蒙古中东部浅覆盖区化探岩屑测量方法研究及靶区优选应用[J]. 中国地质, 2005, 32(4): 696-705. [本文引用:1]
[14] 赵玉岩.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在浅覆盖区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09. [本文引用:1]
[15] 徐国志, 田恒川, 段玲玲, . 内蒙古准和热木音苏木等六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 [本文引用:1]
[16] 徐国志, 董迎春, 徐锦鹏. 等. 老过乌多姆塞省孟巴本县岩金矿普查报告[R].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09. [本文引用:1]
[17] 徐国志, 王雨, 崔邢涛. 哈达营子等四幅矿产地质调查报告[R].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08. [本文引用:1]
[18] 赖小东, 杨晓勇, 柳建勇, . 白云鄂博Fe-REE-Nb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元素及同位素新证据[J]. 中国地质, 2012, 86(5): 801-818. [本文引用:1]